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瞭望

瞭望

工業軟件人才奇缺的背後,是人才培養難、“造血”差、行業待遇低等原因

現在許多大學僅講授國外知名軟件的使用操作,就像是小學生本來要學會計算能力,但卻變成讓他們學怎麽用計算器

工業軟件商要聯合工業企業摸索壹套規範化、流程化培養機制,建設工業軟件實訓中心,助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

在軟件行業中,工業軟件是壹個小眾產業,卻是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在產業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高端工業軟件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工業軟件自主程度較低,既缺皇冠又少明珠。這背後,是工業軟件人才“斷供”的嚴峻現實。具體來看,我國工業軟件人才培養面臨難度大、周期長、待遇低等瓶頸。

今年6月,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印發《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下稱《建設指南》),聚焦工業軟件人才培養。工業軟件人才“斷供”現象會有所緩解嗎?

工業軟件人才“斷供”

這家公司在招聘時遭遇的問題,壹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工業軟件行業面臨的人才窘境。《建設指南》顯示,去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達673萬人,同比增長4.7%,但整體仍存在較大缺口,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其中,關鍵基礎軟件和大型工業軟件這兩個領域的人才短缺尤其嚴重。

工業軟件包含研發設計類(EDA、CAD、CAE等)、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MES、SCADA等)、業務管理類(ERP、SCM、HRM等)三大領域,其中研發設計類最為核心和關鍵。方正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國內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研發的人員約1500人,真正為本土EDA研發服務的只有約300人。

工業軟件研發人才極度匱乏,導致國產工業軟件難以自主開發,國外巨頭幾乎壟斷我國工業軟件市場。據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研究評估,在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類軟件市場,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美國PTC以及美國Autodesk公司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CAE仿真軟件市場領域,美國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廣州中望龍騰公司研發人員正在討論技術問題 廣州中望龍騰公司供圖

人才培養遇三難

其壹,培養難。業內人士介紹,工業軟件人才需同時具備掌握工業知識的能力和將工業知識軟件化的能力。

朗坤智慧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表示,工業軟件的發展需要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的融合,在軟件設計和研發過程中,需要既懂信息化又懂工業機理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情況是,工廠的業務人員懂工業流程,但不懂軟件設計。IT人才懂軟件設計,卻不懂工業制造業務。”

其二,“造血”差。高校科研院所在培養工業軟件人才方面,本應講述工業軟件理論、算法、程序設計與實現等研發知識,但現在許多高校僅講授國外知名軟件的使用操作,難以培養出合格的工業軟件研發人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軟件與系統研究部主任楊春暉表示,這樣就像小學生本來要學會計算能力,但卻變成讓他們學怎麽用計算器,沒有掌握真正的計算能力。

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黃運保表示,工業軟件最核心的內容是底層的方程求解,是最難啃的骨頭。“現在學校引進的老師,對這壹塊既不懂也沒有興趣,大家更喜歡時髦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不願意去啃工業軟件這塊硬骨頭。”黃運保說。

再者,工業軟件設計人員想獲得工業知識可從工業領域長期積累,但把知識變為軟件,考驗著軟件設計人員能否真正理解工業領域的機理和模型。“僅靠學校教學很難培養出直接上手的工業軟件設計人才,還需工業界的接力配合,但目前產教融合並不暢通。”楊春暉說。

其三,待遇低。華中 科技 大學CAD中心主任陳立平認為,國內軟件人才培養大多是做上層的應用軟件,最基礎的算法、操作系統、軟件開發環境等領域乏人問津,很難構建起從算法到軟件再到應用的良好生態,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做上層應用軟件的企業能提供更好的待遇。

壹家工業軟件研發相關單位負責人表示,剛畢業的碩士畢業生在其單位的年薪在12萬到15萬元之間,工作七八年後的開發人員年收入也僅能達到20萬元。壹些互聯網、 遊戲 公司輕易就能用數倍年薪挖人,有經驗的開發人員流失,是許多企業***同的感受。

“提供壹個好平臺能在短期內留住人才,但積累到壹定程度後他們肯定會走,因為薪資水平很難留人。”該負責人說。

需高校、行業協同發力

受訪專家認為,我國要培養自己的工業軟件人才隊伍,實現工業軟件的自主可控,需要在學生培養體系改革、深化產教融合、引導人才投入等方面著力。

第壹,改革高校工業軟件人才培養方式。CAD軟件企業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玉峰表示,其公司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往往要培訓6~18個月才能真正有產出,這說明高校工業軟件人才培養對“工業”的針對性還不夠,應註重跨學科培養,比如在課程設計上,學工業軟件研發的學生不僅要會制作軟件,而且要懂得某項工業基礎知識,兩個專業都要學透。

針對壹些高校存在把基礎理論培養變成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國外工業軟件的問題,受訪專家認為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同時也要註重對工科學生使用工業軟件基礎原理的教育。

第二,深化產教融合,多方合力培養人才。河海大學信息學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軟件工程系主任張鵬程建議,盡量讓大學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標桿企業深度產教合作,設計全周期、全方位的培養模式,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人才。武愛斌建議,工業軟件商要聯合工業企業摸索壹套規範化、流程化培養機制,建設工業軟件實訓中心,助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

《建設指南》亦提出要突出專業特色,圍繞關鍵基礎軟件、大型工業軟件等對人才的特色化需求,建設完善針對軟件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課程和實踐能力教學體系。

第三,鼓勵更多人才投身工業軟件事業。黃運保建議國家加強引導,特別是讓大型國有企業發揮責任擔當,讓壹批人願意來坐冷板凳,踏踏實實做好工業軟件研發。在高校層面,鼓勵更多教授參與工業軟件研究,並在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聯合科研實驗室。

此外,中國IT從業人員約500萬人,工程技術人員有四五千萬人之巨,應充分調動現有行業人才力量開展工業軟件研發的積極性。例如打通工業企業與軟件研發行業的溝通渠道,政府部門、大型工業企業設立獎金鼓勵軟件行業人才攻關工業軟件項目等。

在提高企業參與工業軟件研發積極性上,江蘇壹家自動化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在人才引進上給民營企業更多支持。比如在人才認定標準上,更側重肯定企業需要、有實際成果和實際效用的人才,而不壹定必須是有博士學位、海外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