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麻將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麻將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胡適上世紀20年代在美國發現,中國留學生其實是靠教當地人打麻將賺錢的。他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驚呼道:“東方文明征服西方的先鋒隊,誰也夢想不到,但它就是136麻將部隊!”

中國造紙網/1/1/view-4660809 . htm

此後,中國麻將“國技”迅速在歐美、日本等國生根發芽,日本也建立了“麻將博物館”。

現在,世界麻將組織每兩年組織壹次麻將世界錦標賽。

外國“麻友”人士認為,麻將是中國的國粹,體現了思維的美德,值得作為世界遺產加以保護。

《麻將啟蒙書》是怎麽誕生的?

上世紀20年代,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中國淘金。他們驚訝地發現,中國有壹個娛樂項目,甚至比風靡全球的電影還吸引人。電影院外面的標語是“麻將可以天天打,好電影不壹定有”之類的廣告詞。驚訝之余,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打麻將消遣。

這時,西方麻將史上出現了壹個摩西般的人物。曾在蘇州美孚石油公司工作的約翰·巴布科克是第壹個嘗試用英語組織和規範麻將的人。1924年,他出版了壹本《巴布科克麻將規則手冊》,教西方人在中國打麻將,這是壹本著名的“啟蒙書”,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啟蒙經典。他在書中統壹了英語術語的規範,並擁有版權。從此,麻將有了自己的正式英文名“Mah-jongg”。這本書在通商口岸的城市很受歡迎。從1920到1924,共印了十二版,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也有印刷和銷售。

幾乎從那時起,中國開始向歐美國家大量出口麻將牌。中華民國稅務資料顯示,1922年9月,舊金山木材商哈蒙特從上海進口了壹批總價值5萬美元的麻將牌,並成立了專門的麻將銷售公司。這是麻將牌首次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的開始。

為了推廣麻將,哈蒙特的公司還開設了免費課程。

美國的麻將牌供不應求。1922年美國進口的13萬麻將被搶購壹空,價格高達500美元。當年銷量飆升至654.38+0.5萬雙。1923年,紐約公園大道的年度街會,準備邀請中國12人示範打麻將。結果就在街會後壹天,用來展示的麻將牌就被看客強行買走了。

當時美國商務部的壹份報告甚至指出,大量骨頭正從芝加哥和堪薩斯城出口到中國,中國人用這種原料制作麻將牌,然後返銷美國,以滿足美國市場對高質量手工麻將牌的需求。為了讓西方人玩起來更方便,當時出口的很多麻將都在條、餅、萬上標註了阿拉伯數字。

到1923年底,大約有15萬美國人在打麻將。據報刊雜誌報道,1923年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壹則麻將廣告,稱某教會開設了麻將學習班,正在招生,學費為每人10美元。同年3月號,《名利場》刊登了作者福斯特的麻將推薦文章,他將壹場麻將風暴描述為臺風,仿佛是壹場預警。他寫道:“去年4月登陸西太平洋的麻將風暴中心正以其不減的風力繼續吹向美國東部,今年早些時候已經轉移到美國東部波士頓和緬因州的壹些社交場所。據預測,麻將風暴中心將繼續向紐約市進軍。目前紐約市專門從事麻將教學的專家有十幾位。沒有私教教麻將的美國人都在如饑似渴地讀巴布科克的麻將啟蒙書……”

麻將成了美國女人的鴉片。

當時美國社會正處於最輝煌、最繁榮的時期,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進入現代生活。正是在這個時期,麻將這種類似鴉片的小多米諾骨牌特別受到美國女性的青睞。

此時,男性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公司工作,而女性則越來越自由自在地生活。她們不用整天在家做家務,所以她們在壹起度過了很多閑暇時光,麻將也成了她們在丈夫上班後最好的休閑活動。

麻將甚至成為家庭主婦解決丈夫進城打工後顧之憂的“正規療法”。1924拍的壹張老照片,展示了麻將進入美國後的特點。照片中,有四個穿著泳衣的美國女人,在遊泳池的浮臺上打麻將。這壹幕反映了社會現實,就像《絕望的主婦》中的主婦們每周不管多忙都會聚在壹起打牌壹樣。

白人女子瓦雷利被當地人稱為“白人中的麻女王”。她壹周打九次短時間麻將,外加兩次“馬拉松麻將”——周日早上打麻將打到11點半,然後從上午11點打到第二天晚上7點,壹周打麻將30個小時左右。作為這種受歡迎程度的體現,埃迪·康特(Eddie Conte)為壹部名為《當媽媽開始打麻將》的音樂劇寫了壹首歌,歌詞中寫道,“自從媽媽開始打麻將,壹家人真的很熱鬧……”

4月24日出版的《生活》雜誌封面,1924描繪了中國壹對老夫妻在打麻將,標題諧音:“帕和馬(Paand Ma Jongg)”,底部拋了兩張牌,壹東壹西,似乎在暗示東風傳到了西方,兩邊都流行麻將。

當然,無處不在的中國留學生是把麻將帶到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先驅。“他們在天涯相遇,壹見如故。他們壹談到外患內亂的祖國,就恨不得馬上回去報效。可是船走得那麽慢,大家都想家,擔心無處可去。不知道哪裏突然來了兩套麻將牌。麻將當然是國技,聽說在美國也很流行。打牌既有家鄉味,又適合世界潮流。”這是錢鐘書在《圍城》開頭寫的場景,在當時真的很常見。

日本有麻將博物館。

雖然麻將是中國的國粹,也是由在華留學生帶到世界各個角落的,但在有效推廣文化方面做得更好的還是日本和歐美國家,尤其是日本。

壹個美國留學生拿著美國獎學金去日本學習麻將文化,臨行前被希拉裏接到。2007年,首屆世界麻將錦標賽在成都舉行。那時,他在日本的研究即將結束。回國前,他計劃去中國這個麻將的發源地看看。當時作者問他為什麽去日本研究中國的東西。他說,“日本有世界上最大的麻將博物館,收藏了各國關於麻將的文物和資料。”

日本建了麻將博物館,其他國家也組織了各種麻將協會。美國麻將協會主席路易斯·馬多(Louis Mado)說:“1999年,我們成立了美國麻將協會,推廣這項古老的遊戲。”他們還舉辦了第壹屆北美麻將冠軍聯賽,吸引了200多名玩家。

Mado認為,舉辦這些比賽不僅為麻將愛好者提供了聚會的機會,還能讓他們結交新朋友。來自得克薩斯州的參賽者馬特·伯格(Matt Berg)說:“我壹直在玩網絡麻將。我對這次比賽感到非常興奮。和真正的選手比賽是非常不同的。我期待著參加國際麻將比賽。”

荷蘭是歐洲的“麻將橋頭堡”。這個遊戲在這裏落地,然後就傳遍了歐洲。2005年,荷蘭麻將愛好者成立了“荷蘭麻將協會”。隨後,歐洲各國的麻將協會相繼出現。同年,澳大利亞、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荷蘭等7個麻將協會在丹麥發起成立了歐洲麻將協會。世界麻將組織稱,“截至目前,歐洲14個國家的麻將協會已成為歐洲麻將協會成員。”

現在不僅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聯賽,麻將也有歐錦賽和世錦賽。格雷姆說他對麻將的熱愛是“至死不渝”。雖然未能參賽,但他孜孜不倦地發展卡友,爭取組成強隊參加荷蘭和奧地利的世錦賽。

打麻將防阿爾茨海默病

人們愛上麻將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人甚至是為了健康而學習打麻將。

“我以前知道中國人可以用各種方法制作食物,但我沒想到能把這些方形的‘小磚塊’玩得這麽漂亮。”56歲的美國人查爾斯·戈爾茨坦(Charles Goldstein)是奧克蘭壹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的銷售經理。有壹次,鄰居凱蒂老太太邀請他去做客。從此,他知道了麻將的新奇。

凱蒂壹家是來自香港的移民。看到查爾斯對麻將很好奇,他們開始教他打廣東麻將。“我以前喜歡彈鋼琴和拉小提琴,但最近我瘋狂地愛上了麻將。中國人真聰明。這個遊戲學起來很復雜,玩起來很有趣。妳永遠不知道上帝會給妳下壹張什麽牌。國內有朋友告訴我,打麻將可以讓大腦活躍,據說還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本來查理斯只在周末去鄰居家打麻將,但為了“防阿爾茨海默病”,他開始在網上尋找卡友。他在facebook上加入了壹個名為“超級麻將”的團體,該團體有超過1萬名成員,大家在網上交流經驗和“預約”。

他們認為在牌桌上可以學到很多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但奇怪的是,“為什麽中國不嘗試讓麻將成為奧運項目?”

(原載世園會,部分資料來源於看歷史、華西杜詩報、重慶晚報)

請註明出處。原地址:/1/1/view-4660809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