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濟南2011政府工作報告

濟南2011政府工作報告

代表們: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與《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壹並審議,並請全體CPPCC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發表意見。

壹、“十壹五”期間省會城市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就。

“十壹五”期間是我市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在濟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與全市人民壹道,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按照“維護省會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春城”的總體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搶抓機遇,積極努力,在克服困難的同時,推動省會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績。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9108億元,比“十五”末翻壹番,年均增長13.9%;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266654.38億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25.5億元,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長1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226.6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6倍,年均增長654.38+08%。完成“十壹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壹)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決策部署,制定實施了壹系列擴大內需促增長、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全市經濟持續平穩向好。產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三次產業比重由“十五”末的7.3∶45.9∶46.8調整為5.5∶41.9∶52.6。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44.6%,比“十五”末提高2.8個百分點。金融、信息、旅遊業年均增長20%以上,會展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三大千億元主導產業。高技術產業產值邁上2000億元新臺階,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1.5%,比“十五”末提高11.4個百分點。新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投資結構不斷優化,著力加大對交通、能源、農業、水利、民生、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的投資。2010年,現代服務業和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增長25%和47.8%;民間投資增長30.6%,占全部投資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創新驅動能力增強,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軟件名城等試點深入開展。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和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平臺建設加快推進。五年來新增企業技術中心110家,工程技術中心133家,創新型企業104家,四項專利指標均居全省第壹。高新區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增長,在全國的排名大幅前移。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五年淘汰落後水泥產能240萬噸,完成任務目標的1.48%。淘汰落後煉鋼產能654.38+0.5萬噸、落後煉鐵產能83萬噸,完成任務目標的654.38+0.000%;關停小火電40.2萬千瓦,完成任務目標的104%;削減化學需氧量301000噸,二氧化硫44400噸,全面實現“十壹五”節能減排目標。

(2)城市發展實現跨越式提升。把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作為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抓住籌辦第十壹屆全運會和第七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重大機遇,拓展發展空間,打造發展載體,提升城市功能形象。五年來,累計投資2000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壹番。完成新壹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和礦產資源規劃修編,實現中心城控規全覆蓋,城鄉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全面推進舊城改造升級,重點推進棚戶區、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啟動三個新區建設,東部新區奧體文博覽區初具規模,西部新區西站地區建設全面啟動,濱河新區小清河綜合整治工程紮實推進,投資16城市綜合體建設成功,開啟了城市發展新框架。奧體中心“壹館三館”和園博園獲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京滬高鐵濟南段鋪軌完成,濟河高速、大北環環城路、北苑高速、高架二環、濟陽、建邦黃河大橋等工程竣工。建成了“兩橫三縱”的快速公交網絡,城市公共交通年客運量達到8.64億人次。五年來,共投入1,31億元加強市政“四供兩排”設施建設,是“十五”期間的2.9倍。升級改造67個低壓供水區管網,完成雞西應急供水壹期工程,新建改造13熱源廠和7座汙水處理廠。濟南電網完成投資6543.8+007.7億元,供電能力達到450萬千瓦,比“十五”末增長70%。大明湖擴建改造完成,護城河全線通航,趵突泉連續七年噴湧,泉城特色更加突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啟動,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7%。繼續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城市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開展城市管理“十大行動、百件實事”活動,以“八亂”治理為抓手,切實解決壹大批城市管理難題,完成108處破損山體治理,城市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三)“三農”建設步伐加快。五年來,市級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65.9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倍,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大。2010年糧食總產量289.4萬噸,連續八年豐收。建成都市農業園區和特色品牌基地77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50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全面完成,所有村基本實現油路(水泥路)、公交、有線電視和新農合全覆蓋。自來水進村率超過95%,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75.8%。完成38個小城鎮建設任務,啟動326個整村改造搬遷項目,新建農房654.38+06.4萬間,危舊房2.6萬間。實施農村扶貧開發項目210個,基本消除年純收入低於1000元的絕對貧困人口。“百庫除險”工程全面完成,治理水土流失4.2萬公頃,發展節水灌溉65438+26.6萬公頃。美國白蛾防治和稭稈焚燒成效顯著,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紮實有效。章丘連續六年名列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城市,商河縣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新變化。

(四)民生改善取得顯著成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市人民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5321元和8903元,年均增長13.3%和13.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1%。采取積極政策促進就業。五年來,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88.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為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市財政五年投入社會保障資金83.4億元,比“十五”期間增加壹倍。企業退休養老金由“十五”末的每月782元增加到1520元,城鄉低保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2萬人,農民工醫療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7.2萬人和54萬人。啟動38個集中區和34個零星區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安置房290萬平方米,解決了654.38+0.83萬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壹大批長期生活在低濕環境的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的沁園新居等6個公租房項目,向7339戶家庭發放廉租房補貼61.1.00萬元。市財政投入1,51億元,連續三年完成33件為民實事。

(五)社會事業全面加強。人才強市戰略深入實施,推進“5150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99人,16人進入“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努力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對農村困難學生和農業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政策,在城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績。認真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實施“惠民醫療工程”。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1.20元。實施“健康增強工程”,建設2366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和252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有效防控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78‰以內。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啟動“3810”工程,完成6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3400個農家書屋建設。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成功舉辦,付雪文廟修繕工程竣工,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天下春城》等壹批優秀作品創作發布。濟南主賽區第十壹屆全運會籌備工作圓滿完成,充分展示了省會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和濟南人民團結奮鬥爭創壹流的精神風貌。我國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全運會等大型比賽中奪得79枚金牌,實現了歷史新突破。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民族宗教、檔案史誌、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地震、氣象等方面取得新成績。

(六)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市、縣、鎮(鄉)三級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深化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集中17財政專項資金,統壹管理98家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市級公共* * *資源交易平臺建成運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42.6%。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開放型經濟深入發展,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7.5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2.9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時期的2.8倍和2.6倍,其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達到61.8%和11.8%,比“十五”末分別增長27.3%和8%對外承包勞務累計完成營業額52.3億美元。服務外包成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占全省比重超過40%。外事、僑務、對臺工作取得新成績,建立了17對友好合作城市,開通了濟南至大阪包機和直飛臺北航班,港口設施功能不斷完善。

(七)和諧社會的創新發展。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公正廉潔執法,加強四級信訪網絡建設和維穩工作,認真協調處理群體性信訪問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社會治安形勢總體穩定,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專項整治活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稅收征管、納稅服務、產品質量、食品藥品監管、工商管理服務都有了新的提升。“迎全運會、講文明、樹新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湧現出泉城誌願者、知心民政、陽光姐姐等壹批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鄭、劉振華、劉延寶等先進道德模範。麗霞、市中、淮陰、章丘獲得國家級、省級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我市在全國文明指數測評中大幅前移。國防教育和* * *建設成效顯著,獲得雙擁模範城六連冠。積極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圓滿完成古雷鎮、北川縣災後重建和對口援藏、援疆、援渝任務。

(八)政府建設紮實推進。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民主決策,進壹步推進政務公開,積極推行重大決策公開、評估和聽證制度,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CPPCC的民主監督。五年來,我們共辦理NPC代表建議65438件+0808件,CPPCC委員建議2526件。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紮實推進網上辦事,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436項減少到93項,減少審批環節236個,辦理時限1.332個工作日,廢止政府規章15件、規範性文件1.05件。建立行政執法電子監察系統,梳理規範處罰事項4326件。推進采購代理機構競爭制度和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建設,五年節約資金11.1億元。連續四年面向市民和社會各界開展“我為政府工作報告建言獻策”活動,開通市民服務熱線12345,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執政為民、廉潔高效”、“創先爭優”活動。註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加強科技防腐,成立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為工程招投標、土地交易、產權交易、醫療采購等提供統壹的交易平臺。加強監察和審計監督,嚴格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節約資金1,654,38+0億元。支持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依法依紀查處腐敗案件。五年來,全市* * *辦案機關工作人員319人,廉政建設不斷加強。

代表們!五年來的巨大變化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復雜形勢,我們同心同德,攻堅克難,取得了新的成就。這些成就極大地增強了全市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勵著我們在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五年來的發展進步,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方面團結壹致、齊心協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級人大代表,向關心和支持地方工作的CPPCC各界人士,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全體市民,向關心和支持地方工作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向為濟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海內外朋友,以及廣大投資者和外來務工人員。

代表們!五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多個領域取得歷史性突破,積累了寶貴經驗。壹是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發展理念,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整體素質。二是堅持解放思想、提高境界,著力創新理念、優化環境、改善服務,以思想境界的大提高推動各項事業的大發展。第三,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堅持城市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功能品位,為培育現代產業、發展社會事業、保障改善民生提供支撐條件。第五,堅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這些深刻的經驗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堅持和發揚。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綜合經濟實力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經濟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城鄉發展仍不協調;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面臨更多考驗;社會建設任務艱巨,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較多。各級領導幹部駕馭科學發展的能力有待增強,思想境界有待進壹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廉政建設有待加強。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設法解決它們。

二。關於《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的說明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是我市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要進壹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精心謀劃發展思路,積極應對環境變化,紮實工作,科學發展,力爭經過五年努力,使我市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優勢更加凸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社會發展更加和諧,努力建設實力濟南、魅力濟南、宜居濟南,基本建成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化首都城市。

濟南市委九屆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今後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指導原則和主要任務。根據提案精神,市政府制定了《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提交大會審議。下面,我簡單說明幾個問題。

(壹)“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編制過程和特點

市政府於5438年6月+2009年2月正式啟動規劃,組織相關部門、科研機構和各領域專家開展“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專項研究,對規劃進行咨詢論證。面向社會,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NPC代表、CPPCC委員和社會各界提出了許多建議。編制《綱要(草案)》的過程,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過程。《綱要(草案)》力求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體現戰略性和政策性,明確政府的工作重點和職責。在指標設置上,強化了科學性、指導性和約束性,調整完善了轉方式、調結構指標體系,增加了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約束性指標。在規劃實施中,要強調內生增長和要素保障,強化重大項目支撐,註重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二)“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綱要(草案)》在全面總結“十壹五”時期發展成就、客觀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工作思路,加快經濟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創新驅動和富民惠民戰略。努力在優化經濟結構、加強社會建設、提升城市品位、保護生態環境、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既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又體現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要求。

首先是關於經濟增長的速度。《綱要(草案)》提出,未來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這個目標低於“十壹五”規劃,主要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根據需要和可能提出的。“十二五”期間,要始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發展作為解決壹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實施擴大內需政策,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留有余地,把發展建立在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減少資源消耗的基礎上,正確處理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這個目標是積極的,可以通過努力實現。

二是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針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綱要(草案)》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氮氧化物排放量、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約束性指標。這些指標反映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現實和長遠利益的需要,必須保證完成。

三是關於改善民生。“十二五”時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與經濟發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綱要(草案)》提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15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5.8張。這些指標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轉變方式、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

(三)“十二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

《綱要(草案)》對“十二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的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

第壹,加快新型城鎮化。“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進入快速城市化的新階段。根據《綱要(草案)》,城鎮化率將達到75%,堅持走集約式城市發展道路,把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大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主體功能區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加快規模擴張和功能升級,推進老城區、東部新區、西部新區和濱江新區規劃建設,構建“壹城三區”城市發展格局。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優化城市發展格局,積極推進北部跨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施統籌城鄉發展七大工程,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發揮省會輻射帶動作用,打造省會城市群經濟圈。

二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綱要(草案)》提出“54321”的發展思路,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4: 38: 58。把服務業打造成省會第壹經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我市轉方式、調結構必須抓好的關鍵環節。建設五大區域服務中心是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戰略任務,培育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搶占經濟和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我們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壹定要抓住機遇,有所作為。

三是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2010年,我市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承擔著全國先行先試的重任。《綱要(草案)》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安排,主要是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強創新平臺和園區建設,啟動壹批重大科技項目,培育壹批優勢產業集群,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四是進壹步深化改革開放。《綱要(草案)》根據“十二五”時期的新形勢,對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努力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按照發展開放的總體要求,我們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五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我們必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綱要(草案)》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措施,規劃了五大生態功能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十大工程”和濟南水系生態環境區域布局,設定了加強節能降耗、促進資源節約和減少汙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強調要制定實施低碳經濟發展規劃。我們壹定要以高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這些工作,努力建設壹個水清、天藍、樹綠、空氣清新的生態文明城市。

六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改善民生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們必須加大工作力度,在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綱要(草案)提出,加快推進改善民生八大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區域、群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公共安全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民主文化建設,完善社會管理體制。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三。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11是中國* * *產黨成立九十周年,是“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年。從宏觀經濟形勢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改革進入關鍵時期,開放面臨新形勢。穩增長、調結構、抗通脹、保民生的壓力很大。對我市來說,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正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孕育新突破,經濟社會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我們要清醒地把握形勢,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大力推進省會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2011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科學發展主題,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按照“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工作思路,實施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創新驅動、富民惠民四大戰略,著力調結構、穩物價、保民生、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