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高峰體驗@國畫中的古琴

高峰體驗@國畫中的古琴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從有古琴之物以來,古琴便成為畫家作畫的對象,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征。

畫面中伯牙似於雲中撫琴,袖帶搖曳,禦風而起,旁有壹朱雀聽琴。魏晉時期長年戰亂,此畫間寫實與寫意之間,托世人向往灑脫之意。

《斫琴圖》描繪古代文人學士正在制作音色優美、頗具魅力的古琴的場景。畫中有14人,或斷板、或制弦、或試琴、或旁觀指揮,還有幾位侍者(或學徒)執扇或捧場。因畫中表現的多是文人,所以都長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肅穆、氣宇軒昂、風度文雅。人物衣紋的線條細勁挺秀,頗具藝術表現力。

畫中所記錄的是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等人刊校五經諸史的故事。畫面有三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沈思、或執筆書寫、或欲離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動,細節描寫也很精微,旁邊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現得各具情致。此畫用筆細勁流暢,設色簡樸優美

此圖又名《彈琴仕女圖》,畫三位坐在庭院裏的貴婦在兩個女仆的伺候下彈琴、品茶、聽樂,表現了貴族婦女閑散恬靜的享樂生活。圖中繪有桂花樹和梧桐樹,寓意秋日已至。貴婦們似乎已預感到花季過後面臨的將是雕零。調琴和啜茗的婦人肩上的披紗滑落下來,顯示出她們慵懶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頹唐之態。

畫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黃冠緇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著頭,雙手置琴上,輕輕地撥弄著琴弦。聽者三人,右壹人紗帽紅袍,俯首側坐,壹手反支石墩,壹手持扇按膝,那神氣就像完全陶醉在這動人的曲調之中;左壹人紗帽綠袍,拱手端坐,擡頭仰望,似視非視,那狀態正是被這美妙的琴聲挑動神思,在那裏悠悠遐想;在他旁邊,站立著壹個蓬頭童子,雙手交叉抱胸,遠遠地註視著主人公,正在用心細聽,但心情卻比較單純。三個聽眾,三種不同的神態,都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圖中壹高士臨流而坐,樹木蕭疏,意境深遠。此畫筆法勁健,墨色淋漓,觀之如聞錚錚然流水般琴聲。郭熙有雲:“山得水測活”。水為山之眼,關乎畫面的神采,最難畫活。此畫溪水僅以簡練線條勾勒,不分留白,盤曲掩映,時隱時現,難覓其蹤,表現出流水的清澈和流動感。夏圭以大量留白表現江山之深遠遼闊,沒有過多描繪細節,而是註重表現人物身體的動勢,整幅畫筆簡而神全。

此圖風格承北宋青綠山水畫風。石邊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潛心撫琴,知音端坐聆聽,悠然神會。侍童側立,神態專註。遠山坡勢平緩,水天壹色,漸入煙靄。圖以青綠設色,坡腳敷以赭石。圖右上有馮子振跋:“......虞伯士過訪,攜示趙子昂會琴圖,相與賞......”圖中部右側有“郭衢附鑒定”款並跋。

所繪為高山流水故事。圖畫伯牙鼓琴,鐘子期聆聽,畫面呈對稱結構,人物神情生動,筆法流利勁健。淡墨渲染較多,與壹般白描法稍有區別。圖中伯牙,袒胸挽袖,衣紋用筆細勁流利,用線富於變化,或直或圓,流轉飛動,於細密外更具韻律感。

圖繪天曠氣清,樹葉盡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長松下,壹人撫琴,二人談論正濃,松風琴韻,表現了文人的逸興。坡石的形狀與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顯然從郭熙的畫法中來。

設色畫松陰蕉葉。桐蔭茅齋。齋中兩人坐對。壹童子攜琴至。壹鶴啄苔。茅檐灌莽落清陰。童子遙將七尺琴。流水高山堪寄興。何須城市覓知音。

圖中畫壹位學士據案而坐,案置壹琴,石案為太湖石制成,還置有書畫、茶壺、杯等物。學士手執如意,前視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於圓凳,壹位低頭凝視案上的書畫,另壹位正往瓶中插花。此圖表現的是學士向女弟子傳授技藝的情景。

此圖寫城關外,崦巖絕蛾,左右對峙。山下道坦處,有三位騎驢緩行的老人,仆人肩背囊琴相隨,尋視訪友,情意甚殷。在百年老樹環繞處,有靜室明軒,幽雅宜人。正等侯來客,內外呼應。 置陳布局,精心鋪排,主次分明。茅屋、古樹、老翁,勾點精到。山崖城關,筆墨概括簡練,筆觸潑辣粗放。

此幅雖未署作者名款,實由意大利畫家郎世寧主繪,中國畫家補畫山水背景。畫中乾隆皇帝身著漢裝,臨湖撫琴,遠處高山流水,喻其襟懷心境。

畫中逸筆寥寥,僅用淡墨勾畫壹枝松和松下散坐的彈琴高士,可見筆意之高妙、深遠。張大千曾撰聯於法泉寺:“巖前柱杖看雲起,松下橫琴待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