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汕尾西禦仕物業

汕尾西禦仕物業

悲慘的童年

霍英東祖籍廣東省番禺縣,1993年5月1923日出生於香港船屋。霍大超爺爺,曾經擁有壹艘大風帆船,往返於港澳和外省之間,從事貨運生意。然而,當霍英東來到這個世界時,他的家庭已經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他靠父親租船、駁貨維持生活。他收入不多,生活艱難。他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不管天氣多冷多熱,他們都赤腳行走。有壹次過年,他爸爸第壹次穿了壹雙新鞋上街。他在小攤上脫了鞋,蹲在凳子上吃粉。吃完飯,腳著地走了。當我回到船上時,我發現我沒有把鞋子放回去,因為我從來不穿鞋子。

當時沒有天氣預報,house boat的生活沒有保障。霍英東的兩個兄弟在臺風中遇難。壹個5歲,壹個7歲。幸運的是,他的母親被他的叔叔救了出來,但很快他的叔叔就在風浪中傾覆淹死了。大約在霍英東7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才40多歲,因為我長期生病,每天都用中草藥治療,有限的錢都花光了。我死後,只是把它埋在青衣島。

父親去世後,霍英東壹家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當時他還有壹個9歲的妹妹和壹個5歲的妹妹,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他媽媽身上。

我的母親是壹個頑強、勤勞、勤奮的人。在那個多災多難的日子裏,她沒有被生活的沈重所折服,而是站直了身子,努力繼續著丈夫留下的駁運事業。這種過駁業務就是聯系遠海的貨輪,用小舢板代他們把貨物運到岸上。當時收到的主要貨物是煤炭。霍家沒有駁船,從船主手裏接過生意,再分給舢舨駁運,賺取微薄的傭金。由於霍英東的父親在世時人緣很好,母親心胸開闊,為人正派,大部分船工、舢板同情孤兒寡婦,勉強能活下來。

霍英東的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她希望孩子能讀書識字。大約在6歲的時候,霍英東被別人教了背。然後他去了航海學校,是免費的。他家住在壹條船上,到處流浪,上課很不正常,有時候放學也不容易找到船。三班倒,轉到敦美小學。這所小學是收費的,有免費班,但只招收30名學生。學生必須寫壹篇文章才能參加考試,但霍英東被錄取了,他是第壹個被錄取的人。後來,他轉學到人皇學院。書院學制從八班倒過來,相當於初中壹年級。當時書院八班招了三個班,每個班30人,但大部分都是老師、家長和各種關系介紹的,真正考上的不到10人。考試時,他也要求壹篇文章,霍英東也是第壹個被錄取的。

霍英東在學校很勤奮,成績壹直在前幾名。他後來回憶說:“那時候我學習很專心,總是不甘落後。偶爾成績掉到第三名以下,覺得很丟人。”在人皇學院,零英東接受了較為系統的教育。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學業外,他還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如《金銀島》和《魯濱遜漂流記》。那時,他的生活很艱難,因為人皇學院的學費很高。為了節省壹些錢,霍英東經常花半個小時趕去學校,而不是坐電車。他在學校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是踢足球,可能是因為他很瘦,想鍛煉出強壯的體格。但是,他不敢玩太久。他總是匆匆玩了三十分鐘就趕回家,因為要回去幫媽媽記賬,送發票。他後來回憶說:“這種緊張的生活經常讓我筋疲力盡,頭暈目眩,甚至緊張。不過,對我來說這是壹次極好的鍛煉,讓我無論生活多苦,工作多忙,都能從容應對。”

霍英東在人皇公學讀第三班,這意味著他已經高中畢業,進入了大學預科。這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開始進攻香港,霍英東的學業被迫結束。

在香港淪陷的日子裏。

日軍占領香港時,霍英東母親等人合夥購買的“星河”號小輪船被日軍征用,他的人生沒有著落,也輟學了。和當時很多人壹樣,剛開始,我靠在賣家家裏放衣服和雜物為生。不久,生活迫使他在壹艘船上做消防員。船燃燒煤。他是壹名煤鏟工。這是他的第壹份工作,當時他才18歲。

霍英東很努力,回到家全身好像散了架,倒在床上就睡著了。只幹了九個月,被老板裁員炒了。

很快,霍英東花了10元的舊日軍船票,被引入太古碼頭,用大錘打鐵。盡管霍英東當過消防員,但他仍不能勝任如此繁重的工作。然後有人叫他轉到風炮的鉚釘上,霍英東掄起那叫直的風炮,手壹直在抖。所以,又吹了。

1942年夏天,日軍擴建啟德機場,大量招募勞工。霍英東是經在機場工作的朋友介紹,進入機場當小工的。工資是壹天70.5美分。因為食物短缺,每人每天配給六兩米,扣20分,就是50.5分。機場在九龍。早上七點半要上班,提前兩個小時出門。晚上下班走路回家要兩個小時,每天都累死。

那時候,他很想學壹技之長。有了壹技之長,他就不用天天做苦力了,但是學什麽呢?有壹次,他扛著壹個50加侖的汽油桶,因為力氣不夠,壓傷了手指。壹位好心的主管看到他瘦弱的身體,勸他不要做其他工作。霍英東趁機提出學開車,主管居然同意了。

霍英東喜出望外,想著學完技術就可以開車回內地,離開被占領的香港。但是那時候的人很保守,不願意教書。通常,壹個學習者應該在學習技能之前做壹兩年雜活。所以他只能看師傅怎麽操作,這叫“偷師”。每當師傅註意到,就馬上原諒他,叫他拆電池。當時汽車很少,日本人只有卡車進出,晚上停在機場。有壹天,下午5點多,車停好了。霍英東洗車時,看到壹輛車的鑰匙還在。他爬上去,試圖開著車。但偏偏停車時車輪歪斜,車子啟動撞上了另壹輛車。日本人發現後,痛打了他壹頓,讓他丟了工作。

不久,霍英東進入太古糖廠,在實驗室工作。他習慣於幹粗活,笨手笨腳的。他經常打碎玻璃器皿。如果妳想學習更多的技能,妳經常會遇到麻煩。有壹次,他和另壹個學生用硫酸制造氫氣,用火點燃。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混合,發出巨大的爆炸。他的臉上布滿了玻璃碎片。糖廠的人以為是炸彈爆炸,被廠方辭退了。

日本占領香港時,全國實行大米配給,他去倉庫當壹斤米,叫“打米”,在西環的倉庫幹活。起初,我以為稱米不難,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在這裏被稱重,倉庫在那裏被檢查,他必須趕火車去新界。壹群苦力拿著米袋排著隊,等著過磅,他們要稱180阿津袋。如果再多,那就不可能了。倉庫少了,不肯收,手腳就慢了壹點,排隊的苦力就被壓著了,工作就很難幹下去了。

1942年,母親變賣了壹切,連金鏈也賣了,和其他13人壹起在灣仔鵝頸街開了壹家雜貨店,取名“喜歡”。其實本來叫“友和”,只是登記辦證的時候太潦草了,寫成“像”就不對了。

這家雜貨店由霍英東經營,每天早上六點開門。剛洗完,顧客就蜂擁而至。有時,當十多人同時來時,他們應該受到適當的問候,並在路邊袖手旁觀,以避免顧客跑到其他攤位。壹個顧客往往要買幾個甚至十個品種,比如大蒜、豆豉、鹹菜、鹹魚等等。他拿著秤,手勢又快又漂亮,不然顧客會不滿意,少說。雖然在機場工作很辛苦,不用思考,但是在雜貨鋪裏壹天到晚要管這個管那個。即使妳吃了壹頓飯,妳也不能安寧。妳得站著吃飯,隨時準備迎接顧客。

晚上10,夥計們下班逛街,霍英東要留在店裏煮醬,加甜醋,準備醬油。日據時期,什麽都缺,只能自己做。現在是半夜12點,雜物都要蓋好。店裏老鼠橫行,什麽都咬,蠔油,發菜...離開商店前,壹切都必須清理幹凈。壹年365天,每天都不能偷壹個小時。

在這些日子裏,霍英東起早貪黑地工作,但“這對經營企業是壹個很好的訓練。”由於他細心精明的經營,雜貨店的生意蒸蒸日上。這段生活對霍英東是壹次很好的鍛煉,從中他獲得了良好的管理訓練,培養了堅強的意誌和靈活的處事方式。

回到父母反駁的老本行。

但是雜貨店的工作畢竟太復雜太累了。1945戰爭結束後,壹切都煥然壹新,各行各業逐漸活躍起來,運輸業自然急需發展。霍英東和他的母親看到了這個機會,毅然把雜貨店給了別人,並得到了7000元,決心重操父輩的舊業。

當時霍英東的出路有兩條:壹是有壹條平穩的路,有這樣的機會。他應聘了壹份太古洋行文員的工作,被回信錄取,月薪300港幣,當時還過得去。做文員,“朝九晚五”養老婆孩子,只要不出大差錯,升職就能保證生活穩定。另壹條是坎坷之路:暫時幫媽媽做交通工具,然後尋求其他機會。雖然前途未蔔,但他不甘平淡,最終選擇了後者。

幫母親做駁運生意,霍英東賬目清楚,沒有工資,但壹家人的生活費全由母親負擔。家庭環境還是很艱苦,但終於比過去好了。好勝心強的霍英東自然不滿足於此。他認為,抓住機遇,尋找出路極其重要。當時香港只有壹種業務,就是處理戰後大量物資和沈船。他非常註意公報上有關拍賣戰後物資的消息,及時競標只需要小修小補的船只、廉價舢板和海軍機器,然後迅速轉賣。由於缺乏資金,他很難全力以赴。有壹次,他看中了壹批海軍機器,以18000元中標。他興高采烈地回家,並請他的母親湊錢。沒想到,我媽斷然拒絕了。霍英東借錢無門,壹筆大買賣告吹。人是機智的。霍英東找到壹個工廠老板,商量租他的倉庫存放機器。老板看了機器,同意出租。霍英東見老板賞識這臺機器,主動提出賣給老板。老板出價4萬元,霍英東很高興,很快就成交了。從1945到1948,霍英東凈賺2.2萬元。這是他在拍賣剩余物資後的幾年裏賺的壹大筆錢。回憶起這段往事,他感慨地說,這真是壹個好機會。如果那時我有足夠的錢,我會賺更多的錢。

東沙島探險

1948年,霍英東25歲,這是他壹生中浪漫的時光。有壹天,他聽人說,東沙島周圍的海底有大量的海藻,是制作胃藥的原料。何賢從澳門壹家公司買的,每磅1美元。霍英東聽了,想試壹試。然而,他從未出過海,缺乏航海知識。他母親也強烈反對,但他下定決心和別人組建公司。他以3萬元的折價購買了自己剛剛競拍的機動帆船的股份,加上其他人的投資,籌集了65438+萬元。他在香港長洲招了80個漁民,給了他們壹些安家費。90多人和劇組壹起出發了。

當時東沙島屬廣東省管轄,用海許可證必須由廣東省建設廳頒發。由於未能正常出海,船到三門關被海關扣留。工具、舢板、錨、救生艇等。在船上,海關說是貨物,必須扣留。90多人滯留在船上,呆了10天,鹹肉鹹魚都吃光了。後來轉到汕尾,途中遇到風浪。招的漁民大多是汕尾人,汕尾是他們的老家。許多人沒有道別就離開了。霍英東不得不在汕尾重新招募壹批人。幾經波折,終於在海上起航。

他們終於到達了東沙島。船壹靠岸,霍英東不顧航行疲勞,立即帶領船員搬運物資上岸,建立住所,並設立倉庫存放海草。能夠順利到達東沙,當然是霍英東的壹大突破。然而,他們登上的並不是壹座“金山”。是“地獄”

打撈海藻不像在陸地上割草那麽容易。這種藻類生長在三四米深的海底珊瑚中。他們缺乏必要的潛水工具,所以只能自己制作潛水鏡。他們可以在水底看到海藻。每個人都深吸壹口氣,潛下去。沒有采到太多的海藻,它們沖到水面,靠著船舷喘息。有時候那些珊瑚刺又尖又硬,壹不小心就會被割破,所以妳得隨時防備鯊魚的攻擊!像這樣上下浮動的,翻了壹整天,沒人能摘下半筐海苔。

當地天氣很熱,從早上5點多太陽就從海面冒出來了。白天氣溫高達40℃以上,島上沒有遮蔽物。火辣辣的太陽灼傷人的皮膚。沙灘被太陽曬成銀白色,很難睜開眼睛。每個人都只有戴上黑眼鏡才能活動。在海上撈海草的時候,連個竹帽都戴不上,整天在烈日下暴曬。每個人只穿壹條三角褲,不出幾天,就會脫層皮。

有壹次,霍英東等人從海上運輸海草回來。突然,風很大,浪很大,船損壞了,舵手不敢開了。霍英東只好自己掌舵,任風浪漂流。從白天到晚上,風沒有停過,船也不知道漂到哪裏去了。大家都很著急。突然,我看到遠處手電筒在閃爍。霍英東知道是東沙島,喜出望外。於是,他和船員們把舵向前,向小島駛去。此時風浪已經減弱,脫離了危險。原來,那道光是壹個人拿著手電筒到海邊,想看看停泊的小船是否被大風吹走了。霍英東後來回憶說:“如果沒有那道救人的閃光,我們早就沈入海底餵鯊魚了。”

在島上吃飯也很難。來的時候沒帶多少鹹魚鹹菜。我以為我可以釣魚,可以把魚當菜吃,但是海裏全是大魚。不到兩天,所有的魚線都被咬斷了。我每天只吃白米飯,而且吃得很多。但是我帶的食物不多,過了十多天,我處於半饑餓狀態。壹個月後,很多人臉都腫了。

全島只有壹口井可以飲用。水量不多,水的味道半鹹半淡,平時水深只有半尺。除了做飯喝水,只能用壹點洗臉漱口。誰想洗澡都得等到下雨。可惜每年10月到4月是旱季,雨水很少。從海裏撈上來後,大家身上都是黏糊糊的,還夾雜著汗味,又腥又臭,沒有淡水沖洗真的是難以忍受。當苦澀的煙源被切斷後,船員們都染上了煙癮,只好在垃圾堆裏尋找那些早已發黴發臭的煙頭,撿起來,泡在水裏,曬幹,放在鍋裏炸,用紙卷起來。聊勝於無。

這樣壹個月過去了,沒有壹艘來自大陸的補給船。劇組實在看不下去了,最後分手了。

霍英東後來不得不雇用壹批來自臺灣省和琉球的人。琉球人能吃苦,也能忍受這種非人的生活。最後靠著這群特別努力的人,繼續支持。霍英東在這個荒島上呆了半年。

負責後勤事務的人只進了賬,沒進賬。海苔陸續賣出後,據說只夠各種開銷,沒賺到壹分錢。在壹場空中煎熬了半年後,霍英東當時心煩意亂,但他認為這種艱苦的生活磨煉了他的意誌和毅力,對他日後的事業起了重要作用。只要想起在東沙島的日日夜夜,無論身處怎樣的困難和逆境,他都有克服的決心和勇氣。

開辟房地產業的新天地

香港光復時人口只有50萬,後來逐漸增加到654.38+0萬。人口的急劇增加,住房的嚴重短缺,工商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對土地和建築的巨大需求。霍英東審時度勢,認定香港的房地產業壹定會大發展。早在1953年初,他就開始經營房地產行業,成立了立信房地產有限公司..

當時英國、美國、加拿大、香港的地產商都是全屋出售,除非有巨額資金,否則很難買下整棟樓盤,所以很難賣出房子。以前美國華僑喜歡在九龍深水埗bu買房產,傳給後代出租。從買地、規劃、建設,甚至收租金,資金周轉周期都很長。霍英東當時向銀行貸款蓋樓,要多付利息。建成了,他就賣,人家不買,他還不起利息,只好“跳樓”。於是他改變了過去的做法,房地產產業化,建住宅、寫字樓、商場的綜合樓,分層、單元出售,預售“爛尾樓”,提倡分期付款。這種“爛尾樓”分層預售、分期付款的方式在當時確實是壹大突破,這種方式大受購房者歡迎。

當時引導購房者看樓的人,都是有名的“負面家夥”。他們對賣家很不耐煩,因為反復帶人去高層介紹樓盤,壹天也不知道多少次,往往十有八九生意失敗,來回白跑。有鑒於此,霍英東出版了壹本小冊子,廣泛宣傳該大廈的情況和出售大廈的新措施,方便買家了解。這在當時也是壹個創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霍英東非常謹慎。他算了壹筆賬:當時租房要交首付,壹般是每套7000元。如果壹棟樓有六層,位置高,價格可以便宜壹些。壹個單位只賣14000元,而且打廣告預售。首付7000元,剩下的7000元每月300元還不完,分兩年還清,和租房沒什麽區別。但是買家拿到了壹套公寓,性價比很高。所以廣告壹出,爛尾樓很快就賣完了,但實際上樓還沒開工。從建築的角度來說,比如工程造價需要654.38+0萬元,首付款654.38+00%,只需要先支付654.38+0萬元,然後在施工時分期支付壹定金額。樓能賣兩三百萬,純利潤壹兩百萬。先收售價的壹半,建這個樓的成本早就解決了,資金周轉很快。萬無壹失的是,他只有在收集到固定金額後才會開始工作。但是買家還是覺得便宜,還是搶著買。認購後賣出往往有利可圖。有人上午買了臥鋪,下午賣了賺錢。這說明房地產行業很有吸引力,可以把人的錢吸引到房地產行業。

他先買了使館大樓,280萬賣掉,賺了不少錢。他帶頭為陸續建成的樓盤“賣爛尾樓”,壹時間地產商紛紛效仿,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壹大經營特色。“賣爛尾樓”加速了樓房的銷售和資金的回收,開發商很容易籌集資金。當時整個領地都瘋了,很多人被卷入了房地產行業的旋風。從1955到1965,香港房地產業蓬勃發展。

以前香港的建築不超過四五層。1955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築物條例》,允許建設高層建築,房地產業發展更加迅速。當時香港政府連續三年每周拍賣12地塊。在此期間,霍英東建造了香港第壹座17層的大樓,隨後幾年,大樓遍布港九。他名下的60多家公司,大部分都從事房地產業務。他是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該商會有300多個會員,經營著香港70%以上的房地產業務。目前香港很多富豪都是靠房地產發家的。他的創新措施將香港的房地產業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當時他預見到房地產行業會有更大的發展,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標,並在香港逐步實現。他仍然是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的永久名譽會長。

房地產業的起步促進了香港工業的發展。當時紗廠、搪瓷廠、水泥廠、造船廠因為經濟不景氣,很難支撐。但是工廠在市區占地很多,有的紗廠占地幾十萬尺。這些工廠搬了廠,賣了地,蓋了樓,壹下子賺了很多錢。這些工廠恢復了生機,再次擴大了業務。拆船廠無船可拆,倉庫庫存不足,可以賣地,轉向房地產。這些重大變化發生在1955之後的幾年。高層建築壹建起來,就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1959年香港棉紡廠總數只有38萬錠,但到了1967年,因為房地產市場好,擁有了90萬錠。南洋紗廠搬到荃灣,壹搬就發了大財。原廠址所在的地段繁華,蓋樓是為了賺大錢。

那時候大家都在爭地盤。霍英東拆了梨園山的舊樓,收購了壹些渣倉和牛奶公司的倉庫。他還投標開放海軍碼頭,這壹切都是為了找到壹個地點,並建立壹個建築。香港政府也填海賣地,他也承接填海工程。

房地產業不僅促進了工業發展,還促進了旅遊業、商業和餐飲業,還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使整個香港繁榮起來。

20世紀50年代以前,銀行不輕易放貸,也不接受存款。早期匯豐銀行不收存款,開戶要有有聲望的人介紹。很多人的房產錢不夠,卻把購買的房產抵押給銀行,向銀行貸款購買。當時,抵押貸款成為銀行的主要業務。香港的金融也越來越活躍。

現在回想起來,霍英東當時管理房地產業的新舉措,確實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壹大突破。不僅促進了房地產的發展,也促進了產業和金融的發展。

從挖海沙到承包工程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建材行業。高瞻遠矚的霍英東早已把目光放在了海底沙。挖沙可以填海造地,挖深海底,獲得大量建築業所需的海砂。但是挖沙工作量大,沙的價格便宜,利潤小。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操作。

挖海沙壹開始真的很難。人工操作,鏟沙難度很大,工作量很大。每當運煤船到了,挖沙的都是運煤的,找不到工人。之後每年都會招標,由幾十艘帆船承包,多壹立方碼3元。船東先借壹年工資,往往壹次扣不完。還有剩余,他要求再借。預付款總是不清楚。明年招標,不能再給他了,賺不了多少。

過了壹段時間,不願保守的霍英東試圖改革。他花了7000港幣從海軍碼頭買了壹臺挖沙機,用機械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後來他們改用挖泥船挖沙,還派人去歐洲訂購了壹批先進的挖泥船。後來他們親自去了泰國,從泰國政府港監手裏買了壹艘1.3萬多港幣的大型挖泥船,載重2890噸,每20分鐘可以疏浚2000噸海砂,自動卸到船艙裏。另外還把他打到了頂上,通過招投標承包了海砂的供應。此後,采砂業迅速發展,開創了采砂的新局面。

為了擴充設備,增強實力,他買下了美國太平島造船廠。以前只有外資吞並中國人的產業,這次是中國人第壹次收購外國公司的產業。他還從荷蘭港口管理公司收購了大量工具,從事填海造地,承包國際招標工程。

過去,香港的主要建築工程由外國公司承包。機場建在香港,法國公司中標。從1947到1948,中國銀行也是由英國建築公司承建。當初,霍英東承接建築工程。有人說妳不是工程師,沒學過會計,做不好。但他成功承接了很多工程,從未失敗過,有的還是難度很大的重大工程,開創了中建公司承接重大工程的先河。

最難的工程是建設海灣水庫淡水湖二期,這是世界上第壹次設計。

淡水湖項目的第壹階段由壹家法國公司承包。

由於虧損,我承擔了第壹階段,並退出。霍英東承建水庫二期加高工程,是當時香港最大的國際招標工程。開盤時,十幾家日企壹起投,但估值比霍英東高壹倍。

這個項目需要高科技。水庫工程不簡單,更別說在海灣建壹個水庫了,每個工程都有嚴格的要求。首先,停止水壩排水。大壩外面是石頭,石頭上要鋪五尺厚的沙子。因為是斜面,沙子很容易被沖掉。如何打好,技術上有難度,但他最終成功了。在承接了許多項目後,霍英東對此更有信心。

此外,他還承包了數百個項目。我做過填海工程,建過碼頭,避風港,鋪過海底天然氣管道,海底汙水管道。

他還建造了水翼船。購買太平島造船廠後,他買了壹艘瑞士制造的水翼船,按照它的設計制造。焊接時,船體必須翻轉,以便於操作。船體很大,很多工程師都不好意思怎麽翻。但是,他們有壹個土著的方法,就是在船體上安裝壹個很大的木輪,把它翻過來。

野心勃勃的霍英東還向東南亞國家開拓填海造地的生意,他還承包了文萊的開埠、檳城的填海造地等工程。他的“有容公司”連續在多個港口城市成立,與20多家國際公司競爭,往往是穩操勝券。

把妳的目光轉向大陸

20世紀70年代是霍英東人生的壹個重大轉折點。在為自己的經濟事業打下良好基礎後,他將目光投向了大陸。他壹直熱愛香港,熱愛祖國,堅信中國人民有足夠的智慧和勤勞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渴望祖國繁榮昌盛,願意為振興中華而鞠躬盡瘁。但當時“文革”期間,別說經濟建設,他還得從體育入手,支持祖國盡快恢復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合法地位,使中國運動員在世界體育舞臺上嶄露頭角,以鼓舞人心,促進祖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這和他從小熱愛運動,尤其是足球有關。霍英東說:“我小時候就愛上了足球。在五顏六色的夢境中,最讓我著迷的是那位在球場上馳騁,受到人民歡呼的明星。”當他進入人皇學院時,他喜歡玩小足球,但他的家庭作業很緊,他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練習他的腳。日軍入侵香港,連打球的機會都沒有。康復後生活逼人,體育鍛煉基本停止。我從東沙島回來,身體不好。1954開始從事房地產行業,工作更加緊張。每天只睡了三四個小時,只剩102斤。這時,他警覺到認真鍛煉的必要性,決定每天定期參加舉重、遊泳、網球、足球等活動。

20世紀60年代初,霍英東經常去外地參加足球比賽。他組織的有容小足球隊和卓然隊是港澳強隊,每年打近300場比賽,跌宕起伏10年不變。他是這支球隊的中鋒,名氣也挺大,所以香港所有的足球團體都叫他“大哥”。他經常身先士卒,帶領年輕隊友沖鋒陷陣;43歲那年,他第壹次參加了甲級聯賽。第壹場比賽,他進了三個球,壹時成為佳話。他的足球隊每年花在活動上的費用超過654.38+0萬港元,他也願意出錢。同時,他很愛隊裏的每壹個球員。他網球也打得很好。從1972到1977,6次奪得香港公開賽雙打冠軍。他還參加了在英國溫布爾登舉行的老將雙打比賽。雖然他沒有贏,但他是第壹個參加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的中國人。

正是因為與體育的這種關系,霍英東在70年代的愛國主義精神,致力於幫助祖國的體育事業沖向世界。他認為在國際賽場上獲得金牌至關重要,體現了國家的力量。努力恢復中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應有的地位,從而參與各項賽事,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當時外部有反華勢力,內部有“左”的幹擾。為了解決這個緊迫的問題,經歷了許多曲折和巨大的阻力。1974年,霍英東邀請國際足聯主席兼秘書長來北京,但沒有官員出面接待。晚上9點,外賓到達北京飯店宴會廳。大廳裏冷清,迎接他們的只有霍英東和他的長子甄庭。住房也安排在普通外賓住的中樓,而不是貴賓住的東樓。霍英東對這種尷尬局面,既不解又無奈,只好解釋。

盡管遭遇挫折,霍英東仍然充滿熱情,繼續抓住每壹個機會,為中國體育走向世界而奔走。同年,他以香港足協掌門人的身份出席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亞足聯會議時,就下定決心要從亞足聯那裏打開缺口,爭取中國加入這個組織。

當時,雖然聯合國已經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但國際奧委會和許多國際體育組織仍然保留了臺灣省的代表席位,中國仍然被排除在外。當時東西德、朝鮮、韓國都分別參加國際體育組織和國際體育比賽。但中國的情況不同,海峽兩岸都堅持壹個中國的立場,所以都是以地區的身份參加。臺灣省改名為地區還是有可能的。這是很多國家的代表更容易接受的。

恢復中國在亞足聯合法成員資格的問題應該在60天前提出。會議前壹天,足協執委會決定本次會議不討論中國的入會問題。我們國家體委也認為這次會議不可能解決問題。盡管如此,霍英東仍抱著壹線希望,積極爭取。他想,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兩年後再開會,那就再拖兩年。但根據章程,議程之外的議題是不會討論的,只有得到出席人員四分之三以上的支持才能列入議程,並作為緊急事項提出臨時動議。那天吃午飯時,霍英東思慮再三,決定出去活動,並通過這唯壹的途徑,試圖將其提上日程。這壹次,伊朗代表在會上首次提出應該接納中國。主持會議的主席是馬來西亞的東姑拉曼。此事在會上辯論了大約壹個小時,支持議案的理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亞洲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