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雲南省地勘行業改革與發展調研報告

雲南省地勘行業改革與發展調研報告

根據《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精神,我省對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調研,現報告如下:

壹、國有地質勘查行業隊伍的基本情況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我省已形成壹支專業技術力量雄厚的勘探隊伍。在地質勘探、科學研究和找礦領域取得了壹系列重大成果,為我省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事地質勘查的國有地勘單位涉及地礦、有色、煤炭、核工業、冶金、化工、建材、石油、黃金等九個行業領域。即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雲南省有色地質局、雲南省煤田地質局、雲南核工業二〇九地質大隊、雲南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局昆明地質調查隊、中化地礦局雲南地質調查院、中國建材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雲南總隊、中國石化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武警黃金第十支隊。

根據國發[1998]22號、國辦發[1999]37號、國辦發[2006 54 38+0]2號精神,國家經貿委管理的煤炭局所屬雲南煤田地質局、地質礦產部所屬雲南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所屬雲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滇黔桂石油勘探局進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石化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成立於2002年4月11),冶金昆明地質勘查院進入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雲南建材總隊進入中國建材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化工地質勘查院進入中化地質采礦總局,武警黃金十三隊(後改為第十隊)隸屬武警黃金指揮部。

地方化地勘單位是省政府管理的事業單位。雲南省地質礦產局和雲南省有色地質局是政府級事業單位。雲南省煤田地質局現隸屬於雲南省煤炭工業局,為副廳級事業單位。雲南核工業209隊、核工業雲南地質調查院隸屬於雲南省國防工業辦公室,為正處級事業單位。

雲南省地質礦產局下設28個科級機構,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下設21個科級機構,雲南省煤田地質局下設6個科級機構。

截至2006年底,雲南省9個地勘部門共有職工33588人,其中退休職工20611人,占61%,在職職工12977人,占39%。

(1)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人員情況

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職工31151人,占全部職工的93%。其中,退休職工19842人,占退休職工總數的96%,在職職工11309人,占在職職工總數的87%。

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在職職工6958人,占在職職工的62%,待崗和其他人員4351人,占38%。有職稱的5327人,占職工總數的42%,其中高級職稱671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3%,中級職稱2261人,占42%,初級及以下職稱2395人,占45%。現有5314專業人員中,地質專業人員1894人,占36%,物化探專業人員507人,占10%,找礦工程師637人,占12%,其他專業人員2267人,占42%。

(2)未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人員情況。

不實行屬地管理的地勘單位有職工2437人,占全部職工的7%,其中離退休職工769人,占職工的32%,在職職工1668人,占68%。

不實行屬地管理的地勘單位在職職工1564人,占在職職工的94%,待崗和其他人員1004人,占6%。有職稱的1461人,占職工總數的60%,其中高級職稱270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8%,中級職稱391人,占27%,初級及以下職稱800人,占55%。在364名專業技術人員中,地質專業人員173人,占48%,物化探專業人員6人,占2%,找礦工程師28人,占8%,其他專業人員157人,占42%。

(三)雇員的收入狀況

2005年全省地勘單位職工年平均收入17143元,其中職工年平均收入22114元。

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收入15739元,其中在職職工年平均收入20751元。

不實行屬地管理的地勘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收入26665元,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收入281,81元。

(4)資產狀況

2005年末,全省地勘單位資產總額為63.69億元,負債總額為26.4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65.438+0.5%。

2005年末,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資產總額為32.35億元,負債總額為191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9.22%。

(5)社會保障和職工住房。

實行屬地化管理的5家地勘單位職工均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試行)》和《雲南省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失業保險試行辦法》(雲[1996]150號)的要求,參加了雲南省省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行屬地管理,退休人員的退休養老金在地勘費基數中被切塊,全部進入省社保,退休養老金由省社保支付給各單位。按照省裏的要求,2001到1的養老保險全部停繳,省社保2000年1996到12的養老保險全部清退,等待省裏新政策的實施。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所有單位都按照屬地原則參加了保險。

由於歷史原因,雲南9家地勘單位職工住房狀況較差。目前補貼住房面積1184700平方米,補貼住房金額58100萬元。

實行屬地管理的5個地勘單位,應補貼住房面積1155000平方米,其中退休職工住房面積5100平方米,在職職工住房面積645000平方米。住房補貼金額為5.46億元,其中退休職工2.44億元,在職職工3.02億元。目前,各單位、局(包括核工業兩個地勘單位)退休職工的住房補貼已基本由省財政撥款解決。

(六)雲南省勘查資質。

到2006年6月底5438+2月31,雲南省地勘單位除上述九個行業部門的地勘隊外,已形成多元化的投資勘查格局。雲南省已取得勘查資質的勘查單位73個,其中甲級27個,乙級16個,丙級30個..有36家外省的勘查資質單位* * *在雲南省進行地質勘查登記。

二、國有地勘單位的經濟發展

地方地勘單位目前從事的行業主要有地質勘查(含大比例尺調查、地質勘探、礦業開發、地質技術服務等。)、工業探礦(包括巖土工程施工)和多元化產業。2005年,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實現收入20.73億元,其中地勘業收入1.01.5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撥付的地勘費4654.38+0.3億元,采礦權使用費654.38+0.2億元,礦產品4.75億元,地質勘查技術服務654.38+)。2005年實現利潤4867萬元。收入利潤率為2.3%。

2005年礦產投資為:銅5777萬元,鉛鋅3356萬元,金1.531.9萬元,銀60萬元,鐵31.6萬元,錳624萬元,煤3566萬元,磷653萬元,磷1.8萬元

地質工作實物工作量:機械巖心鉆探6.9萬米,坑探1.96萬米,探槽23.3萬立方米,淺井5.4萬米。

地方化地勘單位的資金來源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省級財政地質勘查支出分配

2005年,地方地勘單位共投入地質勘查經費58454萬元,其中地礦局投入3.2億元,有色局投入197萬元,煤炭局投入4520萬元,核工業投入2234萬元。

2.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類項目專項資金。

2005年,地方和中央財政各類專項資金共計8245萬元,其中地礦局4925萬元,有色金屬局2900萬元,煤田局240萬元,核工業65438+80萬元。

3.市場運營收入

2005年地方地勘單位市場營業總收入654.38+0.39852萬元,其中地礦局654.38+0.8775萬元,有色金屬局2.68億元,煤田局365.438+0.69萬元,核工業二隊654.38+0.08萬元。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的主要經驗

(壹)主要地勘單位實現屬地管理、企業化管理。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預算內地質工作任務逐年減少,地質勘探費減少,地勘單位面臨生存困難。按照“主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整個地勘行業積極引入市場機制,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在完成國家地質工作任務的前提下,開始逐步進入市場。通過多年的努力,我省的勘探單位(尤其是國產化後)基本保持了隊伍的生存和穩定。

1998至2001年,根據國家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將地礦山、有色、煤炭、核工業地質勘查隊伍先後劃歸雲南省,實行屬地化管理,按照企業化管理方向積極推進地質勘查單位內部改革。雲南省地礦局、雲南省有色地質局、雲南省煤田地質局主要實施了從地質隊伍中剝離精英隊伍和優秀資產、優化配置和重組、建設產業實體、推進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結構調整戰略。綜上所述,他們在地勘單位內部進行了分立、重組、改制。

分離就是把主業、優良資產、精幹人員從地質隊中剝離出來,組建名副其實的公司,推進企業化管理。其余將繼續保留地質隊的外殼,實行職業生涯管理,從事離休退休職工管理、基地物業管理、職工身份管理、社會保險管理等工作。

重組是企業分立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行業重組:如雲南省地礦局將各級17施工資質企業重組為國土建設工程公司、地質工程勘察公司、地質工程建設工程公司、南方地質勘查工程公司四家高資質勘察施工企業(施工壹級、勘察甲、乙);雲南有色地質局圍繞地質找礦,整合全球找礦骨幹力量,向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集中。雲南省煤田地質局以雲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為單位,組建鉆探施工隊,完成昆明工程勘查公司重組。三個單位圍繞重點企業重組了多種產業。

重組是在分離重組的基礎上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雲南省地質礦產局以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以下簡稱局集團公司)為主發起人,雲南省冶金集團公司等五家發起設立雲南省地質礦產有限公司。雲南有色地質局在勘察設計院、金泉賓館、308隊等單位推進股份制改革,對各隊數十個二級實體實行內部企業化運作,大部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造為有限責任公司。核工業地勘單位也準備實施政企分開的改制工作。

由於管理體制等原因,非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改革工作進展不壹:有的單位正在嘗試企業化改革,如化工地勘院、建材地質隊;有些單位壹直由冶金地質勘察院、中石化南方分公司等公司經營,沒有統壹的具體改革辦法。

(2)初步建立了公共地質調查隊。

目前,我省公益性基礎地質調查工作主要由以雲南省地質調查院和雲南省環境監測站為主體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承擔。此外,有色地質局、煤田地質局等地勘單位的部分工作人員也承擔少量戰略礦產勘查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決定的通知》,為加強我省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雲南省政府決定在雲南省國土資源廳下設地質調查局,編制方案已報省編委審批。

1.雲南地質調查院

地質隊國產化後,根據國家要求,省編辦於2000年2月22日批準成立雲南省地質調查院,批準編制500人。經雲南省國土資源廳與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協商,在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所基礎上組建雲南省地質調查所,主要由該局管理。其主要職能是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礦產勘查,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公益性服務,為雲南國有大型礦山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雲南省地質調查院按照處級幹部配置和機構設置設置,院長由副局級領導兼任。2004年開始獨立核算運作。截至2005年底,副局級幹部1人,處級幹部22人(其中正廳級6人,副廳級16人)。在職職工270人,其中院內44人,下設辦公室、基礎調查部、資源評估部、對外合作與技術部、計劃部、財務部、勞動人事部7個職能部門。2個技術服務部:信息中心和檔案室。擁有地質科學研究所(昆明)員工65,438+05人,水力環境研究所(昆明)員工65,438+05人,區域調查所(玉溪)員工30人,物化探所(宜良)員工56人,礦產資源研究所(大理)員工83人,測試中心(昆明)員工27人。醫院現有教授10人,高級工程師75人,工程師106人。除去地質礦產研究所管理的地礦局測試中心、信息中心、地質檔案室等未進入地質礦產研究所編制的人員,實際在冊職工約210人,幾乎全部是技術幹部,沒有離退休人員。

地勘院資金來源主要為國土資源調查(每年2000-3000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654.38+05萬-654.38+08萬元)和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地質勘查項目資金(654.38+00萬元)。地質勘探撥款(約400萬元);社會地質勘探項目等。2005年總收入6565438+50萬元,固定資產約650.66萬元。

2.省環境監測站

省環境監測站是1987經地質礦產部批準成立的。是縣級事業單位,編制150人。主要職責是從事全省地質環境監測、調查、研究和保護工作,為政府相應的管理職能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持。截至2005年底,在冊職工101人,其中在職職工67人,其中離退休職工12人,離退休職工34人,實際在職職工55人。科級幹部3人,高級工程師2人,11副高級工程師。

資金來源主要是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礦山調查、泥石流應急調查與治理項目、地下水監測補助、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等專項公益項目,以及少量社會項目和地質勘查事業。2005年總收入1051萬元,固定資產309.29萬元。

(3)啟動了深化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前期工作。

2003年9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同年9月9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地方和行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意見》(國土資發〔2003〕358號)。為貫徹落實這兩個文件精神,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指示,由我廳牽頭,省發改委、經委、財政廳、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建設廳、國資委參與,就深化我省國有地勘單位改革、加強我省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進行了壹輪調研。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我廳起草了《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國有地質勘查隊伍改革的實施意見(草案)》,並上報省政府。《實施意見》主要對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中遇到的礦業權、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產處置、住房、社保、工資等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同時對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因《實施意見》涉及礦業權價款處置,省政府辦公廳指示,待《我省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後,對《實施意見》進行修改並報批。《實施意見》最終沒能出來。

四、國有地勘單位“十壹五”改革發展思路

(壹)雲南地質調查局的組建

按照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調查分離、加強公益性地質工作、建設強大公益性隊伍的原則和要求,組建雲南省地質調查局。雲南省公共基礎地質調查隊建成後,主要承擔國家和省的基礎和公共地質調查以及重要礦產的勘查工作。按照人員精幹、結構合理、裝備精良、能擔當重任的要求,以現有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雲南省地質調查院、雲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站為基礎,從屬地化國有地勘單位抽調部分專業技術人員,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術骨幹,組建雲南省地質調查隊。

(2)推動其他地勘單位的企業改革。

省內除保留壹支非營利性的地勘隊伍外,其他地勘單位將在屬地化的基礎上逐步向企業化改革,組建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大型、集團化的地質勘查開發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成為商業性地勘市場的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主體。從跨行業體制來看,將整合到地勘總公司(方案壹)或按體制分別成立地勘、有色、煤炭、勘探公司(方案壹)。在原有調研的基礎上,本著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擬研究制定深化省屬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意見(或通知),報省政府頒布,提出省屬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幫助地勘單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加大對地勘單位企業改革的支持力度,確保地勘單位改革順利進行。

動詞 (verb的縮寫)對策和建議

屬地化管理後,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幹部職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地質服務領域,推進企業化管理,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壹)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地質調查未能分開經營。

在逐步推進企業化管理的過程中,由於體制不順、職責不清、兩種機制並行、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不能分開運行等原因,地勘單位未能公平享受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有效促進商業性地質勘查健康發展。建議從中央政府層面出臺文件,理順各省的做法。

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很多。

1.社會保障問題

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後,地勘費用主要是人員經費,但退休職工和在職職工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不納入人員經費,仍由地勘單位承擔。

退休人員的醫保和大病統籌費用在屬地化時沒有納入計劃退休基金基數,占用了在職人員的費用,導致在職人員資金短缺。

建議社保基金適度向國有地勘隊傾斜。

2.歷史欠賬太多,負擔太重

雖然國有地勘單位職工住房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國家房改政策仍未落實到位。按照規定的標準,甚至還有壹些住戶沒有房子。目前實行屬地化管理的5家地勘單位,應補貼住房面積1155000平方米,住房金額5.46億元。

壹些野外地勘單位未能實現基地向城市搬遷,且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配套設施簡陋老化,給職工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同時也給其他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困難,增加了改革的難度。

建議各級政府在房改方面給予國有地勘單位職工優惠政策,如集資建房、經濟適用房等。

(三)地質勘探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國家對地勘隊伍的投入主要是地勘費用。由於地勘單位人均成本低,資金短缺,地勘費主要用於維持人員的基本開支,沒有多余的資金投入地勘,影響了地勘和地勘單位自身的改革和發展。

建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從保障社會經濟安全的戰略高度,加大對重點成礦區和重點礦種的地質找礦和地質科研經費投入。

(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勘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