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羅振宇2022跨年演講《我還能這樣》。我們做什麽呢

羅振宇2022跨年演講《我還能這樣》。我們做什麽呢

由於工作原因,65438+2月31晚上只聽了壹部分羅老師的新年致辭,今天早上又聽了壹些。首先,我很佩服羅振宇先生的精神。由於疫情原因,突然被告知不能進行大型集會活動。面對空蕩蕩的會場,我還是按照每年的承諾,舉行了新年致辭。四個小時後,我給我們帶來了53個小故事,有我自己獨特的見解。

* * *贏的理念就是公司的價值。

2021有壹個很大的變量:很多著名的大企業陷入困境。人們開始討論:“好企業”應該是什麽樣子?羅振宇在演講中分享了壹個物業管理公司的故事。只收取每月每平方米0.43元的物業管理費,解決了北京“老小”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這是怎麽做到的?這家物業公司的幹法是“通過解決別人的問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比如借用社區居民收廢品的積極性,把他們變成“社區保潔誌願者”,實行劃片合同制,既讓這些居民多賺了收廢品的錢,又提高了小區的清潔度。"我們經常需要推倒我們頭腦中的墻."羅振宇說,這個故事恰恰向我們展示了壹種新的可能——壹個企業不能僅僅從純粹的商業邏輯去認識自己,還要把自身的生存放到社會的整體利益中去。這是好公司的新面貌。

當我談到富有時,我用了壹個新詞“簡單的道德直覺”

羅振宇明白了* * *就是有錢:在壹個大家庭裏,壹個老太婆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比較有錢,二兒子比較窮,所以按照老年人單純的想法和觀念,有錢的大兒子應該幫助窮的二兒子;二兒子呢?他應該幫助有錢的大哥規避風險。他說這是壹個單純老人的看法。國家現在有錢了,就是要有錢人去幫助沒錢的人。這是壹種簡單的道德直覺。當然,奶奶的故事是壹種生活現象,在實際操作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這壹年,當我們面對“* * *共富”這個詞的時候,雖然有權威人士出來解釋,共富* * *不是殺富濟貧,也不是平均主義。但是,大家心裏還是有點嘀咕:說白了,錢多的人還不掏錢嗎?但只要我們把目光從生意賬上移開壹點,把自己放到共同生活的社會大局中,就會發現,我們過去以為的矛盾其實並不存在。壹部分人先富起來,誌願幫助暫時落後的人,這並不矛盾;有錢不矛盾,但不殺富濟貧;* * *是富,但首先是發展,不是* * *和窮,不矛盾。只要妳覺得自己在壹個* * *身體裏,認同這個* * *身體,那就不是剝奪,而是幫助別人的壹種榮譽。就像壹個家庭的長子,拉扯著弟弟妹妹,他心裏不會覺得委屈,而是“家中長子,國務大臣”的驕傲。

而且對於如何實現* * *和富強,國家必然會找到壹個平衡點,實行公平公開的財富分配。比如未來稅改等稅收政策,房產稅和遺產稅的實施,反壟斷條約,有多少大廠因為行業壟斷被約談等等。面對未來“* * *有錢”的經濟,我們更應該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堅持國家政策的方向,做正確的事,行穩致遠,為社會提供價值,進而得到社會的財富饋贈。* * *和財富的本質是認可。

碳中和的啟示:找到真正的問題,確定方向,做未來的人。

西方人談碳中和,往往會想到自我約束?比如吃素,關燈壹小時,多騎自行車少開汽車,這些聽起來都像是文明的倒退。因為西方是消費社會,很多碳排放來自生活消費。所以西方人實現碳中和,控制消費是必然的。財經大學V文逸飛老師給了壹組數據。他說,中國是生產型社會,居民用電量只占全國發電量的11%,即使加上第三產業也只占30%。中國碳排放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能源和工業。我們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全世界。所以在我們平時的談話和工作行為中,不能把別人的經驗都拿來做以後的事情。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現實問題,用數據來講證據。所以對我來說,碳中和的未來不是節能,而是產業模式的升級。

比如保險行業,其實我們的動作是慢的。當有人上網交流信息時,很多人還是以老方式見面。當壹些人可以現場講解疾病和規律的時候,另壹些人卻在頂嘴。就是因為過去的方法跟不上現在的節奏,我們的服務不被理解,保險的價值正在被排斥。當我們發現壹個問題時,我們應該從未來的角度去解決它。未來需要專業的人,所以要成為專業的人,比如懂醫學,懂法律,懂計算機,懂社保等等。我們應該成為客戶身邊的生活專家,對客戶覺得困難的問題給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能和妳的客戶做壹輩子的朋友嗎?

產品價值:壹個產品的核心是給別人好的感覺。

在產能過剩的今天,產品的功能價值和邊際效益越來越低;資產價值呢?不能被滿足。增加產品價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情感價值。

以前我們想推廣壹個新產品,壹個新事物,都是通過降維來系統解決的。做很多廣告,給很多補貼,0元試用等等。通過碾壓資源,可以壹下子占領市場。高成本投資可以帶來高回報。

但這背後其實有壹個前提,就是市場是空白的,妳可以靠資源和燒錢馬上鋪開。就像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考慮的是花多少錢。但在當今世界,很難找到空白。我們做的大部分事情其實都有別人的影子。那麽我們要想開展壹個新的事物,就要有刺繡壹樣的耐心和功夫。針對特定的人,用特定的解決方案,把新事物壹點壹點嵌入到別人原有的生活場景中。

某綜藝節目有壹個環節,評委問對面的說唱歌手:妳是想做好產品還是想做好產品?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我們需要了解產品的情感價值。如果壹個產品以情感價值為核心價值,那麽被這種情感價值吸引的人就不會那麽在意產品的功能價值。當這種情況被推到極致的時候,妳會發現有些產品的功能就是提供情緒。比如壹部讓妳開心的電影,壹家讓妳放松的度假酒店,壹場妳不得不去的演唱會,…

妳付出的時候得到了什麽?

妳真的有壹種很好的感覺,妳會消失。人對美好感情的需求是沒有上限的。所以妳這次買了,下次很可能還會再買。重復購買率越高,這個產品或品牌能從妳身上實現的價值就越大。

那麽,最能發揮情感價值的產品是什麽呢?

答案當然是人,人是創造和接受感情的最佳容器。用人來還原人的情緒,壹定是最真實的。所以耐克是頑強的,特斯拉是創新的極客,李寧是民族的驕傲,小米是性價比的人。這些其實都是在模擬人的性格。

所以,想要壹個產品,首先要做好自己品牌的情感價值,打造壹個別人喜歡的個人IP。

可以說,在未來,我們真的會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就像羅振宇的演講壹樣,因為疫情,我們無法得到線下觀眾的反饋。當然,這件事也提醒我們,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常態,要學會擁抱變化,跟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