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有哪些明星和詩人的名字叫張?

有哪些明星和詩人的名字叫張?

第壹章:張姓是始祖。燕國(今山東省章丘縣)國君胡公祥之弟。公元前664年,丁巳年,齊國伐蜀。七月,相公陳死,城失,國滅。左傳:“秋七月,齊人降。”魏公因弟弟去世而逃離蜀國,定居在與韓、趙、秦相鄰的涼州(今陜西漢中東)。為了不忘亡國之恥,在新疆城內去掉了“坤”字代表“夷”,張偉是第壹個以“張”身份進城的人。

第2章韓(?~前205年):字少榮。秦末大將任少甫,是秦的軍事支柱。秦二世和胡亥無奈聽信奸臣趙高的讒言,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大臣,互相牽連,迫使張寒棄秦投降項羽,幫助楚國滅秦。項羽稱帝後,封張寒為雍王,駐紮在永州(九州之壹)。今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青海),王在鹹陽以西,都城廢丘(今陜西興平縣東南)。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久攻不下廢丘。六月,劉邦大將韓信水淹城,破之。張寒拔劍自殺了。

張章平:張寒的弟弟,秦末將軍。我隨哥哥去了楚國後,當了大夫,帶兵防守大三關。劉邦圍困棄山,命張平支援。張平被韓信打敗,被俘。赦後,遷居張羽(今江西南昌市)。

四章巖:晉朝官員,大夫,兵部尚書。他率領40萬大軍關了關。永嘉元年(307年),因功高被封為河間侯,從而在河間(今河北獻縣)形成貴族世家。今天,張氏家族都把目光投向河間郡,就是因為這個。西晉末年,任傑施樂統壹北方,日益強大。為了避開施樂的鋒芒,龔燕被任命為駐泉州刺史。於是他家定居福建泉州南安,成為福建始祖。

五章趙達(517 ~ 571年):字伯通,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武康人。南朝陳將軍。他的情緒是嚴格的,他善於做壹個將軍。因其軍事功績,歷任定州刺史、都統、鎮南將軍、中伏將軍、車騎將軍。公元567年,任少陵(今湖南邵陽)縣令。太建四年(572),趙達被供奉在皇家世祖殿,與世祖同祀。

第六章和(?~ 859):字鵬誌。唐太和年間(827 ~ 836),任康州(今廣東肇慶)刺史。復官職後,從泉州府南安縣遷到建安府浦城縣西村(今福建南平建甌),為浦城始祖。夫人滕,夫人。生下尤、傑、秀三個兒子,都是當時有名的。如今的下張氏家族,多以蒲城始祖、出生地龔為輩。

齊張載君(868 ~ 941):中舉,名張根,史稱太傅宮。唐天佑年間,因為王鎮守撫州,就去見他,投了三策。承教太傅、高州(今廣東茂名東北)、高州刺史兼古顧問、上諸國、西北軍務,以招議制史。他潛心建功,授予武寧縣開國元勛金子光祿博士,擁有700家餐廳。

溫孤(約925 ~ 1000):字京山,蒲城人。南唐(宋太祖北部開寶三年),狀元武庚(970)和。入宋後,興州(今河北邢臺)被授予文書參軍兼工部侍郎。

(978 ~ 1048):信,浦城人。如母,夢見爬山,被神人賜玉像,故名“象”;而生活中,父家充滿夢想(古代大臣在宮廷中手持的手板),今天很多地方以“夢想家庭”命名,都源於此。進士紀,為大理判官,知臺州玉山縣,歷南雄州,遷洪州,並遷此廟。真宗皇帝上泰山拜天地,在廟裏選公為宰相,代皇帝簽書。不久,授權直史館安撫,JD.COM奪權三司,審判杜摯。此後歷任幾職:尚書刑部郎中、翰林學士、右諫大夫當牧民、禮部侍郎、龍圖閣學士。當年被任命為學士講師、財政部侍郎、財政部侍郎、教育部官員、集賢堂大學士。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我拜見丞相。第二年,他被工部尚書命為趙文博物館大學士。李青五年(1045),為節度使祭奠鎮安軍,與張媾和,封朱國職,遷居河南留國,直至去世。官至死後,仁宗皇帝親自帶著禹去祭奠,並賜他太尉的爵位,太尉也是輔佐。在隋煬帝統治期間,他改變了文健的稱號。楊太太、吳太太、張和嚴太太。臨安(今杭州)西湖昭化寺奇真院壹側,合葬著國朝大臣沈德潛。

十章頻率:字簡,浦城人。頻和弟都是進士考禮部預選的。當時規定兄弟之間不能同時推弟弟。六年後,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家中了狀元。自考省校書記,知南昌縣,改大理寺,知九龍縣,遷寺。天璽(1017)初,朝廷增設諫官、禦史12人,頻繁被選拔監督禦史。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伯(今河南省商丘市)開始造謠,老少都趕去安撫靖西。回京後擔任第三庭審判員。還讓瓊州(今四川成都邛崍)牙校告鹽井。帝都讓劉倚她背家,又讓人把她從牢裏放出來,還頻頻邀她來抓她,所以後來也沒問她。聖旨,知宣州,殿中改禦史,遷禦史。後來,他重新加入了杜摯的法官,試圖成為壹名刑罰醫生。晚年頻繁出任外交使節,被派往契丹。當他死在下榻的紫夢閣時,契丹派了壹名內侍到閣中祭酒,並命同伴、副使吳保護他的葬禮,用錦車趕駱駝到中京,收銀棺,主張保存羽毛。官員們被派到白溝,帶著鐵甲警衛。他送兒子去探望,搭車送他回家。

第十壹章恒(1025 ~ 1099):字子平,浦城人。北宋仁宗二年(1057),丁有克為狀元。身患疾病的學者,不知古今,編纂歷代帝制,名曰《編年史》。都說神仙能讀善,能冠歷史。在中學,我師從秀、項、曹、蘇洲,再加上集賢書院學士,我就等著芷陽、陸、宣、瀛洲了。張衡活了三朝,七十五歲。

第十二章(1027 ~ 1120):資治府,浦城人。遊元年(1049),醜秀才,第壹個試禮部。他了解了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陳留縣),並推廣了陜西昌平和JD.COM(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管轄河南東部、江蘇西北角、山東大部。他是轉運法官,湖北刑獄、成都道轉運使,考、吏部、右部外交大臣。元祐初(1086)青州(今甘肅慶陽)知龍圖格。當時朝廷下令調兵,於是用了壹個計策來乞求夏,夏大驚,再三求和。哲宗被恭賀為陳子太廟太守,授蜀密學士,隆圖閣端明堂學士,進士。打電話給財政部部長助理。第二年,遊覽通州(今陜西大理)。邵聖初(1094)初知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加集賢堂編知廣州,遷蔣、淮。曾與蘇軾合唱,並各留下名句“水”壹首。晚年,我謝他,封他為高級政廳學士,中泰宮使,不久他就死了。惠宗哀悼它。壹份禮物送給光祿博士,上面寫著“莊健”與壹件很厚的襯衫。

第十三章:蒲城人,年輕時英俊俠義,博學善寫。宋仁宗是嘉祐二年(1057)的進士,被調到商洛階。宗熙寧初年,王安石主政。他欣賞張盾的才華,並用它來糾正中國的書籍。張盾被任命為駐湘鄂情大使。宋哲宗繼承了王位,任緒安皇後聽政治,而張盾知道樞密院。次年二月,拜尚書為仆侍郎。因為他激怒了任緒安,他被稱為汝州。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任緒安皇後去世,哲人主政。次年四月,張盾被重新聘為大臣左仆從兼侍郎,以“紹書”為國之重。公元1100年,宋哲宗去世,因哲宗無子,立哲宗的弟弟趙霽為帝,即宋徽宗。張盾被特別任命為沈國公。

第十四章友情(1077 ~ 1138):宜搜,浦城人。宋微宗崇寧四年(1105)中了壹科進士。布淮州(今河南沁陽)司法參軍,被漳州(今福建漳州)和臺灣(今浙江臨海)及杭州的教授判刑。幾天後,他被召為駕司外交大臣,移至殿中為帝國效力。紹興二年(1132),拜大理卿,改刑部侍郎,詳敕為第壹司,遷惠檜亭為直學士。紹興四年(1134),加龍圖閣學士,賜事副使孫瑾,並告訴其母,“過幾個月我就回來,很像前幾年國子監的公告。”而且,母親也不知道它會變成金子。至南京,皇帝賈勞治,刑部尚書卓。那年冬天,皇帝親自出馬,王師在淮陰大獲全勝。又臨安(今浙江杭州),遷商業部。紹興五年(1135),白龍圖閣學士,知溫州。紹興六年(1136),遷至平江(今江蘇蘇州)。紹興七年(1137),皇帝回到臨安,以友誼為終。曾任明寺學士、江南東路(今江蘇蘇南、皖南、江西東部)綏靖使、知間康(今江蘇南京)府第。幾天後,我提到了明道宮,安徽的壹個縣。紹興八年(1138),61歲去世,母親92歲。要忠誠,要忠誠。

第十五章應(1140 ~ 1218):字茂賢,臨江軍(今江西省清江縣西臨江鎮)人。才能被中國鄉鎮推薦。孝任嗣,詔求字。英附帖千言書聞,未奏第壹名。孝稱之為像魯直。道州教授被調到周敦頤寺。除了帝國理工學院的記錄。清治,遷國子監博士。丁內之難,取職,加差判贛州,除太常大夫。寧宗即位,除了擔任謀士、講師之外,還以兵部侍郎的身份謀求權力。應久居家中,知衢州,尋贛州,知建寧府。除了嬴稷音樂廳的演出。刑部侍郎、助理講師輾轉延河堂、戚穎,修改賈殷《蜻蜓》的故事。除了吏部侍郎,我又謀動禮部大臣,提拔他們讀書。嘉定十壹年卒,享年78歲。

十六(1214 ~ 1278):雲香,生於西八張(今溫州蒼南縣湖山鎮百丈村)。南宋淳祐七年(1247),孟非三十歲,右科廷第壹(武學狀元)。寶玉二年(1254),被任命為禦花園和薩吉馬事務總監。同年11月,蒙古軍隊大舉入侵,潼關失陷,張夢飛率軍抗敵。他身先士卒,善解人意,贏得了戰士們的喜愛,士氣非常高昂。寶玉三年七月(1255),張夢飛先以滯兵麻痹敵人。時機成熟,他就去和敵人陳交戰,敵人突然遭到襲擊,全軍覆沒。潼關被壹舉收復。張夢飛因功得賞,提拔京胡傳控五城賦,監管開支,以待封建盛世。

第十七章建(1215 ~ 1294):號航山,生於龍興府汾寧(今江西修水杭口)。在另壹家醫院,我努力節省時間,厭倦了在官書裏寫書,等著左郎官,拜衙門堂講書。我簽了書,有了參政的權利,動了知樞密院事的心思。鹹淳十年,拜右丞相,任唐使。他慷慨大方,無所不能,被稱為“滿心歡喜”。這位官員清廉,家裏很窮。宋史:“後來有壹個人告訴專家,他把自己的寶貝和印章藏起來了。霜凍的早晨,專家敗下陣來,兵到了,我們只存了壹個玉杯,什麽都沒有了。人們對他的任命頗為嘆息。”現在南韓釜山有4500個張氏,他們都是的後裔。

第十八章(1249 ~ 1320):字,號春谷,與,蒼南錢,都是人。年輕的時候,我很安靜,沈默寡言。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七月十四日,平陽遭到壹場巨大颶風的猛烈襲擊,潮水漲了二十英尺。江南水鄉成了澤國,房屋漂浮,屍橫遍野,瑞平縣死了六千多人。張哲目睹了鄰居的流離失所,深受感動。他寫了《豐巢賦》,表現了賑官的清白,呼籲政府“推濟貧之心,乘救弱之手,減稅減租,不致落遠而厚!累了殘了,就白唱童年,白跳舞。”張措的《頌》被推薦為永嘉縣對前來視察救災的蓮舫書記的教學指導。任期結束後,他被推薦到京都,並呈送了壹篇由翰林院編輯的文章《漢圖富通》。元仁宗燕右五年(1318),因父乞故裏。張厝是地方誌學者。他在永嘉任職時,編修了《永嘉縣誌》。全書完成後,繼續編纂《平陽、瑞安誌》,並於大三(1310)修訂《溫州道誌》二十卷。禹巖第六年(1319),回到家鄉,編纂了《東歐年譜》。應泰州道經理趙鳳儀之邀,取的《齊卿》、林的《嘉定赤城誌》,增刪成《泰州縣誌》十卷。張哲獨自編纂如此多方面的記錄在歷史上是罕見的。

第十九章易(1314 ~ 1369):字三易,號匡山居士,浙江龍泉人,明初大臣。當時與張儀隱居在匡山的青田劉基、麗水、廉等人被稱為“浙南四俠”。鄭錚十九年(1359),朱元璋取府後,為鞏固地盤,派人勸說並邀請浙南司先生到建業(今南靖)增用,為其建“禮賢閣”。張儀、劉基、宋濂、葉晨大顯身手,致力於明朝的建立,成為明朝的開國大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任命張儀為禦史、欽差大臣、贊大夫。後來由於母親的喪,不久就去世了。

第二十章拯救之道(?~ 1376):出生於浙江龍泉,易長子。溢應由太祖所聘,帥兵應歸總經理孫艷。炎向上遊守著,但陳友定兵連連。並授滁州(今浙江麗水)元帥翼副使,鎮守浦城。把胡蝶變成壹個整體,代表他領導他的人民,這就是遊擊。溢出意味著坐在城市裏。溢出意味著父子合壹,這是不適合法律的。玩救道長。不允許。在福建旋兵征兵,同時守路守地,恢復鄉兵,從李文忠進入福建。還有,飄向首都。皇帝大加贊賞,下令向馮生貝征收。公基被授予州衛生司令部副司令。洪武三年(1370),從徐達西行,駐興源,擊敗蜀將吳友仁,後守平陽,調任指揮同知。五年(1374)從唐河出征洋河,九年(1376)在斷頭山遇敵,戰死。

第二十壹章:倫(1413 ~ 1483):字大經,號甘甫,樂清南閣人。明四年(1439)他是個秀才,本性正直,敢於直接批評他。景泰五年(1454),因請求復辟(恢復原太子),抗陳所生十四災,入獄問罪,榜被劫掠烙印,不吐壹字。天順元年(1457),恢復英宗,官至禮部侍郎,以忠義著稱,卒於71歲。死後被追授南京禮部尚書。他壹生著述甚多,治家有方,以官多而聞名。他的長子廣東大臣張,次子張玄輝,都以他們的侄子張玄美(江西湖口縣知縣)、張、孫元洲和曾孫廣西布政司而聞名。張倫的著作有二十七卷,包括張公儀的《公基》、《惑誌》、《金》等。戲劇家為張倫編寫了歌劇,如《九更天》和《天頌》,這些歌劇在當時經常上演。

第二十二章毛(1436 ~ 1521):字德毛,本名,本名郝斌壹老,蘭溪都都村人。明天,第六年(1462),我們將獲得壹等獎(謝園)。成化二年(1466),被選為第壹(會元)秀才,庶吉士。次年冬,翰林授編審。成化三年(1467),十壹月,毛與黃同官,檢閱,三人向朝廷進諫,取消次年的元宵節煙火等奢靡活動,* * *上書進諫,憲宗在元夜布置花燈,祖事、邪說等無稽之談,並在權杖之下,此舉震驚朝野。歷史上張茅等人被稱為“三君子”。此前寫羅倫時被辭,三君子加入羅倫,被稱為“翰林四諫”。12月,被貶為臨武知府,未能如願,為的是在事中挽救毛洪等人,改由他們到南京大理評事。三年多後,我搬到了福建。平太、寧、沙有賊聽信福安民采盜源,建議以貨易商富民,大有作為。滿41歲考上首都,努力成為壹名官員。吏部尚書殷敏不能留下來。辭官後,成化十九年(1483)創辦書院,在楓木山講學,人稱“鳳山先生”,四位學者雲集。在此期間,還編纂了現存最早的蘭溪地方誌,如《金華蘭溪鄉仙祠誌》、《鄭德蘭溪縣誌》。在家住了20多年,中外推薦,反復啟動,堅決不上崗位。弘治中,孝宗即位,起用群賢畢至。當時北京郭雪的南監司缺酒20年,專門為他留了壹個空缺,他就補上了,走馬上任。鄭德元年(1505),我求過休,沒答應。五年(1510),南京太常慶,明年,任南京禮部右侍郎。世宗繼位,即被加入南京禮部史,成為官員。冬天派行人問路,卻死了,享年86歲。給太子邵寶和施。張茅坦蕩,雄壯,節儉,道德文章重於世。著有《鳳山語錄》、《鳳山集》及其附錄。

第二十三章鄭(1479 ~ 1548):“道”字名普安,蘭溪都督村人。早年求學,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他是刑部的負責人。鄭德初,劉瑾被送進監獄,判到梧州(廣西)政府。我在此以博士的身份懲戒南京兵部。嘉靖年間,我厭倦了當工部大臣。陳貴想恢復航運,法院官員討論了得失。他說:“航運雖有故事,但風浪比河流強百倍。而且天津海口淤泥多,從古至今都沒有溺死在海裏的人。”南北郊之議,無以存言,失帝旨意,辭了職。過了很久,我又官復原職。

第二十四章嚴(1820 ~ 1875):字之,浙江鄞縣人。清鹹豐二年(1852),皇帝對張艷的答卷最為滿意,被授予壹等功第壹名。張炎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九十位進士,時年29歲。中了狀元之後,又被授予翰林院編纂。次年,我在書房任職。後來,他被提升為四川知府,並在安徽學習政治。鹹豐五年(1856),四川鄉試中考官。鹹豐九年(1860),用鄉試考官填順天(今北京)。張炎少好學,善作詩,對儒學頗有研究。在福建求學期間,他撰寫了《蜀道經》,並出版了《王運山亭詩稿》、《治平寶鑒》等著作。

25張伯駒(1895 ~ 1969):安徽桐城人,中國當代政治家。曾參加中國* * *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曾任中山大學教授,後離開中國* * *產黨,與鄧、譚平山等人共同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革命行動委員會,後改為中國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30年,參加組織中國民主同盟(後改為中國民主同盟)。36年,中國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組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並任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交通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張乃奇(1897 ~ 1977):浙江青田人。他早年參加民主運動,是“七君子”之壹,是中國近代史上特立獨行的愛國民主先驅。他受到毛澤東的禮遇,並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他的遺著有《張乃器論文選》、《中國貨幣金融問題》、《激流集》、《入獄前後》、《論中國經濟轉型》、《張乃器文集》等。

第二十七章金文(1914 ~ 1991年):原名洪欣,三門海遊客。祖父張坤是晚清院士,父親張頤武是天津特區負責人、金城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張年輕時就讀於上海大同大學附中,1927年赴德國柏林勤工儉學,1929年開始從事革命工作。1931 9月回到上海,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工作。在清華大學讀書後,我參加了“壹二·九”運動。1938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長期在貴陽秘密工作。1944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系,昆明,留校任助教。次年,他擔任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外事組成員,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同誌做翻譯。1946年任中國駐寧代表團外事組副組長兼周恩來同誌翻譯部、中共中央外事組編譯部副主任。1949後,歷任天津市外辦副主任、主任,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司長,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文革”期間受迫害。恢復工作後,任中蘇邊界談判中國代表團代表、外交部歐美司司長、部長助理、駐加拿大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駐美國大使。他是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