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院系設置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院系設置

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以機械工程學科為主導方向,以機械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為主要特色,面向工程應用,培養現代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與信息化、機電系統測試與控制、計算機工程應用、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空調與制冷、材料加工工程、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5個本科專業;機械工程碩士,兩個學科的材料加工工程碩士,機械工程碩士。“機械與電子工程”是部級重點學科,“機械設計與理論”是“十壹五”期間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其中,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江蘇省品牌專業和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是國家專業。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熱能工程系、工業設計系、力學系、工程制圖系。本科生2072人,研究生187人,工程碩士120多人。現有教職工112人(專任教師85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29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學生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9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達93%。

學院擁有“211工程”四個重點建設實驗室和“機電控制及自動化”部級重點實驗室,包括微機測控及自動化、先進制造技術、焊接自動化及疏浚技術與裝備。擁有常州校區工程訓練中心(附屬)、機電工程學院實驗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示範)三個實踐教學平臺。擁有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附屬)、常州數字化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附屬)、河海大學機械設計制造研究所、河海大學機電控制研究所、河海大學焊接技術研究所、河海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河海大學疏浚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

學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水利部壹等獎1,二等獎1。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子項目2項、國家“948”計劃項目3項、部委和省資助項目15項、R&D橫向合作項目100余項,平均每年資助10萬元。近百人獲得國家、部級、省級、市級、校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完成科研項目100余項;出版專著2部,每年發表論文13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40余篇;獲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重點課件3個。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前身是河海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成立於1986。1995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09年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165438+10月更名為河海。

至今已成為以培養電氣信息人才為主的研究教學型學院。迄今為止,學院已培養了7000多名本科和專科畢業生,30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18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高級工程師5人。現有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32人,98%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

學院現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三個壹級博士點,通信與信息系統、檢測技術、自動化裝置兩個碩士點,招收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工程專業學生。設有通信工程(國家專業)、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省級品牌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國家專業)6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設4系4校——通信與電子工程系、電子信息技術學院(聯合辦公);電氣與控制工程系和電氣與控制工程研究所(聯合辦公);計算機技術系和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聯合辦公);物聯網工程系和物聯網工程研究所(聯合辦公)。兩個研究中心——水下信息感知技術研究中心和輸配電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實驗中心——電子與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省級示範中心)和計算機基礎實驗中心。三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輸配電設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州市輸配電與節電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州市傳感器網絡與環境感知重點實驗室。

近三年來,學院在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方面成績顯著,承擔並完成“863”、“948”、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企事業單位科研項目120余項,有40余人獲得省部級、市級、校級教學成果獎,發表論文300余篇(包括SCI、EI、ISTP等)成功申報專利100余項,出版圖書教材20余部,20項教學改革成果和建設項目分別獲得省、校獎勵。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是“控制科學工程”壹級學科下的兩個學科。主要研究被控對象信息提取、轉換、傳輸和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信號采集和實時處理技術、先進傳感器技術、智能儀器、測控裝置和新型測控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是集現代物理、數學、現代控制理論、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於壹體的綜合性學科。

近年來,圍繞本學科的主流和前沿技術,緊密結合應用實踐,在電力系統智能檢測裝置、節水灌溉自動控制系統、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智能儀器、聲學信號處理與應用、網絡測控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方向具有明顯的特色和突出的成果。王建青:男,出生於1967+0,浙江奉化人。現任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副教授。1988年6月畢業於長沙水利電力師範學院(現長沙理工大學)數學系,同年7月分配到河海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人事處工作。2002年7月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人文學院,獲科學技術哲學碩士學位。歷任河海大學機械學院機械系學生黨支部書記、團委書記,機械系黨總支副書記,河海大學常州校區(2000年更名為常州校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河海大學黨委統戰部主任、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曾獲河海大學機械學院優秀輔導員、常州大學優秀政治輔導員、河海大學機械學院優秀黨務工作者、河海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常州市統戰工作先進個人、常州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99,2006)。現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公開發表論文7篇,主編、參編《大學生黨課教育讀本》《河海大學校風教育教程》等教材、參考書6部,主持完成項目《高校黨總支凝聚力、戰鬥力探討》,獲江蘇省高校黨建研究會優秀論文壹等獎、高校黨建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我主持的“大學生社區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獲得河海大學2004-2008年度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劉丹萍:男,漢族,江蘇常州人,1964 11。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河海大學常州校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任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總務處、後勤處、產業處、教務處副處長,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教務處副處長。

1984年7月南京大學數學專業畢業,1984年7月開始工作。2004年3月畢業於河海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與評價研究,承擔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十壹五等研究項目,發表論文20余篇,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潘洪林:男,漢族,出生於1964,江蘇溧陽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河海大學常州校區黨委委員、副書記、紀委書記。65438-0987,2000年吉林大學自然辯證法學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曾任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基礎課部副主任、副書記,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人文社科部主任,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公共課教學部總支書記。

主要從事科技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教學,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專著1部。在《自然辯證法研究》、《教學與研究》、《江蘇社會科學》、《人文雜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曾獲常州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河海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優秀高校教職工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