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物業公司 - 香港屈辱的歷史

香港屈辱的歷史

香港的起源

香港,盡管名聲在外,卻是壹個芬芳的港灣。關於這個美麗名字的由來,壹直眾說紛紜。但壹般認為最可靠的說法是,這裏曾是運銷香火的港口,故名香港。明代廣東的香港、東莞、寶安、深圳盛產關香,深受百姓喜愛,因此遠銷江浙,享譽全國。當時的香商通常在香港島北岸的石牌灣港將官香船運往廣州或江浙壹帶,所以人們把這個港口稱為香港,意思是賣香、運香的港口,把港口旁邊的村子稱為港村。1841年,英國侵略軍在香港島以南的赤柱登陸後,壹位名叫陳群的當地居民帶路北上。路過香港村時,英軍詢問地名,陳群用當地方言回答“香港”。英軍用陳群的地方口音錄下來,用來稱呼全島。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正式確認香港為全島名稱。1856年《中英北京條約》和1898年《關於擴大香港邊界的特別條款》簽訂後,香港成為整個地區的稱謂。

香港的歷史演變

早在古代,香港就已經有人居住。秦始皇滅六國統壹中原後,出兵平定越人聚居的嶺南地區,將其納入秦朝版圖。他設立南海、桂林、項峻三郡,並從中原地區抽調50萬商人和罪犯來守衛和開發這壹地區。從秦始皇開始,香港就壹直歸中國中央政府管轄,直到英國占領香港才停止。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由於嶺南太遠,鞭長莫及,對趙佗采取綏靖政策,被封為南越王。劉邦死後,趙佗再次獨立,朝廷屢征無功,只好再次派人賞賜。這才讓趙佗去掉了皇帝的名號,投降了漢朝。漢朝在此設南海、合浦、交趾等九郡。香港屬南海縣博羅縣管轄。此後壹直延續到西晉。

東晉鹹和帝六年,南海郡東部被分割,另設東關郡,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郡。寶安縣的轄區包括今天的香港、深圳、東莞,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投市。

隋朝廢除東關郡,轄地並入南海郡、廣州府,寶安郡改為南海郡,香港仍由寶安郡管理。

從唐肅宗到德的第二年,寶安縣改為東莞縣,港屬東莞縣管轄。明神宗萬歷元年,廣東海巡道副使劉文授權朝廷在東關縣沿海另辟壹縣,名新安縣。此後,香港歸新安縣管轄。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鹹豐十年(1860),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新界也被英國人強行租借,香港全境歸英國人管理。

屈辱的歷史

壹、鴉片戰爭

英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已久。65438年至0773年,英國開始與中國進行鴉片貿易,是最大的鴉片商。英國鴉片商源源不斷地向中國輸入鴉片,使中國陷入災難的泥潭,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嚴重的財政危機,白銀外流的結果甚至造成人民的悲慘。工商業普遍蕭條衰退,鴉片煙毒在中國壹直橫行。對此,當時的愛國者魏源在《國誌》壹書中憤怒地說;“烏煙瘴氣是中國三千年不遇的災難。”

1839虎門銷毀鴉片

英國掠奪中國的鴉片煙滾滾而來,直接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存。此時,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者、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代表的“禁煙派”,揮舞著中國之劍,與英國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領導了震驚世界的禁煙運動。1839年3月,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抵達廣州,考察鴉片。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來到廣州附近的虎門灘,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全部當眾銷毀。虎門鴉片的銷毀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禁煙和抵抗外國侵略者的堅強意誌。

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的壯舉得到了世界上所有主持正義的人的支持。比如,壹個英國人在他的《論在中國做鴉片貿易的罪行》壹書中,指責英國商人“鴉片貿易給英國國旗帶來了極大的侮辱”,而英國鴉片商和產業資本家不甘失敗,加緊活動,敦促英國政府發動侵華戰爭。6月,48艘配備540門大炮、載有4000名士兵的船只抵達廣東海域,封鎖了珠江口。於是,英國資產階級蓄謀已久的旨在打開中國大門,向英國在中國尋求最大利益的鴉片戰爭終於爆發了。7月6日,舟山群島主城定海被攻克。在北方,道光派膽小無能的官僚祁山到廣州與英軍講和,同時讓林則徐負責調查清政府的慌亂無能,助長了侵略者。1841 1 10月,英軍武力占領香港島,2月攻占虎門,5月入侵廣州。65438年至0842年,英國進壹步擴大侵華戰爭,先後攻占廈門、定海、寧波、吳淞、鎮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第二,香港的割讓

根據《南京條約》,英國占領了我們的領土香港島。英國對香港島的占領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國的目的是從軍事和經濟上控制中國。1860年,1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將花園夷為平地。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侵略者的所有要求,於65438年10月24日簽訂了《北京條約》。英國就這樣占領了今天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土地和九龍半島西部的大島昂船洲。這進壹步鞏固和加強了香港這個侵略中國的基地。

英國占領九龍半島南部後,不久又企圖占領整個九龍半島及其附近島嶼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總理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了《關於擴大香港邊界的專條》。根據這份協議,清政府租借九龍半島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的島嶼,租期99年。這塊租給英國的土地後來被稱為香港新界。為此,英國人通過刺刀,洋槍洋炮,征服了中國和香港的領土。

三。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英國政府在香港的建立是英國在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組成部分。1843年6月26日,英國利用《南京條約》中的換文,宣布香港為英國“直轄殖民地”,任命蒲丁茶為香港首任總督。港英政府成立。

港督又稱總督,是港英政府中承擔最高首長職責的人。根據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誥》,皇帝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港督是皇帝的全權代表。港督之下有四個系統,構成了英國在香港的統治:(1)咨詢行政會議和立法會議,(2)以布政司為首的行政機構,(3)以首席大法官為首的司法機構,(4)由英國國防部指揮的駐港英軍。此外,成立了獨立的反腐敗委員會(ICAC)。行政局和立法局是協助總督行使職權的兩個重要機構。港英政府的主要官員還包括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駐港英軍是英國維持對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力量。英國自自強占領香港以來,壹直在香港保持著相對穩定的駐軍數量,約有1萬人,包括陸海空三個軍種。源於英國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是英國管治香港的重要手段。英國不僅在政治上殖民香港,而且在經濟上確保港英資財團的特權地位。英資財團是指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資本財團,主要包括匯豐財團、太古財團和怡和財團。大部分英資財團創業較早,參與香港經濟已久。他們與港英政府關系密切,對港英政府的政策影響很大。依靠香港政府的支持,他們控制著香港的經濟命脈。例如,英國人擁有的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擁有發行港幣的特權;英國大東電報局通過其子公司香港大東電報局和香港電話公司壟斷了香港的對外通訊和電話及電訊服務。英資房地產公司在香港擁有大量房地產。正如香港人所說,“馬會、怡和、匯豐、總督府,其實統治香港。”英國的殖民統治讓整個香港社會充滿了殖民主義色彩。

第四,二戰時日本占領了香港。

(指領土)被敵人占領

1941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呈現出壹片祥和無憂的氣氛。電影院爆滿,酒吧客人爆滿,舞池裏不斷傳出爵士音樂,年輕人成群結隊地去新界郊外踏青。再過不到三周,聖誕節就要到了。僅在兩三天前,香港政府舉行了幾次開玩笑的防空演習。誰知第二天早上,我聽到了飛機的隆隆聲,炸彈的劇烈爆炸聲和高射炮的返航聲。意想不到的香港之戰開始了。在戰鬥機的掩護下,36架日軍輕型轟炸機襲擊了啟德機場和九龍水上飛機停放處。機場附近的壹些房屋也被炸彈擊中。同壹天,日本還襲擊了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65438年2月8日,日軍士兵在進攻啟德機場等地的同時,兵分四路,渡過深圳河進攻新界。在垃圾灣防線,大部分英軍稍作抵抗就撤退了。只有在程門水庫西南的黃金山,戰鬥激烈,雙方展開肉搏戰,英軍步兵營營長陣亡。最終,英軍司令少將·馬比決定放棄九龍,命令“半島旅”撤回港島。九龍之戰僅持續了五天,直到12夜,整個九龍半島被侵華日軍占領。

12晚上,英國和日本隔著維多利亞港互相炮擊。翌日早上,壹艘掛著白旗的小船從九龍油麻地碼頭駛往香港島。船上載有日本投降特使田中忠誌,以及被綁架的香港總督李福等人的私人秘書。英軍拒絕了日本的投降。17日,日軍再次派人分乘兩條小船渡海勸降。香港總督楊再次拒絕,並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渡海,香港不會客氣地向他們開槍。

6月5438+08日午夜,日軍以摩托艇、橡皮艇等100多艘船只強行登陸香港島北岸。他們著陸了。他們登陸後,在黃泥湧與英軍激戰。日軍若松上尉受重傷,英軍西部旅指揮官約翰·羅申(加拿大成年人)陣亡。結果英軍撤退,防守香港島的東旅和西旅被切斷。日軍還占領了黃泥湧水庫,切斷了英軍的供水。壹些地區幾乎沒有留下英國軍隊。英軍指揮官認為他無法再抵抗了。與總督商議後,他決定無條件投降。25日晚,東線和西線的英軍相繼掛起白旗。至此,歷時18天的香港之戰,以日軍占領整個香港地區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65438+2月25日是聖誕節。傍晚,壹輛掛著白旗的汽車從中環駛往跑馬地日本總部。港督楊與日軍代表簽訂“停戰協定”。他自己成了日軍的俘虜。那天晚上,大多數香港居民躲在黑暗的房子或防空洞裏。昔日燈火通明的“不夜城”已經變成了壹個血流成河的恐怖世界,整個香港地區完全落入了侵華日軍的魔掌,所以人們把這壹天稱為“黑色聖誕節”。

野蠻行為

日軍進城後,搶劫、強奸婦女、殺害無辜居民等暴行頻發。日軍女兒的告示假惺惺地宣稱:“為保護中國財產,香港戰爭是針對白人的戰爭。”然而,仍然有許多中國商店關門,特別是那些大商店,如國內公司、五金店和汽車店,如石現、永安和大新。被查封的公司大多被釘上了“軍收部管理”的字樣,銀行、典當行的大門則被釘上了“金融類管理”的字樣。大家都知道“管理”不過是搶的別稱。日軍在香港儲存了95萬噸大米,拿走80萬噸作為軍糧,造成香港嚴重缺糧。

《香港的陷落——十八日戰爭》壹書曾這樣描述日軍用燃燒的棍子搶劫:“日軍在海軍碼頭附近,正在整理壹捆捆的獵物,捆在麻袋裏,填滿了壹片空地。壹名敵軍士兵在麻袋頂上系了壹個小標簽,上面寫著:“神戶...獵物收攏後,卡車把它帶到西環路的碼頭,裝在壹艘大船上,這艘大船駛回日本。”“我有壹次在壹家很大的自行車店(自行車)門口呆了很久。門口放了壹輛車,幾個日本兵指揮著苦力。他們從裏面把嶄新的自行車壹輛壹輛地擡出來,放在車上...壹會兒,它是壹輛卡車...於是嶄新的自行車從裏面壹輛壹輛的搬了出來。”“老板和我壹樣,閑的像個旁觀者,好像這些東西不屬於他...”(《唐海:香港的淪陷——十八日戰爭》,頁95-96)

除了搶劫財物,很多醉酒的日本兵還經常在半夜出去找女人。女人到處躲著。許多婦女遭到幾名敵軍士兵的羞辱,甚至輪奸。日軍舉行“進城遊行”後的幾個晚上,許多婦女被嚇得在三四樓的屋頂上跑來跑去,瓦片被踩裂。當時有女人說不怕炸彈,不怕機槍,因為遇到了,幹脆死了算了。他們最怕的是敵兵的手電筒和令人心寒的敲門聲。

日本侵略軍還濫殺無辜,視中國人民的生命如草芥。在距離歡樂谷不遠的藍塘路,壹家八口遇難。在皇後大道西,壹名老年婦女因為不懂日語,想通過崗哨往東走,被日軍當場擊斃。在海灣裏,壹個年輕人不小心闖入了所謂的軍事區,日本兵拿著刺刀上來把他打死了。在深水埗園洲街,壹名婦女背著壹個孩子去購物。回來的時候趕上戒嚴,看著自己信奉的建築走不到那裏。她的大兒子大概八九歲,想過馬路去見媽媽。那位婦女揮手阻止她的兒子過來。沒想到,母子倆都被日軍槍殺了。……

在日本侵略者占領香港的三年多時間裏,香港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難。日本侵略者強迫居民使用軍用手票。壹開始軍票和港幣的比例定為壹比二。到6月1942 10,改為壹比四。到6月31943,港幣被禁,居民必須限期到臺灣銀行兌換軍票,否則將被打死。這是公開的金融掠奪。日治初期,居民每天只能領到624元的米配給,勉強能維持生活。戰爭中期,出現糧食恐慌,侵華日軍改變配給制度,只配給為敵人服務的公務人員。結果米價從每斤幾塊飆升到200多元,無數居民餓死。

日軍還隨意拆毀歷史遺跡和房屋。他們拆毀了九龍寨城墻,炸毀了象征民族精神的宋王臺。1942年8月,日軍欲在香港設立500個慰安所(軍妓住宅),地點選在灣仔佛嘴附近的樂道。日軍第68旅隊長中川廣金親自出馬,指揮大批士兵,突然封鎖洛克路,西起兵工廠壹角,東至潯寧路,外加鐵絲網。裝備著刺刀的兇惡日本兵命令所有居民三天內搬出,壹個不留。居民被迫轉移到其他地方,甚至在風雨中露宿街頭。這就是日本侵略軍制造的樂道事件。其實慰安所用不了那麽多房子,日軍就把這壹帶變成了他們的娛樂區。除了慰安所,還有奶茶店、酒吧、餐廳。後來是灣仔的酒吧區。

日治時期,香港各行各業雕零,只有賭博、吸毒等邪惡行業發展起來。從最繁忙的皇後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賭場。臭名昭著的大賭場包括“榮盛公司”和“李亮公司”。賭場門口經常掛著壹面日本國旗,壹條“有錢就進來”的標語,有人在敲鐘,有人在當地妓女的招待下。這就是日軍帶給香港的“新秩序”。賭場老板大多是勾結日軍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標上了他們過去秘密組織的堂號,如“十八子”、“嶽成堂”。1944年2月,南支派遣軍司令田中久和任香港總督後,公開鼓勵賭博,並為此出錢。此後賭場多了起來,更是烏煙瘴氣。此外,日軍還鼓勵吸毒。敵總督府有個販毒機構——於震公司,用飛機從熱河運煙土,並設立吸煙處,讓吸煙者持許可證購買香煙。

恢復

二戰中,中國與蘇、美、英、法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相互支援,與德意日法西斯進行了長期艱苦鬥爭,最終打敗了侵略者。1945年8月5日,日本天皇在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因是香港不屬於蒙巴頓將軍指揮的東南亞戰區,而屬於中國戰區,是廣東戰區的壹部分。駐日日軍本該向日軍投降。但英國以復仇為借口,堅持要他們派艦隊到香港投降。為此,中英兩國在日本投降前後進行了多次外交交涉。後來,蔣介石要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名義授權英方向香港投降。但英國政府憑借自己的軍事實力,在美國的支持下,甚至拒絕了這個保全面子的要求。在此期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香港後,被囚禁在赤柱集中營的香港政府助理國務卿簡森立即返回市區,按照英國政府的指示組建臨時政府,防止香港地位在戰後發生變化。他手裏沒有武裝力量,但當時他要求日本人暫時維持秩序,等待英國人的到來。1945年8月30日,英國人少將·夏衍率領皇家海軍特遣隊,駛入維多利亞港,從日軍手中接管了香港。當時蔣介石急於出兵北方,與* * *產黨奪取戰略要地。在英國答應他把香港作為向北方輸送軍隊的中轉站,並答應交出駐港日軍的裝備後,就默認了英國接受香港的事實。

1945年9月6日,在代表中國的少將·潘國華、代表美國的威廉姆森上校和其他同盟國代表的陪同下,少將·夏衍在總督府正式接受了日軍駐港部隊司令少將·岡田美吉和日軍華南艦隊司令中將·藤田太郎的投降。經過三年零八個月的占領,香港回歸英國殖民統治。

/gd/csdh/xg/00263625.html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

中英兩國政府為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進行了兩年的正式談判。中國政府多次聲明,必須在1997收回香港。在這種情況下,中英兩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當初英國政府提出的談判議題是所有權問題,而中國政府提出了三個問題,即香港回歸中國、未來在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期的安排。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從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的9月1982到6月1983,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進行會談。第二階段,從7月1983到9月1984,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了22輪會談。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糾紛。雙方代表團本著以大局為重、友好合作的精神,經過認真耐心的談判,於9月1984日就所有問題達成協議,中英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告壹段落。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實現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夙願,促進了澳門問題的解決,並將對臺灣省問題的解決產生深遠的影響。臺灣省問題與香港問題性質不同,但“壹國兩制”同樣適用於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香港問題的成功解決有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為國際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成功的新鮮經驗。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庫埃拉爾曾指出:中英兩國應該大力倡導解決香港問題的辦法,這正是我們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所需要的。

中英關於香港的聯合聲明

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指中英兩國政府於9月1984日就香港問題達成的協議。這個協議包括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主要文件;有三個附件。主要內容包括: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除特別行政區的外交和國防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即行政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社會治安。香港現行的社會和經濟制度將保持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有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本地人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獨立關稅區、國際金融中心和財政獨立的地位。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和香港”的名義,獨立地同各國、各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宣布,上述基本原則將50年不變。

過渡時期

指從《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起12年至1997年。這壹概念得到了《中英聯合聲明》的確認。這壹過渡意味著香港從英國的統治轉變為中國的管轄和治理。這種轉變必然要經歷壹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過渡期。在過渡時期,英國政府負責管理香港,以保護和維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將予以合作。這個時期有兩個基本問題:壹是經濟上不能有大的波折,二是政治上不能有其他的壹套。如果出現大的波動,或者成立新的班子,中國政府就要重新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為了實現平穩過渡,中英雙方成立了聯合聯絡小組和土地委員會,商討有關事宜;中國政府也會根據香港形勢的發展和要求采取壹些必要的行動。

後過渡期

香港12的過渡期可分為前半段和後半段。前半段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兩地政府為維持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獨立關稅區的經濟聯系所采取的行動,特別是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參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多纖協定和其他國際安排;兩國政府為確保與香港有關的國際權利和義務繼續適用而需采取的行動;以及與實施聯合聲明有關的其他事項。後半段為第二過渡期,主要任務是為1997的平穩過渡采取必要措施;以及如何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聯系,簽訂有關協議。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後,中國政府逐步加強了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準備工作,這是後過渡期的主要特點。

主權轉讓

主權是指壹個國家獨立行使對內對外的最高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於7月6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6日將香港歸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移交的真正實現,要等到1997年7月1日香港人民能夠順利接管香港政權,中央人民政府能夠代表國家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主權。

權力的轉移

治理也叫治理。指壹個國家治理和管理其內外事務的具體權力。管轄權是指國家對其境內所有人(享有豁免權者除外)、事、事,以及境外本國人的管理權限;治理是通過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來實現的。主權與法治密切相關,主權決定法治,治理體現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人民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主權移交意味著法治必須同時移交,英國以主權換取管治是行不通的。只有主權和政權同時交接,才能真正實現香港政權的順利交接。

三個不變量

意味著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和現行法律保持不變。其基本精神是堅持“壹國兩制”方針,確保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確定的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長期不變。根據“三個不變”原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壹,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私有財產將依法得到保護,從而保持原有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經濟基礎。第二,香港居民可以像以前壹樣生活,他們的權利和自由依法受到保護。第三,香港原有法律是指普通法、衡平法、法規、附屬立法和習慣法,其他所有法律保持不變,但與香港基本法相抵觸的,如具有殖民地性質或帶有殖民地色彩的,必須刪除或修改,以及壹些法律因實際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的除外。“三個不變”與香港原有的政治體制無關。原有的壹些制度必須改革,特別是由英人治港改為港人治港,由總督制改為行政長官負責制等等。至於壹些具體的制度和政策,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和實際需要,也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完善和發展。因此,對“三個不變”的理解,不能視為香港過去所有的制度、機構和具體做法都是原封不動、不可改變的。

50年不變。

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五十年不變。中國政府鄭重承諾1997後50年不變,是有科學依據的。第壹,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將長期存在。同時,香港已經與世界經濟融為壹體,我們應該從這個宏觀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對香港的特殊政策。其次,要實現中國大陸的大發展戰略,除了20世紀的艱苦奮鬥外,還需要50年繼續奮鬥,香港的繁榮穩定必將對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有益的補充和促進作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它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7年7月0日起施行。它由前言、9章*** 160組成。還包括三個附件:附件壹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附件三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主要內容如下:前言概述了香港問題的由來,制定基本法的指導思想、法律依據和目的。總則從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規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原則,成為基本法各章的基礎。此外,它還規定了對《基本法》的解釋權和修改權。《基本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關系是,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的具體情況制定的,是合憲的。《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如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實行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以《基本法》為依據。這是壹項具有歷史和國際意義的法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有特殊制度和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根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1990年4月4日作出的決定,自1997年7月4日起設立特別行政區;其區域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其基本特征是:第壹,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實行高度自治。三是直屬中央。第四,殖民統治徹底結束,港人治港,日益民主。香港特別行政區獨特的法律地位可以概括為:沒有殖民主義,保留資本主義,直轄於中央政府,實行高度自治。“壹國兩制”的原則將創造壹個新的、更加繁榮和穩定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