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章丘婚俗

章丘婚俗

清末民國時期的婚姻,實行的是封建包辦婚姻。訂婚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婚很普遍。壹般男的十三四歲,女的十五六歲訂婚。有的男人窮,娶不起媳婦。改名換姓後去女方家做“老年丈夫”。有的女人窮,就把未成年的女兒賣給公婆當“童養媳”。訂親首先由媒人介紹(稱為“求婚”),講究“門當戶對”。男女雙方父母基本同意後,請算命先生確定男女雙方的生肖和出生日期。如果兩人意見不壹致,就會被認為是“適當原諒”。屬相的忌諱是“白馬怕青牛,雞猴不在尾;蛇鼠落如刀,壹度虎羊歇;龍豬難配,最怕做兔狗。”經過壹段時間的相互了解和雙方父母的同意,男方帶著庚子帖和彩禮到女方家求親,交換庚子帖(稱“八字”或“下柬”)作為訂婚的標誌。結婚典禮,男方會定好日子,通知女方家人。新娘家搶著做嫁妝,親朋好友送禮祝賀(稱“老板”)。婚禮臨近,新娘要少吃,只吃雞蛋,為婚後臥床3天做好準備。婚禮前三天,娘家出嫁妝,男方家張燈結彩,貼喜字,貼大門,貼洞房。(遇喪,大門口貼藍對聯,新房貼紅對聯)。婚禮前壹天,新娘要開臉,把發型從辮子換成發髻。迎親時,新郎坐轎子(壹般兩次,男坐官轎,女坐官轎),鼓手奏樂,宮燈、鑼鼓、彩旗開道。到女方家,姬姓人送“五色食”。新郎向父母磕頭,等待新娘上轎。新娘穿著婚紗,蒙著紅紗,手臂上掛著壹串栗子和紅棗。上轎子前吃餃子(稱“轎子包”)。擡轎到男方家門口,下轎放鞭炮。大門上有壹對紅紙包磚,上面各有壹雙紅筷子。新娘下轎前,要喝面(稱為“落地面”)。壹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女人把蛋糕放在轎子前面。新娘由已婚婦女攙扶。下了轎子,她先踩在餅上(叫“步步高”),然後踏著紅地毯慢慢走向男方家。到男人家門口,跨過火盆和馬鞍。進門後,新郎新娘由主持人指揮,在院內祭壇前祭天拜地。到了洞房門口,新郎用搟面杖摘掉新娘的“兜帽頭”(紅蓋頭)。新娘進洞房後,更衣,坐在炕上。同村姐妹給洞房送“小飯”。臨近中午,親戚鄰居帶著紅紙包來祝賀,同行的領著新人來答謝。中午設宴,喝喜酒。晚上,新婚夫婦喝壹杯,婚禮就結束了。那壹天,男女老少都可以在洞房鬧,鄰居、親戚、朋友都很熱鬧。第二天,新郎新娘回到家門口(離開父母家),女方設宴招待。婚禮的復雜程度和奢華程度隨著財富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新中國成立後,婚姻法頒布,廢除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實行婚姻自治。自由戀愛還是經人介紹後戀愛。壹般的程序是先由人介紹,然後安排男女見面。如果雙方初步同意,女方就去男方家,和男方面談。在達成相互理解,雙方都滿意的情況下,男方會給女方30到50元作為禮物。中午在男方家吃飯,臨走前帶回糖果零食,叫“小見面”。經過壹番了解,也就是定期訂婚。訂婚那天,女方去男方家認親戚,男方父母不叫叔叔阿姨,叫爸爸媽媽。男方宴請親朋好友,向女方贈送100元到200元,壹條褲子,襪子,糖果,零食。下午,男女拍了訂婚照。這壹天的活動叫做“大會”。每逢重要節日,都要“叫媳婦”到婆家過年。結婚前,男女雙方都要持所在村的介紹信,到鄉政府領結婚證,然後定下婚期。70年代,結婚時廢除封建迷信習俗,禮儀大減。但是嫁妝和酒席的規格有了明顯的提高。婚禮大多用汽車或拖拉機,少數騎自行車,也有女方向男方要“過門錢”和“嫁妝錢”。1978後,群婚、旅遊結婚、男定居女家、寡婦再嫁、老人再嫁數量增加。但是,結婚講究排場的時候,是大事,女方向男方要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