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榮智健的性格背景

榮智健的性格背景

出生於江蘇無錫,是家中獨子,還有另外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榮智健在上海度過了童年。1959年,我畢業於南陽模範中學。公私合營後,榮氏家族在中國內地的企業實行了公私合營,家族成員壹般不擔任直接管理職務。似乎下壹代可以享受高分紅帶來的優越生活,而不用受童年之苦。據當年認識榮智健的人說,當時十六七歲的榮智健是滬上有名的“公子”。他有壹輛紅色敞篷車,經常出去兜風。他經常邀請同學朋友去國際酒店和紅房子吃飯,很大方。他是體育愛好者,大學時是“職業棒球運動員”。他曾代表上海隊和天津隊參加全國比賽。“他每天都要練習,不能上課。”

雖然榮氏的民營企業都是公私合營,但即使在1958的風起雲湧的大躍進運動中,榮氏家族也是不平凡的。榮智健上大學時,他的生活條件明顯優於其他學生。“我在天津大學的時候,生活比在家裏要艱苦嚴格得多,但我有條件請大家吃飯,去學校吃薩士多的排骨。雖然貴了壹點,但是只要有錢還是可以吃的。所以,我顯然是同學眼中的明珠。”榮智健回憶了他的大學生活。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半年前評選出中國100位超級富豪,60歲的港商、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高居榜首,因為他在2002年的財富評估達到8.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0億元),比2006年的5438+0增加了7000萬美元。

中國有句俗話,“人怕出名豬怕壯。”中國的富人似乎不太熱衷於上榜。就連香港“新首富”榮智健也認為:“福布斯錯了。”他的理由是,超級富豪的評選主要以內地商人為主,但他在香港20多年,應該不屬於這壹類。以在香港的排名來說,他無論如何都不是“首富”。

但是,與絕大多數內地富豪相比,榮智健財富最大的優勢是透明和真實。首先,榮的家財是依法取得的,每壹分錢都是他自己的。他不擔心稅收問題,也不存在涉及國有資產的歧義。其次,相對於國內很多富豪持有a股股份,卻賣不出去的困境,榮智健的流動性非常高,隨時可以在市場上套現,但都是真金白銀。因此,從實際控制財富的角度來看,榮智健被視為首富是當之無愧的。否認首富排名的態度也體現了榮智健壹貫的低調,尤其是近幾年,他的對外表現尤為低調。但在20世紀90年代,榮智健的壹舉壹動都吸引了市場的關註。

據專業財經媒體分析,在中信泰富,榮智健從無股到1992,開始通過配股持有3000萬股,榮智健十多年來持股超過4億股,成為僅次於國家的第二大股東。“中信泰富+榮智健”的模式為中信泰富個人建立了清晰的利益分配模式:公私分明,公私混合,* * *帶投資,* *帶發展。榮智健以“M&A+註資+投資”和“擴股融資+可轉債融資”的方式完成M&A,並向M&A項目註入資本和投資,提升其盈利能力。放大中信泰富,實現國家資產增值,同時,完成個人財富的增長。可見,榮在香港商場多年歷練,深得資本市場遊戲三味,能在風雨飄搖的市場中積累成長。

人物體驗

榮智健出生於1942。然而,當榮智健1978年6月持單程證只身來港,赤手空拳徹底打垮世界,今天身價70億人民幣,這是壹個傳奇。

在民間富豪出現之前,中國恐怕只有榮家族是壹個財團。榮智健的祖父榮德生是晚清商界領袖,被稱為“棉紗大王”,與哥哥共同創辦了壹家面粉廠,是當時中國十大富豪之壹。

榮智健出生於上海,1942。他是家裏唯壹的兒子,他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他的父親是榮毅仁,著名的“紅色資本家”。

榮智健最初的財富積累過程和後來的發展都受到了榮智信等家族成員的極大影響。榮智健早期的商業模式和榮智信如出壹轍,就是轉型+現在:創企-贏-賣企。

1949解放後,容家的子侄們各奔東西,卻留在了老家陪父母。“文革”爆發於1966年,正值榮智健從天津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剛去遼寧長白山某水電站實習。然後他被送到四川涼山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水電站,直到1973,榮智健在四川接受“勞動教養”。文化大革命後,榮智健決定去國外冒險。1978年,他持單程證只身來港,投靠表親榮智欣和榮,住在榮智欣位於淺水灣包華大廈的家中。

他第壹次開車是在十幾歲的時候。那是壹輛敞篷英國跑車,配有紅色真皮座椅。他經常出去兜風,邀請同學朋友去國際酒店和紅房子吃飯,很大方。

當時很多榮氏宗親都生活在香港和海外,有壹定的事業基礎。榮智信是文蓉科技的董事長。他和榮在香港經營電子公司,另壹個股東是壹位美國商人。榮智健被他的表弟推薦為壹家電子公司的受薪經理,當時他沒有任何股份。

1981年,榮智健39歲,在港工作三年,恰逢電子公司重組,獲得入職機會,持股三分之壹,與美商相等。在1987中,榮智健表達了制作愛心卡片的興趣。為了專心搞文蓉科技,榮智信把股份轉讓給榮智健,榮智健持股增至80%,於是成為大股東,美商仍占三分之壹股份。到目前為止,榮智健的投資只有654.38+0萬港元,主要是他工作九年的收入。

1989,電子公司資產大增。壹家美國公司以12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愛歌的全部股份。榮智健趁機把自己的股份全部給了美國股東,套現7500萬港幣。

拉攏富人,聯手買下常恒

榮智健賺了他的第壹桶金,並開始取得巨大成就。

1986年,榮智健進入中信香港擔任董事總經理,在國務院的支持下,進行了壹系列收購。然而,最重要的是,香植球借殼公司泰富上市,並正式更名為中信泰富。

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13億港元購買國泰航空12.5%股權,這是中信香港的第壹筆重大投資。國務院借給中信香港8億元啟動各項投資。

1987期間,香港股市、地產、世界航運業仍處於低谷。經過仔細研究和分析,中信香港決定收購國泰航空的部分股份。然而在當時,這壹收購引起了內外的激烈爭論。最終,榮智健的果斷態度占了上風,為其日後的持續收購和擴張奠定了基礎。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榮智健采取了壹系列行動。截至1989年底,中信已擁有國泰航空、港龍航空、嘉華銀行、東區海底隧道、澳門電訊及亞洲。決心加強香港自身業務的榮智健設計並收購了壹家香港上市公司,最終借助泰富上市。

此時,榮智健部署了另壹項戰略,即收購常恒企業,這也是90年代壹場令人震驚的收購戰。

常恒企業是大型未上市中資企業,包括汽車和零售行業,其汽車代理商占港市場的40%。90年代初,創始人何善衡年事已高,常恒企業被各方覬覦。起初,鄭裕彤和徐占堂鼓動收購。看到他們成功的機會不大,榮智健繼續進行它的收購計劃。然而,他面臨許多困難。第壹,中信有人不同意投資太大,有人指責他用國家的錢牟利。此外,資金來源也是考慮因素。

榮智健快刀斬亂麻,拉攏李嘉誠、郭鶴年、鄭裕彤幫忙,然後精心設計,先購買了常恒36%的股份,其余部分由合夥人承包,即李嘉誠、郭鶴年、鄭裕彤。而榮智健自己也占了壹份。最終,四面楚歌之下,榮智健集結了富豪的力量,在1991的9月份成功收購了常恒97%的股權。

收購常恒涉及25億元,其中20億元為新股支付,另外5億元為借款。榮智健利用他的金融技能賣掉了常恒名下的財產,然後分配紅利。中信泰富和榮智健都拿回了現金,然後用現金和新股換取李嘉誠等人手中的常恒股份。至此,常恒全部被中信泰富和榮智健擁有,李嘉誠等人也有所斬獲,共獲利7.8億元。

投資重心轉移到內地。

2003年3月,榮智健公布中信泰富2002年凈利潤增長84.93%,達到39.02億港元,比Thomson FirstCall預測的265,438+0家證券公司盈利高出3億,除發電和基建業績外,其他業務均有增長。

雖然如何處理上港定投回報項目尚未塵埃落定,且2003年面臨美伊戰爭等諸多不利或不確定因素,但在現金流充裕的情況下,榮智健除了將最終利率提高至0.7港元外,還決定發放每股1港元的特別股息。也就是說,集團去年每股分紅2元,比去年每股分紅0.8元高出1.5倍。

以榮智健持有的4億多股計算(以去年年底年報持股量計算),今年年底他將每股支付1.7元。粗略算來,他應該賺6.8億港幣(按每天工作九小時計算),相當於每天賺654.38+0.86萬港幣,每小時賺20萬港幣。

事實上,在2002年,中信泰富列出的十大業務變化中,超過壹半與內地有關:

建立壹級保薦美股存單。

在上海購買中信泰富廣場和華山公寓。

中國奔騰1主幹網的全部權益出售給中信香港,並獲中信香港授予認購權。

增加吉林新力熱電有限公司5%的股權..

購買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權。

購買上海中信郭健醫藥有限公司51%股權..

增加東區海底隧道公路段1.4%的股權。

本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獲得續約,繼續管理香港海底隧道。

成立新的合資公司江陰泰富興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熱裝鐵水。

2003年,中信泰富集團繼續在電力、電信、貿易領域投資,香港和內地分別占50%和50%。目前,該集團的銀行備用信貸達到200億元。未來,中信泰富也準備順應大勢,繼續增加內地業務比重。這也是榮智健發揮大陸資源優勢的務實之舉。

2003年3月3日,總投資35億元、註冊資本22億元的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終於在北京正式亮相。新國際貨運的三家投資方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信泰富和首都機場集團。擁有16年航空投資經驗的中信泰富,邁出了參與內地航空業的堅實第壹步。2003年,中國最大的航空貨運公司是《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條例2》實施後的第壹家民航合資企業。

香港人對榮智健的欣賞,不在於他顯赫的身世,也不在乎他的財富。重要的是他是馬會的大董事,又是香港的馬來西亞老板,名字大多都是世界級的,讓香港人覺得很榮耀。

幾個月前,在沙田舉行的國際壹級比賽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名馬從千裏之外趕來。榮愛小馬的“奧運精神”49次冷門,歐美日馬壹網打盡。馬迷們爭相告訴對方,都為此歡欣鼓舞。

港金杯上,榮智健雙龍出海,其名下的奧運精神隨團長出擊。結果奧林匹克精神險勝冠軍。首馬獎金456萬港幣,總獎金壹直高達3165438+萬元。這匹馬只有五歲,仍然有很大機會贏得獎金,甚至有望超過4000萬港元。榮智健養馬的回報率遠遠好於普通人的股票投資。

除了這些著名的小馬,榮智健的私人飛機也是香港人談論的話題之壹。只有榮智健、邁克爾·嘉道理和何鴻燊在香港擁有私人飛機。但就最高質量而言,榮智健超過3億英鎊的“全球快遞”絕對是冠軍。這架號稱世界最高速度的長途公務機,由民用飛機制造商龐巴迪公司生產。去年年底交付港,榮智健乘新機趕赴新加坡開會。可搭載8名客人和4名員工的Jet King,可以不間斷飛行12000多公裏,從香港直飛紐約也沒問題。它確實是有錢的玩具中的極品。

說起來,榮智健在港生活了半輩子。雖然在公司的業務管理上打不過他,但粵語對他來說始終是個死穴。

在榮智健宣布中信泰富業績的新聞發布會上,他想遷就在場的眾多港籍員工和同事,用粵語朗讀業績報告。可惜,桌上的人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於是,榮智健只好低聲問大家,“我用普通話是不是更好?”觀眾都長長地吸了口氣,齊聲叫好,榮智健也松了口氣,大大方方地回了他的母語,我們聽不懂他在說什麽。

在香港的粵語環境下,多少外地人來香港,首先以學好粵語為己任,臉紅了也不好意思。榮智健在港多年,壹步步成為中國首富。他從未改變過自己的聲音。除了經濟實力代表語言實力,還能看出他對故土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