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公眾對殯葬行業的職業偏見有多大,公眾對殯葬行業職業偏見的誤解就有多大?

公眾對殯葬行業的職業偏見有多大,公眾對殯葬行業職業偏見的誤解就有多大?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死亡是壹個敏感而又忌諱的字眼,所以殯葬行業壹直被認為是壹個“不吉利”的行業。殯葬工作者整天和死人打交道,這種職業背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壹些不便和不理解。談及為何選擇殯葬行業,壹些80後表示這是自己的決定,大學時就已經選擇了相關專業。小謝和高笑在同壹年參加工作。面對親戚朋友,隱藏自己的工作並不是小謝獨有的現象。很多殯葬行業的工作者都是這樣的狀態。壹些殯葬行業的工作者選擇公開自己的職業身份,但有時難免會遭遇排斥和疏離。說到公眾對殯葬行業不理解的排斥,從事遺體火化17的老李深有感觸。

公眾對殯葬行業的職業偏見到底有多大?跟我壹起去看看吧。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死亡是壹個敏感而又忌諱的字眼,所以殯葬行業壹直被認為是壹個“不吉利”的行業。殯葬工作者整天和死人打交道,這種職業背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壹些不便和不理解。勞動節之前,本報記者走進成都殯儀館,了解壹線殯葬工作者背後的故事。

談及為何選擇殯葬行業,壹些80後表示這是自己的決定,大學時就已經選擇了相關專業。“我是長沙社工學院殯葬系畢業的,讀書的時候學的防腐和整形。”高笑告訴記者,2009年作為首屆防腐整形專業畢業後,他來到成都市殯儀館做遺體防腐整形老師。今年是他的第七個年頭。在談到他的工作的意義時,高笑用壹句話來形容:“它給了家人安慰,給了死者尊嚴”。

小謝和高笑在同壹年參加工作。小謝在大學也主修社會工作。畢業後她去殯儀館做消防化工。小謝說,在他的家人得知他的工作選擇後,他們不支持也不反對,但他的妻子有壹些擔憂。他老婆不想讓親戚朋友知道,家人也是後來才知道的。親戚朋友問起工作,他會說在小區做社工。

面對親戚朋友,隱藏自己的工作並不是小謝獨有的現象。很多殯葬行業的工作者都是這樣的狀態。

壹些殯葬行業的工作者選擇公開自己的職業身份,但有時難免會遭遇排斥和疏離。防腐師高笑有過這樣的經歷。“下班後,我認識了壹大批朋友。我覺得我們對他們有壹定程度的熟悉,所以我會告訴他們我是做什麽的。知道後,有些人會和妳漸行漸遠,但很多人覺得無所謂。”

之後,高笑又補充道,現在因為有了女兒,他更傾向於選擇對別人隱瞞自己的事業,因為作為父親,他擔心自己的事業會對女兒產生不好的影響。“生孩子之前我不管,知道了就知道了。”但是現在有了孩子,我怕別人知道了會告訴我的孩子不要和她玩。所以現在我不會告訴別人我是做什麽的,因為怕影響孩子的交流。"

說到拒絕公眾對殯葬行業的不理解,從事遺體火化17的老李深有感觸。他認為,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加開放,大多數人還是尊重自己的職業。“以前比如和朋友交往,或者壹起有活動,妳說妳是這個行業的,他們就是想遠離妳,不想和妳打交道。(他們是怎麽想的?)我覺得他們覺得和我們這個行業打交道的人不吉利。有了這個想法,我就能理解他們了。”盡管如此,談到自己的工作,老李仍然認為這是壹個重要的服務行業,值得尊重。

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艱辛和委屈。說到殯葬工作中最辛苦或最委屈的事,防腐師、整形外科醫生高笑認為,還是實習階段開始時的適應過程。每壹次與遺體的近距離接觸,都改變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實習的時候,老師讓妳看遺體,摸遺體。然後我撈出壹個屍袋,讓我自己拉。結果是車禍的屍體。我的頭被壓扁了。現在想想,都十幾年了,還記得清清楚楚。我心裏很震撼,生命就是這麽脆弱。”

老李告訴記者,與兩位80後男青年是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不同,他們是從退伍軍人專業來到殯儀館工作的,從來沒有想過會這麽近距離、頻繁地接觸死亡來工作。於是2000年,他開始工作的第壹個月,大概是他最難熬的階段:“就像我剛來的時候,壹個人睡覺各方面都有點不安,時間長了就好了。”(那時候妳怕什麽?妳害怕什麽?當時因為剛來的時候都是和正常人打交道,有壹個接觸過程,就是有點害怕,有這個過程。"

在石化公司工作的小謝告訴記者,在這種信任度較弱的社會環境下,他在工作中難免會受到死者家屬的不信任和偏見,這是他在工作中感到委屈的事情。“比如,可能有壹個老人戴著戒指,但是當他被火化的時候,戒指會燒完。然而,他的家人並沒有告訴妳戒指不見了。他說是殯儀館的員工或者接觸過屍體的人拿走的。壹開始他說殯葬工作人員素質很低。之後,我發現藏在灰燼裏的戒指已經變成了金屬塊。其實他是先入為主的想法。當壹件事消失了,他就認為是妳做的,沒有調查也沒有問。”

在殯儀館工作,每天面對著妳會去哪裏,見過無數的人情變化。消防隊員小謝說,當他第壹次到達自己的崗位時,他特別激動,也很難過,因為他的家人很悲傷。經過幾年的工作,他現在能夠更專業地面對工作,安撫家人。“作為工作人員,妳應該是專業的。妳的服務要讓當事人感受到,就是妳用妳的同理心去回應他當時的情緒。他在哭,我不能笑著和他說話,我也在用壹種姿態回應別人的需求。而且這種事情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說要不要哭。相反,妳可以放心,我們會很好地處理妳的親人的遺體。這樣家人聽了會覺得溫暖。”

此外,小謝還告訴記者,由於他總是與死亡和死者接觸,他經常思考壹些相關問題,比如舉行葬禮。他有話要說:“人死了要建靈堂,要做事,但有多少人從別人的死中思考過生命的價值?很少有人認為。包括成都,各地也有葬禮,家屬很累。朋友來了之後,也是吃飯打牌。我們在談論什麽葬禮?這是悼念遺體的壹種方式。埋葬是處理我們骨灰的壹種方式。其實這部分禮儀和程序做的很少。很多時候,這種儀式感並不能深深地引發哀悼者的思考,讓他更多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我沒有從別人的死亡中看到我們應該做什麽。”

我們的社會每天都在發展,殯葬行業在過去的十年裏也經歷了很多變化。石化公司的老李說,他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老李也是在這壹點上有所觸動。“現在是信息化,有自己的內部平臺,不容易出錯。統壹管理也更方便。以前的爐子都是高高的煙囪。現在的爐竈和設備都是從國內最先進的火化設備進口的。另外對環保設置的要求很高,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

此外,幾位受訪者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工作服務質量和技能水平,他們每年都有機會接受學習培訓,或者代表單位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可以說整個殯葬行業都在不斷進步,充滿活力,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灰暗。他們也希望公眾能更開放地面對殯葬從業者。

熊貓記者鄧傑報道。

公眾對殯葬行業的職業偏見到底有多大?

如何打破殯葬行業的世俗偏見?

原標題:作為安徽第壹所開設殯葬專業的高職院校,學院老師最擔心的是大眾對這個專業的接受程度——(引用題目)

如何打破殯葬行業的世俗偏見?(主題)

作者:陳華唐舒

閱讀提示:

隨著壹系列殯葬改革和惠民政策的實施,殯葬行業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目前全國只有5所高職院校和3所中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在學校開設殯葬專業,可以為行業補充有策劃能力的技能型專業人才,也可以促進行業向規範化、服務化發展。選擇這個專業的年輕人,正在打破世俗的偏見。他們期望這個行業能像其他普通職業壹樣被重視和對待。

6月10,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舉行2020級學生雙選會。在人群中,有壹個學生團隊比較特別。他們衣著莊重,都穿著黑色西裝、白色襯衫和藍色領帶。這是壹個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是00後。

也許有些人在花季做出這種選擇的背後,並不理解如何承受這種選擇帶來的各種爭論。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未來從事的是壹份平凡而神聖的職業,他們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讓人生的告別更加體面。

讓告別變得美好,讓生活體面謝幕。

“先打粉底,打統壹的粉底,註意女性眉毛和男性眉毛的區別。眼影不要選太誇張的顏色。”在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生活文化實訓室,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老師徐珊珊在指導學生們練習化妝技巧時,不時提醒學生:“我們面對的是逝者,壹定要溫柔。”

“我們的課程非常專業,學習內容非常廣泛。”2019級學生劉浩感覺“和印象中的傳統葬禮不壹樣,很現代。”

“作為壹個學殯葬的,多才多藝,有文化,能打仗。文能可以插花、寫挽聯、主持儀式,讓告別變得美好;悟能會操作火化機,會修冰櫃,會給逝者化妝,會體面地謝幕人生。”該專業負責人郭海燕介紹,學校根據專業標準和行業需求,設置了涵蓋殯葬服務、墓地管理、遺體保存與整容、遺體火化四個方面的課程體系。後期需要學生通過校企合作、實習來確定就業方向。

“按用量5 ~ 8 ml/m3,用2%過氧乙酸溶液進行非定向噴灑”,“大理石是壹種抗壓強度高、易侵蝕的碳酸鹽石,不用於室外墓碑”...2020級學生王翔除了要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

有時候是用汙泥捏個鼻子或耳朵;有時是為去世的名人寫訃告或策劃葬禮;有時是在訓練室模擬告別儀式,學生扮演司儀、家人甚至死者的角色...

當然,面對死亡是這個專業的必修課。每年清明節和冬季至日期間,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去殯儀館和墓地進行認知實踐。

當劉浩第壹次看到屍體時,他發現自己並不害怕,這更加堅定了他的職業信心。王翔在指導家人時找到了代入感,也讓她深深感受到了這個職業的神聖。

為行業補充技術和規劃專業人員。

作為安徽第壹所、全國第五所開設殯葬專業的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立之初,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的老師非常擔心大眾對專業的接受程度,就是招不到學生。

但最終的招生情況還是超出了預期。2019第壹次招生招收了38名新生,遠高於招生計劃的26人。之後,報名人數開始急劇增加。2020年和2021年,招生人數超過100人。

“現在對孩子的概念和以前不壹樣了。雖然不排除有人在盲目選擇高收入,但大部分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認同感都很高。”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院長劉進表示,鑒於專業的特殊性,學校會預設彈性空間。他們會先對申請這個專業的學生進行面試,進行綜合評價。如果不適合,他們可以申請重大改變。

“除了大學畢業的學生,基本都是殯葬行業實習,有的還提前和實習單位簽了合同。”第壹名學生劉浩即將畢業,正在殯儀館專心準備考試。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 *共有殯葬服務機構4201家,年火化遺體500多萬件。隨著壹系列殯葬改革和惠民政策的實施,殯葬行業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目前全國只有5所高職院校和3所中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

參加實習雙選會的安然生命禮儀公司人力資源專員告訴記者,以前都是面向社會招聘,或者繼承父業。現在學校開設殯葬專業,可以為行業補充有策劃能力的技能型專業人才,也可以促進行業向規範化、服務化發展。

郭海燕經常指導學生,無論是選擇技術方向還是服務方向,都要從大量的基礎工作入手,接受壹份工作的共性。“真正在壹個領域安頓下來,源於內心對它的認同和接受,以及這個職業帶給我的獲得感和價值感。”

正視這個職業,需要全社會的生命教育課。

“死亡是壹扇門,逝去不是終點,而是超越,是下壹段旅程。”在電影《尷尬大師》中,火化大師的壹句話讓主人公對生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在學校,給殯葬生上的第壹課就是“從告別到感恩”的生命教育。對生命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感悟也貫穿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中,通過輔導員和專業老師的細致觀察,可以即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

“有些同學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建立在生命的喪失上,他們感到難過,所以我們要開導他們:在不改變自然規律的情況下,妳能為生命的喪失做些什麽?”郭海燕說。

雖然和過去相比,整個殯葬行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的認知也提高了,但是世俗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壹開始家裏人不同意選殯葬專業。當時還是禁忌,最後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但我很少談論這個話題。”劉浩說,隨著學習的深入,家人的看法逐漸發生了變化。去年,他在第十壹屆全國職業院校民政職業技能大賽殯葬比賽中獲得個人第壹名,家人都很為他高興。

“女生如何選擇這個專業?他們不怕嗎?”王翔也遇到過身邊的人。在她看來,很多家長更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歧視。“因為不了解,所以會有誤會。”

劉浩記得,她在殯儀館實習期間遇到壹位為妻子送行的老婦人。他和朋友們耐心地幫她倒水,送紙巾。老婦人非常感動。“沒想到幹這行的都是男生女生,服務很貼心。”劉浩認為,只要他真誠地服務,就會得到積極的反饋,這也將提高社會對殯葬行業的認識。

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健康與養老學院副院長張玲表示,要消除對殯葬工作的世俗刻板印象和社會歧視,全社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殯葬教育單位和管理服務機構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公眾提供公益性服務,積極開展傳播生活文化理念的活動,選擇適當時機向公眾介紹“愛民為民”的殯葬政策、服務流程和服務理念,改變公眾對殯葬行業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劉浩希望這個行業能像其他普通職業壹樣受到重視和對待。對於生死這個命題,他有自己的思考:為死者服務,其實就是安慰生者。人生的告別,不僅要悲傷痛苦,還要讓它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