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富水水庫的人文歷史

富水水庫的人文歷史

從黃石開車,走106國道,沿府河逆流而上。1多小時後,妳會看到壹座大壩巍然屹立:富水水庫到了,陽新縣歷史文化底蘊最深的陽新村就在這裏。陽信村的舊址是古陽信鎮,是陽信縣的發祥地。從三國到隋朝的300多年間,壹直是陽新縣和富川縣的所在地。隋末,縣令東遷興國鎮,此地改名陽新。1958年,國家修建富水水庫,千年古鎮陽信被淹沒在水下。現在陽新村是移民村。村子依庫而建,新建的街道整齊劃壹。全村人口2400余人,擁有柑橘生產基地1000多畝,年產柑橘約500噸。在2000多畝水面上養殖了鱖魚、銀魚等10多種魚類。有500畝山地,生產油茶、甜橙等經濟作物。臘肉、竹筍、土雞、水鴨等村裏特有的土特產遠近聞名,產品遠銷武漢、黃石、鹹寧等地。我在陽信找的時候,看到路邊有些房子寫著“拆”字。原來,兩條在建的高速公路大(清)廣(周)和杭(周)瑞(李)將在這裏交匯。很快,養心就會被更多的人知道。陽信之美,曾有人這樣形容:五百裏青山,自西而來;三百裏富庶的河流,向東流去;8萬畝水庫,煙波浩渺;兩千英裏的國道,蜿蜒向南。富水水庫水面8萬多畝,總庫容654.38+0.7.64億立方米。壩內碧波蕩漾,峰巒疊翠,山形風帆倒映水中,宛如壹幅潑墨山水畫;這裏空氣清新,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當地壹位71歲的老人徐春義告訴我們,古代有“富江十景”之說,其中三景在陽信。村後有山,山石是紅色的,看起來像公雞的雄冠。當地人叫雞冠臺,是撫河第壹景。另外兩個場景也是山,叫牛頭山和牛鼻孔,很像。此外,陽信周邊1公裏範圍內,還有傳說中的王宓山和王宓石;玄Nv洞與雲峰山,壹次九裏,神秘莫測;還有傳說中的鐘山,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書法家兼大臣鐘繇培育的,他用的是墨池。在富水水庫附近的簾瀑山腰,有壹個鳳棲洞,洞內鐘乳石栩栩如生,歷代名人題字30余處。我們來到壹個叫“地鼓”的地方,高高舉起壹塊石頭扔了下去,只聽砰的壹聲,久久回蕩。村民許說,“地鼓”下面應該還有壹個大洞,否則不會做出這樣的反應。陽信山川秀美,人傑地靈。陶淵明的祖父、東晉著名學者孟佳和宋代學者知望都是陽信人。孟佳的曾孫孟宗以孝順著稱。《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冬筍”的故事,講的就是他。老徐曼春意還介紹,養心村有“五裏三士,壹家九舉人”的說法。相傳明朝時,楊信、徐玉泉、楊、鄭宗學考上同壹科。到了清朝,養心-鄭家9個人都升了高中,這是壹個美談。我們找了壹個當地的導遊,乘漁船來到水庫中間的牛頭山尋找皇陵。牛頭山的邊緣長滿了幾米高的雜草。我們鉆進茂密的雜草中,終於發現了壹座古墓。只見碑文上寫著“宋麗部左石郎鄉王獻質墓”,墓碑粗糙,沒有年代記載。如果這個墓是真的,那麽壹代文人應該已經在這裏埋葬了8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