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社保查詢 - 2065438+2009遼源市戶口遷入程序及條件規定(戶籍電話)

2065438+2009遼源市戶口遷入程序及條件規定(戶籍電話)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源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省屬駐市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十屆三中、四次全會和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穩妥推進國務院《關於進壹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14]25號)和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吉[2014],為加快城市常住人口市民化和農村人口就地市民化,促進城鄉發展相互促進,現就進壹步推進我市戶籍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見:

壹.壹般要求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應推進我市新型城鎮化的需要,緊緊圍繞城鎮化這個核心,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戶口遷移政策。統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城鎮協調發展和產業城鎮壹體化發展。統籌戶籍制度和相關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合理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有序推進城鎮常住人口市民化。

(2)基本原則。

1.堅持積極穩妥、規範有序推進。立足市場形勢,積極穩妥開展工作,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積極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預期和選擇。

2.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意願。尊重城鄉居民自主落戶意願,依法保護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權益,不得采取強制落戶措施。

3.堅持統籌兼顧,提供基本保障。統籌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3)發展目標。

到2020年,本市將基本建立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的新型戶籍制度。

1.進壹步放寬戶籍政策,促進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努力實現全市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2.統壹城鄉戶籍制度,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區分,登記為居民戶口。

3.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讓不具備落戶條件或無意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享受市民待遇。

4.完善基礎信息庫,以省級人口信息庫為基礎,建設以常住人口及其相關信息為核心的基礎信息庫,為常住人口服務管理全覆蓋提供平臺支撐和技術支撐。

5.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所有常住人口。

二、全面落實戶籍政策,促進農業人口在城鎮有序落戶。

(4)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在市區或城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出租房屋)的人員,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等。,相互居住的,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五)切實解決各類人才落戶問題。

中專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術技能人才、留學回國人員及其他人才,可在本市各城鎮落戶,不受穩定住所和穩定職業的限制,可憑畢業證書或相關專業證書辦理落戶手續。

第三,創新人口管理,探索建立適應城鄉壹體化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

(六)建立城鄉統壹的戶籍制度。

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區分,按照在居住地登記常住戶口的原則,采用統壹登記的標準地址作為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建立與城鄉統壹戶籍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就業、社會保障、住房、土地和人口統計制度。

(七)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

根據《吉林省居住證管理辦法》,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符合穩定就業、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壹的,可以在居住地申領居住證。居住證持有人在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方面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權利。以連續居住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為條件,逐步在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方面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權利。同時結合其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逐步享受其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的資格。居住證持有人應當履行國家規定的服兵役、參加民兵組織等公民義務。

(八)對常住人口實行全覆蓋管理。

建立健全常住人口管理體系,整合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等部門力量,構建常住人口服務管理大格局。以社區、物業管理區域、村莊為基本單元,建立常住人口網格化管理機制,為常住人口提供登記、就業咨詢、社保等“壹站式”服務管理。強化“以房管人、以業管人、以證管人”的管理模式,全面掌握常住人口居住、就業、從業信息,實現常住人口動態管理。

(九)完善人口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健全實際居住人口登記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口統計調查,實現對人口規模、人員結構、區域分布、居住信息的全面準確掌握。依托國家和省級人口基礎信息庫,推進我市人口基礎信息庫的深入建設和應用,為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實現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提供平臺支撐和技術支撐。著力完善就業、教育、收入、社保、房產、信用、衛生計生、稅務、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統,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信息整合、共享和應用,為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協調推進相關領域的配套改革,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權益。

(十)完善農村產權制度。

依法保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加快推進全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促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研究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確定方法和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保護成員集體財產權和收益分配權。從壹開始,力爭用4年時間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運作。堅持合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按照黨和國家的有關要求和部署,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探索實現農民“三權”有償退出的途徑。現階段不允許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十壹)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1.確保農業移民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繼續實施以流入地和公辦學校為重點的義務教育政策。將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政府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按在校流動人口子女數量分配教育經費,努力改善接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公辦學校辦學條件。在公辦學校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隨遷子女在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流動人口子女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參加初中考試,報考普通高中,享受當地戶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隨遷子女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繼續執行省內跨區招生減免學費政策。

2.完善就業和失業登記管理制度。深入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實施。到2020年,城鎮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增勞動力職業培訓覆蓋率達到95%以上。推進農村就業制度綜合改革,建立農村勞動力經紀人培訓和激勵機制,擴大技術工人和品牌工人規模,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

3.按照國家統壹部署,將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納入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4.深化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統壹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進程。按照國家統壹部署,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鄉養老保險銜接、進城落戶農民參加養老保險、農民工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政策,將進城落戶農民全面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

5.完善以低保制度為核心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城鄉社會救助協調發展。在城鎮連續居住壹定年限以上,符合縣級以上政府規定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和農民工家庭,可以申請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城鎮連續居住並參加社會保險超過壹定期限,符合居住地縣級以上政府規定條件的其他農村居民,逐步享受城鎮低保待遇,農村“五保”逐步享受城鎮“三無”待遇。

6.將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采取多種方式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對符合規定標準、在城市落戶有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分散供養的貧困人口,給予住房救助。完善城鄉規劃體系,註重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市人口規模,保障各級城鄉規劃對城鎮化人口轉移的需求。

(十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政保障。

建立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聯動機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逐步理順權責關系,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市縣區將根據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按照國家稅制改革的要求,完善地方稅體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增加財政平衡,保障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

五、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完成戶籍制度改革的目標任務。

(十三)加強統籌規劃。

縣、區政府要加強對戶籍制度改革的組織領導,統籌推進本地戶籍制度改革。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農村產權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制度,落實資金保障。中央和省的政策已經明確,改革條件已經成熟,要抓緊推進落實;需要中央和省統壹部署或全面推開有困難的,要先試點,以點帶面,做到穩步推進,防止急於求成、冒進運動。

(十四)強化責任落實。

圍繞放寬戶籍政策、創新人口管理、相關領域配套改革等任務落實,明確公安、發展改革、教育、民政、財政、人社、國土資源、住建、農業、衛生計生、統計、國稅、地稅、法制等部門職責分工,科學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實現職責分工、任務事項、進度節點,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針對改革事項涉及面廣、復雜程度高、工作難度大的特點,明確牽頭責任和協作責任,實施、攻關、突破緊密銜接,確保有計劃、有步驟、有序推進。完善督促檢查機制和目標考核機制,加強工作調度和情況通報,強化跟蹤監督和跟蹤,確保任務壹項壹項落實,目標壹項壹項完成。

(十五)加強宣傳引導。

大力宣傳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凝聚各方認識,推動社會參與和成本,增強推進改革的整體合力。及時公布和準確解讀戶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回應群眾關切,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營造有利於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良好輿論環境。大力宣傳各縣區和有關部門在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問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健康發展,切實惠及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