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白宇房產

白宇房產

文|余明

編輯|余明論據

2013年前後,香港富商李嘉誠變賣了在內地的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內地回流資金超過2500億元,對國內經濟市場造成不小的動蕩。

錢壹進口袋,他就轉而投資海外市場,花4000億買下“半個”英國,兩次被英國女王封爵。

置國家和民族利益於不顧的李嘉誠,在海外的投資並不順利。很多項目都虧損了,很多人覺得配不上他。畢竟他曾經是中國人心中的“超人”。

曾幾何時,李嘉誠是國人眼中的“神”,不僅驚嘆於他的商業才華和投資眼光,更佩服他的愛國情懷。

他重視教育。1981年斥巨資創辦汕頭大學。直至2013年,繼續為其投入約45億港元,並與國家聯手建設廣東省重點大學。

還多次參加汕頭大學組織的活動,為同學們加油鼓勁,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再創輝煌。

他不僅創辦了自己的大學,還捐資654.38+000萬美元新建圖書館,為北大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除了關註教育,他還多次投資興建公共設施。在香港,有許多療養院、兒童醫院和殘疾人基金會等。,還有李嘉誠的協助可見壹斑。

他還贊助了許多提高國家地位的大型活動。1989年捐款10萬元支持北京舉辦亞運會。

過去,李嘉誠在普通人眼中的形象是特別能掙錢,願意為國家和人民花錢,是“愛國商人”的典範。

作為壹個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成功的。他對商場有著敏銳的感知,對商人本質的利益追求也發揮的淋漓盡致。

相信中國人對“公攤面積”這個詞比較熟悉,它的定義是:整棟樓的業主共有整棟樓的所有公攤面積。

簡而言之: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等。整棟樓的,只要能算在內,所有的公共設施都要和業主平分。

因為“公攤面積”,我們買的房子房產證上寫著100平米,實際面積只有70平米左右。更不能接受的是,妳還要按照100平米交物業費,供暖費等等。

這個神壹般的概念是李嘉誠提出的,起源於香港,適用於我國各個地區,其他國家沒有這個規定。他解釋說,這可以降低平均房價,讓普通人更容易接受。

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操縱,李嘉誠意味著更多。

上世紀60年代,李嘉誠的塑料花產業風生水起,但他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把投資眼光放得更長遠,意識到香港經濟發展迅速,人口不斷增加,未來房地產行業必然火爆。

李嘉誠敏銳地察覺到商機,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囤積土地,正好當時房地產行業處於低谷。他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許多有希望的土地。

如他所料,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前景也是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而香港的房價更是普通人高不可攀,幾十萬壹平的住房更是讓人望而卻步。

很多人認為房價高是因為人多地少,導致房價飛漲。其實不可否認,人多,地不壹定小。

房地產大亨手中握有許多未開發的土地。他們用“饑餓營銷”擡高房價,獲取更多利潤。李嘉誠是“饑餓營銷”的高手。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李嘉誠就把自己在香港玩的套路帶到了內地,用發展的眼光看著中國有潛力的城市,尋找最佳的銷售時機。

到90年代末,李嘉誠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幾十個城市囤積土地,總面積超過654.38+00萬平方米。

當時李嘉誠在內地買地是“白菜價”,拿到手後也不愁開發。他只選擇了壹些盈利周期短的項目進行建設,20年開發的土地只占總面積的1/3。

從2012開始,商業嗅覺敏銳的李嘉誠開始大量拋售內地產業。短短兩年,他套現2500億,無疑給國內投資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波動。

不僅套現的手段很難看,賺到的壹些錢也真的很“昧良心”。李嘉誠早年在成都囤積了大量土地,卻拒絕開發。某樓盤建了16年,房價達到頂峰才開始賣,單塊地就賺了38億,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李嘉誠在國內變現大量現金後,轉身把錢投到了海外市場,在英國投資花了4000億。當時有媒體戲稱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雖然買下“半個”英國的想法有些誇張,但也反映了他這次投資的力度。

李嘉誠在英國涉足多個商業領域,包括港口、房地產、水利、電信、鐵路等暴利行業,其中超過40%的電信市場份額使其成為業內翹楚。

他的行為也讓國內很多富商紛紛效仿,包括潘石屹、柳傳誌等,給國內經濟市場帶來了壹系列“余震”。

李嘉誠對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即使面對國內外的多重指責,他也冷靜回應:“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我只是壹個商人。哪裏有回報,我就投資,哪裏有風險,我就清倉。”

此言壹出,李嘉誠在國人心中的崇高形象瞬間崩塌。

李嘉誠自毀形象的操縱讓人無法理解。有人說他骨子裏是個商人,商人對利潤的追求是真的。也有人猜測這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

1928年7月,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本來他家是書香門第,父親李雲經是當地壹位受人尊敬的老師,後來升任學校校長。

李雲經的本意是讓兒子好好讀書,長大後成為壹名學者。但是,他趕上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日軍侵華戰爭爆發後,許多地方遭到炮火襲擊,家鄉也未能幸免。

1939年6月,為了逃避戰亂,李嘉誠隨家人去了香港,投奔了許久沒有蒙面的叔叔莊靜安。為了學壹門手藝養家糊口,李嘉誠在叔叔的鐘表店當了學徒。

尚未成年的李嘉誠,年紀雖小,但心智成熟,才華更為聰慧。他在師傅的指導下學了很多東西,也很勤奮。他會在店裏搶著做掃地燒水之類的雜活。

就這樣,幾年後,李嘉誠覺得應該出去鍛煉鍛煉,於是應聘了壹家五金廠的銷售崗位,後來又調到了壹家塑料花廠。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僅僅壹年多他就被提升為總經理。

當他只有20歲時,他成了壹家工廠的總經理。李嘉誠年輕有為,但野心不止於此。他想為自己掙錢,而不是為別人工作。

經營了兩年塑料花廠,他徹底了解了這個行業需要的所有技能,毅然辭職單幹。他拿出近幾年攢下的所有積蓄,在叔叔的幫助下,創辦了長江塑料廠。

即使李嘉誠天賦異稟,創業初期也總是坎坷不平。工廠剛壹開,就出現了質量事故,面臨危急情況。

面對困難,李嘉誠在母親和表妹莊月明的鼓勵下,有條不紊地解決了壹個又壹個麻煩,把瀕臨倒閉的工廠拉了回來。

1955,李嘉誠在雜誌上了解到壹種意大利制造的塑料花。這種產品在歐洲市場風靡壹時。他從中嗅到了商機,立即前往出生地學習這門手藝。

有了人生第壹桶金,李嘉誠的創業思路更加開闊。他不局限於自己的行業,而是不斷尋找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1958年,李嘉誠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發現房地產行業有利可圖,於是用大量資金蓋樓,港島北角壹座工業大廈拔地而起。

隨後幾年,他加大了在新界、元朗等地區的投資,產業也迅速擴張。壹位剛滿30歲的年輕商人逐漸在香港嶄露頭角。

1963年,李嘉誠的表妹莊月明從日本留學歸來,兩人感情進壹步升華,在壹場婚禮中完婚。他的舅舅莊靜安也成了他的嶽父,可以說是至親。

1967期間,由於壹些因素的影響,香港經濟下滑,房價和地價也下跌。很多商人紛紛變賣產業,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之,準備大量資金低價收回土地,這也為他後來的發家致富埋下了伏筆。

20世紀70年代末,李嘉誠利用改革開放的春風,收購了老牌英資企業和記黃埔,成為第壹個收購英資企業的中國人。他壹時間名聲大噪,被外界戲稱為“超人李”,產業也隨之崛起。

之後的20年,李嘉誠在buy buy開啟了邊買邊賺錢的商業模式。只要他認為有前景的行業,他都會嘗試涉足。以他多年的經商經驗和雄厚的財力,他的投資大部分都會是盆滿缽滿。

1999期間,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稅後利潤達到驚人的185億港元,身價暴漲。根據福布斯綜合評價排名,李嘉誠成為千禧年前的中國首富。

不同於如今的首富輪番上陣,李嘉誠在華人首富的位置上坐了15年。在此期間,他成為無數企業家和成功商人崇拜的對象,在中國很多人心中,他更像是壹個神。

李嘉誠認為,他的成功取決於他對未來市場的把握,以及他時刻不能放松的危機感。如果他想成功,他必須學會提前計劃。

2012左右,他嗅到內地市場存在投資風險,開始大量拋售各大城市的產業和土地。甚至壹些常年帶來巨額利潤的行業也被忍痛放棄,短短幾年就套現2500億。

作為壹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把家裏的錢都投到了英國市場,先後收購了英國的很多產業,包括港口、房地產、水利、電信、鐵路等。

即使像李嘉誠那樣聰明的人,這幾年在英國的投資也不盡如人意。第壹,英國高舉英國退出歐盟旗幟,對本國經濟有壹定影響。然後疫情席卷全球,英國自身的防疫工作也有欠缺。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李嘉誠的行業自然也受到了影響。

也許我經歷過外國投資的挫折。相比之下,李嘉誠覺得國內市場比較穩定,最近兩年也有回頭草的跡象。

2019年底,李嘉誠斥資716萬在港買地,隨後以40億元高價拍下成都菁蓉匯,還收購了上海林三印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