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幾百個姓氏中“譚”的發源地在哪裏?

幾百個姓氏中“譚”的發源地在哪裏?

壹、姓氏的起源

譚的姓氏有三個來源:

1,從姓。相傳堯治水中原時,堯派鯀治水,鯀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舜帝登上王位後,鯀的兒子於之被任命治理水源。據說,鯀的妻子夢見吃了薏苡,醒來後懷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後,舜以禹為氏。周初封諸侯時,在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以西)創建了壹個姓司的分支,國號為子。譚國國力壹直不強,很快就成了齊國的附庸。春秋初,稱雄諸侯,周莊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譚。譚的兒子逃到莒國(今山東莒縣)。留在故國的後人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為山東譚氏。

2、來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族譜》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六姓為譚氏,自稱盤古後裔,望洪農為雲貴譚氏。

3.譚氏改為譚氏。據萬姓族譜記載,譚氏避仇說是在秦旁邊,現在的嶺南(指武陵以南)大致相當於今天廣西的大部分地區。

第二,譚原籍山東的遷徙分布。漢代巴南(今四川東部、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壹個譚姓。巴南譚家有可能是由逃往巴南的譚遺民與當地民族融合而成。早期,譚氏家族主要在山東發展,後因戰亂、天災、官遷等原因背井離鄉,遷徙他處。漢代譚氏家族曾分布於河南、山西壹帶。南北朝時譚遷居廣東,晚唐時遷居江西。五代時,福建泉州人譚喬在嵩山從事補氣煉丹藝術。他提出“什麽都吃”,幻想壹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愛情,沒有邪惡的“太和”社會。自宋代以來,譚人物逐漸出現在史書中,且分布較廣,集中在江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約從清朝開始,福建、廣東的譚氏家族部分人遷徙到東南亞,僑民居住在新加坡等國。

第三,縣廳編號

堂號“善端堂”:在,譚忠是燕國的牙將軍,被燕國派往魏國。就在這時,朝廷派了壹支軍隊越過魏國去攻打趙。魏天木吉安欲舉兵,譚忠曰:“不可!若養兵,乃與朝廷為敵,魏之罪大矣。”吉安采納了他的話,按兵不動。譚忠說服劉基出兵幫助朝廷伐趙,乃至趙城饒陽和。魏延都受到朝廷的表彰,大家都很佩服譚中山的判斷力。還有“濟南”“弘農”等廳號。

王俊

濟陽縣:晉惠帝時陳留縣,治洛陽。相當於河南蘭考的東部邊界和山東東明的南部邊界。

祁縣:西漢時改為臨淄縣,轄之(今淄博市)。相當於淄博市、宜都、廣饒、臨朐等縣。

弘農縣:西漢丁原四年(公元前113年)設縣。位於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相當於河南以南、益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盆地,陜西的洛水、杜川、丹江盆地。

第四,家譜

江蘇:武進皮嶺崗巷譚家譜

浙江:蕭山孝義譚氏族譜十二卷,嘉興譚氏族譜十卷,嘉興譚氏家族第壹卷。

湖北:忻州譚氏宗譜四卷

江西:南豐譚續家譜,卷二十,卷壹

湖南:長沙譚氏大宗譜20卷,寧鄉譚氏大宗譜10卷,寧鄉譚氏大宗譜25卷,攸縣澤天譚氏大宗譜22卷,茶陵譚氏大宗譜6卷,湘潭湘西六聖堂譚氏大宗譜16卷,湘潭譚氏大宗譜第壹卷,湘潭譚氏大宗譜15卷,湘潭譚氏大宗譜6卷。湘潭鐘祥譚氏宗譜七卷,湘潭青山譚氏宗譜三十二卷,湖南湘西七星橋譚氏宗譜七卷,湘潭湘西譚氏宗譜四卷,湖南天樂堂譚氏宗譜(卷數不清)。

地區不詳:譚氏宗譜(卷數不清)、仁源譚氏宗譜、伏羲譚氏宗譜、天河長房莊宗譜未分。

動詞 (verb的縮寫)歷史名人

譚嗣同(1865-1898),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瀏陽人,父親為巡撫。他去過西北和東南省份。甲午戰爭後,中國國力衰弱,他在瀏陽創辦了壹個社團。1896年,候期初任知府,待南京有空缺,撰《仁學》。1897年,協助湖南巡撫陳寶楨、按察使黃遵憲成立時事學堂,組織內河船舶、礦業、鐵路建設等新政。次年,他主張成立南方學院,出版《湖南日報》,宣傳變法。8月,經徐誌敬推薦,被招入京。他被任命為擁有四個頭銜的張靜軍機大臣,並參加了1898年的維新運動。9月發生政變,、楊銳、劉光第、、康同時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其作品被編入《譚嗣同全集》。

譚紹光:太平天國穆王,廣西桂平人,1855年參加金田起義,驍勇善戰。1860年,因在江南破營,征討蘇杭有功,被封為穆王。1862年率軍圍攻上海,擊潰英法聯軍和華爾洋槍隊,後轉戰太倉、昆山,屢創敵情。1863在蘇州被漢奸刺死。

譚綸,明代著名抗日軍人,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先在臺州(今浙江臨海)任制服,受訓抗日。嘉靖四十二年(1563),福建巡撫戚繼光、於率部平定倭寇。隆慶元年(1567),巡撫冀遼、戚繼光調兵加強北方防禦。曾任兵部官員,太保親王,主持軍務30余年。他與戚繼光齊名,被稱為“譚琦”。

作家譚,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鐘惺同為竟陵派創始人。論文強調自然的精神,提倡深沈孤獨的風格。主要著作是《譚又俠集》。

譚:戰國時期的人物,曾因其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參考資料: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 = 38095 & ampPostID=1007703。idWriter = 0 & ampKe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