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寧河臉書概述

寧河臉書概述

寧河戲是壹部綜合性很強的大型古代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武術、雜技、特技、美術等諸多因素,從舞臺上給觀眾呈現了壹個完美的視覺形象。其中人物造型包括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個重要部分,其中面部化妝屬於臉譜。寧河戲的宮廷戲比較多,人物造型的變化也比較復雜,所以人物造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臉譜是中國戲劇特有的,屬於舞臺表演的化妝造型藝術。從戲劇的角度來看,體現美醜在舞臺上的具體表達是個性化的;從舞臺藝術的角度來看,是圖案化的,配合服飾,是完整的舞臺人物造型藝術,寧河戲的臉譜比較古老,在漫長的歲月中隨著戲曲的孕育和成熟而逐漸形成,並以譜的方法固定在體裁中。更不同於其他劇種的是,寧河戲的臉譜有其獨特的審美魅力。

寧河戲的角色分的很細。每壹句臺詞都能表現出人物的社會地位、身份、職業,以及他們的道德、性格、氣質。角線具有類型學特征,可以區分善惡分明、褒貶分明的道德評價,讓觀眾壹窺其貌,知其心。

寧河戲分三種:首末,二凈,三命,四旦,五醜,六外,七小,八後,九夫,十雜,三外:三後,三後,三後,三後。每壹個商家都能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因為不同的商家有不同的面孔。“生”(第壹端(舊生)、第三生(正生)、第六外生(武生)、第七小生(小生)、補生),而“旦”(四旦(青衣)、八棍(花旦、五旦)、九夫(老聃)、補旦)的臉譜則相對簡單。而“凈線”(兩條凈線(大畫臉)和“醜線)的面部妝容更為復雜,尤其是“凈線”重新上色,圖案十分復雜,故稱“大畫臉”。大畫臉主要是指“凈線”,而“醜線”之所以稱為“小畫臉”,是因為它在鼻子和眼窩之間有壹個白斑,眼睛、眉毛和嘴巴都有輕微的變化,沒有“凈線”那麽復雜。《清凈線》用誇張強烈的色彩和千變萬化的紋身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因為人定譜,譜樣本有多少就有多少,有“壹人壹譜”和“壹人多譜”的角色,不壹樣。“井陘”的五官“千變萬化”,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用各種圖案突出標誌。

從構圖來看,寧河戲各類人物的譜可分為三瓦,雞爪臉、雜臉、和尚臉、道士臉、太監臉、仙、神、妖、鬼臉、變臉、特技臉。

“三臉”先用眉毛、眼睛、鼻子三窩黑擦,分額頭,左右臉頰分三塊(也有壹些紋身是三塊增加變化的,京劇叫三瓦,寧和戲沒有這個名字)。如許的圖紙101,姚時期的圖紙102,魏赤公的圖紙103,都稱為“三瓦”。

“雞爪臉”先畫白底,再將眼、鼻、眉窩標上黑色,再在額頭兩頰加變化的文身,形似“雞爪臉”,故稱“雞爪臉”,以白色為主,有元代昆山戲鉤臉的痕跡。“雞爪臉”分老中青三個年齡段。中老年人不穿白底,但皮膚是有色的。老年人用白鉤,中年人用黑鉤,加白條。常用於奸詐之人,如曹操的104,董卓的105,秦檜的106等。

《雜面》色彩多,文身復雜細致,但偏黑,有元代葛陽戲遺存,有“三剛”(薛剛、李剛、姚剛)未見紅之說。如張飛的107,李悝jy的108,周倉的109。

“和尚臉”、“和尚”壹般用濃眉大眼來代表佛教,用白胡子黑胡子灰點九戒來代表佛教。如:魯地圖110,楊五郎地圖111。“道士臉”使用紅白底色,眼睛和眉毛沒有和尚那麽大,比較自然。太極圖、八卦、七星加在額頭,以示道教身份。如:公孫勝圖112,龐統圖113等。

《太監臉》是獻給那些壞太監的,他們的尖眉和刀眼暗示著他們奸詐的人。光著嘴,光著額頭以示宮刑凈身,自以為是佛門弟子。加上肥碩的線條,以示養尊處優,如劉114,伊力圖115等。

“神仙神面”往往有紅色背景,以示吉祥如意,如二郎神、太上老君、佛祖等。

“惡魔和鬼臉”大多是白色和黑色,以顯示錯覺。“妖臉”白,如大鵬鳥。“鬼臉”是黑暗的,如楊的圖116“摸碑”後。

“變臉”,比如楊戩下山時的紅臉,令尊摸碑時的黑臉,曹操火燒赤壁時的黑臉,等等。

“絕技臉”“擋色”也叫“擋狗血”。如果把氣堵在腦袋裏,臉馬上就紅了。“搖臉”是壹種上下左右搖動臉頰肌肉的技術。這些技巧被用來生氣、發怒、驚嚇等。

寧河戲的臉譜不僅外形精致,還講了壹個故事。按其性質可分為三部分:1。指物的臉譜,比如關羽圖117,本來就是紅色的。因為殺了壹個人,政府以殺人罪通緝他,遇到神仙就變成棗紅臉,給蝙蝠七顆痣以示吉兇,政府卻認不出來。鄭子明地圖118。二是意象譜,如王圖119,額頭上壹只青蛙,有人說他是水獸轉世,說他是水邊長大的,很會水性。李悝jy圖120勾手,說他出身貧寒,用雙手成就了英雄。在包拯地圖121上,白天太陽破,晚上太陽破,所以額頭上出現日月圖案。第三,懂臉譜,比如孟良土122,愛喝酒,額頭上畫個酒葫蘆。王波當塗123忠於李密,忠於唐朝,所以“忠”字就放在他的額頭上。趙匡胤的額頭上有壹條龍,據說他下降到龍的位置。4.遺傳性臉譜:比如魏赤寶林的圖124,張寶的圖125,焦玉兔的圖126,孟強的圖127等。,父母的臉是壹樣的,父子見面是壹樣的顏色。第五,審判臉書。比如霸王項羽,圖128頭上有七星,可以稱王稱霸皇帝。但他的眼睛耷拉著,壹個哭壹個悲,說明命運可恨,晚景不佳。曹操奸詐多疑,優柔寡斷,害人不淺,所以臉上有很多紋身,紋出來的紋身像雞爪壹樣。第六,聲音和臉。根據姓氏,可以決定臉型。例如,在圖129中,如果妳姓焦,妳會在額頭上畫壹棵“胡椒樹”。在李元霸圖130中,妳將有壹張獅子的臉和壹只獅子的爪子在妳的前額上。在楊圖131中,妳會生在門口,在額頭上放壹只老虎,表示妳無事可做。

寧河戲裏的“醜行為”比“凈行為”簡單。畫在鼻梁和眼窩之間。在壹些不知名的人看來,只是醫學上的壹個甜美搞笑的人物,都是勾著眼睛眉毛嘴巴形狀的小白片。以“行為醜陋”為主角的角色也是很有講究的,有很多種取像方式。“瓦崗寨”的程地圖是132,上面有壹個像龍須龍眼的大白塊,說明他是土豪。《船俗》的海船圖是133,正義善良,像壹只小白裏的蝴蝶。《楊之婚》楊圖134助人為樂,不畏強權,所以臉上有壹塊像蜜蜂壹樣的小白塊。蔣幹圖135和賀葉趵突圖136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他們的小白片就像壹本書,寧河戲謔地稱之為書。殘缺圖137嘴巴歪,鼻子歪,眼睛歪,小笑臉上有壹片白色的方圓,表示人老實醜。時移圖138勾住壹只跳蚤,在它的眉毛下加了兩只白色的翅膀,象征著它行動的迅捷。“醜”的眼睛、眉毛、嘴角的勾法是“形”,而“形”的多樣,是生命力無限的美。之所以說“張嘴就別笑”,是因為大部分角色都是喜劇角色。寧河戲中,對小白塊速寫“醜行”有特殊要求。畫白塊需要皺鼻子,也是因為人物的畫法不同,有皺眉的,開心皺眉的,生氣皺眉的,傷心皺眉的。起皺後貼上白色塊,讓白色和膚色分開對比,呈現出各種自然的花紋和圖案,有壹種神奇的自然美。寧河戲的“醜行”既是文藝表演,又是“戴丹”和“醜行”的表演,最為豐富,是唯壹壹個不斷唱高、昆、亂、小調的行當。

寧河戲分為“舞”“凈”“花臉”,是為了根據自身特點表現壹些有文化有武功的女性和普通的純女性有“花臉”。比如鐘無艷的圖139中,桑葉、銅錢、三個箭頭鉤在臉上,寓意她在桑園長大,學會百步穿楊。在樊梨花的圖1438中,她充滿了武器,這意味著她精通各種武術。在蘇的圖141中,她是壹朵蓮花,隨道習武,不是凡人。陶三春圖65中也有妖姬,如蛇臉圖143,老鼠圖144,缸圖145,還有壹些妓女玩墨破臉,都有元雜劇的痕跡。把他們和好女人分開。“丹星”的臉也沒什麽意思。

寧河戲的臉譜以自然形態的造型來象征寓意,既有畫動植物、自然現象、兵器的,也有畫人物生理形態、外貌特征的,大致可分為:額圖、眉圖、眼窩圖、鼻腔圖、口型圖、口型圖,有規律但無定論。

眉形:雲眉、螳螂眉、蠶眉、柳眉、尖眉、刀眉等。

眼型:勾雲眼、蝶翼眼、吊眼、黑眼圈、直眼、老花眼、三角眼、圓眼等。

鼻形:獅虎鼻、倒鼻、直鼻、圓鼻、眼鼻、尖鼻、花鼻等。

再看顏色:顏色是臉書的另壹個重要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對色彩的理解和偏好,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有自己對色彩的理解和偏好,戲曲臉譜的色彩與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寧河戲的臉譜都有特定的象征意義。

寧河戲的臉譜還停留在雜劇時期用的顏色。由黑油、蜂蜜、黑煙草、朱砂、水粉調和而成的黑、紅、白。在融合了黑灰、紅灰、紫六種顏色後,還能展現出符合人物基本表情和特征的各種面部妝容。它能使整個面部顏色與圖案的綜合效果相匹配,充分發揮六種顏色的表現力,還具有生動迷人的功能和民族色彩感。

紅色象征:忠厚老實,忠厚有血性的男人,如關羽、許、圖146、黨等人。

黑色象征:正直、勇敢、不羈、公正,如姚剛圖147、薛剛圖148、包拯、尉遲恭等人。

白色象征:陰險、詭計多端、做事不動聲色、曹操、秦檜、董卓、趙高等。

紫色象征:剛毅、強大、冷靜、足智多謀,如魏延地圖151、張合地圖152、龐統地圖153等。

粉色符號:勇敢的老人、老老兵,如袁紹圖154、蔡陽圖155、燕燕圖156等人。

黑灰色的象征:俠義,勇武善戰,易怒,如:牛臯地圖157,高旺地圖158等。

總之,寧河戲的臉譜色彩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身份,烘托戲劇的氣氛,反映觀眾的心理,對使觀眾壹目了然,專心欣賞表演藝術起著很大的作用,有助於觀眾演員之間的情感和精神交流,加深他們的精彩趣味。

寧河戲中勾臉的步驟:

1.揉捏:用手指揉搓“眼窩”和“鼻窩”內的黑色;

2、擦拭:將主件擦拭壹遍,反復擦拭均勻,用手指;

3、偶:用鋼筆在臉上勾畫各種線條和紋身;

4、粉刷:用顏色大面積粉刷;

5、破:在抹塗畫的大色塊中,用其他顏色添加點、線、形來打破原有的色塊,勾出小色圖案。這叫破,和中國畫的“色破墨”、“墨破色”、“色破色”的破是壹樣的。

寧河戲臉譜起源傳說:盛行於唐代的壹種歌舞曲(稱“大面”或“戴面”),是壹種歌頌勇士蘭陵的功勛和美德的男子獨舞。據說勇士蘭陵驍勇善戰,長得像個女人。每次出征都帶著兇神惡煞的面具。為了贊美他的成就,他創作了壹個人的獨舞,並戴上了這個面具(寧河戲中保存下來的面具叫魁星)。後來流傳到民間,這種面具也用於儺舞、巫舞中進行祭祀表演。

還有壹種說法是:據老藝術家傳說,寧河戲屬於梨園後裔,在宮廷演出的也不少。有壹次,唐明帝唱了壹首歌回朝鮮。在大慶的三天裏,他在梨園表演以示慶祝。滿清的官員自然也參加了慶祝活動。明成祖下旨,要求宰相魏徵帶領禁軍士兵表演他們自己的節目,但是沒有人敢違抗這壹命令。然而,沒有人敢在舞臺上表演。宰相魏徵戴著笑臉面具,踱上臺來表彰有功的官兵,但是沒有人上臺。這是明朝皇帝對王子的擁抱。於是他把王子放進表演旅行箱,把臉塗成紅色,上臺講親征的故事。他親自帶頭在明成祖。所有的官兵都戴著面具,有的塗成紅色,有的塗脂抹粉,壹場戰鬥生機勃勃。據說從那以後,就有了面具和臉譜的表演。直到現在,寧河戲每次演出前都要戴上笑臉面具與官員共舞,然後“伊沫”上臺演唱表演。奇怪的是寧河戲的道具人偶不能放在道具箱裏,應該叫西神王子,放在後備箱裏(繡袍箱)。更令人神往的是寧河戲的老戲子開頭不化妝的規定,誰也不能化妝。至今寧河戲還保留著這些面具表演,如“紂王臉”、“土地臉”、“官臉”、“雷公臉”、“魁星臉”等。這些跡象與當時的情景非常吻合。根據這些傳說和跡象,寧河戲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但從來沒有人研究過。這只是壹個有趣的故事。如果真有這種東西,確實有它的研究價值,而且是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目前,它即將成為化石。希望有誌之士參與寧河戲的研究,拯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收集整理資料,不要讓它成為永久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