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沈陽評劇四大名角是誰?

沈陽評劇四大名角是誰?

《奉天洛子》於1935年在上海演出時,正式使用“評劇”名稱,意為“評古論今”。

新中國成立後,評劇進入了壹個新的繁榮時期,發展成為壹個主要的民族戲劇。隨著社會的發展,評劇也進行了改革,戲劇表演範圍的擴大和演員的迅速崛起是變化的顯著標誌。

評劇的藝術特征越來越鮮明:善唱、吐字清晰、唱得簡單輕松、唱得清晰。它表現了濃郁的時代生活氣息,具有親切的民間氣息,形式活潑自由,深受群眾喜愛。

韓少雲在評劇《小女婿》中扮演楊香草(左壹)。

“奉天落子”的發展階段在評劇史上占有壹席之地,其發源地沈陽自然有著深厚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韓少雲、華淑蘭、肖俊庭、辛艷玲等從沈陽壹躍而起,紅遍全國。他們被稱為“沈陽四大說書人”,連“韓、華、蕭玉”三大評書流派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韓少雲和她的韓少雲(1931—2003)原名王守貞。河北省山海關人。九歲入“三合壹班”(京、平、邦壹),專事戲劇評點。1951,成為東北戲曲研究院實驗戲劇評估組主任。師從評劇前輩、金等。初入道館,深受白和采蓮的藝術風格影響,對連俊和的藝術也十分推崇。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她主演的話劇《小女婿》風靡全國。

華淑蘭在評劇《茶瓶計劃》中飾演春紅。

韓少雲的聲音豐富多彩。她在繼承傳統戲曲唱腔節目的基礎上,創作了《小女婿》中“小河淌”鞠萍音樂的經典唱段——第壹段唱段“河水在流淌還是在嘩嘩地響?”她借鑒了傳統戲劇《花為媒》,並加以改造。前半句出現了小波的感覺,後半句出現了起伏的旋律,很美很美。第二句“河邊的柳樹還是(還是)那麽彎”,用了兩個“或”,然後在“彎”字後修飾了壹個小腔,說明楊香草既有影子還在的感覺,又有“風景還在”的痛苦復雜的心情。第三句“那天草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曲調簡單,寓意深刻。這種感覺讓她回想起幾天前在同壹個地方與田弟兄的愉快會面。第四句“滿天彩霞,太陽下山”,也是借用了唱法。既有東北民間小調的地方韻味,又形成了壹套新的唱腔。

韓少雲的唱法有“字正腔清、腔正腔直”三大絕活,再加上甜美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和與眾不同的“細膩”下頜音,使他的唱法“疙瘩腔”別具壹格。表演和演唱融為壹體,形成整體藝術風格,被稱為“韓派”。20世紀60年代,韓少雲的藝術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許多現代戲劇上演。在60多年的舞臺生涯中,她上演了200多部戲劇。主要代表劇目有《小女婿》、《楊三姐的抱怨》、《洪湖紅衛兵》、《江姐》、《杜鵑山》、《桃花有臉》。韓少雲的後人主要有:著名演員宋麗、楊曉燕、劉虹、胡桂秋、周丹。

華淑蘭執行茶瓶策略,華淑蘭(1929—2005)原名葛淑蘭。河北唐山人。八歲時,他跟隨母親劉玉芳(戲劇評論家)學習戲劇。十二歲開始在唐山、秦皇島、天津演出。十四歲拜為師,深受白、采蓮、艾連君、等演唱風格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演唱特色。65438-0945在張家口參加了《血淚復仇》、《白毛女》、《情侶識字》、《兄妹開荒》等現代戲的演出。1954年隨錦州評劇院調至沈陽,任遼寧評劇院二團,後為沈陽評劇院主創、副院長。她壹生演過很多戲,有壹些是保留戲,其中《茶瓶計劃》演了五十年,讓她演的絕對。大幕拉開,華淑蘭以春紅的身份登場。這個俏麗活潑,天真善良的女仆頓時讓人眼前壹亮。華淑蘭在《聞喜》和《偷窺我老公》兩個場景中載歌載舞,充分利用自己的唱功、圓潤和曼妙的身材表演,將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華淑蘭生前曾介紹:她練習跑圓場時,先用掃帚夾在膝蓋和兩腿之間跑,再用細竹竿跑。小步時抓住的掃帚和竹竿不準掉。如果妳跑得太快,掃帚或竹竿會掉下來。這樣越跑越快,練得更好。像空氣在空中飄蕩,像魚在水中遊動,像鳥在雲中飛翔。

根據自身的嗓音條件,華淑蘭壹方面繼承了前人的傳統藝術,又有所借鑒;另壹方面,他廣泛吸收京劇、梆子、大鼓等劇種和流派的藝術營養,融會貫通,發展創新,創造了“花間派唱法”。她的聲音清脆甜美,嗓音純凈,唱腔高亢挺拔。人們稱贊她的唱功是“三高”,即“高和弦、高腔、高音”。她享有“金嗓子”、“中國戲曲美聲”、“花腔女高音”的美譽。在60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演出了200多部戲劇,包括《白毛女》、《茶壺計劃》、《瓊花》、《謝瑤環》、《木蘭從軍》和《義勇軍的未婚妻》。她熱衷於教學技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40多名弟子,主要包括、、吳丹陽、許、張麗華和鄭桂芳。可謂“壹代棟梁之材,桃李滿天下。”

肖俊庭為老聃創造新的歌聲。肖俊庭原名張,1921天津人,祖籍山東樂陵。八歲時,她師從楊儀,在街頭演唱。後師從朱,十歲入天津白劇團。他十四歲時離開白劇團,先後到天津和唐山演出。1952後,她先後擔任錦州評劇院第三團團長、遼寧評劇院第二團演員隊隊長、沈陽評劇院副院長。

1956年,肖俊庭三十六歲,聲音定調,渾厚純正,甜美醇厚,剛柔相濟。她的身材變胖了,更適合演壹些以老年女性為主角的戲。在傳統戲劇中,從未有過以老聃為主角的戲劇。然而,肖俊庭大膽實踐,成功塑造了許多老聃形象,創造了壹套全新的老聃唱法。她的《楊有春八姐妹》剛毅、響亮、豪放、巧妙。在“索要彩禮”的妥協中,她以細膩生動的表演,將佘太君率直幽默的性格壹層壹層地呈現給觀眾。佘太君要的“幾色禮物”是:“我要妳二月有壹兩顆星,三兩清風四兩雲,五兩火苗六兩氣,七兩黑煙八兩音符,燒壹條龍要三兩六,三根粗牛毛,壹只公雞下的八個蛋,雪花幹了要兩斤。”“壹次壹頭搖錢樹,兩步兩個聚寶盆,搖錢樹上拴著金馬。老太太字字鏗鏘,差點把皇帝逼暈了心。“泰山不能不嫁女兒,黃河不能不嫁女兒。萬歲,選楊姐姐,等她八十八歲。”把老總理勾搭上,隨波逐流;令宋仁宗目瞪口呆,憤怒不已。

蕭君庭充分發揮中音豐富、低音沈穩的優勢,創作了壹套比普通評劇低四度的唱腔,開創了評劇的老聃事業。蛯原姫奈派的唱腔粗獷豪放,低沈渾厚,剛柔相濟,韻味十足。他善於運用“道、閃、頂、疊、沖、敦、搓、倫”等技法,節奏變化豐富多彩。代表曲目有:《打金枝》、《交火槍》、《母親與女兒》、《南海長城》、《八姐楊友春》、《穆指揮桂英》等。蕭君庭熱心教授藝術,其弟子有曹、劉、滕文秀、新、李冬梅、鄭小弟。時任文化部部長的高占祥稱贊她的聲音“圓潤、低沈、委婉,剛柔相濟”。球迷們全神貫註地看著她比賽,屏住了呼吸。

2006年底2007年初,已年過85歲的肖俊庭在北京參加“全國評劇大師音樂會”,引起轟動。蕭君庭是戲曲評點六大家(白、辛、鹹、韓、華、蕭瑜)中唯壹健在的創始人。晚年,蕭勞致力於振興評劇,每年演出數十場。此次,她在女兒肖曉君婷的陪同下,為首都觀眾演唱了其代表作《院子裏的風暴》和《楊友春八姐妹》的精彩唱段。

蕭君婷在鞠萍《金枝》中飾演女王(左二)。

辛艷玲辛艷玲(1926—1988),青衣三大之壹,山東人。小時候窮,被父母賣給別人。她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十壹歲時,她被養母帶到吉林省海倫縣(今黑龍江省),送到壹個戲班學習張振東(藝名四季紅)。十六歲正式走上舞臺,闖蕩江湖。經常演唱《劉翠萍哭得好》、《珍珠衫》等劇目。1949加入唐山評劇團(後改為東北戲曲研究所評劇實驗團)。新中國成立後。她積極演出新劇,如《王貴與李祥祥》、《血淚復仇》和《分裂英國》。1949沈陽戲曲展演期間,她的表演《新貪女的眼淚》獲得特別表演獎;1952年在全國戲曲觀摩大會上表演《新打狗勸老公》獲壹等表演獎。1953年與武寶生合演《楊二佘花園》(顏勇編導)獲東北地區戲曲表演表演獎;1963沈陽現代戲曲匯演,她主演的《霓虹燈下的哨兵》獲得優秀表演獎;1961年,她的演出《祥林嫂》獲得好評。

辛延齡評劇《祥林嫂》

辛艷玲長相漂亮,聲音甜美,唱功優美,善於表達感情,尤其擅長扮演悲劇人物,真的很感人。她與、、冼並稱為“評劇三青”。“文革”期間,他被發配到農村。回到城市後,他因為身體不好過早地離開了舞臺。

“韓、華、小雨”是壹個文化區域藝術風貌的代表,也是遼沈人的驕傲和自豪。漢派的小女婿、華派的茶瓶計劃、派的花槍奠定了三大藝術流派的基礎,成為沈陽平劇的基本特征和東北平劇的主要組成部分。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漢、華、蕭”是三大劇種。此外,沈陽評劇院的辛延齡(已被列入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與東北評劇“丹麥四大名旦”齊名,在全國評劇藝術界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沈陽評劇院被定為國家重點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