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白塔鎮的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

白塔鎮的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

白塔鎮是由建國前原萬山、飲馬、白塔、大莊等鄉組成,歸淄川縣萬福鄉管轄。 建國後,白塔、大莊鄉歸淄川縣昆侖區管轄。1950年3月,淄川縣昆侖區改為第四區,隸屬關系不變。1956年11月萬山鄉、飲馬鄉、白塔鄉合並為飲馬鄉。1958年8月撤銷飲馬鄉、焦莊鄉,飲馬鄉及原大莊鄉管的大莊、小莊、梁家莊3個村***17個村劃歸昆侖人民公社, 1962年2月原飲馬鄉、大莊鄉所轄的17個自然村由淄川區劃歸博山區並成立“海眼人民公社”(以下簡稱海眼公社)。1963年10月海眼公社機關由大海眼村遷至國家村村西,1973年遷至白塔村村北。1982年12月, 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1982]153號文件批準,將海眼公社更名為白塔人民公社(以下簡稱白塔公社)。1983年10月,經博山區人民政府批準,白塔公社更名為白塔鄉。 1984年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以[84]魯政函60號文件批準,更名為“白塔鎮”。

1994年4月,掩的、趙莊、簸箕掌三個村由域城鎮劃歸白塔鎮。是年6月,貫徹博發[1994]36號文件,李家鄉所屬小南峪、銅井、柳溝、平安峪及石門鄉所屬吳家宅、行者峪、下惡石塢等七個村,分別合並到白塔村、小莊村、趙莊村、國家村、小海眼村、飲馬村、掩的村。 位於白塔村以東4.5公裏,距博山城8公裏,北萬山村西北,奎山之陽,因院西有地名金盆地”而得名。據考證,金地院始建於元初,後擴建為寺院。據清嘉慶五年《重修金地院碑》記載:“萬山莊金地院,於元至元五年(1268年)僧福元創修之,明成化四年(1468年)僧之禪重修之”。該寺院有前後兩進院落和壹個西跨院,寺院內有殿房40余間,占地10余畝。寺內佛像神尊齊全,曾有數百名僧人在此誦經禮佛。1951年寺院改做學校。1982年學校遷走荒廢。2002年重修。

金地院全景金地院內香雪樓金地院主體建築屬明清風格。院墻上鑲嵌四塊功德碑,上刻《重修金地院記》,記重修首事人及捐資者名單。山門為相公帽式,前院右側是門房,紅墻黑瓦。門前有三塊龜馱碑,碑為清嘉慶年間重修寺院時原碑,年久風化,字跡已不清晰。在石碑對面,為五脊六獸殿房,裏面有地藏王塑像,端座在蓮花寶座上。大殿內兩旁塑有四大天王。大雄寶殿雕梁畫棟,前出廈,上覆青瓦,檐下有四根雲龍攀柱,石質優良,工藝精湛,殿內塑有釋迦牟尼金身像,仍保持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時原樣。後院是香雪樓,依山勢而建,層層拔高,氣勢磅礴。底層為方石壘砌,石門、石框、石窗欞俱在。“香雪樓”匾額系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時名士宋懷忍手跡。

金地院歷史悠久,香火旺盛,是數百年來善男信女朝奉之地,屬“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塔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