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社區文化建設

社區文化建設

壹,社區文化建設的原則

(壹)老老少少相結合

老少結合,就是社區文化建設要抓住老人和孩子兩大群體,帶動中青年人參與社區文化活動。這種抓“兩頭”促“中間”的做法,是由老人和孩子的特點決定的。首先,社區成員中老年人和兒童占很大比例。在很多社區,他們的比例占到總人口的壹半以上,這個群體自然值得關註和重視。其次,要有充足的時間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現代化城市的步伐正在加快。由於競爭的壓力和生存的需要,中青年人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工作、學習和圍繞工作的交流上,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相反,老人和孩子有的是時間。尤其是老人,除了日常家務,還有大把時間參加社團活動。第三,必須有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強烈需求。當然也有中青年,但他們的欲望被紛繁復雜的事務所所限制,他們的需求變成了深層次的期待;老人和孩子的需求是直接而明顯的,只要有環境就能實現。最後,社區是老人和孩子實現文化需求的最重要場所。他們的文化更具有地域性,對地域的關註和依賴遠勝於中青年。年輕人和中年人更容易參與區域外的文化實踐,音樂廳、舞廳和咖啡屋可能是他們的主要場所。針對這些特點,我們應該積極支持、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和兒童自發的、自娛自樂的活動。比如上面說的蓮花北村,成立了“夕陽紅”藝術團和各種健身、娛樂、演出組織。除了寫作和表演,他們還走出村莊,在養老院、福利中心、駐深圳部隊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慰問演出,成為傳播中國社區文化的“老年天使”。

(二)大與小的結合

這裏的“大”是指大型社區文化活動,需要精心策劃和組織,參與人數多,影響面廣,如體育節、藝術節、文藝匯演、入駐儀式、社區紀念日等。“小”是指小規模的社區文化活動,即那些約定俗成的,每天、每周都可能開展的,有壹定組織安排的活動,如每天的早操、休閑、娛樂等。,通常由興趣小組組織。大活動和小活動要合理搭配和安排。大事件不能沒有,也不能太頻繁。沒有大型活動,影響力就窄而小,社區文化建設進程就會變慢,社區文化氛圍就會減弱。而大型活動對場地、資金、人員素質要求更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過於頻繁的大型活動容易產生倦怠等消極心態,往往適得其反。大型活動壹般2至3個月舉辦壹次。小活動要定期進行,形成體系,以興趣為紐帶,以堅持為目標。小活動可以傳播得更廣,琴棋書畫、天文地理、娛樂遊戲、彈唱都可以形成興趣組織,逐漸滲透發展。小型活動的組織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盡可能節約開支,註意不要造成噪音擾民和超載。大小活動合理搭配形成節奏,小活動久了就會演變成大活動。

(三)雅與俗的結合

所謂雅俗共賞,就是社區文化活動要關註社區成員不同層次的需求,無論是在春天還是在雪地裏,在下層巴麗人的安排上。高雅與媚俗並存,崇高與美好並存。社區文化活動切忌單調。如果總是“炒剩飯”,單槍匹馬,再多的活動也不會引起社區成員的興趣,甚至會影響他們對其他社區服務項目的差評。社區文化活動也要百花齊放,滿足不同層次的興趣愛好,兼顧不同類型的文化品位。這就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做好社區文化調查,真正搞清楚社區成員在想什麽,需要什麽樣的文化服務,願意參加什麽樣的社區文化活動。家庭卡拉ok比賽、迪斯科表演、秧歌、腰鼓等大眾活動。蓮花北村交響音樂會、中國旅遊票務展、榮寶齋書畫收藏展、國標隊形舞等高雅活動。當然,不能誇大社區文化的高雅,那樣會失去文化的群眾基礎;低俗不應該低俗,會導致社區文化的畸形發展。所以社區文化的發展壹定是精品化,大眾化,不溫不火。

(四)遠近結合

這裏所說的“遠”,是指社區文化建設的組織要有超前意識、發展眼光和總體目標;“密切”是指短期的周密安排、實施和檢查。社區文化在塑造社區精神和引導生活方式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物業管理單位被稱為新生活方式的“引領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成員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物業管理企業要審時度勢,把握時代脈搏,敏銳洞察社區將要面臨的變化,搶先壹步為居民提供服務。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有預見性和引領性。比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住宅用戶不再滿足吹、拉、打、唱等簡單的娛樂形式,社區文化從娛樂發展到科技知識。深圳萬廈公司把握這壹趨勢,在其管理的社區積極開展克隆科學展、智能屋展等高科技社區文化活動,受到好評。他們還成立了社區科協,成立了科技活動中心,在吳村建立了科技圖書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區文化的建設要有長遠的規劃,要對社區文化的效果進行預測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短期的安排也很重要。每壹次大型活動,都要事先策劃,事後分析。只有有效地控制社區文化活動的發展過程,它才能真正可行和有效。

除了以上原則外,社區文化活動還應寓教於樂,虛擬與現實相結合,對內與對外相結合,等等。

二、社區文化建設的方法

(1)關於場地

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必須有場地,硬件設施是社區文化活動的基本保障。必須先規劃好站點的來源。設計部門將社區文化活動的場地和設施納入規劃;物業管理企業應在前期介入階段積極爭取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小區交付使用後,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物業管理單位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小區文化設施。條件不夠的,要盡可能提高文化設施利用率,充分發揮露天廣場、庭院、架空層的作用,確保大活動有場所,小活動有場所。物業管理企業還應動員社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機關和學校向社區成員開放其文化設施。政府應建立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使社區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關於資金

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壹定的資金支持。資金來源有幾個:壹是物業管理單位每年撥出壹定比例的管理經費用於社區文化建設,這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二是尋求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贊助。熱心公益事業、關心社區成長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物業管理單位要處理好關系,抓住機遇,把握分寸,爭取各方面支持。三是由社區文化活動的直接受益者出資,如組織旅遊,主要資金來源是向參與者集資。第四,以文養文,進行文化經營,收入用於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文化活動經費要厲行節約,開源節流。

(3)關於機構

機構的建立是社區文化活動正常開展的組織保證。物業管理單位比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壹般都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成立專門的社區文化部門,負責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社區文化管理部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很多人要能壹專多能。能否建立壹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隊伍,直接關系到社區文化活動的成效。大型住宅區可以分工明確負責;小社區也可以兼職,松散合作。

(4)關於計劃

社區文化建設管理部門要制定社區文化活動計劃和方案,及時做好活動總結。有了計劃和方案,工作過程中就不會手忙腳亂,也不會影響活動質量。計劃的制定應建立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切實有效。

三、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

(壹)城市社區的特征

當世界從工業化向後工業化社會轉變時,社會發生了壹系列深刻的變化,城市社區的邊界和特征變得復雜。

(1)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規模聚集是城市區別於傳統農村社區的基本特征。人口的集中導致城市土地價格高企,城市居住格局出現多層甚至高層建築,導致居住空間的單元化、獨立化、封閉化,改變了傳統社區的人文生態,弱化了鄰裏、家庭之間的密切交流。

(2)擇業自由和城市社會流動性大,造成多次遷移和無限期居住,產生疏離感、孤獨感和群體意識淡薄。

(3)城市生活的人口異質性程度高。所謂異質性,是指與社會行為相關的社會性質的差異,如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經濟能力、職業、年齡、婚姻狀況等,影響人們的行為,導致社會行為的差異。城市人口的高度異質性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A.高度分化的職業結構導致職業異質性;

B.各種職業的收入差異造成人們的經濟異質性;

C.城市層級差異巨大的組織結構,使得居民的社會參與和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造成城市居民社會地位和權力的異質性;

D.不同的教育水平造成了城市居民文化水平的異質性;

E.城市居民住宅的區位結構導致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異質性。

在高度異質的大眾社會中,人們無法自然有機地結合,而是無機地聚集在壹起發揮特定的社會作用。只有在狹窄單調的環境中,個體才能認識他人,並與之產生某種交流關系。

(4)網絡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的獲取方式,使人們不用出門就能了解世界大事,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薄弱。

(二)社區的“失落”和“衰落”

在城市裏,市民在快速運轉的社會和經濟系統中扮演著螺絲釘壹樣的功能角色。他們越來越失去自律和自主,變得孤立和被動,彼此之間沒有穩定的認同感,對生活環境的變化顯得無助或冷漠。這就是現代西方城市生活中的“社區流失”或“社區消失”。人們不僅喜歡享受大都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還希望維護自己的個人隱私;妳要獨居,要安靜,但同時又渴望結交朋友,享受歸屬感和認同感。當代社會之所以重視社區的重建,是出於人類內心深處對精神家園的壹種向往,是對現代工業文明弊端的壹種彌補。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是壹個農業文明發達的社會,農業社會結構自然具有鄉村組織的各種特征。“人情”與“王法”、“李瑱”壹起被認為是規範人們行為的三大原則。“不講道理”“不懂人情世故”會被社會詬病,“講道理”“講道理”會贏得贊賞。中國“人倫”的核心是家庭,擴大到親戚、老鄉、朋友,甚至親戚、老鄉、朋友的朋友,從而擴大了倫理關系的圈子。中國的傳統社會是壹個關系型、人情型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充滿了社區色彩。但是,這種共同體色彩與西方社會基於自由獨立人格的現代共同體的性質是不同的。所以,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深入,這種非常重視關系、有人情味的“社區”色彩在當下的城市社會中越來越淡。難怪很多人覺得“人情淡薄”。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感受所反映的社會事實,壹言以蔽之就是“社群的衰落”。而這種“社區的衰落”可以歸結為三個因素:

1.市場體系。市場是最沒有人性的。具體來說,有四個原因。壹、市場是“金錢至上”,即以金錢為交易媒介,以金錢計算交易的得失,以實現更多的金錢為主導原則。第二,談錢就是失去感情,因為談錢必須計較得失必須服從“理性”,理性的考慮和感情是水火不容的。所以在市場經濟中,最好和陌生人做生意,因為可以“無情”。第三,市場實際上是陌生人以貨幣為媒介,以價格為指標進行經濟交換的場所。在市場交易中,除了“買方”和“賣方”這兩個身份之外,人的其他身份,如性別、年齡、宗教、家庭、村莊都是次要的,市場確實是沒有人性、沒有人情味的。第四,市場因此是不道德的,甚至在“利潤至上”的影響下,完全有可能做出“合理”卻有損道德的行為。

2.城市化。城市人口異質性程度很大。城裏人壹踏出家門,就是壹個“陌生人的世界”,壹定要小心謹慎,有所保留,有所準備。這種防禦性的心理機制使人時刻緊張,不敢放松,有意無意地用冷漠和敵意來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這樣人就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關系。城市人的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確實是環境造成的,是他們為了適應環境而不得不采取的壹種生活態度,與人的內在交流的需要相沖突。

3.官僚組織。現代文明造就的龐大官僚組織無處不在。從嬰兒出生到上學、工作、醫療、娛樂和旅行...人們在現代社會中不斷地與各種官僚組織打交道,不得不遵循他們的規則和做事方式。要求官僚組織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徇私,不歧視。從積極的方面看,官僚組織有利於效率,符合公正原則;從負面來看,官僚組織是許多“病態”的溫床:從眾、保守、膽怯、冷酷、僵化、冷漠、不人道、官僚主義和欺詐。就連那些原本以服務人民為宗旨的官辦機構或組織,也變成了納稅人頭上的老大,囂張跋扈。這種“迷失目標”或者異化已經成為壹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令人厭惡。

這些都造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中“共同體精神的雙重缺失”,人們期待壹種溫暖互助、平等團結的新型人際關系和精神家園。

(三)發展社區文化的意義

在很多人眼裏,物業管理只是壹些日常維護、園林綠化、保安、保潔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項,卻忽略了物業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在社區文化中的作用。作為物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壹,社區文化的發展不僅可以直接反映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綜合反映社區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以及社區居民的素質、精神境界和道德規範。人們已經接受了買房是70年生活方式的觀念,這種生活方式直接體現在社區文化中。積極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體現了社區的活力,關系到安居樂業,關系到房子的升值保值。

在房地產由盲目向理性轉變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人們只是希望有房子住,但房子總是有相應的買家;第二階段是追求家居完美,裝修、功能、布局、朝向等因素納入購房者考慮範圍;第三階段是追求家外生活環境的優雅。規模宏大、設施完善、環境優雅的社區備受市場追捧。壹旦實現了在優美的環境中放置壹個優雅的家的目標,人們就會對社區的人文環境提出新的要求。社區文化是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反映。

綜上所述,社區文化的發展和建設對物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

(1)社區文化的發展有利於形成和諧、融洽、祥和的氛圍。良好的社區人文環境是基於相同品味和社會地位的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鄰裏互助,相親相愛,身體健康,所以現代人可以從普遍的壓抑感和不安全感中解放出來。社區文化建設有利於這種和諧鄰裏關系的形成。比如通過組織球類比賽、卡拉ok、臺球比賽、運動會等形式,密切聯系,提供相互交流的渠道,營造和諧友好的氛圍,給用戶帶來無限商機。

(2)通過開展社團活動,有利於加強用戶與管理公司的溝通,化解矛盾。目前,相當多的房地產投訴來自物業管理。究其原因,壹方面是個別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存在壹些問題;另壹個重要原因是管理公司和用戶之間缺乏溝通。通過設立宣傳欄,開展各種社區活動,有利於加強管理公司與使用人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了解,使物業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3)開展社區工作有利於喚起全體業主的榮譽感,創造名牌效應。社區文化的發展對培養用戶的忠誠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文化活動組織得好,往往會讓業主產生自豪感。組織重大活動時,他們會邀請朋友參加。有了驕傲,忠誠度自然提高。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白領願意每天花近兩個小時通勤上班,每月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決心住在物業管理水平優秀的小區的原因之壹。通過足球隊、旅遊團、音樂會、娛樂活動等。,壹方面喚起各行業和用戶的參與意識和對建築(社區)的榮譽感,另壹方面也提高了建築(社區)的知名度,會給建築(社區)帶來可觀的商業效應。

(4)通過發展社區文化,宣傳社會主義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保證建築物(社區)的“安全文明”,為社會穩定和發展奠定基礎。

(5)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對營造社區高雅的文化藝術氛圍,提高社區的品位,形成社區的風貌具有重要作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形成高品位、有格調的社區氛圍,才能吸引高品位的用戶,而高品位、高品位的人不僅是社區中強大的潛在消費群體,還能提升社區的格調,相得益彰,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

(四)當前社區文化存在的問題

雖然社區文化已經實踐多年,但在物業管理行業的運作仍不盡如人意。因為沒有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只停留在物業管理有限的空間和思維中,被物業管理所利用。如果沒有太多的創意和對物業管理的幫助,社區文化將是無用和空白的。目前,在物業管理中,社區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從事社區文化工作的專業人士很少。形象好,會說會寫會跳會唱,組織協調能力強,是對社區文化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目前,許多社區文化工作者不能滿足這些要求,這對社區文化工作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2)人員數量太少。社區文化工作如果全面開展,不是壹個人或者兩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的專業人員。現在很多居民區只有壹個社區文化工作者,很多工作無人問津。

(3)由於物業管理資金緊張,社區文化活動不得不走形式。有些物業管理公司搞社區文化活動只是為了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壹些公司在實施物業管理時,往往只重視物質工作,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樣,社區文化工作的任務就會加重和艱巨,物業管理也會越來越困難。

(4)政府和社會對物業管理的支持不夠。社區文化相對完善的企業,如深圳萬科的桃園村、萬廈的蓮花北、大眾的松坪村等,壹般都是虧本經營。計劃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三無”人員清理整頓、地方病防疫等。,本質上與物業管理無關,只是社會把很多這方面的工作委托給了物業管理公司。像上述大型住宅區的管理處,雖然明白這不是自己的責任,但為了壹個住宅區的整體利益,為了居民(使用人)的切身利益,還是要把這筆支出貼上去。

(5)認為社區文化只是簡單地出版報紙或開展壹些娛樂活動,形式單調,沒有新意。社區的新聞欄、公告欄或期刊在節假日或紀念日開展壹些娛樂(體育)活動。內容比較單壹,使得居民沒有參與的興趣,無法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或者只是邀請專業的表演團體進行表演,從而忽視了業主的參與,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無法達到。開展活動時,不能充分利用小區內或周邊的配套設施,限制了活動的場地和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