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蘋果的栽培歷史是怎樣的?

蘋果的栽培歷史是怎樣的?

蘋果原產歐洲中部、東南部,中亞細亞至我國新疆。歐洲在紀元前300年,M.P.Co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其後,古羅馬人開始栽培,並用嫁接繁殖。18世紀J.B.蒙氏(1765-1842)及T.A.奈特氏(1759-1838)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了蘋果,乃傳入亞洲。此後,澳洲、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都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原產我國的綿蘋果,在漢代已有記載。在魏晉時代已有栽培。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有關於柰和林檎的詳細闡述。柰就是現在的綿蘋果,包括檳子在內;林檎即沙果。故蘋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蘋果的繁殖、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的豐富經驗。甘肅河西走廊成為綿蘋果的中心產地。現綿蘋果在陜西、甘肅、青海和新疆仍有廣泛分布,並有100~150年生的老樹。新疆還有蘋果原始森林,它是可供利用的蘋果自然資源。

19世紀中葉以後,國外大蘋果品種通過西方的傳教士引入我國,經過當地群眾的選育、繁殖、推廣,已有壹定的規模,盡管栽培歷史短,但發展速度很快。1952年,我國蘋果產量只有11.8萬t;2001年蘋果栽培面積發展到206.62萬km2,產量2001.5萬t,分別占到我國水果總面積和總產量的25%和33%。1984年國家放開水果市場以後,極大地調動了果農的積極性,1984-1994年10年間,年均增產蘋果80萬t,1994-2000年年均增產蘋果150萬t。

從1997年開始,蘋果生產進入調整階段,非適宜區和適宜區內的老劣品種以及管理技術落後、經濟效益低下地區的蘋果栽培面積大幅度減少,蘋果優生區及經濟效益較高的地區蘋果面積穩定發展。到2001年我國蘋果栽培面積由歷史最高水平1996年的298.68萬km2調減為206.62萬km2,5年間平均每年減少84000km2。蘋果生產開始由數量擴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栽培面積漸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