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吳川模式與湛江經濟發展

吳川模式與湛江經濟發展

湛江這塊土地,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壹批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城鎮,主要有梅錄、安鋪、赤坎、石城、雷城、廉城、遂城、淡水等,它代表著湛江本土文化的另壹支——小商品經濟文化。

梅錄位於鑒江的出海口,因歷史上內河運輸的發達,而且有比較大的腹地,使這個鎮成為商品經濟發展最為肥沃的土壤。早在宋元時期,該鎮已發展成為與佛山、石龍齊名的嶺南大都市。在民國時期,曾設立廣東省梅錄市政局。梅錄人對早期赤坎埠的形成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因受梅錄的影響,整個吳川形成了濃厚的商業傳統。人稱吳川人是“湛江的潮州人”,“湛江的猶太人”。自古至今,吳川人不管在什麽樣的環境下都想著賺錢,就是在解放後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城鎮不準從商,農村不準經營自留地、不準養牛的時期,吳川人照樣經商,照耕自留地,照養耕牛。體現了小商品文化的頑強生命力。<BR><BR> 這壹濃厚的商業傳統,使得吳川在改革開放之初的寬松環境下,工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80年代初開始,全縣大辦個體企業、鄉鎮企業。1986年8月,在全省鄉鎮企業會議上,吳川縣作了《千家萬戶辦工業》的經驗介紹,被譽為“吳川模式”,在全省推廣。省委書記數度帶隊來吳川考察,各地紛紛前來吳川參觀學習,珠三角地區的領導亦來學習。

湛江市的領導為此而風光壹時。在“吳川模式”推動下,湛江各地大辦鄉鎮企業風起雲湧,其中,坡頭區、廉江市等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辦鄉鎮企業熱潮,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在全市各地蓬勃發展。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的迅速發展,充分體現了小商品經濟文化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具大能量。對於當時整個湛江經濟處於市場極不發達的時代產生巨大促進力,這是壹種歷史性的巨大進步,有效地推進了湛江經濟市場化的進程。

然而,以“吳川模式”為代表的湛江鄉鎮企業發展,到了90年代,已是風光不再,此時,全國各地的不少鄉鎮企業,尤其是當年來吳川學習的珠三角地區的鄉鎮企業不僅數量上遠遠超過吳川,更重要的是質量檔次上超過了吳川。這些地區的不少鄉鎮企業成為超億元,甚至超十億元企業,有的成為中國企業的巨子。而吳川乃至湛江的大部分鄉鎮企業壹直長不大,而且日益衰落。<BR><BR> 多年來,人們把吳川、把整個湛江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長不大的原因歸罪於經濟大氣候、銀根緊縮、領導不重視、資產流失等等,這些結論並沒有錯。然而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傳統小商業文化局限性的制約。

傳統的商業文化的開放性是其精華的壹面,然而,其狹隘性卻是糟粕的壹面。開放性,形成了活躍性,而狹隘性成為了前進的阻礙性。吳川早期最著名的博鋪鞋廠,幾乎是壹家壹個廠,全家成員組織生產和銷售,有的請幾個親戚朋友幫工,這些企業大都沒有註冊,連基本運作的規程也沒有,根本不是企業,就象解放前的家庭手工作坊,這就是“吳川模式”的先天不足。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吳川辦起的壹批糖酒工業企業,如後來的林屋機械廠,比早期博鋪鞋廠起點高得多,而且具有現代企業的壹些特征。但是,由於吳川小商品經濟文化巨大的歷史傳承性,企業經營者文化層次低,基本沒有接受過現代企業理論的教育,觀念難以跳出傳統,或者說接受現代企業的意識比較慢,因而其在經營過程中,始終是以家庭式經營為基礎,“亞姑哺奶”、兄弟姐妹占據管理層的管理體制根本無法使企業走向現代式經營。

可見,傳統小商業經濟的文化在90年代已經變成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繩索,束縛了企業的升級換代,這就是湛江鄉鎮企業***同的遭遇。在強有力的小商品經濟文化制約下,湛江鄉鎮企業無論如何也難以長大。<BR><BR> 三、半球、三星兩個“家族帝國”的衰敗<BR><BR> 湛江市區的工商業與吳川及各地鄉鎮企業所受到的文化影響有所不同,市區工商業植根於城市相對開放的文化體系之中,其管理模式、企業檔次均遠高於鄉鎮企業,明顯帶有現代企業的某些特征。但是,始終跳不出傳統文化的影響,其發展到最後結果:現代企業的殼子,“家族帝國”的本質內容。

在80年代中至90年代的初期,半球、三星“兩匹駿馬”曾給湛江市的企業帶來壹股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氣息。然而,在它們輝煌的背後,早已隱藏著失敗的基因——家族(親族)式經營的體制。

半球及三星是我市國有企業(半球是屬大集體性質企業,與國有性質基本相似)中的兩個“家族帝國”。由於經營者受傳統文化的制約,它們無法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裏完成企業現代性質的改造,而它們面對的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成長起來的現代企業,因而註定要走向衰敗。

半球集團是我國比較早引入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在企業管理、機構設置、市場開拓等方面,都具有與傳統計劃經濟不同的模式,當時,中國壹些著名的經濟學家常來半球考察,稱半球是中國現代企業的代表,並帶人來參觀學習,推廣半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經驗。此時,半球的頭號人物李秀森是企業界最有名望的人物之壹。半球與吳川的鄉鎮企業畢竟具有本質的不同,李秀森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由於他的企業經營比較好,吸進了壹批精英人才。在身邊,還有壹批經濟學家經常作引導,他的兩個兒子在美國留學學習西方經濟學,這些人對促進李秀森的經營觀念的變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壹個方面是:李秀森經常到國外考察,接受西方企業文化的影響。這些原因,使李秀森經營下的半球集團向現代企業邁出了壹大步。實際上,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半球已經具備現代企業的雛形,半球集團是湛江市第壹個引入CI策劃、而且比較成功的企業。但是,半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並不徹底,根本表現在用人機制和分配制度上沒有突破計劃經濟的框框,沒有跳出傳統。如在用人上,壹方面他千方百計在全國招聘人才,而另壹方面,企業的主要部門,如企業的決策層及銷售公司、財務公同、證券公司、人事部等,基本上是用兒子及李氏,李氏家族、親族掌管著整個企業的命脈。正是這種“家族式”的經營,造成了財務管理上的混亂,資產的嚴重流失和決策的錯誤。以至造成後來半球幾億元的貸款沒有回收,半球證券公司的部分股民檔案被盜,半球證券公司券集的幾億元股金亦被錯誤決策花光。<BR><BR> 三星集團的興旺在90年代初期,在羅平的經營下,鉆政策的空子進口組裝汽車,因品種多,質量好而贏得了市場。企業建立壹套比較系統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在機構設置、市場體系、人才政策、科研機制、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同樣帶有現代企業的性質。但是三星集團的致命弱點也在於經營上的“家族式”,現代制度變成了空殼,個人的決策代替了班子的決策,造成投資上的極大失誤,甚至在省決定由粵海集團收購三星,湛江市決定同意的情況下,身為市委常委的羅平還壹意孤行,不同意被收購。三星的命運就因此而註定失敗。

李秀森也好,羅平也好,甚至當時湛江的另壹批企業領導人也好,他們都是在湛江的本土土壤上生長、培育起來的,帶有濃厚的本土文化的根。同時,他們所從事經營的年代,各地的大部分企業所奉行的是“家族式”經營,這種外部的環境與內在文化本質的結合,就變成了他們的作品——“家族帝國”。湛江的“家族式”企業是建立在80年代,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雙軌制、市場仍未發育的時期。當時,只要思想放得開,膽子大,舍得花錢搞關系,企業的貸款可以輕易到手,產品的銷售亦輕易解決。這樣,壹批企業上去了,80年代,湛江繁榮的企業經濟就是這樣出現的。然而,到了90年代,尤其是宏觀調控,各項體制改革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發育比較成熟的時候,“膽量經濟”、“關系經濟”已經走投無路,因而建立起“家族式”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再無法適應競爭的形勢。原來的在80年代闖出來的壹代經營者由於其文化的局限性,根本無法完成湛江市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政府雖然采取了不少積極的措施推進企業制度的改革,但是由於企業經營者沒有進行根本性的置換,因而,在90年代湛江市的企業壹直無法真正進入市場,無法適應市場的競爭,湛江企業經濟因而在90年代慘敗。

今後,建設湛江現代經濟的重任,將落在大批接受現代經濟理論熏陶的新生代企業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