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工藝流程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工藝流程

挑選坯布

農家壹般都挑選棉質好的上等布料,染制藍印花布;普通坯布以染制純藍色為主。

脫脂

將所選布料放入含有太古油等助劑的水中浸泡,溫度在50--60℃之間,然後再將布料放置清水中,待2-3天後取出曬幹待用。

裱紙

刻花所用的紙版,壹般用3--5層紙裱制而成。紙質為貴陽皮紙或桑皮紙2--3層,高麗紙1--2層,用面粉自制漿糊刷裱,晾幹後刷壹層熟桐油,待幹後壓平使用。

畫樣、替版

先用羊毛自制刷帚(直徑為4--5cm),壹頭包紮收緊,再用刷帚沾少許顏料粉把原樣替下或重新設計新樣稿。

鏤刻花版

壹般用二至三層油板紙(牛皮紙)訂合在壹起,在牛皮紙上勾出大體的圖案,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筆,進行鏤刻,刻時刻刀需豎直,力求上下層花形壹致。刻刀用鐵皮切割斜口後,用竹片夾緊包紮而成。刻刀分斜口單刀、雙刀、用鐵皮自制圓口刀(俗稱銃子)三種類型。單刀刻面為主,用雙刀所刻的線寬窄壹致,銃子分大小數種,主要銃制花版所需的圓點。

鏤刻中有分刻面、刻線、刻點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斷刀的刀法,來表現大塊圖案,這也是藍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刻線要刻得流暢、通順,藍印花布圖案中的線又分陰線、陽紋。刻點壹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來舂,點壹般在圖案中起裝飾作用。除了鏤刻以外還有替版,早期用過的版面通過塗色把圖案保留下來,再進行鏤刻,這樣可以反復使用。

上桐油

先用卵石把刻好的花版反面打磨平整,然後刷熟桐油加固,晾幹,經過2--3次正反面刷油,最後晾幹壓平,分類保存,需要用時就可直接印紡染漿。

刮漿

刮漿前先將坯布灑水後卷布,潤濕是為了讓白布更好地吸收染漿。在民間藍花布防染漿料曾用過玉米粉、小麥粉、糯米粉等,經過幾代人的摸索和實踐,最終選用了粘性適中的黃豆粉,但單純的黃豆粉夏季容易變質,且成本高,加石灰粉後不僅上漿好刮,染好後也容易刮掉灰漿,故民間都沿用黃豆粉和石灰調制作防染漿,其比例為1:0.7,再加上水調成糊狀。有時根據花型要求也采用糯米粉和石灰作為防染漿。調漿時厚薄(粘稠)要適中,黃豆粉越細、漿調得越透,粘性就越好。

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進行刮漿。刮漿時用力要均勻。刮刀在江浙壹帶壹般用鐵煆而成,手柄為木制圓型,在湖南、湖北亦有用牛角和木板做成。刮漿時接版更為重要,花型復雜時對版要準確,排版要自如。然後刮有防染漿的坯布需要兩天的時間陰幹,待灰漿晾幹後,投入缸內染色。

染色

把藍靛倒入小缸中,5斤藍靛配8斤石灰10斤米酒加適量水攪拌,使藍靛水變黃,水面上起靛沫,民間俗稱靛花,即可倒入大缸待染。染色前將竹籃放入缸中間,以防所染的布沈入缸底泛起缸腳,影響染色。然後把刮上漿的布松開放在水中浸泡,直至布浸濕到漿料發軟後即可下缸染色。布下缸20分鐘後取出氧化、透風30分鐘,並不斷轉動布面使其氧化均勻,根據面料的不同和氣候變化可調整下缸和氧化的時間。

藍印花布藍得清純,是因為采用了植物染料--藍草。據《光緒通州誌》記載:種藍成畦,五月刈曰頭藍,七月再刈曰二藍,甓壹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攪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於染布,曰小缸青。出如臯者尤擅名。春播秋收,葉子浸放在石潭中,幾天後去掉腐枝,放入石灰或海蛤粉,使之沈澱。沈澱後的染料似土狀,俗稱土靛。

每年的五月七日,南通人收割當地出產的藍草,作為藍印花布的染色顏料進行加工。在明代,藍靛是進貢朝廷的貢品,它給藍印花布打上了純厚而凝重的底韻。植物染料經特殊配方,制成了印染藍印花布的染缸水,每口染缸有壹人多高,裏面盛著千年不死的活水,印花的白布和刷上灰漿的布匹被投入染缸,微生物不斷在染缸水中運動,給沒有灰漿的部分染上藍色,有灰染的部分則保留了原先的白靜。

精心養護染缸是祖傳的絕活,不傳外人。為了保密,染缸人總是在每晚仔細察看染缸水後,及時調整他們的配方。每天淩晨趕在染布以前,由師傅看大缸裏的染色水是否成熟,用碗舀起缸中苗水,先用食指在頭上輕擦壹下,手指沾到油脂後,再放在碗邊的苗水上,看顏色大小,如碗中水面迅速推開,缸中靛水顏色大,反之,缸中水必須經過灰酒調整,成熟後方可染色。染缸水是藍印花布的生命之源,染缸人也是染坊中受尊敬的藝人。

刮灰

染好布匹通過晾曬後再進行刮灰,把染色以後的防染漿刮掉。出缸布曬幹後灰堿偏重,要吃酸固色,清洗後,把布繃在支架上,用定制兩頭圓形的刮灰刀或家用菜刀傾斜45°用力適中刮去灰漿。刮漿時特別要小心仔細不能刮壞棉布。染好的布去了淺浮灰漿,密封處露出本色。灰漿塊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卷動中自然裂開,藍靛隨著裂縫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紋理。自然紋理就是藍印花布藝術的靈魂。

清洗、晾曬

布經刮灰後需要2--3次清洗,把殘留在布面灰漿及浮色清洗幹凈後晾幹。因受到刮漿、染色、晾曬等工藝因素的影響,藍印花布的長度壹般限定在12米以下,由染色師傅用長竹竿將濕布挑上7米高的晾曬架上,晾曬時的情景十分壯觀。最後用踹布石將布滾壓平整。

染成的布呈深藍色。曬幹後,給人厚樸、沈實之感,故民間有人稱它老藍花布。染好後刮去淺浮灰漿,為灰漿所封密處露出本色,灰漿塊面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卷動中自然裂開,藍靛隨著縫隙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冰紋。即使出於同壹個藝人之手,印出的紋樣也各有差異,顯出千變萬化。民間藝人高超技藝和獨特的藍印花布藝術風格,受到人們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