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適合講給初中學生聽的有趣的中文故事

適合講給初中學生聽的有趣的中文故事

1.為未來建造房子

有個老木匠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享受天倫之樂。老板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壹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出他已經是心不在焉,用料不講究,幹活不認真。房子建好了,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妳的房子,”老板說,“這是送給妳的禮物。” 他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今後他只得住在壹幢粗制濫造的房子裏!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常常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時,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妳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妳的房子,每天要精心地敲擊每壹顆釘,精心地加上每壹塊板,精心豎起每壹面墻,用妳的智慧好好建造吧!妳的生活是妳壹生唯壹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壹天可活,那壹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墻上的鉻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現在,我們就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建造房子!

2.快車和慢車

“快車和慢車跑起來的速度其實是壹樣的,只是中途停車的次數和長短不同。”求學何嘗不是這樣。有的同學是每星期壹小站,好好“放松”壹下;每學期壹大站,“痛痛快快的玩個夠”;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學,更是人生的“大站”,不玩他個天昏地暗不算完。結果,他們就成了“慢車”。妳有現在的成績,不是因為妳這輛車跑得比別人快,而是因為妳是壹輛“快車”,不靠站,不停車,壹直往前跑。今後的人生路上,是繼續當壹輛快車呢,還是改為慢車呢?就看妳自己了!快車雖然舍棄了壹些景觀,但可以快捷地到達終點。如果處處都想仔細遊覽,結果壹定會變成慢車。

3.規則

有個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壹邊學習,壹邊打工,給老板洗盤子。日本餐館規定,盤子、碗壹定要洗七遍。久而久之,這位打工者心生壹計,將七道工序減少到六道,然後減少到五道。後來被發現,自然被解雇。他到其他餐館求職,人家壹查他的資料,都斷然拒絕。他在這個國度無法生存,只得黯然回國。

任何遊戲都有壹定的規則。如果破壞了規則,短期內也許會占便宜,長遠看,必將碰壁。

4.推銷

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打赤腳。第壹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麽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沮喪而回。

另壹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發大財而歸。

5.宇航員科馬洛夫殉難

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的聯盟壹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前蘇聯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臺的播音員用沈痛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沈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電視上,觀眾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圖像我在這裏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頭上的每根白發,您能看清我嗎?”“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壹切都很好,妳放心吧!”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洛夫說:“女兒,妳不要哭!”“我不……”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著悲痛說:“爸爸,您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您,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妳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壹個小數點。聯盟壹號今天發生的壹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壹個小數點……”時間壹分壹秒地過去了,距離宇宙飛船墜毀只有7分鐘了,科馬洛夫向全國的電視觀眾揮揮手說:“同胞門,請允許我在這茫茫的太空中與妳們告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壹個道理:對待人生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即使是壹個細枝末節,也會讓妳付出沈重的甚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代價。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這三年中的第壹年,第壹個學期,第壹個星期,第壹天,第壹節課開始我們新的征程。

6. 壹盒餅幹

壹天晚上,她在機場候機。為了打發幾個小時的等候時間,她買了壹盒餅幹和壹本書。她找到壹個位子,坐了下來,專心致誌地讀起了書。突然間,她發現坐在身旁的壹個青年男子伸出手,毫無顧忌地抓起放在兩人中間的那個盒子裏的餅幹吃了起來。她不想惹事,便視而不見。位心懷不悅的女士也開始從那個盒子裏拿餅幹吃。她看了看表,同時用眼角的余光看到那個“偷”餅幹的人居然也在做同樣的動作。她更生氣了,暗自思忖:“如果我不是這麽好心,這麽有教養的話,我早就把這個無禮的家夥的眼睛打腫了。”

她每吃壹塊餅幹,他也跟著吃壹塊。當剩下最後壹塊餅幹時,他不太自然地笑了笑,伸手拿起那塊餅幹,掰成兩半,給了她壹半,自己吃了另壹半。她接過那半塊餅幹,想道:“這個人真是太沒教養了!甚至連聲謝謝都不說!我沒有見過這麽厚顏無恥的人。” 聽到登記通知後,她長出了壹口氣。她急忙把書塞進包裏,拿起行李,直奔登機口,看都沒看那個“賊”壹眼。在飛機上坐好後,她又開始找那本沒看完的書。突然她楞在那裏,她看見,自己的那盒餅幹還原封不動地放在包裏!現在要請求那個人原諒已經為時太晚了。她心裏非常難過,因為她自己才是那個傲慢無理、沒有教養的“賊”。

7.死板與靈活

驢子背鹽過河,在河邊跌了壹跤,落入水中,鹽巴融化了,驢子頓時感覺輕松了許多。驢子因禍得福,獲得了經驗,它非常高興。後來,驢子又壹次馱棉花過河,它以為再次跌倒的話,可以象上壹次那樣減輕負擔。於是,走到河邊時,就故意跌倒水中。誰知棉花吸收了水,驢子非但不能再站立起來,且壹直下沈,直到被何水淹死。

8.成功的奧秘

如果說在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山本田壹獲得世界冠軍是意外的話,那麽兩年後的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他再次獲得冠軍便是不爭的事實。

馬拉松賽是需要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有身體素質好又有耐力的人才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是次要因素。山本田壹又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呢?

在其自傳中他這樣寫道: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壹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壹個標誌是壹棵大樹,第二個標誌是銀行,第三個標誌是壹座紅房子……這樣壹直畫到比賽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第壹個目標,到達第壹個目標後,又以同樣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松跑完了……

9.走出枯井

壹頭驢子不小心掉到了壹口枯井裏,它哀憐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驢子的主人召集了許多鄰居來出謀劃策,可最終也沒想出壹個好方法。大家倒是認為驢子已經老了,況且這口枯井也馬上要填上了,“人道毀滅”也不為過。於是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壹鏟土落到枯井中時,驢子叫得更加恐怖了——它顯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圖。又壹鏟泥土打在驢子背上的時候,驢子出乎意料地平靜了。以後的每壹鏟泥土,驢子都努力將它抖落,踩在腳下,把自己填高壹點。人們不斷地把泥土往枯井裏鏟,驢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使自己再升高壹點。就這樣,驢子慢慢地升高到了枯井口,在人們驚奇地目光中,瀟瀟灑灑地走出了枯井。

10.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做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臺的正中央吊著壹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臺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壹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壹邊。他穿著壹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壹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麽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擡著壹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臺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臺上。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壹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壹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另壹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壹動不動。臺下逐漸沒了吶喊聲,觀眾好象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麽解釋。會場恢復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壹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壹下,然後停頓壹下,再壹次用小錘“咚”敲了壹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壹下,然後停頓壹下,就這樣持續地

做。

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壹小錘壹停地工作著,他好象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麽。人們開始忿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象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壹個婦女突然尖叫壹聲:“球動了!”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壹小錘壹小錘地敲著,人們好象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壹錘壹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壹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壹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壹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妳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麽,妳只好用壹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11.跨越妳的心理高度

有這樣壹個實驗:把跳蚤放進壹具杯子裏,它輕易地跳了出來。再給杯子蓋了壹塊玻璃,壹次又壹次,跳蚤重重地撞了上去。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調整了自己所跳的高度。壹天後,去掉玻璃蓋,跳蚤仍在原來的高度繼續跳。壹周以後,它仍沒有跳出來。

現實生活中,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幾次失敗後,便懷疑自己的能力,壹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取得成功,而是在心中人為地設置了壹個高度,壹個自認為無法逾越的高度,從而限制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要想跳蚤跳出來容易,敲壹下杯子或加熱壹下杯底,它就會很快跳出來。人也是如此,只要堅信自己的能力,尋找成功的動力或壓力,就能超越自己的“心理高度”。

因此,走向成功的第壹步:不要自我設限。每天大聲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我壹定會成功!

12.應試

壹青年下崗之後,想重新找份工作,幾次應聘都未被錄用。其原因,不是工種不對口,就是缺乏競爭力。他感到很沮喪,他父親總是勸他別灰心。終於,他被壹家企業錄用了。並非他的才智比其他應考者高,而是應考前他在辦公樓下拾壹顆未曾用過的小螺絲。拾螺絲時,恰好被廠長看見,於是廠長就錄用了他。其實,他拾那螺絲是出於長期的習慣。過去,不論在家裏,還是在工廠,他都十分愛惜財物。因為,他父親60年代就是節約標兵,他從小就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勤儉節約的精神。這種精神使他重新找到壹只飯碗。當然,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壹位見微知著的廠長。有壹次,深圳壹家紙廠招聘工人,考場設在辦公樓前。眾多應考者只顧應考,對滿地白紙熟視無睹,惟有壹個年輕人把地上壹張張白紙撿起來。撿完白紙,考試已近尾聲。當他把上千張白紙交給考官時,考官說:“小夥子,妳被錄用了。”年輕人說:“我還沒考試呢!”考官說:“還用考嗎?沖妳這節儉精神就該錄用了。”年輕人驚喜萬分。他當初只是覺得雪白的紙不該糟蹋,根本沒想到滿地白紙是考官出的壹道考題。

13.禮物

壹個佛陀在旅途中,碰到壹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好長壹段路,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汙蔑他。 最後,佛陀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妳壹份禮物,但妳拒絕接受,那麽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妳的謾罵,那妳就是在罵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只要心靈健康,別人怎麽想都影響不了我們。若我們壹味地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就會失去自主權。

14.教授向坐在最差位置上的同學鞠躬

那是學校最有名的壹位教授開設的講座。等到我趕往大講堂的時候,大講堂裏靠近講臺和過道兩邊的座位,都已經被別人占去了。而中間和後面那些出入不方便的座位,卻還空著。我挑了壹個位置坐了下來,然後向講臺看去,只見教授早已經坐在那裏了。

這時聽講座的同學陸續都來了,大講堂裏的每壹個座位上都坐著人。講座準時開始,教授從坐著的椅子上站起來。他徑直走下講臺,來到大講堂最後面壹排的座位上,指著座位中間的壹個同學說:“同學們,在開始今天的講座之前,請允許我向這位同學致敬。”說著,教授向那位同學深深地鞠了壹躬。

大講堂裏壹下變得鴉雀無聲,大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教授鞠完躬,站起來,緩緩地說道:“我之所以向這位同學鞠躬,是因為他選擇坐裏面位置的行動,讓我充滿敬意。”

大家聽著教授的這句話,講堂裏壹下變得有些騷動起來。大家低聲議論起來。教授沒有反駁同學們的話,依然用不高的語調說道:“我今天是第壹個來大講堂的,在妳們入場的時候,我特別註意觀察了。我發現,許多先到的同學,壹進來就搶占了靠近講臺和過道兩邊的座位,在他們看來,那壹定是最好的位置了,好進好出,而且離講臺也近,聽得也最清楚了。只有這位同學來的時候,我註意看到了,當時靠前和兩邊的位置還有很多,可是他卻徑直走到大講堂的最後面,而且是坐在最中間,進出都不方便的位置。這位同學把好的位置留給了別人,自己卻寧願坐最差的位置。他的這種思想,難道不值得我們充滿敬意嗎?”

教授接著說道:“我繼續觀察後發現:先前那些搶占了他們認為是好位置的同學,其實備受其苦,因為座位前排與後排之間的距離小,每壹個後來者往裏面進時,靠邊的同學都不得不起立壹次,這樣才能讓後來者進去。我統計了壹下,在半個小時之內,那些搶占了‘好位置’的同學,竟然為他們只想著自己的行為,付出了起立十多次的代價。而那位坐在後排中間的同學,卻壹直安詳地看著自己的書,沒人打擾。”

說到這裏,教授停頓了壹下,向大講堂四周從前至後地看了壹遍,然後望著大家,緩緩地,但卻很有力地說道:“同學們,請記住吧:當妳心中只有妳自己的時候,妳把麻煩其實也留給了自己;當妳心中想著他人的時候,其實他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方便了妳……”

15.不斷為難自己

音樂系的卡爾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壹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卡爾翻看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失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麽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

勉強打起精神,卡爾開始用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聲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位很著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壹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壹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卡爾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卡爾練習了壹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壹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出。卡爾再次掙紮,向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樣的情形持續著,卡爾每次在課堂上都被壹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無論如何也追不上進度,壹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因此,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卡爾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有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卡爾。“彈奏吧。”他用堅定的目光望著卡爾。

不可思議的結果出現了,連卡爾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精湛!教授又讓他試彈第二堂課的樂譜,他依然發揮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卡爾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妳表現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可能妳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達到如今這樣的水平……”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其實,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窮的,連他自己都無法察覺,它如同壹座金礦埋藏在我們平淡無奇的生命中。壹個人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這座金礦,關鍵在於是否善於強迫自己、經營自己。人們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審視,就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不停歇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

16.壹條線和壹萬美元

20世紀初,美國最大的福特公司的壹臺電機出現故障,很多人搞了兩三個月都修不好。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有人向公司推薦了當時已經移居美國的德國科技企業管理專家斯坦門茨。斯坦門茨在電機旁邊仔細觀察、計算了兩天後,用粉筆在電機的外殼壹畫了壹條線,說:“打開電機,在記號處把裏面的線圈減少16圈。”人們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話去做,結果,毛病果真出在這裏。電機修好後,有關人員問他要多少酬金,他說:“壹萬美元!“啊?壹萬美元!那人以為自己聽錯了!於是,便要求斯坦門茨列壹張賬單說明費用的支出。斯坦門茨寫到:“用粉筆畫壹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裏畫這條線9999美元。”賬單送到了公司老板那裏,老板看了後連連點頭,很快照付了壹萬美元,並重金聘用了他。

17.無知者無畏

1796年的壹天,德國哥廷根大學,壹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他很有數學天賦,因此,導師對他寄予厚望,每天給他布置較難的數學題作為訓練。正常情況下,他總是在兩個小時內完成這項特殊的作業。像往常壹樣,前兩個題目在兩個小時內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壹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壹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沒有在意,像做前兩道題壹樣開始做起來。然而,做著,做著,青年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做得都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隨著時間壹分壹秒地過去,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麽幫助。

困難激起了這個青年的鬥誌,他心裏說:我壹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劃著,嘗試著用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當窗口露出壹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壹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他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壹個通宿,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壹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妳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壹個通宿才做出來。”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壹個正17邊形。青年很快就做出來了。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妳知不知道,妳解開了壹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妳竟然壹個晚上就解出來了!妳真是個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妳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道難題的小紙條夾在了給妳的題目裏。”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壹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壹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壹個晚上解決它。”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18.禮貌是壹種素養

壹批應屆畢業生到國家某部實習參觀,部裏秘書給他們倒水時,22個同學中,21個表情木然,壹句普通的客氣話都沒有,有的還問:“有綠茶嗎?天太熱了。”等到部長來看望,並親自送給部裏印的紀念冊時,這21個同學坐在那裏壹動不動,用壹只手接過了部長雙手遞過來的紀念冊,弄得部長很尷尬,臉色越來越難看。

惟獨有壹個叫林暉的與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輪到他時,他輕聲說:“謝謝!大熱天的,辛苦了。”

當部長快要沒有耐心的時候,又是林暉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拿住紀念冊,恭敬地說了壹聲:“謝謝您!”

後來部裏點名要林暉,連林暉自己都覺得偶然。但是,偶然背後有必然。這個必然恰恰是他不經意表現出來的禮貌素養。

19.要學會給別人鼓掌

班裏有個叫英子的女孩,沈靜漂亮,但總是蜷縮在教室的壹角。上課前早早來到,放學後最後壹個離開。後來得知,她的腿因得了小兒麻痹癥而落下了殘疾,她不願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

壹天上演講課時,老師讓同學們走上講臺講述小故事。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壹齊投向那個角落。英子立即低下頭。老師剛剛調來,就壹直點英子的名,英子猶豫了壹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大家註意到英子的眼圈紅了。在全班同學的註視下,英子終於壹搖壹晃地走上了講臺。就在她剛剛站定的那壹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壹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她講得成功,結束時,班裏又壹次響起了壹陣熱烈的掌聲。她很禮貌地向老師、向同學們深鞠壹躬。然後,在掌聲裏壹搖壹晃地走下了講臺。

奇怪的是,從此以後,英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再那麽憂郁了,她與同學們壹起遊戲、說笑,甚至有壹次還走進了小舞廳,讓同學們教她跳舞。後來英子的學習成績壹直很好,尤其是物理與數學,高二那年,還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獎大賽。後來,她被北京的壹所大學錄取。她給母校的老師來信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壹次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我應該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那次掌聲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從那次以後,這個班的同學學會了給別人鼓掌,尤其是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

20.最 後 壹 課

壹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壹群學生漫遊世界,他們遊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壹片草地上坐了下來,對他的學生說:“經過幾年的遊歷,在座的都已經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壹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麽地方?”弟子們回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裏長著什麽?”弟子們說:曠野裏長滿雜草。哲學家說:“對,曠野裏長滿了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壹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壹課問的竟是這麽簡單的壹個問題。

壹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壹把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壹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壹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壹下,示意下壹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了。妳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辦法除去壹片雜草。沒除掉的,壹年後再來相聚。”

壹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他們發現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了,它變成了壹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在谷地前的空地上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幾年以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在書的最後補了壹章:要想鏟除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壹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憂,唯壹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