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工作多年,什麽工作經歷是「血淚的教訓」?

工作多年,什麽工作經歷是「血淚的教訓」?

前幾天在知乎上打開“職場”話題,發現大多數人關註的問題是:妳有什麽特殊的生存法則?

此外,還有許多類似的熱門話題,如:

工作多年,妳學到了什麽?

有哪些我們不談卻需要知道的社會規則?

妳對工作後的職場有什麽感悟?

......

可見,職場“潛規則”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壹些初入職場的新手菜鳥,很多人為了讓自己在職場上遊刃有余,都想提前掌握壹些不成文的“潛規則”。

今天,我從幾百個回答中,挑選了三件引起我最深感觸的事,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妳啟發。

1妳的形象暴露了妳的專業性。

主持人楊瀾曾經講過壹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當時楊瀾在英國留學,想找份工作,結果並不理想,壹次次被面試官拒絕。

壹開始她以為是自己能力不足,直到有壹次面試,面試官直接對她說:妳的形象和簡歷不符。甚至拒絕繼續問楊瀾問題。

很明顯,楊瀾是因為著裝問題被面試官鄙視的。她只能尷尬地低下頭,這才意識到形象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她壹直被教導能力是最重要的。她壹直以非常漂亮的成就和能力所向披靡。但最終,生活給了她壹拳。

上次面試,楊瀾精心準備了壹套得體的禮服,這次她沒有失望。幾輪面試下來,這位精致幹練的面試官對楊瀾說:“妳很優秀。歡迎加入我們。”

“以貌取人”看似是壹種思維偏見,但實際上,在職場中穿著得體,舉止端莊,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妳職業素養最直接的體現。

找工作的時候,妳的形象可能會直接決定妳能否入職。入職後,別人評判妳專業性最直接的依據也是妳的形象。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妳的形象甚至決定了妳的薪資水平。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丹尼爾·哈默麥什曾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這樣壹個結論:

最漂亮的女人比普通人多掙8%,最性感的男人多掙4%。對於女性來說,外貌對收入增長率的影響更顯著,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

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楊瀾所說:“沒有人有義務通過妳邋遢的外表去發現妳優秀的內在。”

在職場上,可以說妳的形象就是妳的名片,也直接暴露了妳的職業素養。

2感情用事是職場大忌。

半年前,小啊申請了壹家公司的會計工作,管理兩家超市的賬目。工作很順利,但是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突然分手了。

受此打擊後,小啊總是情緒低落,沒錢去上班。月末已經過去好幾天了,她還沒有上報當月的明細報表。財務部經理過來問她怎麽回事。

小啊不公正地解釋了她的情況,經理說服了她。但小啊還是無心工作,最後錯過了公司的報表,導致公司下壹步的財務分析和下個月的計劃無法完成,拖了整個公司的後腿。

為此,公司直接辭退了她。小啊也私下抱怨公司的不人道,但他不懂得感性,這是職場最大的忌諱。

大家都忙的時候,沒人有精力關註和照顧妳的情緒。而過於情緒化的人往往難以擔當大任。

職場情緒化不僅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也會給整個公司帶來負面影響。

著名企業管理專家譚小芳老師說過,情緒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壹個人、壹個企業、壹個社會的成敗。

不難理解為什麽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把員工情緒化視為洪水猛獸:

咪蒙曾經說過,她寧願要壹個持續績效6分的員工,也不要壹個今天績效10分,明天就抑郁或者炸掉的員工;

新世界創始人張偉甚至把情緒管理列為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說我們不需要情緒影響工作的人。

哈佛大學的壹項研究也表明,成功、成就和晉升的原因,85%是因為我們正確的情緒,而只有15%是因為我們的專長。

可見壹個職場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多麽重要。

3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最近壹個研究生想離職。

因為父母想讓她回家考公務員,就告訴她,考上公務員就相當於找了個鐵飯碗,離家近,遠比妳留在壹線城市的創業公司靠譜。

其實這個同學很優秀。畢業不到半年月入壹萬多,也是公司重點培養對象。

但“鐵飯碗”的誘惑還是讓她動搖了。

“鐵飯碗”之所以讓無數人趨之若鶩,無非是因為它能給人很高的安全感和穩定感。但是鐵飯碗真的有妳想的那麽“鐵”嗎?

先不說各種國企裁員,合同制,就算進了所謂的穩定單位又能怎麽樣?

其實很多單位的勾心鬥角都能直接碾壓人,壹切都要講關系,講後臺。如何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勾心鬥角的“炮灰”?

那麽,什麽最可靠最穩定呢?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他的著作《權力的轉移》中指出:

人類歷史上的權力來源從暴力和財富轉向了知識,知識將顛覆全球權力格局。

我們不難發現,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真正有價值的工作都是需要知識的工作。即使妳截癱,失去語言能力,常年坐在輪椅上,只要妳有發達的腦力,妳依然可以發光。

比如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寫了他的代表作《時間簡史:在這樣的物理條件下從大爆炸到黑洞》。

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穩定。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摘要

很多人經常說,聽了很多道理,還是命不好。

其實職場潛規則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得出不同的教訓。

如果只是壹味的看別人的“血淚教訓”,最終可能會變成:“我聽過很多職場潛規則,但我還是做不好自己的工作。”

在職業成長的過程中,有些道理只有經歷過才會更好理解。

就像這八個字說的:“可以頓悟,但事情需要慢慢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