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宿州很差嗎?怎麽看徐州

宿州很差嗎?怎麽看徐州

徐州市位於東經116°22′~118°40′、北緯33°43′~ 34°58′之間。東西長約210公裏,南北寬約140公裏,總面積11258平方公裏,占江蘇省總面積的11%。域內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海拔壹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兩大群,壹群分布於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壹,其中賈汪區東北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5米;另壹群分布於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90%,海拔壹般在30-50米之間。

在徐州,有省管理的徐州地震臺、新沂地震臺。市地震局管理的徐州礦務集團大黃山地震臺、大屯煤電公司地震臺、徐礦臥牛山地震觀測站、鐵路義安山觀測站等。在睢寧、豐縣還有三口被列入國家地震監測井的深水觀測、監測井。該市還有遍布全市的地震宏觀觀測哨,如徐州彭祖園徐州動物園就是。我國目前地震觀測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測震、地形變、地應力、地下水、地磁、地電、重力、動物習性及其它宏觀異常,八大手段。徐州市擁有儀器30多臺套,擁有除重力、地應力外的六大手段。地震臺站全天候工作,在防震減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1983年11月7日山東菏澤5.9級地震、1995年9月20日山東蒼山5.2級地震後,徐州地震臺網及時測出數據,迅速向市政府報告外來地震要素,為安定民心做出了貢獻。

汶川大地震,江蘇地震臺網最早捕捉和測量出四川地震信息的就是該市邳州地震觀測點。

礦產資源

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產地、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擁有煤炭、井鹽、鐵、鈦、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煤炭已探明儲量達39億噸以上,預測儲量69億噸,年產量2500多萬噸;井鹽儲量為220億噸、且品位很高,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的資源條件十分優越;鉀礦探明儲量22億噸,約占國內探明儲量的1/5;石膏年開采能力500萬噸,為華東地區之首。境內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徐州還是國家糧棉生產基地,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稭稈養畜示範區、林業科技開發試驗示範區和五大蔬菜產區之壹,是中國銀杏之鄉、蘋果之鄉,全國四大膠合板加工基地之壹,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徐州是彭祖文化,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堯時建立的大彭氏國,以彭城之名的見諸文字是春秋時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壹。當時“徐州”只是作為壹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壹區域的中心城市。

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時期,大彭氏國很強盛,曾為五霸之壹。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是中國烹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壹。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裏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壹統天下,開創了歷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

徐州又有“千年龍飛地、壹代帝王鄉”之譽。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其後秦末劉邦生於豐縣而長於沛縣。徐州也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現代戰爭中就有以徐州為的中心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和解放戰爭淮海戰役。

兩漢文化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其發跡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經過四年多楚漢戰爭,於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在定陶行皇帝禮,初都洛陽,後徙長安。此時,強大的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響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兩漢四百年間,徐州***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壹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

徐州漢代十八陵經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獅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馱藍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龜山第六代楚王墓、東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東漢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漢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北洞山楚王陵、龜山楚王陵和獅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領風騷。被譽為徐州文化三絕之壹的獅子山兵馬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博袖長袍的官員俑、冠幘握兵器的衛士俑、執長器械的發辮俑、足登戰靴和抱弩負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種。獅子山漢兵馬俑既是漢代的藝術珍品,又是徐州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見證,不僅對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有極高的價值,對於研究漢代社會性生活、喪葬制度、軍制戰陣都有著同樣的價值。

西漢時期徐州地區流行的是崖洞墓,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盛行的是漢畫像石墓。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禮堂裏的雕刻壁畫。漢畫像石雕刻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壹,目前徐州地區出土漢畫像石700余塊,收藏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畫像石500余塊。徐漢畫像石同蘇州園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並稱為“江蘇文物三寶”。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徐州兩漢文化景觀中還有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勝跡,諸如戲馬臺、泗水亭、霸王樓、歌風臺、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處景點,都有壹段動人的歷史故事,使人聯想到的是楚漢戰爭的硝煙風雲。

歷史名人

古彭徐州,歷史悠久,地傑人靈。龍飛之地,將相之鄉。猛士如風,謀士如雲;文人騷客,藝術大家。數不勝數;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冊。歷代徐州籍的開國皇帝就有數人之多。 除劉邦外,南朝宋武帝劉裕,南唐烈祖李昪,南沛縣歌風臺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後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將相更是層出不窮。劉姓諸侯王遍及漢朝各地,自不必細說。單就隨劉邦征戰功成丶裂土分封的異姓侯就有 20多人。如“五裏三諸侯”的安國侯王陵、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蕭何、曹參、周昌、樊噲、夏侯嬰等。東漢末年,被譽為江東第壹謀士的彭城人張昭。東晉驍將劉牢之,清初狀元李蟠,清雍正宰相李衛,清乾隆名相劉墉……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徐州還哺育出壹代代文人騷客、藝術大家。漢初彭城諷諫詩人韋孟,主持編寫《淮南子》的淮南王劉安,中國目錄學鼻祖劉向,和劉向的兒子劉歆,寫出了我國第壹部分類目錄《七略》,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道陵,西晉竹林七賢之壹的劉伶,編著中國第壹部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的南朝劉義慶,寫出中國第壹部史學評論專著《史通》的盛唐劉知幾,及劉知幾的兒子劉秩,編著了我國第壹部政書《政典》,在徐州度過了23個春秋,自稱是其故園的大詩人白居易,同是唐朝最重要的詩人之壹的劉禹錫,堪稱壹代詞宗南唐後主李煜。中國楹聯第壹人的劉孝綽,世稱“劉三娘”的南朝才女劉令嫻,“蘇門六君子”之壹陳師道,清初文學評論家張竹坡,分別獲得191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銀質獎的畫家王琴舫和李蘭,被稱為“詩書畫”三絕藝術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錢食芝,被譽為“民初四大書法家”之壹的張伯英,國畫大師李可染,還有在解放戰爭中烈士宋綺雲與徐林俠及其兒子小蘿頭宋振中。其他還有清史專家蕭壹山、雕塑理論家王子雲、國畫名家蕭龍士、人民音樂家馬可、指揮家胡德風,書法家馮亦吾,“四小名旦”之壹許翰英等等。

徐州千百年來,無數風流人物,群星薈萃,實在難以盡述。 以下僅介幾位:

(1)彭祖

徐州古稱彭城,肇源於彭祖。彭祖是黃帝的後裔。他是著名的老壽星,活了八百歲。善於導引氣功養生,飲食及房中術。因善於烹調,被稱為我國的烹飪鼻祖,是名副其實的我國的第壹位廚師。據說他因烹調雉羹(辣湯),進奉給堯帝受封而建立起大彭氏國。

(2)劉邦

徐州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布衣皇帝漢高祖的故鄉,劉邦出生頗有神話色彩,傳說漢高祖之母避雨於橋遇龍而孕,其受娠地龍霧橋就在今天豐縣城東北的梁樓村。漢高祖青年避亂遷到沛城以北三裏左右的地方落戶。故當地有“豐出沛養漢劉邦”的說法。

高祖十年,漢高祖親征平叛而歸,途經沛縣,在沛宮大擺酒席,宴請父老鄉親。還挑選了壹百二十名青少年,組成合唱團,以助酒興。酒酣之時,漢高祖擊築高歌,自賦詩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兒童亦隨之唱和。歌罷,高祖揮劍起舞,萬分傷感。對沛縣父老說:遊子思故鄉,我雖定都長安,但百年之後我的魂魄還要回歸故裏。

高祖離沛後,沛人為顯揚帝威,請金石良匠將《大風歌》摹刻上石,並築百尺高臺,立碑於臺上。《大風歌》碑相傳為東漢蔡邕所書,歷經兩千余年的風風雨雨,流傳至今。

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定都長安之後,其父豐公雖享受榮華富貴,卻日夜思念故裏,時常悶悶不樂。為此,劉邦命令在國都長安附近的秦國故地驪邑(今西安市臨潼區),仿照家鄉豐邑(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的街巷布局,為太上皇豐公重築新城,並將鄉親故友遷部分居於此,太上皇這才高興起來。史記記載新豐城建造得與劉邦家鄉豐縣縣城壹模壹樣,豐縣城鄉鄰遷至新居,連雞犬都能找到各家門戶,此即“雞犬識新豐”。

(3)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年)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在楚漢戰爭中,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4)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國豐(今徐州豐縣)人,漢高祖孫。治《春秋谷梁傳》。曾校閱皇家藏書,撰成《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所作《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絕大部分已亡佚。所著另有《洪範五行傳》、《新序》、《說苑》、《列女傳》等,今存。又有《五經通義》,亦佚。劉向整理了《戰國策》,劉向為《戰國策》壹書命名,也同時為那段紛紜復雜、多姿多采的歷史命了名——“戰國”的名稱由此而來,這也可看做是劉向編校《戰國策》的額外收獲吧。

(5)張道陵

張道陵(生卒年不詳)東漢著名宗教首領、道教創始人、教主。本名陵。沛國豐(今徐州豐縣)人。曾為江州令,後客居蜀中,學道於鶴鳴山中,作道書二十四篇,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並聚徒傳道。受其道者,出米五鬥,其道稱“五鬥米道”。卒後產衡、孫魯等世世為教主,被後道家奉為“張天師”,中國神話四大天師之壹,其道又稱“天師道”。

(6)李煜

李煜(937-978) 名從嘉,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李煜即位時,南唐已為宋的屬國。975年,宋軍入金陵,俘後主,南唐滅。 降宋。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後服宋太宗所賜牽機藥而卒。史稱為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在政治上是壹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壹個文學家,詩人,千古詞宗。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與其父李璟皆工詩詞書畫,其詞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神秀。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相見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