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管理 - 攀枝花地震的余震

攀枝花地震的余震

9月3日從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了解到,按照震級3.0 ~ 3.9,21次,4.0 ~ 4.9 2次,5.0 ~ 5.9 1次,最大震級為8月31日發生的5.6級余震。

新華網昆明8月31日電(記者蔡、張怡寧)截至8月31日8時,攀枝花地震已造成雲南省楚雄、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約44萬人受災,13萬余間房屋受損,其中近19萬人受災。

據雲南省楚雄州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統計,截至31日8時,攀枝花地震已造成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永仁縣、大姚縣、武定縣、牟定縣46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達189950,死亡5人,重傷36人,輕傷72人。共有房屋65438棟+011448棟,學校656所,機構213所。

據雲南省民政廳統計,截至31日8時,除楚雄外,雲南省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約25萬人受災,約7500戶、2.5萬間房屋受損。雲南省民政廳已向災區調撥3200頂帳篷和1000床棉被。雲南省災區民政部門已發放25噸大米,楚雄州下撥35萬元救災。

31日,雲南省常務副省長羅正富帶領雲南省民政廳、財政廳、衛生廳等部門工作人員在災區指揮救援。

2008年8月30日16: 30,我國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沿岸發生6.1級地震,對上述兩省的涼山彜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魏初造成了危害,昆明、麗江、大理也受到了影響。

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攀枝花市會理縣、雲南魏初元謀縣受災最重,地震死亡41人。至9月15日,上述三地抗震救災指揮部統計顯示,地震造成770人受傷;18352間房屋倒塌,428175間房屋嚴重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約60.45億元。

從9月1日上午開始,記者進入震區半個月。在災區,他不僅看到了房屋相繼倒塌、壹群群無家可歸的村民、壹個個家庭被毀、人員相繼死亡的悲慘局面,也看到了兩省三地各級政府在抗震救災中的積極努力,也發現了壹些值得註意的現象和問題。

壹些現象

震中之間的爭議

“震中在我們這邊,妳不能說死了很多人,災情會很嚴重……”9月8日,攀枝花召開地震第七次新聞發布會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齊桂全對記者說。

“他們會明白,那裏實際上只有壹個點——壹個城鎮受到影響,而我們這邊完全受到影響...其實我們在攀枝花地震,名字叫攀枝花地震!”戚桂泉強調。

其實在記者去震區之前,我看到網上的報道大多是“四川攀枝花發生6.1級地震”,很多門戶網站的標題也是如此。來自新華社的第壹條消息稱:“據中國國家地震臺網測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與涼山彜族自治州會理縣交界(北緯26.2度,東經101.9度)發生6.1級地震,震中位於攀枝花市東南方約50公裏處。震源深度10公裏。”

但會理縣的幹部壹直告訴記者:“震中在會理!我縣32個鄉鎮受災嚴重。”

震中在哪裏?記者沿著重災區來到雲南省元謀縣,看到縣鄉文件上都寫著“2008年8月30日16: 30,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會理縣發生6.1級地震”。其中,蔣易鎮的文件稱“由於靠近震中,我的家鄉有4人死亡,65人受傷”。蔣易鄉正好與會理縣最南端的李鴻鄉完全接壤。僅這個鄉鎮死亡人數就達4人,占雲南總死亡人數的67%。

面對攀枝花與會理的“震中之爭”,會理縣壹名科級幹部告訴記者:“會上討論後,我們覺得他們確實想爭取這個震中,就讓他們拿吧……”

就此,記者采訪了攀枝花市防震減災局副局長彭建兵。彭建兵告訴記者:“震中應該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和會理縣綠水鎮之間。宏觀震中應該是會理縣大部分地區,攀枝花和元謀縣也占壹部分。”“就是金沙江沿岸,主體在江東。”

記者註意到,隨著震區災害數量的不斷變化,這次地震的名稱在網上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攀枝花地震”變成了“攀枝花-會理地震”或“仁和-會理地震”。

為什麽川南兩個地區如此關註地震的名稱和震中?

災難糾紛

兩省三地,每到壹個地區,當地幹部首先向記者提供了壹系列的受災數字。

會理縣提供給記者的數字是“死亡”、“重傷”、“輕傷”、“房屋倒塌”的數字。在提供給記者的死亡名單中,全縣29例死亡病例分布在8個鄉鎮。記者開始追蹤走訪死者生命最後的軌跡,走訪了14死者最後去世的地方。同時電話連線其他死者所在村負責人進行核實。

記者發現,會理的死亡者基本都是被倒塌的土坯房砸死,或者被埋在土堆裏。

會理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向記者提供的數字是:死亡29人;360人受傷;7013間房屋倒塌,98458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6543.8+0.874億元。

記者來到雲南省元謀縣時,該縣的數字如下:死亡5人;132人受傷;倒塌房屋4946間,損壞房屋34048間;直接經濟損失7.447億元。

根據縣裏提供的死亡名單,記者走訪了蔣易鄉死者最後死亡的四個地方,同時通過鄉村幹部核實了邊江鄉丙弄村的死者。袁某死亡的情況和會理壹樣,要麽被地震壓死,要麽被埋在土裏。

9月8日,記者再次到達攀枝花,被帶到正在舉行地震新聞發布會的會展中心。記者從攀枝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張海那裏了解了災情。張海給了記者壹份材料,“我們的損失非常大,我們的很多工業企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對此,四川日報記者鄭先聰表示:“會理遠沒有仁和損失大、災情重。不能說死的人多,損失就大。”

事實上,正是在這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之壹,攀枝花市農牧局副局長文博,在壹開始就詳細介紹了該市的芒果和石榴,等等。受地震影響,“商戶減少30%”;“全市農牧系統將為前來攀援的客商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優質的芒果、石榴掛滿枝頭,等待有識之士、有愛心的客商品嘗選購”。

當記者索要該市的死亡名單時,張海拒絕了。“這涉及個人隱私,民政部門不允許。”

面對攀枝花市政府材料中的“6”死亡人數,記者開始走訪該市3區2縣,得到以下結果:

1.山,男,43歲,彜族,仁和區坪地鎮火山組村民。30日下午地震後,他從屋內擡米,從臺階上摔下,頭著地,31淩晨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

2.劉,男,54歲,漢族,米易縣草場鄉科朗村二組村民。30日下午地震時,他從屋內逃出,被院門倒塌的側墻砸死。

3.曲春芬,女,42歲,彜族,鹽邊縣和合鄉旭日村松林崗社區村民。9月5日下午17,當地壹次山體滑坡,滾下多塊石頭,被滾石砸死。

4.侯,女,42歲,漢族,四川省閬中市五馬鄉陳家溝村村民。在攀枝花打工的她,30日下午地震時跑出出租房,墜樓3米,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街道辦事處主任郭慶說:“這不是地震死亡,最多是地震造成的死亡。她心臟病發作了。”

5.秦淑清,女,65歲,彜族,仁和區布德鎮孟良坪4社村民。地震前在攀枝花市第二醫院住院。地震時,他和其他病人壹起出去減震,17回到病房。醫院所在街道副主任王峰說:“因為心理恐慌,冠心病發作,經搶救無效死亡。”

6.海桂紅,男,31歲,彜族,雲南省永勝縣農民。他在攀枝花西部的壹個石灰石礦做氣槍工。30日下午地震發生後,他在離開現場時,土塊滾下懸崖摔死。

以上是記者最終核實的攀枝花市死亡人員名單。這個城市的傷者名字和其他兩個地方不壹樣,叫“因災受傷278人”。

到9月15,會理98458套,元謀34048套,攀枝花295669套。“直接經濟損失”壹欄,會理為654.38+0.874億元,元謀為7.45億元,攀枝花為34.26億元。

攀枝花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鎮,攀枝花鋼鐵公司、攀枝花煤礦等大型企業都在這裏。該市材料顯示,“工業企業受損嚴重,預計受損面積達70%以上”。此外,“西區、仁和區還有140多平方公裏的采空塌陷區,涉及居民3.2萬人”。

對此,攀枝花市委宣傳部的幹部不停地告訴記者“攀枝花的災情是最嚴重的”,很多記者被宣傳部安排去不同的災區采訪。

“攀枝花地震不嚴重,他們卻喊得很兇!”會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齊凱紅說。

“我們知道攀枝花地震,壹路趕到攀枝花,才知道真正的重災區在會理,我們趕到了會理。”壹位遠道而來的誌願者告訴記者。他還告訴記者,很多誌願者和他壹樣,看了最早的新聞,直奔攀枝花。有人像他壹樣來了解,有人回家或留在攀枝花。

震後捐款的差異更大。

至9月15日,攀枝花市共收到捐贈資金39197500元,會理為11459300元,元謀縣僅收到131000元。根據三方提供的資料,上述三地總人口和受災人口如下:攀枝花市165438+萬人,受災人口313000人;會理縣44萬人,受災人口654.38+0.03萬人;元謀縣21.3萬人,受災人口1萬人。

先說壹下三地的帳篷接待情況。截至9月15日,攀枝花共接收帳篷33742頂,會理接收帳篷22322頂,元謀接收帳篷4100頂。記者看到,在會理重災區,當村民們還住在自己搭建的塑料大棚或拖拉機裏時,攀枝花市壹些街區的帳篷已經空無壹人。旁邊的攤販告訴記者:“白天壹般沒人,東西都搬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有人擔心,就來帳篷。”

對此,壹位在攀枝花工作的年輕人告訴記者:“這跟爭項目、爭資源是壹樣的。誰手段高,誰就成贏家。”

三總部

慧麗:在危房裏工作

記者首先看到的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是位於重災區李希區工委大院的會理縣辦公場所。走進區工委大門,兩棟三層辦公樓在兩側相對而立,沿著兩層樓之間夾著的過道走20多米就是壹個小院,四周是磚混平房。院子中央豎起三頂綠色帳篷,上面寫著“抗震救災前方指揮部”。裏面擺著壹張長桌,十幾個人擠在帳篷裏進進出出。縣委書記和壹些幹部已經在開會了。

臨時新聞中心設在壹間辦公室裏,墻上貼著“大樓有裂縫,此處有危險”的字樣。許多記者忙著進進出出。救援人員都在醫院原工委食堂吃飯,人擠人。記者仔細觀察後發現,這家餐廳的墻上也有壹些裂縫。

前來采訪的記者被新聞中心安排在壹條小街上的小旅館裏。路過小街時,記者看到有幾棟房屋倒塌。會理縣死亡最嚴重的村,在不到壹公裏的新橋村。地震當天,8人被活埋身亡。

元謀:烤煙大棚的指揮中心

9月5日,記者從會理南下,進入災情最嚴重的雲南元謀縣蔣易鄉。“元謀縣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並不在鄉政府的辦公樓裏,而是在壹個巨大的塑料棚裏。記者帶著整整30米長的辦公桌走進這個大棚,看到很多人在忙碌。

元謀縣抗震救災前線總指揮陸告訴記者,這裏有25個大棚,每個長50米,寬10米,也就是500平方米。這裏曾經是國家煙草公司的烤煙苗棚。地震當天,政府征用了這些棚子,把周圍的村民全部集中在這裏。臨時醫療中心位於溫室內。記者在醫療中心看到,病床上躺著十幾名受傷的村民,醫護人員在穿梭。

由於救災帳篷及時到達,蔣易鄉所有村民都領到了帳篷,所以大部分烤煙大棚都被閑置了。仍在使用的有總部、醫療中心、新聞中心、電力搶修中心等。當晚,該記者和其他壹些前來采訪的記者被安排在新聞中心的工棚裏躺在地板上。

晚上,記者看到,指揮部、軍方、警方、民兵、電力都在開會。記者在蔣易鄉各村采訪時看到,每頂帳篷上都貼著“警方提示”和“震後臨時安置點用電安全須知”,很多地區的帳篷上還貼著“震後心理援助”的海報。

攀枝花:四星級酒店

9月8日,記者到攀枝花的第二天,市政府大樓上掛著“攀枝花市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大牌子。記者登記後被告知總部在302室,但已經是下午14: 45,這間辦公室的門還鎖著。後來隔壁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記者要去市委宣傳部報到登記。

市委大門口,有四個穿著灰色制服的保安,兩邊各兩個。被詢問後,記者被允許上樓。檢查完證件,記者被安排去攀枝花賓館。“我們的新聞中心在潘斌”,壹家四星級酒店,很多記者被安排在四樓。用餐時間,宣傳部的人會逐壹通知記者到酒店餐廳用餐,每餐約10道菜。

壹些問題

在震區采訪,除了上述現象,還有壹些問題引起了記者的註意。

按照國際規範,震級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等地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稱為強震;大於等於7級的地震稱為大地震,8級及以上的地震稱為大地震。其他的通常被稱為小地震。

與汶川地震相比,這次地震是小地震,與普通小地震相比,是大地震。因此,它被稱為“適度”地震。面對類似的地震,大多數國家基本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20世紀美國發生7級以上地震20余次,總死亡人數為1380。然而,為什麽發生在川滇交界處的6.1級地震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

很多土坯房倒塌的背後

地震造成會理、元謀、攀枝花3市18352間房屋倒塌,428175間房屋嚴重損壞。記者觀察,會理的房屋倒塌最為慘烈。與元謀和攀枝花相比,會理的農民住房更加簡陋。災區農民的住房基本都是土坯房或木架房,農民的住房水平與其他兩地相差甚遠。

記者壹路觀察,在同壹個震區,大部分磚混結構的房屋和框架結構的房屋基本完好。土坯房和木架房沒有倒塌,大部分已經嚴重撕裂,基本屬於危房。

“老百姓太窮了,這是大量房屋倒塌,人員傷亡如此嚴重的首要原因。”會理縣城鄉建設局工程師熊家祥說。

熊家祥解釋說,涼山彜族自治州是四川省最貧困的地區之壹。長期以來,百姓沒有收入來源,僅有的壹些經濟作物很難運出山外,賣個好價錢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老百姓很窮,修不起磚房,只蓋土坯房。

當地農村有三種房屋:土坯房、木架房、磚混結構房。

熊家祥說,只有條件好的農民才能蓋得起磚混結構的房子。這次在會理震區,這樣的房子沒有倒塌,但只占6%。條件好壹點的農戶建木架房,就是先建木架,再建墻。這類房屋倒塌總量相對較少,但即使是這類民房,在災區也只占19%。

條件差的農民只能建最簡單的土坯房,即“土墻蓋梁,青瓦蓋。”整個災區土坯房占75%。就是這種土坯房,在這次地震中大面積倒塌。還有壹個因素就是當地的土壤基本都是紅砂土,粘性差,容易破碎。

中國地震局地震災害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對媒體表示,攀枝花-會理地震災區的房屋結構以土坯房、夯土房等土木結構為主,約占85%;磚木結構約占10%,其他結構僅占5%。然而,土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性能較差,地震後容易出現許多貫穿裂縫、墻體傾斜位移和屋面坍塌。

此外,該地區處於地震多發區,是中國地震局的重點監視防禦區。

“農民窮得連木屋都蓋不起,更別說按抗震標準建房了!那是專家的壹廂情願。”熊家祥補充道。

災區很多農民生活在高山峽谷的壹些角落裏。很多村子不僅道路不通,騎摩托車也非常難走。另外,地震導致電路中斷,所以很多村子只能步行前往。記者從仁和區坪地鎮政府所在地趕到壹個24人居住的火山群。當地騎摩托車的人花了兩個小時才找到,許多當地騎摩托車的人扛著摩托車穿過。

還有壹個重要因素是,人們的抗震意識普遍較弱。

“8.30”地震後,第二天又發生了5.6級余震。然而,會理縣的大部分抗震救災人員仍然生活和工作在重災區李希區工委大院已被確定為危房的辦公樓和民房裏。領導和普通工作人員都聚在區工委的餐廳吃飯,裂痕明顯。此外,截至2008年9月,地震災區已發生15、18次余震。由於31日余震達5.6級,造成新的災害,會理縣已有7人遇難。

這種“小震害”壹方面與農村民居選址不合理、建築結構不當、建築材料質量差、整體性能薄弱、抗震能力低密切相關。也與長期以來民眾抗震意識薄弱,政府不執行防震建設標準有關。

雖然這兩年這些地區的村民都收到了政府發放的抗震減災宣傳資料和《農房抗震宣傳手冊》,但村民們都只是送過去,“很少有人看!”“沒有人會按照這本書說的去做。”

救援的速度和力度

相比兩省三地的抗震救災,雲南省元謀縣的救援速度和力度是最快最強的。

8月30日16: 30地震發生後,元謀縣壹支醫療、交通、電力、通訊、物資支援等救援隊伍渡過金沙江,到達重災區蔣易鄉。

當晚,蔣易鎮的大多數村民被安置在25個烤煙大棚裏。第二天早上,縣裏運送大米的車輛到達災區。最強大的救援力量是軍隊。僅元謀縣就有兩支野戰部隊參與救援,分別是成都軍區某高炮團救援隊和第壹炮兵駐雲南救援隊。

地震發生後18小時,成都軍區某高炮團救援隊趕赴蔣易鄉。到當晚,這個團已有300多人進入災區緊急救援。團長蘇曉林告訴記者,到9月6日6時,他們已經為災區搭建了65: 438+0: 653帳篷,占這個鄉搭建帳篷總數的68%。“災區物資的運輸和裝卸,基本都是我們部門承擔的。”

元謀縣有兩個最重要的災區,壹個是蔣易鄉,另壹個是邊江鄉。駐滇第壹炮兵某部救援隊來到河邊鄉,165人。他們裝備精良,完成了全鄉的大部分救援任務。

相對而言,會理縣的災情雖然更嚴重,但壹支124部隊的救援隊已於9月4日到達災區現場。好在438+0年9月65日派出了27人的醫療隊。除了交通不暢,信息不暢也是會理被動救援的重要因素。縣委宣傳部的壹位官員告訴記者,攀枝花和雲南的人宣傳做得很好,信息能及時傳遞。我們這裏災情最重,但傳遞的信息最少。據宣傳部壹名幹部透露,原本要隨醫療隊采訪的幾名成都記者,被省委宣傳部臨時指示取消行程。

中新社攀枝花4月2日電題:重訪“8·30”地震重災區:抗旱救災與重建。

作者徐劉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車程,記者來到四川攀枝花仁和區坪地鎮尤沙拉民族文化村,這裏是2008年“8·30”地震的重災區之壹。

進村,壹群身著民族服飾的彜族老人坐在村口的樹下談笑風生。雖然記者不能完全聽懂彜語,但老人們熱情地和記者打招呼,試圖交流。82歲的齊瑞賢老人慢吞吞地說:“那壹年,地震把我家40頭牛埋在大山腳下,我們家房子塌了。我沒錢修房子,村上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妳看,我家房子要裝修了。”

在村口不遠處,壹個長約10米的池塘引起了記者的註意。池塘裏有壹米左右深的水,這在190天沒下雨的山區很少見。

村民說這不是他們的飲用水。伊薩拉民族文化村村長尹的介紹,解開了記者心中的疑惑。“這些村莊都是易慧風格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木結構,很容易引發火災。壹旦發生火災,如果這座山上沒有水,那就非常危險。這池子是火池,裏面的水不能隨便用。”

談到村裏的旱情,村長陰壹臉無奈。伊莎拉村有572戶人家,共2267人。“8·30地震”給每家每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全村426戶重建,其余146戶加固房屋。“地震後很困難,現在又幹旱,地裏的莊稼都收割了,讓受災群眾雪上加霜。”尹對說道。

走在街上,壹棟主體結構已經完成的新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進入庭院時,主人納·魯修熱情地招呼記者們參觀。這是壹棟具有當地民俗特色的新房子。那魯修說,她家地裏的小麥都因為幹旱損失了,現在沒有玉米了。“今年,由於幹旱,我在地裏吃的蔬菜都被拒絕了。我好久沒吃新鮮蔬菜了。什麽都得在坪地鎮買。”

那魯修說,目前家裏的生活用水還是可以靠山上的壹些山泉來滿足的。如果旱情持續,就不好說了。“氣象臺預計6月中旬才會下雨,山泉水最多能維持半個月。這兩天大家都在找新的水源打井。”

盡管持續半年的幹旱給這個地震後新生的村莊帶來了又壹次考驗,但生活在罕薩拉的每個人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前幾天,專家來指導‘水抗旱’。現在基本不種水稻了,改成了烤煙、土豆、花生等耐旱作物。”面對壹片閑置已久的田地,尹告訴記者,家家戶戶都已經做好了耕作準備,只等下壹場大雨。

就在記者準備離開的時候,村口的幾個彜族人唱起了祈雨的山歌,眼神裏流露出對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