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社保查詢 - 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障支付政策

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障支付政策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壹納稅年度的收入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專項扣除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贍養老人以及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繳納的其他費用。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壹納稅年度的收入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險費;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費用。

五險是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壹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五險壹金繳納情況如下:

壹、養老保險

1,支付比例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負擔:

企業按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總額的20%繳納(部分省市略有調整),職工個人按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8%繳納;

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所在省份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本人負擔。

2.支付基數

職工繳費工資高於本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的,以本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工資低於本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60%的,以本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以個人身份參加養老保險的個人,以當地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壹定比例作為個人繳費基數,可選檔次為40%、60%、80%、100%。

第二,醫療保險

1,支付比例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繳納。用人單位的繳費比例為職工工資總額的9%,職工的繳費比例為其工資收入的2%。

2.支付基數

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是用人單位以國家規定的職工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職工以本人上壹年度的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繳費基數為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00%。

第三,失業保險

1,支付比例

用人單位按上壹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總額的1繳納。5%按月繳納,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0.5%繳納。5%的工資。

個體農民合同制工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支付基數

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低於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以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比例繳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高於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以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為基數按比例繳納。

四。工傷保險

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職工不繳納。各行業繳費標準如下:

壹種是風險較小的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為0。5%)比如:證券、銀行、保險等等。

第二類是中等風險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為1。0%)例如:房地產業、環境治理業、娛樂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等等。

第三類是風險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為2。0%)例如:煉焦及核心燃料加工業、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等。

動詞 (verb的縮寫)生育保險

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

生育保險費的繳納比例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計劃內女職工的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費用確定,壹般為工資總額的0.5%。8%,最高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1%。情況因地而異。詳見當地支付標準。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妳。如有疑問,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壹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範稅收征繳行為,維護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

本法適用於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

文章

稅收的征收、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征、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不壹致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有代扣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納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壹)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壹納稅年度的收入減除費用六萬元、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納稅。

(三)經營所得,以每壹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收入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財產轉讓所得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稿酬所得數額應減少70%。

個人將其所得捐贈給教育、扶貧、脫貧等公益性慈善機構,捐贈額不超過納稅人申報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在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慈善事業的捐贈應當在稅前全額扣除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