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仙遊縣的網絡奇才是誰?

仙遊縣的網絡奇才是誰?

養蜂人張德惠:與蜜蜂親密接觸40年,敢於把成千上萬只蜜蜂當衣服穿,是令人敬佩和贊美的,因為它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為人們釀造了香甜的蜂蜜;但是蜜蜂是可怕的,因為它們有鋒利的刺。壹旦他們被惹惱,就會受到攻擊。所以人看到蜜蜂,第壹反應是遠離,怕被蟄。然而,在仙遊縣有壹位與蜜蜂親密接觸了40多年的養蜂人。他不僅和蜜蜂壹起生活了大半輩子,而且對蜜蜂的習性了如指掌。更神奇的是,他能讓成千上萬只蜜蜂爬滿他的全身,讓蜜蜂“穿”上它們,仿佛它們是壹件“衣服”。近日,記者采訪了仙遊縣養蜂人張德惠,聽他講述自己和蜜蜂的故事。就像很多馴獸師敢於和老虎、獅子、鱷魚同臺“親密接觸”壹樣,和蜜蜂打了壹輩子交道的張德惠也有這樣壹項絕活:敢於和上萬只蜜蜂“親密接觸”,讓許多蜜蜂以壹種特殊的方式飛向他,爬滿他的全身。從遠處看,就像穿了壹件蜜蜂做的衣服。“蜜蜂也是人。和他們打交道久了,對他們的生活習慣了如指掌。所以,也可以讓它們飛出蜂巢,爬到人身上。但普通人最好不要模仿,否則不僅可能被這些蜜蜂蟄到,還會引起對蜜蜂的極大恐懼。”在談到蜜蜂穿衣服時,張德惠首先提醒大家首先要註意的安全問題,就像電視上那些專業魔術師或特技演員表演,電視節目印上字幕“請不要模仿專業表演”。“把蜜蜂展示成衣服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也可以說是壹個‘龐大’的工程。”張德惠說,“因為我們要做充分的準備,而且當蜜蜂飛出蜂箱,壹個壹個爬到人身上的時候,實際上相當於整個蜜蜂家族的壹個大動作,這需要很多時間,至少兩三個小時。”俗話說“先射馬,先抓賊。”張德惠說,為了讓蜜蜂走出蜂巢,爬到人的身體上,最重要的是先把蜂王請到人的身體上。蜂王壹出來,其他蜜蜂就會成群結隊的跟著來壹次大遷徙,它們也會跟著到人的身上。在張德惠的壹個養蜂場,我看到他先把每個蜂箱裏的蜂王隔離開,讓其他蜜蜂表現出沒有國王的急躁和無序。後來,他在胸前掛了幾個蜂箱,讓兩只蜂王出現在這個蜂箱裏。不壹會兒,幾千只蜜蜂飛過來,立刻蜂擁而上,真的很嚇人!發現女王的蜜蜂通過他們自己的特殊語言互相告知,這使得在張德惠周圍飛行的黑蜂落在只穿著短褲的他身上。兩個多小時後,他的頭上、耳朵上、脖子上、肩膀上、胸口上、後背上都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蜜蜂。據估計,當時至少有7萬到8萬只蜜蜂,乍壹看像是穿著短袖的連體套裝。這麽多蜜蜂停在他的身上和臉上,難道張德惠不是有鐵甲皮膚或特殊功能,所以他不怕被蟄嗎?張德惠告訴記者,因為他和蜜蜂在壹起的時間長了,蜜蜂對他身上的氣味已經很熟悉了,所以他不會被蟄,表演的時候也不會覺得癢或者不舒服。相反,他覺得自己和蜜蜂在壹起很開心,這是友好和諧共處的表現。“不過,如果像妳這樣的人對蜜蜂不熟悉,就不要嘗試了。那樣的話,妳全身都會被蟄成蜂窩,危險!”他補充道。看到這壹幕,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他捏了壹把汗:這件“蜜蜂服”很難穿上,那麽容易脫下來嗎?這位與蜜蜂打了多年交道的“蜂人”說:“我與蜜蜂如此近距離接觸多年,已經掌握了這些蜜蜂的脾氣。蜜蜂特別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特別服從領導。只要切斷與蜂王的聯系,暫時脫離蜂王,就會進入新壹輪的尋王。當然,脫下這件蜜蜂外套要比穿上它容易得多。穿這件蜜蜂外套需要幾個小時,所以脫下來只是時間問題!”話音剛落,只見他用力壹跳,抖落了壹身蜜蜂。突然有幾千只蜜蜂飛來飛去,真的是壹時間遮天蔽日。然而,幾分鐘後,這些蜜蜂又慢慢變得有序起來,開始了它們尋找蜂王的新旅程。當壹些蜜蜂最終發現蜂王被放回原來的蜂箱時,成千上萬的蜜蜂跟隨它們進入蜂箱,再次聚集在它們的蜂王周圍。睡在風中的養蜂人“蜂蜜是甜的,但養蜂的事業並不甜。”養蜂人實際上更像流浪者。它們壹年四季都要在野外生活,而且要在野外吃住,因為養蜜蜂不像養其他動物,可以養在壹個地方。蜜蜂不得不隨著花期的變化而改變位置。“當記者和張德惠聊到養蜂的感受時,坐在壹旁的張德惠姐姐首先講述了自己對養蜂的感受。”我哥哥養蜂40多年了。這些年來,他壹直像個流浪漢壹樣東奔西跑。壹年後,他睡在野外。那種生活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所以很多人根本不願意養蜜蜂。在我們家,只有他在從事這項工作,他的孩子沒有壹個願意學習和傳承他的養蜂技藝。大家都在從事其他工作。”張德惠的姐姐說。在仙遊縣,張德惠是全縣最大的養蜂戶。他不僅在縣城繁華街道解放中路開了壹家“德惠蜜蜂園”店,還把自己的德惠蜂場越做越大,每年飼養蜜蜂100多箱。但是,今天的輝煌,完全是因為他40多年來對養蜂的執著。與共和國同齡的張德惠,1949年出生於仙遊縣壹個農村小學教師的家庭。父親是小學老師,家裏沒有養蜂。他是如何走上養蜂之路的?張德惠說,他初中畢業時,正趕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他以知青身份來到榜頭鎮(當時叫公社)西尾村,毅然選擇了養蜂,但每個月要交30元管理費。當時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他不敢多養。他壹年只養了30箱,采了900斤蜂蜜。采完蜜,他只能偷偷賣。在這方面,直到1977年“文革”結束,他仍然投身於養蜂事業,壹年有壹兩千元的不錯收入。雖然睡在風裏,但老張調侃道“蜂蜜是壹種又甜又滋補的東西。“在那個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疲憊不堪的年代,整天和蜜蜂打交道,不僅豐富了他的生活,也讓他從蜜蜂身上體會到了壹種做人的精神,那就是忘我工作、積極奉獻的精神。1978之後,“割尾巴”的時代壹去不復返了,於是張德惠想擴大養蜂規模。他壹下子把蜂巢擴大到50多個箱子。蜜蜂多了,他老婆也會幫忙照顧。我老婆以前很怕蜜蜂,在家只負責帶孩子。有壹次,老張用蜜蜂的毒針治好風濕病後,再也不怕蜜蜂蟄了,就壹起打理蜂場,出去采蜜。但由於當地可供蜜蜂采花的蜜源不多,讓蜜蜂的夫妻倆每年都根據季節開始在全國各地展示。每當春暖花開,大地復蘇,他們就開始從他的大本營出發,帶著蜂箱和帳篷,坐汽車或火車環遊世界,壹走就是半年。為此,他總是要先勘察放蜂路線,了解蜜源、水源、地形、氣候,了解北三條線路上蜜源植物的種類、數量、花期、泌蜜規律。”每年壹路北上,總能讓我的蜜蜂采花釀蜜。妳看,江西安徽吃油菜花,山東吃棗花,河南河北吃油菜花和京華,內蒙古吃蕎麥葵花,東北吃椴樹花!張德惠談到了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放養,他仍然感到害怕,但自豪地說,“雖然養蜂通常不費力,但很難走動。最難的時候是搬蜜蜂采蜜。這壹趟橫跨大半個中國,蜜蜂晚上回巢必須連夜搬走。其中的艱辛是常人難以體會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仙遊縣掀起了多次山地開發熱潮,數百萬仙遊人朝著建設50萬畝亞熱帶名優水果基地的目標奮進。在山區和平原的18個鄉鎮種植枇杷、龍眼、荔枝、文旦柚等果樹30多萬畝,帶動了仙遊本地蜜源植物越來越多。於是,張德惠放棄了成本很高的全國範圍的巡蜂,主要是在仙遊和福建省壹個比較小的區域。”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更適合蜜蜂生存。福建省本身就是壹個植物茂盛,鮮花盛開,各種水果繁多的地方,從花期開始剛好形成壹個循環的周期。”張德惠說仙遊縣的樹峰地區是枇杷的原產地。蜜蜂在樹峰地區采完枇杷花,可以去永泰縣城采梅花、梅花;永泰的花快雕謝的時候,我們可以再去漳浦縣摘荔枝花。或者在仙遊摘桂圓花後,去永春縣摘烏桕花,再去安溪縣摘茶花,再北上三明,去建寧、泰寧縣摘蓮子。它總是隨著壹年中的花期而流動。”“壹般在每個地方待的時間都在兩周左右,天花長到20年以上就會枯萎,所以我得把這些蜜蜂帶到壹個新的地方。“根據張德惠的說法,蜜蜂最喜歡的溫度在13到33攝氏度之間,超過這個溫度,蜜蜂就很難生存。”蜜蜂真的是令人欽佩和值得稱贊的生物。他們的生命很短暫,從出生到死亡,只有壹個月左右,甚至短到20天左右。越冬蜂壽命相對較長,但最多只能活4個月。但就是在這短暫的生命歷程中,蜜蜂壹直在努力,不停地摘花,不停地釀蜜,這就是它們生命和生命歷程的全部。“目前,張德惠有超過100箱蜜蜂,壹天壹夜可以采集200多公斤蜂蜜。他不可能獨自完成他的“巡航”放養任務。如今,他雇傭了十幾名工人作為幫手,但他必須巡視蜂場,進行雙王繁殖等關鍵技術操作。無論走到哪裏,壹般過幾天都要派車把蜂蜜拉回來,張德惠還需要時不時地在風中睡覺。辛苦又甜蜜的職業生涯“蜜蜂四十歲,人和蜜蜂有著深深的愛,感受著牧蜂之道,苦中出甜。“在仙遊縣城關張德惠開的壹家蜂蜜店,記者看到這樣壹首詩被裝在玻璃框裏,掛在墻上。張德惠說,這是他回顧自己40多年養蜂生涯後寫的壹首詩,能更好地概括他與蜜蜂的感情。在央視第二期節目的《第壹時間》欄目中,壹個奇怪的養蜂人張德惠把蜜蜂穿成衣服的畫面,立刻讓家住仙遊縣鯉城街道虹橋社區的德惠蜜蜂園主人出名了。在這個張德惠開的小蜂蜜店裏,墻上掛著幾張蜜蜂知識的大圖,櫃臺上放著很多關於蜜蜂養殖的書籍和雜誌,可見張德惠是壹個非常愛學習的人。因為父親是小學老師,養蜂知識很好,初中沒畢業就學了很多養蜂的技巧,所以壹上路就得心應手,但並不滿足。他說,“我的養蜂之路是壹個不斷否定自己的創新過程。“早在養蜂初期,張德惠除了實踐自己的真知之外,還善於潛心研究,勇攀養殖技術高峰。那時,張德惠有壹個堂兄在福建農學院學習養蜂。他借了表哥用的全套教材自學。遇到不懂的事,虛心求教。通過邊養邊學,他設法在五年內吃透了養蜂理論。同時,他也非常關註養蜂行業的最新動態。他每年訂閱《養蜂技術》《蜜蜂》等各種雜誌,學習新的養蜂技術,無私地傳授給同行。由此,他逐漸成為仙遊縣的“養蜂之王”。還在《蜜蜂》等國家級CN刊物上發表過《如何合並蜜蜂》、《蟎類防治新藥篩選》等論文,並在1993獲得獸醫專業助理農民技術員職稱。談及自己的養蜂知識,積累了壹套獨特的管理方法和技術的老張感慨地說,就是要處理好蜂與脾、蜂與王、蜂與蟲三大關系,靈活落實到各個生產環節。比如繁殖期的蜜蜂比脾臟多,蜂王冬眠也不強制產卵,以保持蜂群的強大。在他的蜂場裏,他對蜜蜂了如指掌,這完全體現在壹些細節上:他用最好的蜂巢地基,用新的塑料盒架取代了傳統的竹架,打造出了壹個有很多巢的盒子。他還研究防治蜂蟎、蟑螂等病蟲害,常年督促蜂群健康發展。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壹名年輕男子走了進來,用當地方言對張德惠說了幾句話,然後卷起袖子,露出肩膀上的幾塊紅斑。只見張德惠打開壹個透明的塑料蓋,用鑷子夾住壹只蜜蜂的翅膀,把蜜蜂放在小夥子的斑上。年輕人說了聲“謝謝”就走了。當記者詢問時,他意識到這是張德惠利用蜜蜂進行“蜂療”。原來,張德惠的創新最值得稱道的是,他自學了“蜜蜂療法”的技術,常年免費治療上門的人。1992他了解到“蜂療”對人體有獨特的作用,於是到石家莊中國養蜂學會學習掌握“蜂療”方法。現在無論是我縣還是永春、惠安等周邊縣區,每年都有1000到2000人的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關節炎、良性腫瘤患者找他治療,每年可為他們節省治療費65438+10萬元。為此,他壹年要損失20多萬只蜜蜂,壹年賺不到1萬元,但他無怨無悔地說:“我在向我的蜜蜂學習!”。在記者的要求下,張德惠還教消費者幾種鑒別蜂蜜真偽的方法。聞氣味:真蜂蜜壹般有花香,與蜜蜂采的花的種類有關;二、看外觀:用手摸,純蜂蜜不粘,摻假蜂蜜粘;第三,可以借助外物進行壹個簡單的測試:將壹根燒紅的鐵絲插入蜂蜜中,取出後,有附件的是假,無附件的是真。也可以取壹點放在火上烤。真正的蜂蜜是可以拉出來的,但是加了糖就硬了,拉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