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新航路開辟後的人口遷移

新航路開辟後的人口遷移

二、人口遷移:

1.世界人口遷移概況:

⑴二戰前: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隨著地理大發現與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殖民主義的擴張,掀起了人口遷移的洪流。特點是從舊大陸移向新大陸,從已開發國家移向未開發國家。

具體表現:

①從歐洲遷往美洲:西班牙、葡萄牙、英、法、荷等到北美殖民,掠奪資源和財寶。

②從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16世紀起,奴隸貿易猖獗。

③殖民主義者招工開發東南亞和美洲:中國人、印度人、日本人……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中國人到“南洋”謀生,日本人到美國和巴西,印度人到非洲、美洲

⑵二戰後,人口遷移特點: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原因:各國生產發展的不平衡是主要原因,戰後,歐美各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吸引了大量移民(提供較多的工作機會),有些國家,人口增長緩慢,人口老化現象嚴重,需要青壯年勞力,而壹些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經濟發展緩慢,出現人口過剩現象,因而大批勞動力被吸引到發達國家。

⑶國內人口遷移:①城市化(農村→城市) ②開發國土:到北美、西歐等國;70年代以來,西亞移民增多(產油國經濟發展快);歐洲內部移民(南歐→西歐)

2.我國古代人口遷移的幾種方式:

⑴由邊疆遷往中原:五胡內遷甘肅、陜西、山西等地;南匈奴內遷河套、陜西、山西壹帶;蒙古族、女真族等遷入黃河流域(元朝);這些遷移都帶自發性,都是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到黃河流域,其主要原因是受漢先進文化影響加上遊牧生活不穩定,但有些帶有武裝掠奪,如匈奴南下、金兵南下等。

⑵由內地遷往邊疆:秦朝遷民到河套壹帶,遷民到南方越地;唐、元遷民加強邊疆管理;這些遷移是政府有組織的遷移。

⑶北民南遷:三國東吳;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宋、金時期……這些遷移是人民自發性的,原因是北方戰亂,南方相對穩定,經濟中心南移,南方自然條件好等。

3.中國古代人口遷移的原因總析

⑴.地主階級、封建官吏的橫征暴斂和盤剝,土地的兼並,使農民紛紛破產,無以為生,只得離鄉背井,到處流亡。

⑵.頻繁的各種戰爭,導致該地區人口的大量遷移。

⑶.為加強邊防,歷代政府組織大規模的居民向邊境地區遷移。

⑷.經濟重心南移,人口也相應向南流動。

⑸.自然災害的影響:我國古代黃河流域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古代黃河多次決口泛多次改道,導致該地區人口向災害較少的地區遷移。

⑹.對罪人的流放也是我國古代人口遷移的壹方面。在內地犯罪被判為流放的,往往是成百上千,到邊疆後很少能回來的。

4.中國古代人口遷移的影響

⑴.我國古代人口的遷移,傳播了先進的經濟文化,促使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北方人民大批南下,不但給南方增添了大批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與技術,在他們的影響下,南方各族逐步學會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開發與發展。

⑵.我國古代人口的遷移,促進了我國古代的民族融合。特別是中原漢族遷居到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少數民族內遷到內地,使各族交錯雜居、接觸頻繁,甚至互通婚姻,相互融合,豐富了各族的經濟文化生活。我國古代往往在人口遷移形成高潮時,民族融合也形成高潮,這大大促進了我國統壹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與發展。

⑶.我國古代人口的遷移,使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趨於合理,南方地區土地肥沃、廣闊,三國以前人口卻極為稀少,隨著人口的遷移,江南的開發,南方人口逐漸增多,我國人口的南北分布趨於平衡。

5.新中國成立後的人口遷移三種方式:

⑴為了平衡生產布局,政府有組織地調出各種人員支持邊疆建設。

⑵大量農村人口自發從人口稠密地區移向地廣人稀地區。

⑶農村人口過剩引起的民工潮:山區→平原,農村→城鎮,貧困地區→發達地區,內地→沿海

第⑴和⑵的作用是對調整全國人口分布,開發建設邊疆,促進落後地區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第⑶有效調整了我國各地區勞動力的余缺,民工承擔了城市建築、環衛等工作,對城市的發展和繁榮起了積極作用,對改善農村經濟,促進鄉鎮企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壹些社會問題如加重了城市和交通的負荷,影響社會治安穩定等。

三、人口遷移的意義:

促進種族、民族融合,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改變人口布局,平衡經濟發展,開發建設邊疆

四、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三種情況:

1.政治需要:A 秦派蒙恬擊匈奴 B 秦征越族 C 西漢對西南的管理 D 孝文帝遷都

E 唐朝西亞人入唐 F 元朝回族的形成

2.戰亂逃難:A 三國時遷民吳國 B 西晉時少數民族南遷 C 五代十國時北民南遷

D 北宋時北民南遷 E 近代“闖關東”、“走西口”、“下江南”

3.經濟謀生:A 東漢南匈奴南遷 B 西晉五胡內遷 C 唐朝中原人民入契丹

D 元朝少數民族遷入中原、江南 E 南洋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