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臨沭鎮地理

臨沭鎮地理

50年代初,全鎮糧食平均畝產61公斤,總產量376萬公斤。20世紀70年代末,全鎮人民聚焦山治水患,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77年,該鎮東風湖207公頃被淹,修建道路34條,總長12.6公裏。換壹條河,長1.4km;改兩條溝,長3.8公裏;修復63棟建築。* * *移動土石方40萬立方米,工人152800人。1978年冬,蒼馬山戰役工程占地106平方公裏,* * *準備1667公頃;道路修復118,全長105km;施工堰長3000米,長46.5萬米;挖排灌溝143條,長103600米;開墾土地19公頃,修建中小型水庫1 0座,塘壩26座。* * *共投入工人2228萬人,移動土石方666.5萬立方米。經過治理,糧食產量翻了壹番,1978年平均畝產糧食199公斤,糧食總產量1276.26萬公斤。2000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658公斤,總產量5077.8萬公斤。50年代初,全鎮農業總產值為110萬元,1978為8910萬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逐漸從傳統農業向經濟農業發展。尤其是恒力食品公司成立後,依托於此,大力發展了洋蔥、胡蘿蔔等露天創匯蔬菜的種植。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6543.8+0.5億元,其中種植業7868萬元。林果業總產值1019萬元,畜牧業總產值3082萬元,漁業總產值430萬元。耕地面積為6177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5624.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3295.9公頃,經濟作物2329公頃。糧食與農作物的產值比為4∶6。

栽桑養蠶:是該鎮的傳統農業項目。在1949之前,中國南方有種植桑樹和養蠶的生意。20世紀70年代以後,桑園面積迅速擴大,改變了高倩幾千年來稀植的做法,實行了成片矮化密植,提高了桑葉產量。在飼育方式上,由自然溫度飼育、高溫幹燥飼育發展到塑料大棚保溫保濕飼育,改變了以往以春蠶為主、秋蠶為輔的做法,實行壹年五飼育,有效提高了桑葉的利用率和產繭量。2000年,全鎮種植桑樹367公頃,年產蠶繭45萬公斤,人均年收入200多元。工業:臨沭早期工業,以家庭手工業和手工作坊為主。從65438年到0940年,在民主政權的鼓勵和支持下,工商業、紡織、釀酒、碾米、制鞋和鐵木業都得到了發展。到20世紀50年代初,第二產業有352名員工。20世紀70年代後,該行業發展迅速。1977修建裝卸隊、農機修理廠;1978建石灰廠、采石廠、運管站、鞋廠、編帶廠。當年,全鎮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50人,實現產值270.8萬元,利稅26萬元。1983建成家具廠、預制廠、磚廠、副食品廠,工業產值達500萬元。進入90年代後,集體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迅速發展,豐收化肥廠、華豐化肥有限公司、恒力食品有限公司、磊華塑編有限公司等壹大批私營企業相繼建成。到2000年,全鎮有復合肥生產企業8家,生產能力654.38+20萬噸,成為全鎮主導產業。其他私營企業95家,主要集中在蔬菜加工、建築、建材、柳編、金屬鑄造、礦泉水、皮革等生產行業,38家企業年納稅65438+萬元。第二產業從業人員7100人,產值6.3億元,利稅6400萬元。

復合肥:這個鎮的復合肥最早是鎮供銷社的高文班在1992生產的。1995擴大生產規模,成立華豐化肥廠東廠區,生產能力5萬噸。當年產值2000萬,利稅200萬。1997豐收化肥廠成立,生產能力65438+萬噸。接著,農家樂化肥有限公司、興思化肥有限公司、第壹復合肥廠、農友化肥廠、金大地復合肥有限公司、魯豐化肥有限公司相繼成立,年生產能力超過654.38+20萬噸,年產值4.8億元,利稅5000萬元。

建築業(或其他工業行業):從業人員3000人,總產值3500萬元,利稅340萬元。清末民國時期,教育非常落後,教學設施少,95%以上的勞動人民是文盲。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5%。1937年,中國有3所小學,招生人數超過110人。抗日戰爭爆發後,小學因戰爭停課。抗日小學1941開學,1943有17所抗日小學,學生770人。1944年,抗日根據地進行教育改革,大部分抗日小學改為“莊戶學校”。到1949,有8所小學,265名學生。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發展迅速,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如火如荼。1950,臨沭第壹小學建成,4個班,95名學生。臨沭中學創辦於1953(後改為臨沭壹中)。到1953,100戶以上的村普遍設置了小學,初步形成了“區中心完全小學-鄉鎮學區完全小學-小村”三級教育網絡。1976,該鎮靈山頭村率先成立了第壹所幼兒園。1983全鎮有小學31所,學生4935人。升學率98.7%,聯合中學4所,1265人。農民教育取得巨大成就,12至40歲混合教育率達到80%。2000年,有24所小學,12000名學生,2所中學,5000名學生。升學率、鞏固率、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驗收後的標準,向國家輸送大學生658人,其中本科生76人,專科生125人。

20世紀70年代以後,科技事業發展迅速。1974年3月,該鎮王莊大隊在全縣率先建成沼氣池。省和地方部門在這裏召開現場會,並拍成科教片。1977後,松濤源、王莊、彭桃園、毛桃園、前楊樓基本實現沼氣。1984,材料總會成立。2000年,全鎮新建沼氣池384個。後崔街道稭稈氣化技術在全市推廣。2000年,全鎮科技人員225人。

該鎮有豐富的傳統民間藝術,包括秧歌、龍燈、高蹺和旱船。1973建了壹個文化站,1975建了壹個廣播站,1985成立了電影隊。夏莊醫院成立於1958,醫務人員45人。65438至0983年,全鎮共有醫務人員76人,其中中西醫7人,護士20人,鄉村衛生室33人,醫務人員34人。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2000年,鎮中心醫院有專職職工106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8人。有6個分院,32個門診,2個門診樓,1病房樓,1急診樓,100溫馨床位。

中國中小學體育活動空前活躍。除了體育課,還有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眼保健操等等。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行運動會,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每年都會舉辦壹些有意義的體育活動,比如籃球、排球、乒乓球、象棋等比賽。籃球活動開展的最為廣泛。臨沭鎮在明代只是壹個小村莊。到了40年代,逐漸形成了莫村、東北村、東南村、西北村、西南村、西南村六個自然村。全鎮約600戶,3000人。房子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大部分是石基,泥墻,木架,草頂。95%的農民人均居住面積是三四平方米。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農村住房建設中“燈臺”和“四空”較多。70年代中期以後,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房子建得越多越好,人均住房面積達到6.7平方米。農村的房子大多是6米到7米寬,屋檐前有走廊的房子。許多富裕家庭建造了小樓。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2.6平方米。

9月,1982《臨沭縣城市規劃》獲得省政府批準。計劃實施後,這個城鎮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1985,* * *已加寬拉直9條骨幹街道,搭建振興橋梁;建築面積由1978年的10增加到72;全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6%;自來水日供應量3000噸,供水普及率60%。1995後,鎮村道路全部鋪瀝青,實現路面硬化。2000年,鎮政府駐地對外交通四通八達。第二、三產業包括機械制造、化工、建材、五金、釀造、印刷、供電、郵政、電信、交通運輸和餐飲服務。臨沭鎮作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呈現出繁榮的小城鎮風貌。蒼山主峰位於鎮東北4公裏處,海拔394.7米,是鎮內最高點,面積5平方公裏。古人雲:“登寺山名蒼山觀東海,海天交融,蒼穹無垠。”

蒼山東依次與馬山、曹珊、關山、嚴武相連,綿延數十裏,形成蒼山山區,故有“蒼馬草冠,五嶽穿”之說蒼山北部山勢險峻,巖壁陡峭。遠遠望去,有“柱觸蒼穹”之景。山上有奇石,石色藍白色;谷內松柏蔥郁,谷溪清澈,鳥鳴風聲,景色迷人。清晨和傍晚,霧蒙蒙,詩意盎然。陰雨天氣,雲霧繚繞,青山祥雲,相互掩映,時而隱蔽,古人稱為“蒼山疊翠”《益州誌》將“蒼山疊翠”列為益州八景之冠。歷代文人騷客,登高遊覽,都寫詩贊美。

蒼山地區有許多名勝古跡。蒼山有牛口峪,馬山有康金寨,關山有鳳山洞,嚴武山南有三清閣和銀杏樹。牛口峪位於蒼山東麓,其間仍有竇相公廟和竇王墳遺跡。馬山康金寨,今天仍有斷壁殘垣,高3尺,長幾十尺。鳳山洞,位於關山頂峰之北,因關山又稱鳳山,故稱鳳山。洞口朝東北,也叫朝陽洞。舊錄曰:“第二窟如層亭,其體積不比方丈。洞內有天然石崩、石椅,洞上有石乳,滴水不絕。”洞的右側刻有“鳳山洞”四個字。洞北有“三清閣”,院內有銀杏2株,其中1株是上世紀40年代砍伐的,現在有1株,樹幹5米。大金八年在格格西邊有壹塊石碑,上面記載這棵樹是許澤和殷種下的,山洞是兩個隱士住的。這棵樹已經有壹千多歲了。1998年,蒼馬山風景區被定為省級風景旅遊區。位於李浩克村。樹高9米,幹高3米,樹幹周長3.5米,樹蔭70平方米,枝葉繁茂。推測是元末明初栽種的,樹齡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