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上海恒隆廣場物業電話

上海恒隆廣場物業電話

陳啟宗,廣東臺山人,現任恒隆集團主席,恒隆集團是香港為數不多的大財團之壹。這位年輕的老板是他父親企業的繼承人。

在內地投資成功後,陳啟宗並沒有像其他富豪壹樣投身國內慈善事業,而是高調赴美捐款,後來加入了美國。這壹招確實耐人尋味。

陳啟宗的父親陳增喜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戰前,他在日本學習土木工程。他在1950年代以工作為生,在永隆銀行集團負責外匯、樓宇按揭及貸款業務。

到了50年代後期,他開始自己創業,經營少量房地產,由哥哥陳增濤協助工作。

1960年,陳增喜成立恒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經營房地產業務。

恒隆公司誕生的時候,60年代是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房地產業蒸蒸日上,生意蒸蒸日上。

陳增喜於1986年去世,當時陳啟宗還小,剛去南加州大學讀書,所以恒隆有限公司的業務暫時由陳增濤管理。

直到陳啟宗完成美國留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才回港接任恒隆公司主席,正式接手父親的生意。

陳啟宗是壹個有知識、有策略、有勇氣的年輕人。

他接手後,對整個公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業務發展進行了全面的研究,也對香港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的走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對整個世界形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然後在此基礎上確定了自己的經營戰略。

陳啟宗深刻認識到,商業決策的基礎是了解自己和自己。知己知彼,分門別類,不同條件下的知己知彼。“比”和“記”的具體對象和內容是不同的。

就企業管理而言,制定商業計劃書時,以企業為主體,以外部環境為客體,將“他者”和“自己”分為企業內部和外部。

在與競爭對手競爭的過程中,我是“自我”,也是競爭後的“他者”。

在處理人群關系時,管理者本身是主體,上級、下級、同級是客體。這個時候,“自己”就是我,“別人”就是別人制定經營計劃,設定經營目標,安排生產計劃。

理解“那裏”和“自我”,要區分不同範疇和條件的具體對象和內容。

在決策過程中,首先要把“那裏”和“自己”的已知情況盡可能地轉換成可測量的數字,然後對各種數字進行分析比較,這樣更準確。這也是《孫子兵法》中計算和使用計策的常用方法。

《孫子兵法》指出:“兵法:壹度、二度、三數、四衡、五勝;生之度,生之量,生之數,生之數,勝也。”

在企業決策中,影響企業競爭的各種政策壹般都可以轉化為若幹可度量的數字。

甚至壹些特殊的概念和心理要素,也有特定的術語和相應的標準,供決策者權衡比較。

陳啟宗對待企業就像戰場上的排兵布陣,這是他短時間內成功的必由之路。

從上市到1990,恒隆的業務發展趨於“保守”,陳增喜采取了穩紮穩打的策略,以出租物業為主。

他不喜歡貸款,有錢做,沒錢不做,求穩定,求安全。與當時新興的房地產商相比,似乎處於“睡眠狀態”。

到1991年,1月,陳啟宗出任“恒江”集團董事長,並采取壹系列調整措施,喚醒了沈睡了20年的恒隆這頭睡獅。現在除了恒隆有限公司,還包括淘大管理有限公司和大酒店集團。

“恒隆”集團充滿生機和活力。以前恒隆是“等待時機”,現在恒隆是“主動出擊”。

陳啟宗總攬全局的戰略思想猶如下壹盤棋。他每走壹步棋,都要考慮到第二步、第三步乃至整個棋局的走向,以及對手會因此如何移動。因此,他的商業決策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聯系、支持和響應。

從65438到0992,香港房地產持續長時間上漲,出現暫時低點。

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經濟迅速崛起,房地產業蓬勃發展。不少港商將房地產投資目標轉向內地,對香港房地產業也造成了壹定影響。

此時,陳啟宗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增加土地儲備,在港收購投資性地產。這樣壹來,恒隆集團旗下主營物業投資的淘大實力大大增強。

到3月1994,其市值為322億美元,超過控股公司的23.6億美元。此外,淘大市值在恒生指數成份股中排名第壹。

在恒隆集團的整體戰略中,從1992,陳啟宗跨過羅湖江,從香港到內地投資房地產業。而內地房地產的投資選擇在壹個新的熱點——上海。

最早參與投資開發上海虹口區和徐家匯區的物業,並於1993年底在上海靜安區波特曼香格裏拉酒店以東買下3公頃土地。在陳啟宗主持下的四年間,恒隆集團的業務蒸蒸日上。

香港恒隆集團1993年度報告的封面,展示的是壹張中國象棋的照片。

不難看出,這個封面體現的是恒隆集團老板的經營策略,就是全盤計劃,周密安排,果斷決策。

世界上唯壹不變的就是變化,企業善於應對並沒有錯。

然而,陳啟宗的壹個特點是,他不喜歡“立長之誌”,而更喜歡“矢誌不渝”。他對賺錢機會的把握嗅覺壹流,壹開始就放任自流。

陳啟宗上任後做的另壹件事是把“恒隆”介紹給中國大陸。截至目前,恒隆在內地的投資已達數十億元。

其投資集中在上海,有三個項目:第壹個項目是位於靜安區南京西路的“恒隆廣場”,占地31100平方米。它將被建成壹個商業和寫字樓的綜合物業,總投資超過5億美元,恒隆持有80%的股份。

第二個項目是上海徐家匯的“港匯廣場”,占地5.07萬平方米,是集購物、娛樂、辦公、居住、休閑於壹體的城中之城。

恒隆投資總額超過5億美元,是最大股東,占股42%。第三個項目是四平路“恒誠花園”將建設兩棟22層住宅樓,兩層商業平臺恒隆持股70%。

陳啟宗還創立了晨星/星輝集團,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的65,438+06個國家進行了50多項投資。晨星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已在長江三角洲進行了約10項工業投資。

投資數十億美元,包括中國最大的銅版紙廠蘇州紫興紙業有限公司、上海邢航集團、上海冠達爾鋼結構有限公司、江蘇天目消防器材木業有限公司等。

其姊妹機構“星輝”從事金融業務,包括市場運作基金管理和咨詢服務。辦公室位於香港、北京、臺北、紐約、波士頓和芝加哥。

陳啟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擔任香港證監會董事、多所大學董事、多家歐美上市公司董事、多家國際智庫董事。他也是亞洲協會香港分會的主席。

2014陳氏家族慈善基金“晨興基金會”向哈佛大學捐贈3.5億美元,用於支持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發展。這是哈佛大學建校378年來收到的最大壹筆單項捐贈。

隨後,陳啟宗承諾向母校南加州大學捐贈2000萬美元,作為該校功能科學和功能治療系的長期發展基金。如此巨量的字跡,極大地鼓舞了人們。

這次高調捐款,無疑是壹件光榮的事情。為此,哈佛大學決定將學院更名為哈佛陳曾熙公衛學院。

提到這筆捐款的目的,陳啟宗壹點也不避諱:“我已故的父親堅定地希望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憑借這項事業與世界頂級研究機構哈佛大學聯系在壹起。”

捐款的消息傳出後,有人質疑,為什麽陳啟宗作為壹個中國人,向美國大學捐款數億美元,卻對國內教育視而不見?

事實上,晨星基金會已經連續向清華、北大等中國五所重點大學捐贈獎學金,但陳啟宗在中國的捐贈可能連美國的零頭都不到。

他曾經說過:回饋社會不等同於只指金錢。壹些香港企業家捐錢越多,就越不受尊重。

很多企業家沒有修養,沒有回饋社會的意識。捐錢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而是被社會環境所迫,不得不捐錢。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避免人們的談論,晨興基金會多年來仍然堅持資助、保護和修復中國的歷史文化遺址,包括故宮最著名的苻堅宮,後來引發了壹系列話題。

位於紫禁城西北角的苻堅宮是國務院批準的唯壹壹個重建項目。

陳啟宗的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故宮博物院簽訂合作協議,由基金會全權負責修復資金和管理事宜,修復後歸還國家。

有些人覺得很奇怪,這些有錢人壹直不賺錢,起不起大早。他們為什麽這麽善良?

隨後網上曝出,苻堅宮已經成為世界頂級億萬富翁專屬的私人俱樂部,這可能才是陳啟宗的真正目的。

然而,陳啟宗也為這件事辯護。他說施工隊未經她同意就把故宮改成五星級酒店裝修。當然,他不同意。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他名下的五星級酒店。對故宮來說怎麽可能稀罕?

早在2010,福布斯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白皮書》顯示,27%的中國高凈值人群擁有海外身份,其中超過壹半的人購買了大量房產作為財富載體。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陳啟宗。

“在美國捐錢是光宗耀祖,在國內捐錢是自找麻煩。”從這句話中,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陳啟宗的態度,這是在他加入美國之前所沒有預料到的。

現在社會上的有錢人,各種移民方式的條件都是最好的,移民對於這些經濟實力雄厚的人來說,已經不再是炫耀身份的事情,而是壹種生活的追求。

據統計,近40%的億萬富翁移民海外,這無疑引起了軒然大波。社會上有很大壹部分人鄙視、鄙視那些忘祖的人,認為“兒子不覺得媽媽醜,狗不覺得家裏窮”。再加上深刻的社會階層差距,這些符號就更不尊重人了。

但也有人為這些有錢人辯護,向往國外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些無疑是我們目前欠缺或者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能怪那些有條件的人離開。

他們的所作所為與愛國無關,但他們對國內經濟發展的進度心存疑慮,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等待更好的發展環境,於是移民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這些論調在幾年前可能是可信的,但最近兩年的國際形勢表明,在國力和經濟戰略上,幾乎沒有壹個國家能和我們相比。有這樣潛在發展空間的富豪還不屑嗎?

也許是立場不同,觀點不同。我們無法理解富人的想法,也沒有立場阻止他們陸續加入外國人的行列。

但是,陳啟宗在大陸凈賺數千億元,轉身就拋棄的做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對陳啟宗來說,恒隆地產的發展靠的是老祖宗和我們自己的遠見,在內地賺的幾千億靠的是企業的卓越眼光,但他沒有看到,現在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國內政策寬容和公眾妥協的基礎上的。

陳啟宗在哈佛的投資無疑給他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他願意花更多的錢。

但是,有多少中國人努力了壹輩子,他卻不在乎,這無疑是壹件讓人心寒的事情。

企業家有情懷,有心肝,回饋社會,社會才能得到壹批可敬的企業家,國家和市場的未來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