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人才招聘 - 英德明逕彭家祠歷史

英德明逕彭家祠歷史

壹、英德彭家祠的歷史

在壹座高三十五米左右的山上,整個村落依山而建,***分三層,僅北面有壹條石階路出入,每層均只有壹個小門可通往上層,其余三面全是懸崖峭壁,凸現了建築的防禦功能。

它就是英德市黃花鎮(原明逕鎮)坑壩村的彭家祠,位於清遠市著力打造的五條旅遊熱線之壹———英西奇特峰林走廊風景區內。從遠處粗略看,有點像布達拉宮,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小 *** ”。

彭家祠其實是當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個建築封閉,自成壹體。房屋從山腳至山頂***分三層,除了北面壹條平均寬約壹米半、用石灰石打制成條鋪至頂層的石階路,其余三面均是懸崖峭壁。

這個古村落***分三個層次。首層建有房屋五棟,座南朝北三棟,東西兩邊各壹棟,房屋用不規劃的石灰石作基礎起砌至三米高,再上用青磚,然後接砌泥磚,頂部均蓋普通青瓦。

大門用花崗巖石砌,門楣上楷書陰刻“明義知方”四個大字,其上繪有三星圖、花開富貴圖、松鶴延年圖(1991年重畫);大門兩側各有壹個了望窗口。 拾級而上到了二層,二層為書堂。

***有房舍五間,中間為廳,廳內檐壁下有山水人物畫和古詩詞壁畫等。書堂外建築了壹棟矮小的平房。

中間為天井,天井兩旁各有壹個金魚池(已毀),天井側的三面墻上分別用灰漿雕刻梅花、菊花、人物等圖案,浮雕下有壹只用泥胚燒制未施釉的大花窗。這壹層的左邊還設有哨樓和炮樓。

最頂層為彭氏宗祠,建築風格為硬山頂配火鍋耳風火墻,與首層壹樣,房舍五棟,座南朝北三棟,東西各壹棟。首棟大門門楣上有壹匾,上寫“馳封中憲大夫”,落款為“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

二棟為祠堂,檐壁部分有壁畫或灰漿抹雕花草圖案。這壹層的圍墻用青磚或磚石混磚,上面有多個了望眼。

從建築結構上看,彭家祠凸現了極強的防禦功能。據陶人傑(時為英德縣知縣)為彭珠光、彭寶光、彭應能立的匾額記載:在甲寅(公元1854年)之秋,明逕(現黃花)壹帶土匪猖獗,鬧得百姓不得安寧。

彭氏兄弟自告奮勇,配合官兵剿匪有功。陶人傑為表彰彭氏兄弟,特授“明義方知”匾額。

有專家認為,目前在英德境內,建在山上凸現防禦功能的祠堂絕無僅有。它對研究該市古代建築和如何防禦外來侵略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1995年12月,彭家祠被列為“英德市文物保護單位”。

二、英德彭家祠的歷史

在壹座高三十五米左右的山上,整個村落依山而建,***分三層,僅北面有壹條石階路出入,每層均只有壹個小門可通往上層,其余三面全是懸崖峭壁,凸現了建築的防禦功能。它就是英德市黃花鎮(原明逕鎮)坑壩村的彭家祠,位於清遠市著力打造的五條旅遊熱線之壹———英西奇特峰林走廊風景區內。從遠處粗略看,有點像布達拉宮,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小 *** ”。

彭家祠其實是當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個建築封閉,自成壹體。房屋從山腳至山頂***分三層,除了北面壹條平均寬約壹米半、用石灰石打制成條鋪至頂層的石階路,其余三面均是懸崖峭壁。

這個古村落***分三個層次。首層建有房屋五棟,座南朝北三棟,東西兩邊各壹棟,房屋用不規劃的石灰石作基礎起砌至三米高,再上用青磚,然後接砌泥磚,頂部均蓋普通青瓦。大門用花崗巖石砌,門楣上楷書陰刻“明義知方”四個大字,其上繪有三星圖、花開富貴圖、松鶴延年圖(1991年重畫);大門兩側各有壹個了望窗口。

拾級而上到了二層,二層為書堂。***有房舍五間,中間為廳,廳內檐壁下有山水人物畫和古詩詞壁畫等。書堂外建築了壹棟矮小的平房。中間為天井,天井兩旁各有壹個金魚池(已毀),天井側的三面墻上分別用灰漿雕刻梅花、菊花、人物等圖案,浮雕下有壹只用泥胚燒制未施釉的大花窗。這壹層的左邊還設有哨樓和炮樓。

最頂層為彭氏宗祠,建築風格為硬山頂配火鍋耳風火墻,與首層壹樣,房舍五棟,座南朝北三棟,東西各壹棟。首棟大門門楣上有壹匾,上寫“馳封中憲大夫”,落款為“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二棟為祠堂,檐壁部分有壁畫或灰漿抹雕花草圖案。這壹層的圍墻用青磚或磚石混磚,上面有多個了望眼。

從建築結構上看,彭家祠凸現了極強的防禦功能。據陶人傑(時為英德縣知縣)為彭珠光、彭寶光、彭應能立的匾額記載:在甲寅(公元1854年)之秋,明逕(現黃花)壹帶土匪猖獗,鬧得百姓不得安寧。彭氏兄弟自告奮勇,配合官兵剿匪有功。陶人傑為表彰彭氏兄弟,特授“明義方知”匾額。

有專家認為,目前在英德境內,建在山上凸現防禦功能的祠堂絕無僅有。它對研究該市古代建築和如何防禦外來侵略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1995年12月,彭家祠被列為“英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廣東英德英西峰林的彭家祠在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

它位於明逕鎮的螺山之腰,這是我 們英西的壹個著名古跡,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它建於明代,據 說是當地彭氏族人為抵禦土匪滋擾而建的防禦性堡壘,當時人稱“寨山古堡”。它面向西南,依山勢而起,東北面是險要的峭壁, 山旁是壹條河,地理位置險要,頗有“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 勢。

大家壹來到跟前就可以看出它完全屬於防禦性的軍事古堡,四周圍在懸崖上築以高高的圍墻,惟前門中央有壹條石階相 通。據說這堡中住的是兄弟兩人,做過官,傳說還曾中過狀元,這 個堡曾受到朝廷的重視。

大家擡頭看大門上方,這裏懸掛著當時 縣令陶人傑於鹹豐六年八月的賜匾,上書“明義知方”。 據說,這是因為鹹豐初年,明逕壹帶土匪娼獗,彭家族人利用自己祠堡的 險要地形協助官兵剿滅了土匪,因此受到朝廷的褒獎。

但也有另壹種傳說,說這堡中的主人其實就是土匪,大家看 這堡的最高處,主屋周圍壹***有24個相同式樣的房間環繞著,每壹個房的窗戶都有精美的窗花裝飾,據說這就是堡主的24個壓寨夫人住的地方。 不過如今當年的後花園長滿了荒草,許多屋頂也露出了空洞,這古跡給人看的不是什麽華麗富貴,而是讓人知道,戰爭做不到的,時間於不動聲色之間就做到了,奪什麽名與利,爭什麽恩與寵,到頭來終不過是灰飛煙滅。

這裏到底住的是誰已無法搞得清楚,因為現在還住在堡中的居民是不會承認後壹種說法的。 現在這裏還居住著壹些遺民,大多是老人,和外界的語言也不是很通,想要與他們聊天問詢也是很難的。

不過在這裏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當地居民特殊的生活習慣,比如我們出門時可以看到大門的背後上方放著十幾個棺材,這是幹什麽用的?當地有的人說這是村中老人給自己準備的身後事,也有人說是當年和土匪打仗時表達與家***存亡的決心的!。

四、英德市黃花鎮歷史

黃花鎮因全鎮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園山間皆遍布黃花,故因而得名。

據《英德縣》記載,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起,稱清下都黃花圖(全縣設二十壹都七十四圖);

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稱黃花鄉(全縣設60個鄉);

民國21年(1932年),黃花鄉棣屬英德縣第七區,民國22年劃為八區,民國30年棣屬二區,內有8保105甲1218戶(按10戶為1甲、10甲為1保設置);

1949年至1951年9月屬英德縣第五區;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屬英德縣第四區(現轄區範圍設明逕、三山、城下、逕孔、溪村、巖背、新民、放板、塘邊、德崗10個鄉);

1956年秋,棣屬於英德縣九龍區(現轄區內設公正、明逕、巖背3個鄉);

1957年11月,撤銷區的建制,稱黃花鄉;

1958年9月11日,全縣設立6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黃花與九龍棣屬於衛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設立明逕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析出巖背成立巖背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巖背人民公社又並入明逕人民公社;

1976年,又析出巖背成立巖背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明逕區公所和巖背區公所;

1986年改稱明逕鄉人民 *** 和巖背鄉人民 *** ;

1993年冬改為明逕鎮人民 *** 和巖背鎮人民 *** ;

2004年6月18日調整行政區域,明逕鎮和巖背鎮合並,仍沿用舊稱叫黃花鎮。

五、清遠彭家祠在哪

彭家祠位於清遠英德市西南部的黃花鎮明逕坑壩村的螺山,彭家祠其實是當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個建築封閉,自成壹體。房屋從山腳至山頂***分三層,山高約33米。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大小廳房數十間依山勢建築在壹座造型如田螺的山上,壹棟棟房屋從山腳壹層壹層盤旋至山頂,***計9層,恰如其分地與螺山融為壹體,看不出壹點雕琢的痕跡,這在我國建築上十分罕見。面向西南,東北背靠險要峭壁,前為小河。整個建築封閉,自成壹體。從山腳到山頂只有壹條石階通道,360級,頗有“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交通指南

(1)背包驢友路線:可在廣州乘坐北上的各列車,先抵英德站,然後換乘至九龍、明逕、巖背的班車,即可到達英西峰林走廊。

(2)自駕車路線:從廣州轉入廣清高速慶豐收費站直行,約45分鐘通過天秤嶺隧道到清遠西收費站,前行轉過花壇往連州方向清連壹級公路,經逕口,六甲洞兩個隧道後,浸潭五壹路口右轉即英德方向。由於清連壹級公路正修路,雖可通行,但要註意安全。

六、清遠彭家祠怎麽走

彭家祠位於英德市西南部的黃花鎮明逕坑壩村的螺山,山高約33米。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大小廳房數十間依山勢建築在壹座造型如田螺的山上,壹棟棟房屋從山腳壹層壹層盤旋至山頂,***計9層,恰如其分地與螺山融為壹體,看不出壹點雕琢的痕跡,這在我國建築上十分罕見。

英德彭家祠交通指南:

英德彭家祠地址:廣東省清遠市英西峰林景區內

英德彭家祠乘車路線:

在廣州乘坐北上的各列車,先抵英德站,然後換乘至九龍、明逕、巖背的班車,即可到達英西峰林走廊。

英德彭家祠門票價格:

彭家祠門票20元預定價18元

1、取票方式:取票地點:英德市九龍鎮九龍大道81號(九龍鎮旅遊公司),取票時間:早上8點到下午5點半

2、取票憑證:訂單提交成功後,會免費獲取訂單短信,作為取票憑證。

3、門票說明:

①取票時間:早上8點到下午5點半。

②兒童身高1.0米以下免票,1.2米成人票,1.0-1.2米之間半票

七、彭家祠有什麽美食

美食推薦:

三黃雞不可不試,以巖背產的走地雞為上品,吃苞谷大,每只最少3~4斤重,價格約60元/只。本地塘虱、山魚、黃鱔等同樣美味,味道與人工養殖的有天淵之別。其他還有豆腐、竹筍、腐竹、巖霧尖茶、苦丁茶、野菊花,溪黃草等。

周邊景點:

“千軍峰林”和“公正溪樹峰林”兩大峰林;“穿天巖”和“陽巖洞”兩個巖洞、彭家祠和“小趙州橋”兩處古跡。此外,還有榮強小桂林、明逕倒影等景點可以壹遊。

交通指南:

(1)背包驢友路線:可在廣州乘坐北上的各列車,先抵英德站,然後換乘至九龍、明逕、巖背的班車,即可到達英西峰林走廊。

(2)自駕車路線:從廣州轉入廣清高速慶豐收費站直行,約45分鐘通過天秤嶺隧道到清遠西收費站,前行轉過花壇往連州方向清連壹級公路,經逕口,六甲洞兩個隧道後,浸潭五壹路口右轉即英德方向。

八、清遠英德明逕鎮的信息

地理位置 黃花鎮地處北緯24°12′-24°16′、東經112°48′-113°06′之間,有“南天第壹峰林風光”之稱的英西峰林走廊貫穿全鎮。

北依陽山縣水口鎮,西臨清新縣浸潭、石潭鎮,東連大灣鎮,南接九龍鎮。 黃花鎮隸屬清遠市英德,整個英德的大交通可吸引省內外的遠程客源:到清遠市區有107國道和在建的清連高速公路,車程約1小時,到新國際機場僅89公裏,到廣州為2個小時;經英德市區走英曲公路到韶關約為兩個小時車程。

英佛公路連接京珠高速。鐵路方面,京廣鐵路復線和在建的武廣客運專線貫穿英德南北,英德至廣州、到韶關均只需壹個小時。

水路方面,境內北江、翁江、連江三江交匯,客貨輪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此外,正在建設的武漢—廣州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南北走向從英德市區附近經過;正在規劃建設的昆(明)—汕(頭)高速公路將橫貫英德北部,將在英德市區北郊設出入口。

在如此的交通優勢之下,黃花鎮具有較強的吸引省內外遠程客源的潛力。 黃花鎮旅遊資源開發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

該鎮位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邊緣,是接受珠江三角洲經濟輻射第壹波的地區,在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全面推廣時期,黃花鎮將會接受更多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這些因素將推動黃花鎮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鎮區緊靠107國道,距廣州約兩小時車程,距清遠市區、英德市區均為壹小時車程。按旅遊的發展趨勢,壹小時車程是半日遊的最佳輻射範圍,兩小時車程為壹日壹夜遊的最佳範圍。

行政區劃 該鎮總面積202.3平方公裏,總人口46457人。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266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黃花鎮因全鎮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園山間皆遍布黃花,故因而得名。據《英德縣》記載(2006年版《英德縣誌》P60-P70),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起,稱清下都黃花圖(全縣設二十壹都七十四圖); 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稱黃花鄉(全縣設60個鄉); 民國21年(1932年),黃花鄉棣屬英德縣第七區,民國22年劃為八區,民國30年棣屬二區,內有8保105甲1218戶(按10戶為1甲、10甲為1保設置); 1949年至1951年9月屬英德縣第五區;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屬英德縣第四區(現轄區範圍設明逕、三山、城下、逕孔、溪村、巖背、新民、放板、塘邊、德崗10個鄉); 1956年秋,棣屬於英德縣九龍區(現轄區內設公正、明逕、巖背3個鄉); 1957年11月,撤銷區的建制,稱黃花鄉; 1958年9月11日,全縣設立6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黃花與九龍棣屬於衛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設立明逕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析出巖背成立巖背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巖背人民公社又並入明逕人民公社; 1976年,又析出巖背成立巖背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明逕區公所和巖背區公所; 1986年改稱明逕鄉人民 *** 和巖背鄉人民 *** ; 1993年冬改為明逕鎮人民 *** 和巖背鎮人民 *** ; 2004年6月18日調整行政區域,明逕鎮和巖背鎮合並,仍沿用舊稱叫黃花鎮。

自然環境 從地形地貌上看,鎮區地處粵北石灰巖山區,屬石灰巖盆地地形。全鎮山地環繞,群峰林立,地形地勢十分復雜。

該鎮地勢北陡南緩,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又有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緩山丘。四周山巒層層疊翠、此起彼伏,線條柔和而曲折。

盆地內,峰巒拔地而起,峭壁千仞,峰石情趣盎然,形態萬千,有如碧蓮出水,惟妙惟肖;駱駝情侶,耳鬢斯磨;五佛會峰、筆尖峰、觀音閣……奇峰間怪石嶙峋,溶洞凸現,暗河幽深。 黃花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自然條件較優越。

年平均氣溫18°C,無霜期多年平均為312天,常年平均日照總時數是1677小時,年均降水量1800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及7~9月兩個時段。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季風氣候十分明顯。

由於氣候條件優越,水熱充足,該鎮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2.7%。因而,鎮區得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的循環,並擁有清新、潔凈的空氣及高質量的水體。

境內河流主要是黃花河,發源於巖背村,貫穿巖背村以南的鎮域,主要由雨水與地下水補給。豐水期河水猛漲,水流較急;枯水期水位較低,河面平靜。

此外,由於該鎮屬巖溶地貌,因而漏水洞廣布,暗河幽深,地面水容易流入暗河。境內有泉水多處,均為冷泉,為地下水出露處。

該鎮無工業汙染,植被繁茂,水質優良。 黃花鎮工業化水平不高,只有少量的工礦企業,絕大部分地區仍以農業種植為主,未受工業汙染。

該鎮地處亞熱帶地區,光熱充足,氣候溫和,適合多種常綠闊葉林木生長,植被繁茂,主要有馬尾松、油杉、楓樹、香樟、陰香、椿樹、海紅豆等樹種,生物多樣化,小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碧峰秀水有機組合,農田村舍點綴於翠竹青山之間,田園風光旖旎,十分適宜開展觀光休閑與綠色生態旅遊。

經濟狀況 黃花鎮是廣東省粵北山區經濟較落後的地區,目前仍是壹個以第壹產業為主導的小鎮,經濟相對落後。在各級黨委 *** 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當地黨委 *** 帶領全鎮人民不懈地攻堅刻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正不斷發展。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國道、省道等主要幹道與鎮公路相連通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公***運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