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鄭成功的個人經歷是什麽?

鄭成功的個人經歷是什麽?

鄭成功7歲從日本歸來,15歲考取秀才,21歲隨父赴南京國子監讀書。不久,政權垮臺,鄭之龍等人擁戴唐王朱,在撫州即位。當年隨父去見隆武帝,受到隆武帝賞識,賜姓朱,並成功改名,故稱“國姓”。他壹生做了兩件大事,壹是反清鬥爭,二是收復臺灣省。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權後,他的大臣黃道周是壹個真誠的反者,壹心要幫助隆武帝發動北伐,但掌握兵權的鄭之龍卻矛盾重重,準備投降。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他撤掉了仙下關的駐軍,不做戰爭準備。清軍得以長驅直入,隆武帝被俘自殺。同年,清軍到達泉州,向鄭之龍投降。鄭成功勸父親“三思而後行”,鄭之龍卻視之為“小孩子亂說,不知天高地厚”,最後率兵投降。鄭成功見父親頑固不化,怒不可遏,於是只身前往南澳島,招兵數千,堅決抗清。清朝知道鄭成功是壹個有能力的將軍,幾次派人引誘他,但鄭成功拒絕了。這位清軍將領讓他的兄弟帶著鄭之龍的信去勸降。他哥哥說:“如果妳不投降,恐怕妳父親會有生命危險。”鄭成功態度堅決,寫了回信,向鄭誌龍告別。

清朝滅亡後,鄭之龍很快被清軍帶往北方。與此同時,鄭成功的母親也屈辱地自殺了。這些都進壹步激發了鄭成功反清的決心。不久,鄭成功在福建安平宣誓就職,仍然使用唐王龍武的名字,自稱“招降將軍”。起兵後轉戰閩粵浙沿海,在金門、廈門設立反清基地,改中佐所(廈門)為思明府,設“六官”局長,並在七十二鎮設支部,以示不被誘惑,“復明”的決心。鄭成功年輕有為,吸引了各路反清勢力的關註和依附,發展迅速。1649年改為永年歷年,鄭成功在桂王朱由朗封為延平公,1653年成為延平郡王。鄭成功的軍事實力嚴重威脅到清政府在東南的統治和消滅南明政權的計劃。在軍事鎮壓屢遭挫折後,清政府多次向鄭成功投降,承諾赦罪授官,封海成公,授京海將軍,均被鄭成功拒絕。清政府投降失敗,於是將鄭之龍軟禁入獄,並要求鄭之龍轉告鄭成功,如果他不投降,就要殺死他所有的親人。鄭成功反對不公正和恢復視力的決心最終不為所動。鄭之龍回答說:“我父親不聽我父親的多次抗議。話有什麽用?”有不幸就要為之報仇,以此結束忠孝博弈!"

經過鄭成功的成功管理,他的軍隊已經發展到幾十萬。盡管如此,經過壹番抗清努力,偏安壹隅的李詠政權還是抵擋不住清軍的圍剿,被迫兵敗夏門。

鄭成功回到廈門後,和其他人壹起多次擊退了清軍的進攻。清政府意識到不可能立即消滅鄭成功。為了限制鄭成功的發展,創造最終消滅他的條件,它發布了“撤邊令”,“將沿海居民逐步推進大陸,並增加軍隊守衛邊境”。鄭成功也意識到“進步不易”,於是決定驅逐荷蘭殖民者,退守臺灣省作為反清基地。

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1624年,荷蘭殖民者用謊言和15塊粗布騙取了臺灣省的大部分土地,成為壟斷臺灣省的殖民者。收復臺灣省,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把臺灣省同胞從侵略者手中解放出來,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也是鄭成功的夙願。

鄭成功回到廈門後,立即修理了輪船,並計劃出海。經過壹段時間緊張的物資準備和軍事部署,摸清了荷蘭殖民者的底細後,161年3月,鄭成功親自率領100多艘戰船,100多名將軍和25000名水陸大軍,從金門羅灣出發,東征,開始了壹場將彪炳史冊的偉業。

鄭成功率領部隊,以大無畏的精神,首先出其不意地收復了這座紅色嵌城。收復赤阡市後,鄭成功向荷蘭侵略者最重要的據點——臺灣省發起進攻。鄭成功考慮到“攻臺必亡”,決定以圍攻的方式等待臺灣投降。然而,侵略者並不滿足於自己的失敗,采取各種手段提出了“每年照常繳納數萬兩白銀和地方貨物”、拖延援軍“談判”時間等荒唐條件。為了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尊嚴,鄭成功命令中國討伐軍立即進攻侵略者。經過幾個月的戰鬥,侵略者饑腸轆轆,1600多人死亡,只好無條件投降。至此,被侵略者奴役了38年的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省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在臺灣省人民的積極支持下,鄭成功收復了臺灣省。臺灣省的高山族和漢族人民聽到祖國軍隊到來,“被派去參軍的人陸陸續續來了”,有的人拿起槳和棍子,奪下敵人的戰刀,配合討伐軍作戰。光復後,鄭成功十分重視民族政策,明文規定不準“侵占當地人民和人民現有的農田”,並親自到各地巡回安撫高山族同胞,保護高山族的利益,傳授耕牛耙牛的方法,五谷豐登,幫助高山族發展生產。同時實行兵農結合政策,獎勵農桑。這些都為臺灣省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穩定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