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太原為什麽簡稱“兵”?

太原為什麽簡稱“兵”?

太原的由來

原指廣闊而平坦的地形,如平原、高原、草原、沙原和苔原。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說:“廣平如原。”白居易的《告別古草》,“漫無邊際的草,隨四季來來去去”,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都是對原作的妙用。太,古語“大”,如太宰也叫“大宰”,太子也叫“大兒子”;大和太大也有區別。太大了就多加壹點,就會說比大還大,表示無窮無盡,或者說很大很偉大。在中國,記載“太原”的最早文獻是《尚書·龔宇篇》和《石矛·瀟雅六月》。前者是“背戶口,治沙灘,治缺口。”太原和嶽陽都有”;後者“薄而嚴,至於太原”。前者叫壺口,即薊縣西黃河壺口瀑布,聞名天下。梁、齊是呂梁山在不同地段的不同叫法,嶽陽是太嶽之陽(南),都是指今天汾河下遊廣大的平川地區。後者據顧《日之錄·太元》記載,遊於以甘肅平涼為中心的河平川壹帶。無論是愚公是太原,還是六月是太原,很明顯,兩者都已經超越了二丫這種通稱的原始地形名,進入了地域名,這是專有名稱。誠然,這種“太原”制是作為地域名稱出現的,而不是組織名稱。

太原成為壹個組織名稱,指的是今天太原壹帶,那是戰國後半期的事情。《史記·秦本紀》、《白起列傳》記載,秦昭四十八年(前259年),司馬庚北置太原,秦莊王襄王三年(前247年),設太原郡,治晉陽(今晉源鎮東北古城營壹帶)。因為晉陽是太原的縣城,後來又是太原的府鎮,晉陽從此也被稱為太原,這個稱謂壹直到隋唐五代都沒有變。太原盆地雖然不像汾河下遊的山西南部那樣平坦遼闊,但在多山的山西仍享有“大平原”的美譽。

誠然,今天以晉陽為中心的太原盆地對太原的提及,是公元前三世紀中葉的記載。但在司馬庚設太原,秦設太原郡之前,已經有晉陽,後來成為太原郡。據《戰國策·趙策易》記載,晉陽城是趙簡子傑出的政治家、建築師董安瑜所建。“當初,這座宮殿的墻壁全是用郝迪的楚墻做成的...宮殿的房間都是用銅做的。《春秋》十三年(公元前497年)記載“趙晉楊入晉陽造反”;《左傳》寫的是“趙陽奔襲晉陽,晉人圍之”;《公羊傳》說“楊帶著晉陽的鎧甲去追和史記”。這說明晉陽城的修建最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7年,也就是說至少有近2500年的歷史。

太原和唐明鎮

如今,很多本地人和外地人在太原街頭閑逛時,每經過迎澤街或解放路,往往都要停下來看看兩者交匯處的“唐明賓館”四個大字,雖然這種早期建築在今天已經很常見,並沒有什麽獨特之處。人們關註它。是“唐明”的意思嗎?這其中的演變還得從宋初北漢的平定說起。經過宋太祖和唐太宗的統壹戰爭,南北相繼統壹,但被分割為晉陽太原的北漢王朝沒能堅持多久。太平興國第四年(979年),趙光義、宋太宗親征。直到北漢主糧耗盡投降,居民還趴在房頂上擡磚露瓦堅持抵抗。趙光義因尷尬而生氣。破城之後,壹座運行了幾千年的古城被燒成灰燼。失去家園後,許多晉陽人渡過汾河,來到附近的唐明鎮。

唐明鎮在太原市昔陽市壹帶。事實上,這個城鎮只是壹條東西走向的街道。但鎮上的地理情況還是比較繁華的,有山有水,關隘嚴密,地勢險要。如果說古代中央王朝的戰略重點壹直是防範北方遊牧民族的話,汾河東北的唐明鎮比汾河西南的晉陽城具有更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壹點,只要看看北方的天險,十陵關,天門關都在汾河的東北,不在汾河的西北,就更明顯了。北宋壹建立,就伴隨著遼兵南下的威脅而生。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也就是攻陷晉陽城的第三年,宋朝潘美迅速擴建唐明鎮,修築城墻,取代晉陽成為北方巨防。當年潘美修建的城墻,成了今天太原城的雛形。開始時,方盈街、雞湖營、教場巷等。駐紮在軍隊中的,像馬賽克壹樣分布著住宅店鋪——誠然,它們並不都被命名為甘松王朝——仍然帶有潘美軍民聯防的戰略思想。太原的軍民配花,可以算是古代城市建設史上少有的特色。

潘美築城墻後,先由唐明設立,後由陽曲縣設立,再到宋仁宗時,恢復了太元府的設立。從此,陽曲縣成為太原府城。金元昊問《晉陽故城傳》曰“王雪出降百姓,屋瓦飛如箭。劉芬決入大西門,府遷唐明村”,描述了太原由晉陽城向唐明鎮過渡的歷史變遷。元朝由太原道統治,明清又由太原府統治。直到1927,太原市建立,陽曲縣壹直隸屬於此,於是有了“唐以前太原和晉陽是壹座城,宋以後太原和陽曲是壹座城”的說法。現在唐明賓館因唐明鎮是太原市的前身而得名。它位於唐明鎮的南部邊緣。

太原市錦繡

古代有“花花真置家,太原城錦繡”之說,源於宋元時期的北方民間諺語。《宋史·陳堯祚傳》記載,宋真宗天禧年間,堯祚治並州時,汾河暴漲,洪水泛濫。姚未雨綢繆,在東岸築起長堤護城,在汾堤與府城之間引入汾——今西起勝利橋,西至流西街,大旱時至西關,周五已積成湖,堤旁廣植楊柳數萬株,名曰“流溪”。據《萬國通誌》第七十八卷、《太淵閣萬歷誌》第八卷、《資治通鑒》第三十六卷記載,柳溪周圍,華堂起於楊柳蔭下,從堂後經過,堤上建有亭、柳溪亭,湖中建有趙亭、亭四座。樹青墻紅,亭臺樓閣星羅棋布,華麗至極。當初這個水利工程不僅利民,還成為太原的壹大景觀。那時,河裏有柳溪。西翼東西山上有壹派翠柏樹木,綠蔭蔥郁,爭奇鬥艷,遙相輝映,吸引著各地遊客。後來詩人沈唐在《上太原知府王尚書》中贊美當時的太原:“山川蒼翠如畫,名揚千古。”如果自然人文景觀如此,被譽為“錦繡太原城”是非常自然的。如果“花美花定屋”,“花美花”的意思是“花花”,“廣韻馬雲”,“花,中國風俗,今皆通用”,“廣雅曹氏”,“花,中國也”,整句話講的還是繁華的真(正)屋。鎮定府,即現在的河北省正定市,在石家莊崛起之前的幾千年裏,是華北平原中部最富庶、最繁華的大都市。人們習慣把“錦繡太原城”和“花真定屋”聯系在壹起,是因為正定和太原這兩座古代京星口內外舉世聞名的大都市,不僅在地理上位於東西平行線上,而且是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相互回歸的必經之路——今天它是石太鐵路的起點和終點。

古都也和首都不壹樣。

戰國以前,晉陽是趙國的無名都城。從魯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奔寶陽陽,到趙元年(公元前423年)遷中牟,距趙在位已有74年。晉太原十年(385年),苻丕在晉陽稱帝,曾是前奏都城。五代漢高祖甘祐四年(951),劉浩在晉陽稱帝,以晉陽為北漢都城,為劉浩、劉軍、劉繼元三世活了28年,直至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死於宋朝。以上三個朝代的都城都建了壹百多年了。

晉陽也是東魏和北齊的首都。唐朝定為北都,北京。《小學明珠》:“唐思敬:京兆(今Xi安)為中京,河南(今洛陽)為東京,太原為北京,鳳翔為西京。“五代以後,先是西京,後是北京。

這裏特別值得壹提的應該是唐、北京、太原。當時的晉陽是唐朝北方重鎮,成為僅次於長安、洛陽的中國第三大城市,其形制達到巔峰。據《永樂大典》卷五二○四《太原誌》、《晉陽紀》記載,“城周四十裏,東西十二裏,南北二百三十二步”。當時的太原由西、東、中三城組成,以西城為綜合體橫跨汾河,僅城門就有24座。西城也被稱為首都。城內有三個內城,分別是晉陽宮城(新城)、倉城、大明城。城外西北角,有雒城,用於防洪和平時防禦。這就像壹個巨大的城市集群,城市內有城市,城市外有城市,城市集群。其規模宏偉,山水秀麗,人文繁榮,可謂太原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太原多明

太原別稱“晉陽”、“並州”。晉陽,《水經註·金水註》說“城在金水之陽,故稱晉陽”。它的演變在前面已經詳細描述過了,從趙建開始到隋唐達到頂峰,持續發展了65,438+05個世紀。直到宋初,長期被太原郡和太原府統治,甚至被稱為“太原”。是唐明鎮新建太原的前身,與原晉陽太原府僅壹河之隔。人們很自然地把晉陽作為太原的別稱。今天太原的晉陽堡、晉陽湖、晉陽飯店,都取自古晉陽城的含義。

並州、並州:《李周治房事》說大禹平定洪水,將天下分為九州,其中壹州在今河北中部、山西中北部。《晉書·地理誌》說“雲若合,則在兩谷之間”。從漢魏到唐宋,國家長期沿著古制合並;歷代管轄不均,逐漸收緊到汾河中遊,管轄晉陽太原府。到並州建制被撤銷時,習慣上仍叫“並州”。明代江南詩人蒲元寫過《並州寒食》:“夢者離家千裏,感寒食在並州。”只是這樣,並州就壹直作為太原的別稱,簡稱太原為“聯”。新聞報道經常說“...合並“和”...要合並”,這意味著他們到達了太原。今天太原的“並州路”和“並州劇院”。“並州賓館”等。,也涵蓋了這壹點。

在古代,太原也被稱為大夏,徐霞,平陽和大路。

大俠和徐霞:這兩個名字其實是同壹個概念。《左傳》於趙元年(541)遷石申為大夏。杜預註:“夏屬今晉陽縣。”為什麽太原也被稱為“大夏”?《帝書》上說“於從安邑遷至晉陽,再至解邑至安邑”。也就是說,既然於霞曾經以晉陽為都城,自然要稱晉陽為“大夏”。市場,所以地址,所以城市。《廣雅釋》:“市也(地、居)。”王念孫蜀正:“秋、徐都是他們居住的地方。”《戰國策·齊策六》:“破萬城之燕,復齊市。”朱德《與董同誌三景》:“市內人傑,各有別離。”壹句話;夏遺址和大夏是同義詞。

平陽:據《帝王世紀》記載,堯帝登基前曾住在晉陽,後建都平陽(今臨汾)。世世代代,平陽,杜堯的首都,也被稱為平陽,其故居。

大路:《春秋》趙元年(541):“金遜、吳帥敗於大路。”杜預註:“大路,大源金陽郡。..... "《谷亮傳》說:‘中國叫大元,義帝叫大路。’”所謂“數從中國,名從大師”。伊地為什麽叫“大鹵水”?因為在古代,晉陽汾以東有很多鹽堿忌鹵的地方。據《元和縣誌》(卷13)記載,晉陽汾東的井水直到唐代仍是鹹而苦的,需要依靠渡槽“金渠”從汾西引山西水供官民使用。在古代,周邊的壹地井被稱為“大路”,而中國的華夏人則稱之為“大元”而非“大路”,因為“鹽堿斥鹵”只是晉陽的個別部分,在廣大的晉陽地區不具有代表性;人們不喜歡它的真善美。

太原時代

太原的歷史年代在宋初的統壹戰爭中失守於市,甚至搬遷重建。因此,形成了兩種計算方法:

1.晉陽太原府城失陷後,潘美於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受宋朝委派,在唐明鎮的基礎上新建太原城。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居住的太原城的年齡應該是1015歲。

第二,從歷史文獻記載的魯十三年(前497年)算起,也就是說家臣董安建都晉陽城應該是2494年——再過6年就是太原建都2500周年了。

不管用哪種算法。太原是壹座歷史悠久、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大都市。作為她的居民之壹,除了天生的驕傲,我們更應該珍惜它的輝煌歷史,為它的輝煌未來做出自己的實際貢獻。難道不是“榮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