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社保查詢 - 如何在中國推廣社會道德和風尚

如何在中國推廣社會道德和風尚

對當前中國社會道德問題的思考

第壹,什麽是“道德”

道德作為壹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生活和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具有認知、調節、教育、評價和平衡五大功能。道德是由壹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服務於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積極的價值取向,起著判斷行為是否正當的作用。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在後天的壹定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道德教育人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對家庭、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和義務,正確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和人生道路。道德使人們能夠用自己的善惡標準來規範人們在社會中的行為,引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善和諧。道德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幸福等觀念。道德作為壹種評價體系,是壹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誌力量,是人們通過評價把握現實的壹種方式。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被譽為“禮儀之邦”。中國人也以他們的禮貌風格而聞名。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內容非常豐富。禮儀涵蓋的範圍很廣,幾乎滲透到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從氏族制度和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的,所以具有那個時代的特點和局限性。在今天,道德缺失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對道德提出了挑戰。社會道德滑坡的原因是什麽?除了社會轉型的負面影響和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更關鍵的是目前人們自身道德價值觀的缺失。

第二,對典型案例的思考

老人摔倒無人扶並不習慣,但近年來此類事件屢有發生。那麽這種現象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為什麽近年來越來越猖獗?

南京著名的“彭宇案”可謂是老人失足墜落的前奏。165438+2006年10月20日,南靖老人徐壽蘭在趕公交車時摔倒,去醫院檢查。在發現需要更換人工股骨頭後,他堅持認為在車站接她並陪她去醫院的彭宇是肇事者,於是彭宇被徐壽蘭告上法庭,最終被判賠償45876.6元。此後,類似案件在中國頻繁發生。2009年6月5438+10月265438+10月,天津市民徐雲駕車經過紅旗路時,發現67歲的翻越路中間護欄後摔倒。他立即停車撥打120,將老人送往醫院。沒想到,老人事後堅稱是自己弄傷的。隨後,天津虹橋法院壹審判決許雲鶴承擔40%的責任,支付賠償金65438+萬余元。2065 438+01 8月28日,江蘇南通公交司機尹宏斌扶起壹位開車摔倒的老人,老人感謝他做的好事。就在尹宏斌開車離開後,交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壹輛公交車撞了壹位老人後逃逸,老人也堅稱自己是被公交車撞傷的。最後,公交車監控系統拍下的視頻證明,尹宏斌確實幫助了別人。在廣東肇慶,扶老人摔倒的人被老人女婿毆打;遼寧朝陽,因為交警出具監控視頻確認求助者無責,老人兒子沖進交警隊毆打交警,砸辦公室;在北京,兒子背著父親到幫工家裏,逼著對方替他交住院押金....................................................................................................................................................

三、路在何方?

法律保護

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已經過去了6年。這起極具爭議的民事訴訟案留下了兩個影響深遠的後遺癥。壹個是沒人敢扶倒在路上的老人,壹個是受傷的路人咬了救他的陌生人。這兩種癥狀最近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

是的,面對人性之惡,現場的人,比如漢陽路摔倒老人的圍觀者,可能都有著同樣或者相同的疑問:如果沒有攝像頭,誰來證明我的清白?老人在鬧市摔倒卻無人救助,是壹種社會道德的崩塌,會讓普通人尤其是弱勢群體感到不安。但是,拯救之道不能止於譴責當事人的良知,呼籲普通人的善良。它首先需要的是法律的正確論證。南京彭宇案、天津許雲鶴案,除了法律正義受人情影響,也拷問了司法。法律規定是否嚴格?在執行中,無論案件大小、被告原告身份如何,司法工作者是否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有沒有可能排除人為幹擾,兩方面都放棄,片面追求局部和諧?因為短期的“和諧原則”長期來看可能會動搖法律正義。在“彭宇案”的判決書中,有這樣壹段話:“從常理分析,它(彭宇)與原告發生碰撞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被告做得好,抓到撞原告的人更實際,而不僅僅是善意的互相幫助。如果被告是在做好事,按照社會常理,原告家屬趕到後,本可以陳述事實,要求原告家屬帶原告去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其行為明顯違背理智。”妳沒有擊中它。妳為什麽要幫忙?妳沒有擊中它。妳為什麽把它送到醫院?妳沒有擊中它。為什麽要墊付醫藥費?是不是只有撞了人才能幫忙,送醫,出醫藥費?有沒有可能所謂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不可能無緣無故發生,所有的都只能是做了“壞事”之後的反應?這樣的判決,即使否定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尊老愛幼”的基本道德觀念,也早已傷透了全世界願意做好事的人的心——“不關他們的事”的態度,幾乎已經變相得到了法律層面的肯定。同樣是“許雲鶴案”的判決書上寫著:“根據天津天通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情況,說明“不能確定HAK206客車與行人王修智有接觸,不排除HAK206客車與王修智無接觸”。如果不能確定,也不能排除。然後還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還要承擔高達654.38+萬的賠償——這樣的判決怎麽能讓人信服?這樣的法律漏洞如何讓更多摔倒的人不反咬壹口騙取經濟利益?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有信心敢於做好事?

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法律上,也缺乏對道德的人文關懷。沒有以人為本理念的法律約束,更多的人只會忘記道德底線,更多無視人性、踐踏生命的悲劇發生。回顧近年來的突發公共事故,從三聚氰胺到上海“11.15”火災,從“7·23”甬溫線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到甘肅正寧縣校車事故,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醫療衛生安全等類似事故層出不窮,生命安全。如果我們的社會道德足夠健全,食品生產企業又怎麽會不顧人的健康,壹次又壹次地植入常人難以置信的化學成分呢?如果我們的社會道德足夠健全,怎麽會有人為了背後錯綜復雜的經濟利益鏈而置人的生命安全於不顧,以至於各種安全事故頻發?監管太松,法律空白太多,犯罪成本這麽低!法律就是要把壹些有邪念的心逼到正道上來。沒有健全的社會道德體系,也沒有相關的法律來約束道德。就算是幫壹個老人也需要提前拍照,找圍觀者證明。這難道不是社會的悲哀嗎?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如果沒有健全的法律提供保障,即使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會變得如此無力。法律是道德的後盾。沒有法律的支持和推動,道德的底線只能再降。為什麽有那麽多人看著老人摔倒卻很少人去扶他?並不是說道德在現代人心目中真的已經死亡,而是“彭宇案”、“許雲鶴案”等事實讓人們發現,法律並沒有為我們提供道德的支撐和保障。如果老人摔倒時扶他壹把這種近乎本能的反應變得如此困難,那麽在其他領域,會有更多不怕道德審判和法律制裁的人。缺乏人文關懷的法律無法兼顧道德。缺乏人文關懷的法律甚至無法保護道德高尚者的基本權益。法律是維護道德的最後壹根稻草。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為什麽老人摔倒後會誣告救援人員?為了獲得高額賠償——雖然他們通常打著“錢不是目的,關鍵是為自己討回公道”的旗號。為什麽老人需要這麽高的賠償?如果他們有非常穩定的收入,有完善的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他們會昧著良心去冒險,和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打官司嗎?不壹定。現在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東西差距那麽大,很多人都照顧不了自己。在生存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有多少人可以考慮道德?如果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會有合理收入,又有多少人制假售假?如果優勝劣汰能通過公平競爭在社會上立足,又有多少人會反復用不正當手段制造潛規則?同樣,如果老年人的醫療得到保障,他們會不會因為害怕承擔巨額醫療費用而把責任推給別人?礦難、詐騙、交通事故、造假、食品安全問題、天價醫療費用.....種種問題暴露出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和早已被金錢扭曲的人性。倉裏知道禮儀,衣食知道榮辱。如果我們有壹個健全的制度和對每個人的平等和尊重。如果每個人都能通過正當的手段為自己制造幸福。那麽那些為了錢的不道德行為肯定會大大減少。試想壹下,扶壹個摔倒的老人,可能要承擔經濟賠償,那麽在目睹別人遇到困難甚至危險的時候,更多的人必然會選擇冷眼旁觀。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中,18路人漠然走過。他們真的鐵石心腸,可以對壹個渾身是血的小生命視而不見嗎?不是,是制度的缺陷讓他們不知道救人會不會被敲詐,家人會不會要求他們承擔責任。扶老人被誣告,於是“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頻頻上演。我們不禁要問,我們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真的是在把壹些被生活所迫的人逼上歧途嗎?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舍己為人,不和親人獨處,不和兒子獨處.....這些美德真的會因為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而成為當今社會的奢侈品嗎?

(三)面向教育

從毒奶粉到兒童用品非法使用添加劑,再到校園安全事故頻發,孩子都是社會公德缺失的受害者。無論我們的社會道德已經到了什麽令人擔憂的境地,未來社會道德進步的希望還是在下壹代。當廣州壹個12歲的男孩說他的理想是做壹名貪官時,讓我們震驚的恐怕不僅僅是他那驚人的“成熟”。回顧現在的教育,除了應付考試,我們在德育方面還做了哪些努力?無德之德是次品,無德之才是危險品。學校給了孩子知識,卻很少有學校關註如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很多孩子從小就多才多藝,甚至在家人的教育下學會了算經濟賬和人情賬。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傳媒行業的發展,很多年輕的心早就成熟了,純真不再。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任由社會上道德敗壞的案例侵蝕孩子的心靈,那麽所謂的“社會道德滑坡”就不可避免。但在摔倒老人被誣告的事件頻發後,很多家長都教育孩子少管閑事。5438年6月+2009年10月,重慶市萬州區分水中學初二學生萬鑫,在前往現場的路上扶起摔倒的老人,不料竟被老人告上法庭。這個事實真的嚇到了所有想做好事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麽樣的事實來教育孩子,讓他們知道助人為樂、尊老愛幼這些原本簡單的道理?人在人間,善生。試想壹下,如果連孩子都很有防禦性,如果連孩子都會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如果連孩子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善美,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道德還有什麽希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什麽前途?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顯然是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傳統文化教育除了現有的經典誦讀,更重要的是讓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助人為樂的社會氛圍,這離不開成年人的示範和表率作用。不要讓孩子真的連扶壹個摔倒的老人的勇氣都沒有,更不要讓扶老人的孩子受到極大的傷害。道德是壹種品質,是壹種大愛。愛自己,愛別人,是最簡單也是最珍貴的道德品質。

摘要

“最神聖的、永恒的、日新月異的、最令我們驚奇和震撼的兩樣東西,就是天上的星星和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康德這樣說。老人摔倒沒人扶,或者扶老人被誣陷,都不能證明我們的社會道德急劇下降。雖然我們在法律、社會保障體系、下壹代教育等方面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還是要相信真善美,相信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引領我們和我們的民族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