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企業成本控制開題報告怎麽寫?如何寫選題的依據和意義以及選題的研究現狀?

企業成本控制開題報告怎麽寫?如何寫選題的依據和意義以及選題的研究現狀?

壹、藥品連鎖經營發展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改革力度加大,藥品流通逐步放開,藥品實行分類管理,藥品流通市場向外資開放。這些改革和變化給醫藥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醫藥流通格局也將發生巨大變化。然而,由於我國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相對落後,醫藥連鎖經營與其他行業相比仍然相形見絀。雖然醫改的滯後使得醫藥連鎖經營形成了相對落後的局面,但也給醫藥連鎖經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藥品連鎖經營作為壹種先進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的藥品商業購銷壹體化管理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其進貨渠道和銷售職能是分離的,尤其是集約化的配送模式,是產生規模效益、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這種集中配送模式將徹底打破我國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藥品四級批發體系。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深化、醫藥分開核算和管理的呼聲日益高漲,醫藥零售行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社會熱點。

二、藥品連鎖經營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1995到現在,我國醫藥連鎖企業從最初的幾家迅速發展到400多家,門店數量增加到近7800家,企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毫無疑問,連鎖藥店作為中國入世的利器,已經成為醫藥流通企業的必然選擇。據有關專家統計,未來2 ~ 3年,70%以上的藥店將被納入醫藥連鎖企業的軌道。同時,醫藥連鎖將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逐步發展成為單壹或幾類醫藥商品經營各種品牌的專業化形式。然而,盡管近年來我國藥品連鎖經營發展迅速,但連鎖盲目圈地、地方保護嚴重、內部管理不規範等因素正日益成為制約藥品連鎖經營健康發展的負面因素。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1.註重連鎖的規模和形式,忽視內部和標準化的連鎖,忽視連鎖經營的基礎設施。

這是藥品連鎖經營的最大隱患。藥品零售20%到30%的高毛利使得藥品零售行業成為醫藥行業諸侯爭奪的戰略焦點。很多企業只在乎規模和數量,連鎖經營的標準化往往只註重外在形式的統壹,而忽略了內在基礎的建設。很多加盟商本身往往不具備吸引加盟商的能力,反而把加盟作為擴大規模的唯壹手段。同時,加盟商為了壯大實力,往往以拉為主,缺乏對加盟商各種條件的審查,使得加盟商魚龍混雜。壹些不具備條件的經營者加盟後會損害企業形象,甚至低價從其他渠道進貨,使藥品質量監管失控。

2.產權和隸屬關系的分割以及地方保護主義限制了藥品連鎖經營的跨區域發展。

我國原有行政監督管理體制帶來的多頭管理和利益分割,導致藥品流通領域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限制了全國藥品流通領域統壹市場的形成和藥品零售行業的擴大發展。連鎖經營需要跨區域統壹采購、統壹配送、統壹管理,這與行政區劃管理是內在不相容的。

3.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落後,規模效益不高,地區差異明顯。競爭的主要手段是價格戰。

由於歷史原因,醫藥零售行業基礎薄弱,布局分散,沒有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準入門檻低。藥品禁令解除後,連鎖藥店的競爭主要靠價格戰。同時,企業只註重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加。很多連鎖店掛了總部的牌子,但其原有的單店經營模式很少改進甚至復制,根本無法滿足連鎖店在采購、廣告、物流、形象設計等方面的獨特要求和內部規模的統壹性。而且內部管理分工不明確,協調不科學,導致管理成本增加,無法發揮連鎖經營的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

目前,從我國醫藥連鎖企業的整體情況來看,南方開放發達城市發展快於北方城市,尤其是深圳的連鎖藥店發展迅速,水平較高,以協和、中聯、海王為代表,各具特色。北方主要是以同仁堂大藥房、金象大藥房、傑維斯大藥房為首的壹些藥店,藥品零售行業競爭相當激烈。

三、發展藥品連鎖經營的對策分析

1.連鎖經營的模式選擇要合適。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連鎖經營模式有三種:常規連鎖、自由連鎖和特許連鎖。鑒於我國藥品流通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競爭激烈、國際知名企業沖擊大,藥品流通企業應采取正規連鎖與特許經營相結合的方式,先獲得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再通過優化整合逐步探索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

(1)總部是壹家老字號、名牌醫藥流通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是區域性連鎖組織。隨著區域限制的取消,他們逐漸走向全國化,在藥品連鎖經營方面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在藥品流通方面有品牌效應。他們應該采用加盟連鎖模式,同時註意加盟店的質量,防止假連鎖和不規範連鎖。

(2)總部是原醫藥批發企業。這類企業的優勢主要在於進銷渠道暢通。傳統體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銷售終端,藥品批發企業可以率先搞自由連鎖模式。企業相對松散的聯系在壹起,利用總部的物流配送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是醫藥連鎖企業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

只有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實現擴張的規模效應最大化。通過條碼和采集系統采集信息,跟蹤藥品銷售動態,從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3.整合現有醫藥連鎖企業,提高競爭力,做好迎接外資挑戰的充分準備。

連鎖經營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規模經濟。只有達到壹定規模和壹定數量的分店,才能充分發揮連鎖總部的物流配送優勢,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4.實現維護團結與有效激勵的充分結合。

保持店面、廣告、物流的統壹是連鎖經營的重要體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連鎖經營的價值所在。在總部和分公司之間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5.降低藥品價格,實現薄利多銷,讓利於消費者。

隨著我國藥品管理尤其是非處方藥(OTC)的逐步放開,藥品連鎖形式減少了中間環節,同時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競爭激烈,藥品降價成為必然趨勢。面對這壹趨勢,藥品連鎖企業應盡快降低藥品價格,讓利於消費者。只有視最終客戶為上帝的企業,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

6.連鎖店的選址要以方便為原則。

藥品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其銷售也要滿足人們方便快捷的需求。藥品連鎖店應盡可能設在居民區和商業區,方便人們購買。

7.提高醫藥銷售人員的醫學知識水平和職業道德。

傳統上,藥店只是賣藥的地方。但隨著非處方藥的普及,人們已經把藥店當成了小醫院,經常會問壹些與藥物療效相關的問題。因此,醫藥連鎖企業必須重視和提高銷售人員的醫學知識水平和職業道德。

第四,北京郭達藥店的連鎖經營

1.公司簡介

北京郭達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5,438+00萬元。員工300多人,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制。公司下設業務部、業務拓展部、采購發行部、質量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經理室、信息部、財務部等機構。目前,該公司在北京有近40家直營店。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2007年北京將有近百家社區健康愛心藥店。

北京郭達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是中國醫藥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國藥集團醫藥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公司成立於10月26日,1998,165438。是中國最大的醫藥企業集團,主要從事醫藥科研、生產和服務貿易,擁有十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2005年藥品和醫療器械銷售收入257億元,進出口額5億美元。

在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方,有壹家全資子公司國藥物流有限公司,是國藥集團於2002年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的第三方醫藥現代物流中心,註冊資金6000萬元。

國藥物流致力於為國內外醫藥生產企業、醫藥流通企業、醫藥零售企業及醫藥相關行業提供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設計配送半徑在北京及其周邊500公裏以內,倉儲配送規模可達200億元人民幣。

2.全國連鎖藥店戰略

(1)國藥集團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壹家老牌國有醫藥流通企業,擁有壹套非常成熟完善的銷售渠道和眾多獨家經銷品種。那麽,郭達大藥房作為子公司,就可以利用母公司的這些渠道,從廠家那裏拿到獨家品種,借助廠家的營銷,在成本最小化的同時,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在藥店設置常駐醫生,為購買藥品的顧客提供咨詢。

(2)“國藥”經過幾十年的精心經營,已經成為壹個品牌,雖然它的含義很廣,業務涉及很多領域。但人們看到這個品牌,會不自覺地聯想到經營藥品的中藥企業,會比那些民營藥企更有信任感,心理上先爭取壹部分客戶。因為郭達大藥房整個店面的裝修顏色和大門上方的螺旋標誌與“國藥”壹致,顧客自然會把兩者結合起來。同時,郭達大藥房幾乎所有的門店都位於社區附近,越來越多的人會知道“國藥”這個品牌。

(3)在自有連鎖店中,郭達大藥房應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社區類型調整經營品種。比如在北京望京,是壹部分收入比較高的人的居住區。在經營品種上,適當增加療效好、檔次相對較高的藥品,滿足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

(4)郭達大藥房有40多家連鎖店,如果資金允許,未來應該會不斷擴大規模。壹定數量的分支機構可以充分發揮國藥物流的配送優勢,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贏得客戶。只有這樣,才能在與其他連鎖藥店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5)加強店內員工的培訓。以便銷售人員能夠掌握基本的醫學知識,為顧客提供初步的幫助和建議。

隨著外資的放開,醫藥連鎖經營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組織結構扁平化、流通速度快、節約成本的連鎖經營模式優勢將越來越明顯。在眾多全部采用這種模式的醫藥連鎖企業中,只有具備自己的優勢,即全國性藥店要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優勢和成本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省略)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或者

長期以來,人們註重依靠技術來保證信息安全,從早期的加密技術、數據備份和反病毒到近期網絡環境下的防火墻、入侵檢測和身份認證。廠商在安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上不遺余力,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湧現;消費者也更相信安全產品,把僅有的預算投入到安全產品的采購上。但事實上,僅僅依靠技術和產品來保證信息安全的願望往往並不盡如人意,很多復雜多變的安全威脅和隱患並不是產品能夠消除的。“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這是在其他領域總結出來的實踐經驗和原則,同樣適用於信息安全領域。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所有計算機安全事件中,約52%是人為因素造成的,25%是火災、洪水等自然災害造成的,10%是技術錯誤造成的,10%是組織內部人員造成的,只有約3%是外部非法人員的攻擊造成的。簡單分類,管理原因占70%以上,這些安全問題95%可以通過科學的信息安全管理來避免。因此,管理成為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礎。

壹、我國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

(1)國家信息安全組織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成立了由信息產業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全國密碼管理協會、國家安全部等強力部門組成的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各省、市、自治州也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2003年7月,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加強信息安全的意見》。同年9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加強信息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意見》(2003年[27]號文件)。27號文件首次將信息安全上升到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提出了“積極防禦、綜合防範”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針。

2003年7月,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CNCERT/CC)成立,負責收集、匯總、驗證和發布權威應急處理信息,為國家重要部門提供應急處理服務,協調全國範圍內的CERT組織處理大型網絡安全事件,統計全國範圍內計算機應急處理相關數據,根據當前情況提出相應對策,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CERT進行溝通。目前,全國已建立31分中心,10個國家公共互聯網應急響應試點單位、20個省級公共互聯網應急響應試點單位、10個國內骨幹互聯網運營企業已獲授權設立自己的應急響應中心(CERT)。這10家互聯網運營商與國內數以千計的ISP、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壹起,成為CNCERT/CC的主要聯系成員,從而形成了立體交錯的應急體系和自上而下信息暢通傳遞的通報體系。

2001年5月,中國信息安全產品評價認證中心(CNITSEC)成立,代表國家信息安全評價認證職能機構,依據國家有關產品質量認證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管理和運行國家信息安全評價認證體系。負責國內外信息安全產品和信息技術的評估認證,國內信息系統和項目的安全評估認證,提供信息安全服務的組織和單位的評估認證,信息安全專業人員的資質評估認證。目前擁有上海、東北、西南、華中、華北五大授權測評認證中心和兩個系統安全與測評技術實驗室。

(2)制定並出臺了壹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標準。

為更好地推進我國信息安全管理,公安部主持制定了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GB17895-1999《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分級標準》。並介紹了國際著名的ISO 17799: 2000:信息安全管理實施準則,BS 7799-2: 2002: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實施規範,ISO/IEC 15408:1999(GB/T 65438+。信息安全標準化委員會下設10工作組,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組負責對信息安全的行政、技術和人員管理提出規範性要求和指導意見,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指南、信息安全管理實施規範、人員培訓、教育和就業要求、信息安全社會化服務管理規範、信息安全保險業務規範框架和安全政策要求和指導意見。

(3)制定了壹系列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為適應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和地方政府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商用密碼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互聯網公告欄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4)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得到重視和開展。

風險評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務之壹。2003年7月,國家信息辦公室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研究組開始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相關標準的編寫工作。作為先行者,中國鐵路系統和北京移動通信公司已完成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試點工作,全國其他重點行業或系統(如電力、電信、銀行等。)也將陸續開展這項工作。

二、我國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壹些問題

1.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還比較混亂,缺乏全國性的整體戰略。實際管理不夠,政策落實和監督不夠。有些規定過分強調部門自身的特點,而忽視了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體現中國的特點。有些規定沒有準確區分技術、管理和法制的關系,以管理代法律、利用行政管理技術的做法還比較普遍,導致制度可操作性差。

2.尚未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該體系是動態的,涵蓋組織、文件、控制措施、操作流程和程序以及相關資源。

3.中國特色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體系有待完善,難以確定信息安全需求、保護對象和邊界,缺乏系統全面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評價體系以及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4.缺乏信息安全意識,普遍存在重產品、輕服務、重技術、輕管理的思想。

5.專項資金投入不足,管理人才極度匱乏,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薄弱,嚴重依賴國外。引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缺乏保障信息安全所必需的有效管理和技術改造。

6.技術創新不夠,信息安全管理產品水平和質量不高,特別是以集中配置、集中管理、狀態報告和戰略交互為主要任務的安全管理平臺產品研發還很落後。

7.缺乏權威、統壹、專門的立法管理機構進行組織、規劃、管理和實施協調,導致我國現有的壹些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存在法律層級低、真正的法律少、行政規章多、結構不合理、條塊分割等問題;執法主體不明確,多頭管理,多頭政策,各行其是,規則相互沖突,缺乏可操作性,難以實施,難以有法可依;數量不夠,內容不完善,制定周期過長,時間滯後,往往無法遵循;監管不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缺乏專門的信息安全基本法,如信息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民法方面的立法缺失,如網絡隱私權法、網絡名譽權、網絡著作權保護法等;公民法律意識差,執法隊伍弱,人才缺乏。

8、中國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標準太少,大部分遵循國際標準。在標準實施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國家監督管理機制和法律保障,使壹些企業或用戶無法實施標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解決。

三、中國信息安全管理的若幹對策

(1)關於領導體制,建議成立國家信息安全委員會,作為國家機構、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合作的主要聯絡和推動者,負責跨部門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盡快建立具有信息安全保護能力、隱患發現能力、網絡應急能力和信息對策能力的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2)用開放的、發達的、主動的防禦取代過去的封鎖、隔離、被動防禦的方法,狠抓內網的用戶管理、行為管理、內容控制和應用管理、存儲管理,堅持“多層防護、主動防護”的方針。加強信息安全戰略的研究、制定和實施。國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門和標準委要為組織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提供標準支持,確保組織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制定專業的信息安全策略,提升我國整體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3)進壹步完善國家互聯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實現全國統壹指揮和分工協作,全面提升預案制定水平和處理能力。在建立類似非典的涉密信息報告制度的同時,應在現有公安系統中建立類似“110”、“119”的“信息安全部隊”,負責信息網絡安全、安全監管、安全應急和安全威懾。制定關鍵設施或系統的應急預案,定期更新和測試信息安全應急預案。

(4)加快信息安全立法和監管,建議建立統壹、權威、專業化的信息安全立法組織管理機構,全面規劃、設計、監督和協調我國信息法律制度的實施,加快中國特色信息安全法律體系建設,根據信息安全要求對已頒布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補。盡快制定信息安全基本法、青少年上網保護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政策法規。特別是為配合電子簽名法的實施,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要抓緊研究電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認證、網絡支付、稅收、市場準入、隱私保護、信息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盡快提出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推進網上仲裁、網上公證等法律服務和保障體系建設。

(5)加快信息安全標準化的制定和實施,盡快制定基於ISO/IEC 17799國際標準並適合我國的信息安全管理標準體系,特別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和管理機制,按照國家標準定期實施壹些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如經濟、科技、統計、銀行、鐵路、民航、海關等。

(6)堅持“內防為主,內外兼防”的原則,通過會議、網站、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加大信息安全普及和守法宣傳力度。,從而提高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識,特別是加強對組織或企業內人員的信息安全知識培訓和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在國家重點部門、企事業單位,明確劃定信息安全工作職責,建議黨政壹把手為本單位信息安全工作責任人,有條件的企業增設CSO(首席安全官)職位,形成縱向和橫向的領導管理體系。

(7)建議政府制定優惠政策,設立信息安全管理專項基金,鼓勵風險投資,提高信息安全綜合管理平臺、管理工具、網絡取證、事故恢復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產品開發水平。

(8)重視和加強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對重要信息安全產品實施強制性認證,特定領域用戶必須明確購買經過認證的信息安全產品。

(9)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人員和執法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大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10)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在標準、技術和取證、應急響應等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與協作。(作者是貴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國家信息安全相關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