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現在就業形式嚴峻,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中職生在就業市場上更沒有競爭力。這種說法正確嗎?

現在就業形式嚴峻,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中職生在就業市場上更沒有競爭力。這種說法正確嗎?

不壹定,現在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缺乏工作經驗,但是‘中職生在就業市場上更沒有競爭力’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有實力的,可以找工作。我給妳看壹個材料:這是壹個老師寫的。壹、中職畢業生面臨的問題廣州市某市屬中職學校校長說:“2008年,學校將有872名畢業生;到2009年,這個數字將超過1700,翻了壹番。”雖然學校近年來壹直保持著近100%的就業率,但面對逐年增加的畢業生人數,他坦言自己“10年來第壹次有壓力”。廣東某技校招生就業處負責人表示:三年前,該校畢業生人數只有1000多人,今年已經達到3000多人。由於畢業生人數激增,就業辦公室老師承認他感到壓力很大。“幾年畢業人數翻了壹倍”的現象在廣東中職學校非常普遍。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職業素質下降的中職生找工作越來越難。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壹席之地,作為在就業問題上處於相對劣勢的中職畢業生,已經成為壹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許多參加2009年“兩會”的NPC和CPPCC代表紛紛為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建言獻策。二、中職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1。擴招導致質量下降,熱門專業過剩。廣東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葉告訴記者,雖然動手能力強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很受珠三角地區制造業、服務業的歡迎,但隨著中職學校的快速擴招,壹些中職學校盲目開設市場需求火爆的專業,可能導致部分專業的中職畢業生供大於求;另壹方面,很多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沒有跟上。在這種情況下,大幅擴招必然導致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相應下降,從而影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2.金融危機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倒閉或裁員,就業形式更加嚴峻。廣州壹所職業學校的負責人近日在考察就業市場時發現,壹些與該校長期合作的外向型企業最近因為拿不到新訂單而減產,壹些企業的大部分車間已經閑置。該負責人告訴筆者,職業學校培養的電子、機械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去了外向型企業。以前這些企業效益很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每年年底,他們就開始在我市的職業學校“招兵買馬”。今年,這種情況很少見。3.大學生降低期望值中職生“搶飯碗”廣州財經職業學校校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前大學生找工作普遍就業心態高,現在不壹樣了。”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以前只想從事精英崗位的大學生,現在為了找工作,紛紛降低薪酬和工作預期。比如,幾十個大學生競爭壹個普通的文員崗位,早已非常普遍,甚至本科生和研究生激烈競爭聘請殯葬工、大學生當洗浴工、環衛工、保姆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大學生不斷降低薪酬和工作預期,必然會給中職畢業生就業帶來壹定程度的沖擊。比如,以前銀行櫃臺、電信營業廳的服務人員大多是中職畢業生,大學生普遍覺得“工資低”、“不夠體面”,不願意從事這些基層服務崗位。然而,隨著大學生不斷降低薪水和工作期望值,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從事此類職位。同時,“現在很多大學生的薪資預期和中職畢業生基本壹致,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工作挑剔。這意味著中職畢業生將面臨與大學生“爭飯碗”的局面。4.中職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異常心理狀態。壹些中職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失敗是因為沒有考上普通高中。他們認為上中等職業學校是不得已而為之。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不如高職生和大學生。因此,他們往往會責怪自己,貶低或懲罰自己,下意識地感到自卑和壓抑。部分中職畢業生擇業時“和別人壹樣”,多數人選擇哪裏就選擇哪裏。大部分人去哪都擠。這些人沒有明確的見解,缺乏開拓精神,不能客觀分析自身的專業基礎、經濟狀況等因素,忽視自身的個體特異性和自我創造性,盲目跟風、隨波逐流,采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壹些中職畢業生去對口單位實習,卻無法適應企業三班倒,工作時間長,工廠離宿舍遠。他們認為那樣無法實現人生的價值,願意放棄專業去專賣店當售貨員或者雜貨店當收銀員賣衣服。5.城市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都是造成中職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因素。三、解決中職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幾項措施1。努力強化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競爭力。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校長吳建領認為,雖然中職畢業生就業會受到人才市場供求變化的考驗,但只要學校的辦學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在不斷擴招的過程中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矛盾”,中職畢業生仍會受到人才市場的歡迎。現在的中職學校都有這個意識,就是練好內功,發展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已經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中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運用這壹理念,真正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我認為作為學校,首先應該在新專業、新課程的開發上有前瞻性,避免結構性的“失業”。其次,在工作過程中,要進行系統的課程改革,從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學質量,保證教師的良好教學。我校已將“有效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重點之壹。通過“有效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特別是加大對學生技能的訓練,深入貫徹落實廣州市教育局《關於進壹步做好廣州市中職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開展校內學生技能競賽,以技能促進技能提升和就業。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人人學技能,人人爭技能”的校園氛圍,進壹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紮實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了職業競爭力。所以作為學校,只有苦練“內功”,才能從容面對就業市場帶來的新挑戰。雖然可以預見,未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將會加大,但只要中職學校註重修煉內功,特別是更加註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就能從本質上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其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逆境生存。2.引導中職學生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目前,金融危機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壹定的影響,經濟不景氣,工廠倒閉,大量失業,直接影響了中職生的就業。企業對人才的吸收已經從對“量”的需要轉向對“質”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綜合專業能力是逆境制勝的關鍵。作為學校,必須引導中職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讓中職學生更多地了解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法規、就業制度和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了解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能力,知己知彼,調整就業預期,找準坐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家庭條件選擇求職、就業、升學和自身發展方向,順利實現就業或升學。3.幫助中職生正視自己,按照企業的要求創造人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迫切需要壹批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近年來各地高薪招聘技能人才就是壹個證明。所以,中職生從入學的第壹天起,就要給自己壹個準確的定位,就是中職生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高學歷人才。中職生要改變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就業觀,樹立腳踏實地的職業觀,選擇適合自己、有利於自身發展的職業,哪怕更辛苦、報酬更少、資歷更淺、路途更遠。要有戰略眼光才能站穩腳跟,充實和建設自己,然後展翅飛翔,規劃未來。樹立“先就業不求對口,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的思想,用新思路指導就業實踐。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相比,大學生在培養目標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中職生在“實操”方面應該比大學生強,否則不會有大學生在中職學校重新學習技能的例子。但是,願意“低調”的大學生畢竟是少數。如果他們堅持“低調”,就要比中職生承受更多更大的壓力。作為學校,中職生相對於已經有很強判斷能力的大學生來說,缺乏找工作的能力和經驗,把找工作的重擔完全放在他們身上是不現實的。這樣,作為培訓方,學校采取各種形式幫助他們找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學校積極開拓就業機會,采取各種方式,如今的中職學校普遍實行“2+1”模式,學生第三年去單位實習。通過校企合作的實施,學生和企業在實習過程中可以雙向選擇。如果中海物業旗下的公司需要電工維修人員,學校會根據企業對員工知識結構的要求,調整教學計劃和培訓安排,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培養和研究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並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在企業培訓後,學生普遍反映動手能力大大提高,過去書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仿佛活了起來。可貴的是,他們也看到了自己在鍛煉中的不足,調整了就業預期,為以後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企業在合作中也發現了中職生的特長,改變了對中職生的看法。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無論妳學的是長期專業還是短期專業,都讓學生學習更有目的性,大大增強了就業競爭力,特別受用人單位歡迎。4.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調整就業心態,幫助中職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指導學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中等職業學校要配備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加強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積極開展中職學生健康擇業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中職學生客觀認識自己,正視現實,敢於競爭,面向未來。比如在校內開展模擬求職活動,讓學生在離校前提前進入求職狀態,明確自己在求職前需要準備的內容,做好選擇工作的心理準備,尤其是面對挫折的心理準備,以及工作推薦、面試、考試、談判的心理準備。要讓學生明白,過分強調興趣、性格、個人能力和專業對口在擇業中的作用,勢必適得其反。按照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只有終身知識更新和職業技能提升,沒有終身職業。因為,第壹,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不僅可以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培養,也可以在以後的職業生活中強化。第二,人格可以完善。有些職業對從業者的人格有特殊要求,人格有很多“天然”的成分,但不是壹成不變的。第三,能力可以提升。無論是專業能力、方法能力還是社交能力,都可以在學習生活中提高,也可以在專業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加強。第四,未來就業可以實現專業對口。剛就業的時候,可能不是專業對口,但是積累的工作方法和社會經驗應該說是能力的積累。只有調整就業心態,積極應對,才會為成功就業加分。政府鼓勵企業接收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很多企業不喜歡用應屆畢業生,更喜歡挑“現成的”有經驗的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地最近都出臺了壹些政策。比如,小企業從北京招聘應屆畢業生達到規定員工比例的,可享受最高200萬元的小額貸款,各相關部門要為這些畢業生提供檔案、人事代理等服務。這些政府對畢業生的就業扶持措施,今後還會繼續出臺。對於中職生來說,這無疑是壹個很好的機會。但從用人企業的反饋來看,中職生不受企業歡迎的原因之壹,不僅是因為中職生的知識結構與專業崗位群體的需求相差太遠,還因為他們缺乏專業人必備的關鍵能力。這種能力以“道德”為核心,體現為方法能力和社交能力。現在中職畢業生最基本的素質,比如文明禮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還是欠缺的。筆者認為,關鍵能力的培養應當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日常教學和行為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應當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既要抓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又不能忽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學校教育要把關鍵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專業教育中,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讓中職生真正受到企業的歡迎。隨著社會的發展,優勝劣汰的格局必然會出現。作為壹名中職畢業生,要抓住機遇,有工作,沒工作可擠,不要觀望,錯過機會,要有在工作中學習、進步、鍛煉、發展的意識,正確定位自己是從事生產壹線的實用型人才,以積極的心態投身市場經濟大潮,在競爭中磨礪。

記得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