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吳江盛澤絲綢的文化背景

吳江盛澤絲綢的文化背景

翻開盛澤的歷史,能看到的幾乎只有兩個字——絲綢。如果把盛澤的歷史比作壹條河流,那麽絲綢文化就流淌在這條長河中。這麽說吧,盛澤的歷史就是壹部絲綢發展史。

盛澤的先輩們曾經創造了“日出萬馬,衣遍天下”的輝煌,讓盛澤這個偏僻的農村小鎮擠進了中國四大絲綢之都。今天,15萬盛澤人從祖先那裏接過了發展的接力棒。他們年復壹年不懈努力,在絲綢之都創造新的輝煌。

建國初期,飽受日寇和內戰摧殘的絲綢業在壹片蕭條中艱難起步。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經過幾次共同努力和改造,形成了以新生、新華、新聯、新民四廠為骨幹的絲綢工業格局。在農村,盛澤公社絲織廠成立於1958,是在少量手工工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形成了中國項英集團、江蘇壹龍集團等壹批中國知名企業。鄉鎮開辦的絲織廠遍布全鎮。到90年代中後期,壹大批民營企業誕生,為絲綢行業的進壹步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後勁。2000年底,全鎮絲綢行業有大小工廠600多家,有絲織機2萬臺,面料生產能力達到654.38+0.2億米,是建國初期的近500倍。與此同時,傳統印染行業也突飛猛進。目前,全鎮21印染廠年處理能力超過15億米。還發展了聚酯切片、聚酯長絲等合成纖維原料及塗層、壓延、植絨、磨毛、壓延、復合、印花、刺繡等系列面料深加工生產,形成了聚酯切片26萬噸、聚酯長絲22萬噸、面料深加工6543.8+0億米的年生產能力。此外,針織行業也正在成為壹個新的生產類別。可以說,盛澤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絲綢紡織生產基地。

作為主要的生產工具,設備的演變最清楚地反映了盛澤絲綢業的巨大變化。建國初期,全鎮只有700多臺電動鐵木織布機,其他都是手拉、腳踏手搖織布機,生產效率很低。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K611全鋼絲織機逐漸升級為主導設備,鎮上最後壹批鐵木織機在1984年被淘汰。1985年,新民絲織廠引進了第壹批噴水織機。此後,各工廠引進了噴水、噴氣、劍桿、片梭等各種無梭織機,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在1999和2000年的民營經濟發展高潮中,無梭織機作為首選設備被大量引進,兩年內新增織機9000多臺。目前,全鎮無梭織機總數已達1.3萬臺,其生產的絲綢產品已占總量的80%以上,基本實現了無梭織。同時,大量引進了先進的上漿並條設備、溢流噴射染色機、印花機、紡紗加彈生產線、電腦繡花機、高速經編機、緯編機等設備,大大提高了盛澤絲綢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

盛澤絲綢不僅在數量上占優勢,而且以其高質量而聞名。1962年,新盛絲織廠生產的美麗絲綢在國家鑒定中獲得1。此後,盛澤絲綢多次獲獎,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青睞。1983期間,在杭州舉行的全國絲綢評比中,新生、新華、新聯、新民四家絲綢生產企業和吳江印染廠同時獲得1,震驚全國絲綢行業。《浙江日報》連續發表三篇社論對此大加贊賞。在隨後的國家質量獎評選中,盛澤絲綢產品連續獲得三項金獎。目前,盛澤絲綢的品種已經從傳統的桑蠶絲發展到桑蠶絲、交織絲、人造絲、合成纖維四大類數百個著名品種。約70%的產品通過各種渠道銷往國際市場。盛澤鎮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國“五大”鄉鎮之壹,真絲綢出口量占全國的1/6,是全國主要的絲綢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