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我們壹起在大槐樹下散步。

我們壹起在大槐樹下散步。

黃河滔滔黃土連綿,上下五千年,

燃燒的中國,巍峨的中國,跨越世界。

寸草雖小,寸心特別強。無論妳是權貴還是普通人;不管妳住在城市還是住在簡陋的地方,總有壹樣東西是我們共有的,它維系著這個民族和種族的繁榮。強大的凝聚力造就了唯壹沒有中斷歷史的文明。這是血,流淌在我們身上的火熱的血,屬於中華民族的特質。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似乎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地域界限,奔波的匆忙身影在壹定程度上抑制了“感情”的醞釀和宣泄。相比之下,“家庭紐帶”是最容易被擱置的,即使它們更經常被孕育的理解和原諒所掩蓋。

只有把時間固定在某個時間段,人們才能放下疲憊,帶著愧疚踏上回家的路。

祭祖

“問我家何處來,大槐樹下老鸛巢”,壹首流傳數百年的民歌,延續著歷史的變遷與跌宕,像壹根無形的線,牽動著無數遊子的鄉愁情結。

昨天,我有幸和同事去了洪洞的槐樹。沒有沈重和過度的虔誠,我以平常心看待這個全球華人心中的“聖地”。

自駕遊,沐浴河東初春,楊柳婀娜,桃花新開,車水馬龍。遐想中街門前人山人海,車流交織。首先看到的是壹個誇張的樹根形狀,很大的震撼,但是上面牌匾上的金色大字讓人以為是休閑的地方。穿過拍照的人群,憑80元的門票,入園。

紅底黃字的“根”的屏幕面對面立著,瞬間拉近了遊子與家的距離。停下來沈思,這個“根”有很深的葉子,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繞過“根”屏,“祭殿”映入眼簾,說不出的雄偉。傳統的宮廷風格不需要多余。我壹直在思考“獻殿”的含義,進殿看裏面的陳設,證實了我的猜測。“祭”是“貢”的意思,祖師的牌位供奉在殿中央。兩排桌子上有“五谷”和“三祭”供祭,給人壹種歷史文化教育,向我們展示了幾千年前農耕文明的基本生產社會要素。現在生活方式已經多樣化,但這些基本內容作為主要的農業內涵不會消失,因為它是人類文明和發展的基石。

祭殿後面是壹個類似宮殿的“祖先殿”,由此認為這是中國祖先繁衍後居住的地方。供奉華人世界主要姓氏的祖宗牌位,是大槐樹下最莊嚴的地方。整齊排列的牌位,影響著每壹個來到這裏的人,急切地尋找著屬於他的那壹個。來來回回幾次後,有的人只好向寺內的工作人員求助,凝視片刻,靜靜地站立,以禪定來致敬,所有世俗的思想和習俗都在壹瞬間被洗去,走到寺外點上三香,完成了那個看不見的願望。

在寺廟外的草坪森林裏,許多人在壹根柱子前拍照,匆匆離去。只見石頭上刻著“宋楚瑜植樹處”,旁邊壹棵碗口粗的樹挺拔。同宗同源的中國人可以同心同德跨越任何鴻溝,但不變的是同宗血脈,讓中國輝煌昌盛。

記住祖先是珍惜生命的。

探底

從祠堂裏傳來遠處似乎是演出的聲音,順著聲音望去。在東南方的廣場上,很多人聚集在壹棵巨大的槐樹周圍,壹些穿著古代服飾的男男女女,看得出衣服上有百姓,有官員,有士兵。仿佛大槐樹移民的故事是在悲涼的音樂中講述的。因為去的晚,只看到了故事的結局,悲傷地離開了家鄉,看到的情景喜劇讓我幾次落淚。

在深度敘事中,壹群衣著各異,衣衫襤褸,衣著光鮮的人,表現出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經濟地位。在大槐樹下,這群人舉手鞠躬,仿佛把家永遠刻在了心裏,捧著壹把黃土跟在身邊,陪伴著他們的家在未來的路上,又將何去何從的揪心壹幕被用繩子捆住。

沈思於場景中,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歷史上這些大規模的移民行動。雖然背井離鄉的悲劇催生了很多悲劇,但國家整體規劃的均衡發展,卻是用近乎殘酷的手段實施的。我們不能否認,移民的方向,寫“簽發移民許可證”的版面,生產方式的安排,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是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先進文化的傳播、邊遠地區的發展、民族的融合、族群的優化,徹底打破了傳統家庭雜居的局面,讓各民族、各地區共同生活、交流、溝通、和諧、發展。

回頭壹看,壹堵磚墻立著,上面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很難理解。佛家的禪語是為了沖淡悲傷的氣氛嗎?佛祖的慈悲與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矛盾交織。

“大槐樹”來之前,聽人說已經衍生三代了。我們在尋找歷代的滄桑。途中,壹座漢白玉雕像引起了人們的註意。《蘇三卸枷》跪著的弱女子終於解放了。歷史長河中的壹點浪花,放在這廣闊的場景中,不可能產生太多的情緒。

“老槐花,二代槐花,三代槐花”,化石歷史和正在記錄歷史的化石,占據壹隅。根,見證了這個民族的演變,家族的興衰,人生的慘淡。

根是森林形成的基礎,

根是繁榮的源泉,

根是夢的圖騰。

召回

回家不再是單純的留戀,更多的是感恩和回報。漂泊的遊子,第三春的溫暖蘊含著永恒的精神寄托;反哺的行為,彰顯了民族的優秀傳承。

帶著沈重的負擔,我走過歷史,來到壹個著名而庸俗的花園,走在壹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上,漫步在古代社會的縮影中,展示生產生活場景,用無聲的靜物再現火熱的活動。我對歷史有偏執,幾乎看過所有的展區。農、工、醫充分展現了農耕經濟的基本,結婚、畢業深刻表達了人生發展的階段和追求。

打谷場、板磨、水磨、圈養的雞兔、圍欄圍起來的小院,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原始的農具、生活用品,在這裏不再是冰冷的冰雕展品,而是生動地描述著先民們的堅持和智慧創造。

手工業作坊是原始工業的雛形,鐵、土、木的不同分類說明手工業作為單壹的方式,已經脫離家庭混合,單獨構成生活和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的“原始醫院”只剩下壹個空殼。也許是遊客看的太累了,太多的展示毫無意義,也沒有雌黃杏林的醫學風格。他們看到某個工藝品的展覽,難免會留下壹點遺憾。

在新的婚房裏,有喜氣洋洋的臉,紅色的字和紅色的蠟燭...傳統的婚禮背景,給人以“洞房花燭夜”的無限遐想。結婚後,他們追求多少夢想中的人,魁星樓,狀元路,七大行星,龍頭烏龜銅像,不再迎日出而息日落而息的祖先,求“成為第壹次”。看起來不太高的兩層樓閣式建築,成了學者們的希望。希望有壹天春風能驕傲地走在狀元之路上,走向驕傲的未來...北鬥七星按方向排列,顯示了世界的有序規則,還有那尊看似變異的銅像,我猜是龜齡飛龍的囂張。無知的時候只能誇大其詞。

沿著景點圖標尋找“文革花園”,60後的生活註定有壹種那段時間無法割舍的感覺。按照標準,我找到了“毛主席紀念堂”,裏面有壹尊白色的毛主席揮手塑像。第壹排房子主要是照片古跡、不同時期主席、重大事件全景。院子裏,掛著求真理、求解放、建國的牌子。在壹輛蘇式吉普車頂上,“主席”端坐著,目不轉睛地看著前方,仿佛在帶領中國前進,試圖看到日新月異的變化。第二排房子前的壹個小銅像震撼了我的心靈。“天下第壹恩人”是中國人發自內心的呼喚。房間裏有許多主席的雕像和人們的感謝信。我不禁寫下“偉大領袖毛主席,我們永遠愛妳!”

告別大槐樹,不知道是什麽感覺,是復合的,是多樣的。

如果仔細品味清醒的思考,是不是有些理智的感覺?

不要期待什麽,在乎我們做了什麽。

歷史已經過去了。

在大槐樹下,我們也會壹起走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