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屬性排序

屬性排序

最近,壹些城市的公積金增加了“取現”通道。

8月28日,銀川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新政策稱,居民在既有建築安裝電梯可提取公積金;

同日,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廈門經濟特區電梯安全管理條例(草案)》提出,業主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電梯更新、改造和維修費用;

1年9月正式實施的《成都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管理辦法》中,增加了“現有住房加裝電梯”這壹項...

目前,包括16萬億城市在內的全國多個城市都出臺了與“增裝電梯”相關的政策意見。公積金政策的不斷更新,被認為意在調動居民積極性,吸引更多人參與,加快老舊小區改造。

有朋友不解,各地需要“加速”的工作很多。老舊小區改造有多重要?

從數量上看,涉及全國654.38+0.7萬個社區和數億居民,量大面廣;據機構預測,這也是壹個藍海市場,想象空間超過2萬億元。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的話說,舊住宅區改造“既保障了民生,又穩定了投資,同時拉動了內需。”

可以看出,自從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加強:

6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市舊社區改造相關工作。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穩定制造業投資,實施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短板工程,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提出,鼓勵將社區醫療、養老、家政等生活設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給予財稅支持,打造便捷消費圈。

但改造是復雜而具體的,如何真正提升小區品質,讓居民滿意,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上周程大爺參加了壹個城市規劃頂級學術會議,和專業人士聊天,希望分享壹下之前試點發現的問題。

安裝電梯不容易。

舊住宅區是指建設時間長、市政配套設施老化、公共服務缺乏的住宅區。在目前關於舊住宅區改造的報道中,“電梯”無疑是壹個焦點。

雖然官方壹再強調,這是為空巢、失能、喪親老人創造便利生活環境的體現,是壹種“適應老齡化”的改造——即使是老人,年輕人每天下班爬六層樓也是相當困難的。但要在小區裏“安裝”電梯並不容易。

以上海為例。據統計,本市共有5萬多棟老舊建築,其中電梯總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壹,且大部分未安裝電梯。之前的壹份問卷調查顯示,上海1053位老年人中,有89.3%的人表示願意安裝電梯。

另壹方面,截至今年4月,上海已有429套住宅通過居民協商完成了安裝電梯的工程,但只有137套竣工並投入使用,還有73套在建。這個數字,在全市5萬多棟老樓面前,無異於杯水車薪。

為什麽這麽難?壹個關鍵的矛盾是,每棟樓不同樓層的居民對電梯的需求不同。對此,住建部也是這麽看的。

“比如壹棟六層樓的建築,可能願意安裝三層以上。樓層越高,居民的意願越強烈。但是對於壹樓或者二樓來說,因為需求不迫切,感覺占用了公共空間,可能對其利益有或多或少的損害。”黃艷說道。

需求不同,用更現實的話來說,還是壹個“錢”的問題。

現在老小區的居民大多是退休老人,收入不高。壹次性花掉幾萬元確實壓力很大,而有些房子長期出租,沒有業主入住,自然也不願意投資安裝電梯。

“安裝壹臺電梯的總費用壹般在60-70萬,這還不包括後期的運行維護費用。照此估算,壹個家庭少則7-8萬,多則更多。”“壹些成功安裝電梯的小區,壹年後電費、維保等費用超過654.38+0萬。如果之前的討論沒有涉及到後期的費用,安裝使用壹段時間後就會產生新的矛盾。”今年上海“兩會”期間,許多NPC代表都提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地方政府也在想辦法解決資金問題。

目前,廣州、成都等地除了明確給予電梯補貼,還支持提取公積金。北京、南京等地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將業主自建改為有償租賃模式,希望滿足不同樓層居民對電梯的多樣化需求。

據住建部統計,2018年,全國老舊小區安裝電梯10000余臺,在建4000余臺,正在辦理前期手續7000余臺。用黃艷的話說,“這項工作正在向四面八方推進。”

飛行員暴露問題

壹部電梯還是這樣。如果想徹底更新小區的公共設施,難度系數可想而知。

2017年底,住建部選擇15城市開展試點,旨在探索城市舊社區改造新模式,為全面推廣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廣州、韶關、柳州、秦皇島、張家口、許昌、廈門、宜昌、長沙、淄博、呼和浩特、沈陽、鞍山、攀枝花、寧波。

到去年年底,65438+2月,試點城市* *已完成106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5.9萬戶。

但同時也“嘗試”了很多問題。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總結了五個方面:

強調個別改造,但整體設計強調長官意誌,缺乏民眾參與。

強調部門延伸,缺乏“公共中心”

強調“穿靴子戴帽子”,缺乏基本需求

強調硬件改造,缺乏軟件管理。

以個人裝修為例。今天說門窗改造,後面說地下管線要修。不同的部門壹天到晚都有不同的裝修方案,結果大家都無所適從。缺少的是改造前的整體規劃設計。

在他看來,如果能把電梯和車位結合成壹個整體,“比如給壹個免費車位”就有望解決安裝電梯的問題。

仇保興還說,有的建築院士連自己小區的改造都不知道,因為沒有人通知他參與他們家的改造,就被有關部門“擺平”了。

還有管理問題。所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仇保興說,如果不註重管理,改造出來的硬件過壹段時間就會失效。

在李看來,目前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建設和管理方面。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體規劃市政院總工程師上個月剛參加了住建部組織的城市舊社區改造調研活動。

去過很多地方,他的個人感受是,暴露出來的問題“觸目驚心”,各地的差距“前所未見”。

事實上,不久前,黃艷還公開談到了舊住宅區改造的三大難點,包括地方政府的統籌協調和推動、住宅區改造後後續管理機制的建立、資金籌措問題。

關於管理,黃艷直言,很多老小區都建了20多年,這些小區大多缺乏物業管理。同時,即使實施改造,也沒有長期的維護和運營管理機制,改造後的效果也難以長期維持。

“現在老小區的居民往往沒有付費服務的習慣。居民沒交物業費。改造後雖然改造效果挺好,但居民需要交物業費,這需要壹個思想轉變的過程。”黃艷說。

出路在哪裏?

問題不小,怎麽解決?

仇保興認為,關鍵首先在於整體設計,比如利用數字化技術讓規劃圖紙更加生動直觀,讓老舊小區居民的需求可以通過“點餐”來滿足。

要做到這壹點,首先要找到“對象”。

仇保興建議,各地可通過專業軟件或專家評估,開展城市“最佳小區”和“最差小區”評選活動,提高居民參與改造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讓最需要改造的小區脫穎而出”。

在具體的技術層面上,舊住宅區改造可分為“必備項”和“擴建項”。前者主要包括管網改造、老化改造、立體停車場、垃圾分類處理等。,而後者涉及小區綠化、對外通道、海綿小區改造等。

但是,從長遠來看,在技術落地之前,我們還需要解決壹個觀念上的問題——我們的城市是壹個復雜的巨系統,需要整體思維。

多位專家指出,舊住宅區改造之所以難以推進,有的甚至演變成公共糾紛,最大的阻力在於“眾口難調”和多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

用北大景觀設計研究院院長於的話說,“小決策是壹切問題的根源。出路在哪裏?是系統集成。”

壹套合格的城市規劃體系,不是追求最大的規模,也不是完全理想的狀態,但壹定是綜合考慮城市中每壹個個體的利益後的“均衡解”。

作為城市最小的社會單元,改造後的社區也需要這個。

正如仇保興所說,舊住宅區改造這壹新的萬億投資領域,將在綠色建築發展方面大有作為,並由此催生許多新的產業,但更重要的是“以人為中心改善城市的生活質量和投資環境。”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作為壹個有機體,總是存在著誕生與衰落、保留與淘汰、保護與發展的雙重挑戰。據黃艷介紹,今後城市建設管理的重點將更多地放在存量上,即城市的更新、改善和保護。

也許有壹天,社區改造的選擇題也會交給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