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珠三角最大的特點是什麽?

珠三角最大的特點是什麽?

您好,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中山、東莞、惠城區,惠州的惠陽、惠東、博羅,肇慶的瑞州區、鼎湖區、高要、四會。全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23.4%,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1.4%(1.994)。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已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壹。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地區的社會發展呈現出農村工業化程度高、城鄉壹體化進程快的特點。珠三角地區各級團組織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結合當地青年實際,積極探索和實踐如何推進共青團工作發展。辦公廳調查組赴廣東對該地區進行調查研究。在調研中,感受到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團組織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做的探索可以概括為:社會化運作和事業發展。

壹,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1.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從1980到1996,珠三角地區GDP年均增長17.8%,不僅高於同期全省14.5%、全國9.7%的平均增速,也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階段的平均增速。

2.外向型經濟整體水平較高。珠三角地區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華僑遍布全球的有利條件,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國內市場為支撐,促進外向型經濟的高水平快速發展。65438至0994年,珠三角地區出口貿易總額達384.6億美元,占當年全省出口貿易總額的76.6%。實際利用外資87.98億美元,分別占全省和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8%和24%。

3.產業結構優化合理。珠三角地區完成了從傳統農業經濟向重要制造業中心的轉變,成功實現了以二、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珠三角第壹、二、三產業比重從1980的25.8: 45.5: 28.9上升到1994的8.8: 51.2: 40。總的來說,珠三角的產業結構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工業化再向產業多元化的轉變。

4.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農業市場化、社會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迅速形成。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了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種養業為支撐,農、工、技結合,產、加、銷壹體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5.城鄉協調均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快了城市化進程。70年代末只有幾十個鎮,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個,1992有406個,1994有597個。15年增長近10倍。中山、東莞只管鎮,不管縣鄉。從65438到0994,珠三角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5.2%,比全省高16個百分點。目前,該地區平均擁有65 &;127;平方公裏有壹個城鎮。在珠三角城市化進程中,現代城鎮的服務功能與鄉村風情優勢互補、相互結合,促進了城鄉協調均衡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區。

6.社會流動是健康有序的。珠三角是中國最大的農民工聚集地。目前,有數百萬農民工在這壹地區就業,形成了壹個規模龐大、各具特色的農民工流動群體。這種社會流動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邏輯,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自然體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關部門和勞務機構對農民工的管理基本實現了依法管理,使社會流動從無序走向有序。

二,珠三角地區青年群體的特點

1.青年群體的構成是雙重結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青年群體由本地青年和外來務工人員組成。根據1997年末的統計,廣東省青年總數為1589萬人,全省外出務工人員超過500萬人。年輕的農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在珠三角地區的壹些城鎮,外來青年的數量與本地青年基本相當。在壹些鄉鎮或行政村,青年農民工的數量已經超過當地青年數倍,甚至十倍、幾十倍。例如,廣州東山區有6000多名青年農民工,占全區就業青年的65%。再比如,深圳寶安區有90多萬年輕農民工,是當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區皇崗村青年農民工15000多人,是全村青年的40倍。龍崗區胡艾蓮村有近3萬名年輕農民工,而這個村只有2907名村民。

2.青年群體分化明顯。壹般來說,珠三角地區的青年分為兩個基本群體:本地青年和外來務工人員。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社會聯系的日益廣泛,珠三角地區青年群體的融合和分化也在不斷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無”青年是兩個引人註目的群體。“三高”青年是指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的青年。這些年輕人是年輕人中的“精英”,他們的行為在年輕人中具有明顯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四無”青年是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特殊青年群體。這些年輕人不讀書、不學習、不經商、不工作,主要靠出租自己的房產生活,顯然是寄生的。根據當地機構的調查分析,從職業分類來看,青年工人主要追求穩定的收入,青年職員普遍向往體面而光榮的生活,公務員更傾向於壹帆風順的未來,知識分子側重於尋求發展機會。其中,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中各種金融機構、管理機構、新公司的出現和迅速發展,青年職工群體迅速壯大。他們的知識水平、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相對較高,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明顯不同於年輕人中的其他職業群體。總之,不同職業青年群體的興趣要求和精神追求是有明顯差異的。而且這種需求的多樣化導致了青年群體的分化。在珠三角地區,基於相同愛好和興趣而在年輕人中自發成立的專業協會比較發達,其活動呈現出明顯的群體特征。

3.青年在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珠三角地區,青年是物質財富的主要創造力量。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新經濟組織中,年輕人基本都在工作。例如,主要在新經濟組織中工作的大規模青年農民工,是現在和未來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高新技術企業中,青年是科技創新的先鋒隊。中山能入選全國30個先進城市,離不開這座城市強大的青年科研團隊。據統計分析,從65438年到0995年,中山市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十多個百分點。

4.職業選擇重在發展。珠三角的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壹般更看重能否給自己帶來發展機會。根據當地機構的調查,珠海和番禺分別有50.4%和37.3%的年輕人在擇業時首先考慮長遠發展前景和個人興趣。在經濟發展相對成熟的珠三角,社會可以為各個階層的年輕人提供替代性的就業機會,從而實現勞動作為謀生手段的統壹,更大程度地實現自身價值。

5.關註社會生活。在調查中,我感覺到珠三角的青年把“八小時”之外的社會生活作為他們整個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把社會作為他們活動的重要舞臺。而且青少年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跨單位、跨群體、跨地域的社會行為是青少年社會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社會上年輕人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公共場所。傳統的走親訪友和聊天的方式被認為是浪費時間。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年輕人非常重視自主、平等和相互尊重。在這個區域裏,青年文化不再是亞文化,而是主流文化,很大程度上主導著文化的發展走向。

珠江三角洲是中國河網密度最大的地區。也是中國城市網絡密度最大的地區。

珠三角的城市主要位於珠江口,但珠江口以外的城市普遍發展不好,特別是粵北的韶關、梅州,還很窮。

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中鐵的含量及成因,采集了352組地下水樣品和12組地表水樣品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的鐵含量為未檢出~ 94.8 mg/L,平均含量為65438±0.46mg/L。該地區地下水中鐵含量的分布與該地區的工業化程度以及補給、直徑和排水條件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平原地區,地下水的鐵含量與壹些地表河流的汙染程度密切相關,地下水的鐵含量隨著與受汙染的地表河流的距離而有明顯降低的趨勢。對不同地區地下水中鐵含量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也不同。氧化還原條件是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中鐵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壹,而酸堿條件和地面汙染只對局部地區地下水中鐵含量的分布起主導作用。此外,含水層介質的組成、徑流條件、上覆土層的性質等因素也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的鐵含量起著壹定的作用。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地理、歷史和政治的結果。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然地理環境優越,毗鄰港澳,有天然的海上航線和良好的港口,對外貿易便利。②優越的人緣優勢:是中國較大的僑鄉之壹,港澳臺僑超過10萬,分布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利於招商引資。③優勢互補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壹,資金、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豐富,但勞動力成本過高,市場容量小;澳門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但發展空間狹窄。珠三角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經濟快速發展吸引了內地大量廉價勞動力和技術人員,加上其經濟的輻射效應,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④經濟後發展優勢:與港澳和發達地區相比,珠三角是壹個後發展地區。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技術,也積累了經驗和教訓。充分利用這壹優勢,珠三角地區經濟自改革開放20多年來翻了兩番,同時形成了對外開放的良好基礎和產業條件以及壹體化的經濟結構。⑤人才和技術優勢:由於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效益高,吸引了內地大量各類技術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其獨特的技術和人才優勢。近幾年,廣東省獲得了全國50%左右的專利總量,其中80%在珠三角地區。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於高新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專家”團隊很樂意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您繼續選擇“專家”團隊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