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我的家鄉廣西桂林興安有什麽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我的家鄉廣西桂林興安有什麽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歷史沿革興安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今縣境屬楚國疆土。[1]? 興安古屬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鑿成靈渠後的第三年,即平定嶺南,統壹六國,實行郡縣制。在今全州縣鹹水鄉設立了零陵縣,由長沙郡管轄。當時,興安境內東北部的湘江流域,全屬零陵縣治。而西南的漓江流域,則屬桂林郡。[2]?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漢朝。南海郡的龍川令趙佗卻趁楚漢相爭,無法顧及嶺南,而奪下桂林與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勢力延伸至越城嶺地區,今興安的西南部成為南越國的北方前線。趙佗不僅加固了位於溶江的古秦城,還在今興安縣城附近修建了越城。這就是後來古籍中提到的越城嶠。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平定了嶺南,次年南越滅亡。漢武帝將原來的南越國分為九郡,統歸交趾刺使部。又在今臨桂(包括桂林市)、陽朔、永福、靈川和興安西南部等地設立始安縣,屬零陵郡,歸荊州刺使部管轄。三國時期,始安縣升格為郡,但仍歸荊州刺使部。西晉,始安劃歸廣州郡管轄,而興安境內的湘江流域壹帶仍屬零陵郡。[2]? 晉永嘉元年(370年),荊州郡將今屬全州、灌陽等地分出來,成立湘州,始安郡亦隨之劃歸湘州。南北朝的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廣州郡被分割,在桂林設置了桂州,始安郡劃歸桂州管轄。至陳朝,原來屬零陵郡的今興安湘江流域壹帶,被並入了始安縣,興安縣的範圍基本確定,並完全脫離了零陵郡,其地北至界首鎮與全州相鄰,南至高尚、溶江與靈川為鄰,西至越城嶺深處,包括大、小溶江流域的金石、華江,與龍勝、靈川、資源為界,東至都龐嶺深山,與全州、灌陽為鄰。隋朝統壹中國後,始安縣仍歸始安郡管,興安整個縣境都歸入了今日之廣西。隋亡,唐帝國撤郡建州,增加了州縣,使行政區劃範圍縮小,以便管理。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派大將李靖擊潰後梁皇帝肖銑,收降嶺南五十余城,在始安縣內劃出了今日的興安地區,設置了新的臨源縣(因興安縣是湘江、漓江的發源地),隸屬桂州,縣城設在城臺嶺上(今興安中學、興安二中校址)。[2]?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桂州將領朱濟時與廣州番禺的馮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圍10余座州縣城池,而臨源縣內官民堅守,朱久攻不下。後朱濟時被容管經略使王平定,唐代宗為表彰全縣官民忠義,將縣名改為“全義縣”。所以,柳宗元歌頌吏治改革的名文《全義縣復北門記》,已沒有臨源之名。唐末,湖南馬殷趁農民起義之機,攻占桂州、賀州、柳州等多個州縣,908年自稱楚帝。此時後晉皇帝重貴雖已無法管理馬殷占領的全義縣,但他在開運三年(946年)仍然將全義縣升為溥州,把縣名改為德昌。直到後漢高祖劉知遠乾佑元年(948年),馬殷失敗,德昌才歸後漢管轄。至宋,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3年)撤消溥州,重將德昌恢復原名全義縣,重歸桂州管轄。976年,趙匡胤死,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因為全義的“義”字犯了他的名諱,第二年(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他便下詔將全義縣改為“興安縣”,取意為興旺安定,仍歸桂州轄治。興安之名,壹直沿用至今。元、明、清、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和國成立迄今都稱興安縣。元屬靜江路,明、清時期屬桂林府。民國2年(1913年)7月隸屬漓江道,民國3年6月隸屬桂林道,民國16年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隸屬桂林民團區,民國23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督察區, 民國31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33年5月隸屬第八區,民國36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同年4月隸屬第八區,直到臨解放。解放後屬桂林專區,1970年後屬桂林地區。1998年9月8日 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興安縣屬桂林市。[3]? 而建在城臺嶺上的縣城,後來因人口增加,狹窄的城臺嶺不適宜形勢發展的需要,於明朝中葉,遷至西邊壹裏之外的嶽王臺和鳳凰臺上,壹直保持到今天。這就是興安縣城的“三臺”。風景名勝編輯興安的文物古跡頗為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桂北第壹雄關”古嚴關、秦城遺址、石馬坪漢代古墓群、界首紅軍堂等。主要旅遊景點有靈渠、水街、樂滿地休閑世界、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級賓館4家,其中五星級1家,全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靈渠: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古名秦鑿渠,靈渠、陡河,近代又稱湘桂運河、興安運河,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全長36.4公裏,分南北二渠,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北渠入湘江,經湖南入洞庭;南渠入漓江,可經珠江達南海。它選址科學、設計奇巧、施工精當? ,與萬裏長城壹南壹北,同為中華瑰寶、世界奇觀。建有靈渠公園,公園內景點主要有鏵嘴、大小天平、分水塘、臨源閣、靈源寺、南陡閣、狀元橋、郭沫若題詞碑、秦文化廣場、四賢祠、飛來石等,是大桂林旅遊圈中壹顆璀璨的明珠。與四川的都江堰、陜西的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 水街景區:興安水街景區是指靈渠穿過縣城壹段兩岸的街區,長約1公裏。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具體景點有秦文流觴景區、娘娘橋、萬裏橋、馬嘶橋、古戲臺、湖廣會館、水街亭臺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秦文流觴,景區是興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壹個重要的景點。它緊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濱臨靈渠,占地約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興安古城北門,景區內以壹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條古街的形式,充分體現出秦代建築的風韻。[21]? 娘娘橋,位於秦文流觴景區上遊約100米,又名天後橋、滄浪橋,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橋上建有雙亭,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萬裏橋:位於娘娘橋上遊約100米,唐寶歷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裏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已整整1200年歷史。歷史上被稱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橋亭,橋的南岸立有明代吳玉所寫《萬裏橋記》壹文和“萬裏如歸”題詞兩塊石碑。馬嘶橋:位於萬裏橋上遊約100米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傳該處最初為小木橋,當年馬援率部南平交趾時,其坐騎至此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乃募捐修橋,傳為千古佳話,此橋因而得名。原為與靈渠水街南北路並行的兩座橋,2004年改建,增加了壹座橫跨靈渠的連橋,形成了“三橋跨二水”的奇觀。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21]? 古戲臺:又名天韻閣,位於縣城中心廣場與水街交會處,高12米,分上下兩層,上面唱戲,下面行人,為徽派建築風格。該戲臺與萬裏橋遙相呼應,是居民休閑看戲的好地方。湖廣會館:位於靈渠水街中段,建於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內設有大堂、戲臺、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水街亭臺廊榭:位於娘娘橋至馬嘶橋之間約200米的靈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為實木結構,青瓦蓋頂,下有石板路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人們休閑觀光、吟詩賞景的絕佳去處。北街裏:位於萬裏橋北,是壹條傳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寬不過5米,長約300米,兩邊是清壹色的明清建築,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桂北市井風情。水街民居 位於靈渠水街兩岸,鱗次櫛北,綿延近1公裏,均為青瓦白墻,木雕花門窗,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嶺南風韻。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位於縣城西南2公裏。碑園占地120畝,氣勢恢宏,其紅軍群雕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性群雕,園內還建有紅軍突破湘江紀念館。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壹。與巍巍老山界、界首湘江戰役遺址構成了興安獨具特色的紅色之旅。紅軍堂:原名“三官堂”,位於縣城以北約23公裏古鎮界首境內的湘江畔,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戰役的指揮所,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紅軍高級領導人曾在此指揮渡江和戰鬥。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山界:位於貓兒山自然保護區,山勢險峻雄偉,周圍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勝收。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壹座難走的高山,因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壹的同名散文而聞名,上有陸定壹親筆題詞的老山界碑亭。貓兒山:位於興安縣西北部的華江瑤族鄉,距縣城80公裏,因峰頂形似俯臥的巨貓而得名。主峰海拔2141.5米,為“五嶺絕首、華南之巔”,是漓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300平方公裏,景區內原始森林壹望無際,被稱為第四紀冰川“活化石”的鐵杉林郁郁蔥蔥,***有植物(毛竹等)800余種,珍禽異獸112種,其中國家壹類保護動物5種,二類保護動物30余種。主要景點有“華南之巔”、神仙柱、仙愁崖、鐵杉公園、杜鵑林(杜鵑花)、原始森林、漓江源、老山界碑亭、美軍二戰失事飛機紀念碑等。世紀冰川大溶洞:又叫“靈佛洞”,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裏的桂黃公路西側約500米處,洞幽石美,水路旱路交替遊覽約1小時,洞內奇石千姿百態,更有壹尊天然石佛,堪稱洞景壹絕。白石天生橋群:位於縣城東南25公裏處湘江源頭的巖溶峰叢窪地中,屬於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白石的天生四橋,集中於短短的壹公裏之內,它們由連成壹串的天然溶洞組成,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漠川觀音洞:景區坐落在距興安縣城28公裏、離漠川鄉政府800米的釣魚山下,三級柏油公路依傍著秀麗的漠川河從洞口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觀音洞全長約2500米,分上下兩層,貫通形成孺子牛圖形的環狀遊覽區。洞內石柱、石幔、石花多姿多彩,天然藝術長廊出神入化,古生物化石、蓮花天梯堪稱稀見,神秘的石壁天書蘊藏玄機,送子觀音,還有神龍見首、包公升堂、坐井觀天、三藏曬經、雙獅護寶等景觀都十分迷人。古嚴關:位於縣城西南7公裏處的嚴關鎮境內,國道322線西側約300米處,兩山對峙,關隘雄偉,號稱“桂北第壹雄關”,相傳為秦戍五嶺時所築。[22]? 秦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南約25公裏的溶江鎮境內,靈渠與漓江交匯處,是秦戍五領時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乳洞巖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裏的龍蟠山下,自唐代以來即為遊覽勝地,被譽為“勝絕南州”、“湘南第壹洞”。洞內開闊處可容千人,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宋尚書左丞相李邦彥曾寫了《三洞記》壹文,南宋大詩人張孝祥題寫了“上清三洞”四個大字。漠川“三大”:位於縣城東南約40公裏的漠川鄉境內,有廣西最大的古樟,有規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馬等石雕的古墓,清代留傳的巨型石拱橋依然屹立。五裏峽景區:即五裏峽水庫景區,位於縣城東約10公裏處,水庫水面8000畝,蓄水1億立方。[22]? 高尚銀杏林:在縣城南30公裏,湘江發源地附近,桂興公路兩側。此地方圓10平方公裏,銀杏林成片,其中流蘭銀杏林園3000余株。湘江源:湘江源旅遊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白石鄉境內,座落在以湘江之源白石河為中心的約20平方公裏範圍內,西北距興安縣城22公裏,有二級瀝青路相連,景區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其精華景點有:湘江源頭:在湘江源頭碑立碑處,壹尊8米多高,惟妙惟肖的天然毛主席石像坐於旁邊,旁邊還有壹塊天然的“天子玉璽”。周邊還有觀音石、烏龜石等。 天生橋群:在湘江源白石河上,並列著4座由地下水雕刻而成的大自然藝術品——天生橋,橋下有巖洞——大龍王巖,橋洞分別高達40—100米不等,跨度分別達30—60米不等,橋橋相連相交,高低有序。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位於廣西興安縣白石鄉水源頭村,村內有壹占地170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始建於明洪武年間,院內遺存有三組明清時期建築群,其主次軸線分明,依軸線層層深入,左右對稱,梯進布局,高墻窄巷,古民居多為三開二進型,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刻字銘文。街巷縱橫,平坦整齊,青石鋪就,清爽宜人。歷代以來,村中先後出過十三位文進士和三位武舉人,有“進士村”之美譽。[22]? 解放前,城鎮鄉村均設有寺廟,據清道光《興安縣誌》所載,有26座。主要有:文廟:始建於隋代,在今縣城看守所處,廟內有孔子、觀音等塑像、狀元橋。解放後塑像被毀,狀元橋移到靈渠公園裏。金峰殿:在縣西三裏處,殿堂內供奉觀音、五谷真仙、嶽武穆、齊天大聖等塑像。解放後,殿堂及塑像均被毀。雞籠殿:在今普頭村附近,殿內設有“黑帝天公”。中華聖公會教堂:全縣***有5所,地址分別在今興安鎮、界首鎮、溶江鎮、湘漓鄉東桂屯(東坡山)、崔家高澤村。解放後,教堂都已不存在。天主教堂:在今縣城漓濱街即靈渠北路的餅幹加工廠處。此外,還有高尚鄉的秀峰寺、雙泉寺,湘漓鄉的近明寺、長壽庵、鷲峰庵,興安鎮的寶塔寺、觀音庵,界首鎮的寶峰庵,護城鄉的桑樹庵、石磊庵,溶江鎮的太和庵,華江鄉的千家寺、回龍庵。?民俗風情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興安是湘方言與西南官話的交匯之域。居民交際通用語言為帶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話和湘方言,少數地區使用漢語土話和瑤語。興安民間較註重的傳統節日有立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鬼節)、中秋等。民間風俗有春節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元宵吃湯元,清明掃墓祭祖,端午劃龍船、插菖莆,農歷六月六嘗新米、七月半祭祖先,中秋吃月餅、插柚香,結婚娶媳唱賀郎歌、鬧洞房,喪葬時“鬧喪”(包括請鼓樂班子奏哀樂、唱孝歌、出殯喊祭等等)。[17]? 米粉節興安桂林米粉節於2007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舉辦四屆了,計劃是每年的“五壹”黃金周開幕,由於2008年的節假日改革,所以,2007年的第壹屆米粉節是4月30日—5月7日,2008、2009、2010年第二、三、四屆米粉節都是從4月28日—5月3日。第五屆米粉節於2011年6月9日至12日舉行。第四屆米粉節活動內容***26項。興安縣城將用米粉制作2只大型“米粉神福虎”和百米“米粉巨龍”向遊客及市民展示。近20家著名米粉店和各種小吃雲集米粉美食壹條街。5天的米粉節期間,將舉辦廣西山歌大王爭霸賽、古樂演奏大賽、吃米粉喝啤酒大賽、受市民歡迎的彩調專場,米粉世家才藝大比拼、桂林米粉現場制作演示及歷史文化展、秦城珍藏品系列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兩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為成就壹統天下的霸業,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同時順應北方士兵的飲食習慣締造“桂林米粉”。今天,“桂林米粉”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最響亮的飲食品牌之壹,經過專家考證米粉發源於興安。[18]? 葡萄節以盛產葡萄出名的南方吐魯番興安每年舉辦壹次葡萄節,第壹屆葡萄節於2009年8月11日—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於2010年8月18日至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以“牽手葡萄盛會,相約魅力興安”為主題,其間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葡萄節開幕式暨相約文化新城大型明星文藝晚會、中國創意農業暨南方葡萄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果蔬經貿洽談、百名中小學生同繪百米葡萄長卷、葡萄仙子評選、網上葡萄節、吃葡萄比賽等16項主題活動。興安縣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引種巨峰葡萄品種,經過20多年的摸索、實踐、總結,打造出了壹個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葡萄產業,2004年、2007年興安巨峰葡萄兩次獲得“廣西農產品名牌新產品”稱號,2008年6月,興安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種植技術先進,葡萄種植面積達10萬畝,總產量11.2萬噸,年產值6.62億元,興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魯番”之美譽。[19]? 飲食文化興安人熱情好客,飲食文化十分豐富。飲食風味受湘菜、粵菜和嶺南少數民族風味影響,以湘菜風味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肴有香芋扣肉、清水燉雞、白果燉老鴨、酸辣禾花魚、冬筍炒臘肉等等。佐餐開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姜等,令人垂涎。傳統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興安酒文化亦較發達,不僅出產廣西馳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釀米酒,而且喜歡以酒待客,席間勸酒,部分地區辦紅白喜事時還以“喊席”助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