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職業選擇影響因素經濟學分析

職業選擇影響因素經濟學分析

職業選擇影響因素經濟學分析

 影響個人職業選擇的因素有多種,主要為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職業價值觀三方面。那麽,經濟學中職業選擇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職業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總是和特定的經濟效益聯系在壹起的,因此在進行職業選擇時,職業效益成為核心問題。

 職業效益是指從事職業勞動的職業者獲得的收益與花費的成本之比。若表示獲得的職業收益包括實物,工資,獎金,股票等,表示耗費的職業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則職業勞動者效益=,當=1時,收益與成本平衡,職業效益壹般;當>1時,收益大於成本,職業效益較好;當<1時,收益小於成本,職業效益較差。

 經濟學研究建立在理性人假說的前提下,認為通過市場活動,經濟主體追求其效用函數的最大化。根據職業效益的定義,可利用經濟學理論分析的方法,考慮影響職業選擇的各種相關因素,從而實現職業效益的最大化,也即花費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職業選擇是指當勞動者進入到職業前的壹種傾向性。現有的經典職業選擇理論包括:人格類型論(霍蘭德,1960)、社會認知論(班杜拉,1986)、職業發展論(薩帕、金茲伯格,1950)、需要論和心理動力論(羅伊,1950)、特質因素論(帕森斯,1908)等,從不同方面闡述職業選擇影響因素。

 其中特質因素論強調人格特質與職業的關系,認為個人特質是勞動者選擇職業的重要參考指標。社會認知論則提出職業選擇是勞動者與社會互動的結果這壹觀點,著重強調了社會環境對於職業選擇的制約和影響。需求論則認為職業選擇必須適合個人需要,因此刺激個人對於職業表現的需要十分重要。

 除此以上經典的職業選擇理論之外,國內外學者針對這壹主題進行了大量研究:舒爾茨(1959)認為個人獲得職業地位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資本;格蘭諾沃特提出(1973)促成勞動者與其職業地位相匹配的是非正式的社會關系;姜繼紅(2005)的研究支持了這壹觀點,她提出影響個人進行職業選擇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背景、送禮人情和社會關系;張發恒(2007)則構建了個人職業選擇的人力資本影響因素模型,其模型主要是從個人經歷、心理特征、文化技能等方面構建的。

 可見諸多國內外學者探討了影響職業選擇的多種因素。本文認為職業選擇的多個影響因素構成壹個多維度、多因素的復雜系統,包含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職業價值觀這三個分系統。其中人力資本包含個人特質、職業技能、人際技能和適應能力;社會資本包括擇職機會、擇職指導和擇職關系;而職業價值觀包括職業保障、職業聲望和職業發展等方面。

 壹、人力資本

 社會資本的積累會隨著勞動者人力資本的算數速度增長而呈現指數速度增長,但由於社會資本在使用過程中有諸多約束,因此求職者更願意將人力資本作為影響個人職業選擇的首要因素。其中人力資本包括個人特質、職業技能、人際技能和適應能力等衡量指標。個人特質主要是指個人的性格、氣質、形象和自信心等,這壹因素對於職業選擇的影響是雙面的。

 由於職業選擇大多是18~28歲間發生的,此時個人的基本性格已經形成,較難發生改變,當求職者在考慮職業時,其個人性格將會很大程度上決定選擇職業的類型。另壹方面,個人氣質、形象、自信心等將會影響用人單位在挑選人員時的決策。職業技能主要指求職者在正式進入職業前已經掌握的技能,如計算機、英語水平和各種專業技能。

 由於現在是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極快,因此用人單位在挑選員工時不僅會考慮求職者已經掌握的技能,還要考慮他們學習使用新技能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也是求職者的綜合素質的體現,將在實習期或者多輪面試、筆試中體現出來,也將成為決定職業的重要因素。人際技能主要包括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因素。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因此人們的工作關聯性也越來越高,良好的人際技能是獲得職業發展的必備品質之壹。

 適應能力主要是指職業規劃能力、職業轉換能力。當前的就業市場要求求職者對於個人的職業發展有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這有助於求職者找到符合個人職業規劃的相關企業,更有助於其長遠發展。而復雜多變的經濟大環境又決定了勞動者必須具備隨時轉換職業的能力,以適應可能出現的職業變換等情況。

 二、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職業選擇中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之壹,主要包括擇職機會、擇職指導和擇職關系。擇職機會既包括來自於求職者畢業院校提供的各種機會如學校與企業的聯系,由學校的聲譽帶來的機會,校園招聘,校友資源等,也包括社會上各類招聘信息等。

 目前,應屆畢業生獲得擇職機會主要來自於校園,學校與企業建立的合作機會會為畢業生提供就職機會,而校友資源也逐漸成為提供擇職機會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來源。而多種發布招聘信息的網站也為諸多求職者提供了便利,方便了求職者獲取職業信息,同時也方便用人單位對於求職者信息的及時掌握。

 擇職指導主要指來自於學校內的職業指導工作以及求職者之前的工作經歷。目前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都會設置專門的機構對準備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各種形式職業指導,如開展模擬面試、邀請企業代表進行職業心得分享、請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性格分析等。

 而求職者之前的工作經歷則是非常重要的擇業指導,這有助於求職者認識職業,考慮職業是否適合個人需求,從而根據自身條件來選擇未來的職業方向。

 擇職關系主要來源於家庭、學校和社會。家庭中的關系主要是指親戚關系,學校中的關系則主要來源於老師和校友,社會中的關系主要指求職者之前的工作經歷所帶來的人脈資源和所認識的朋友。這些關系不僅能帶來擇職機會,還能對於求職者進行合理科學的擇職指導,這都對於個人的職業選擇有重要影響。

 三、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是壹個復雜的多維的心裏因素,它會隨著社會經濟環境及個人所處職業階段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目前,求職者的職業價值觀主要包括職業保障、職業聲望和職業發展。職業保障主要指收入、福利、保險等因素。

 由於職業所帶來的收入會直接影響到勞動者的生活品質,因此這些與求職者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保障規定將會成為求職者考慮職業的重要因素之壹。此外,由於經濟大環境的不穩定性,求職者意識到職業轉換成本的存在,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

 也就使得他們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增加了對於各項福利和保險的關註。職業聲望主要是指職業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可以獲得廣泛的認可和尊重,同時該職業有較大空間可供求職者才能的充分展現。隨著80後,90後成為求職者的主流人群,越來越強調人的主觀意識,求職者追求的不僅僅是壹份工作,更要追求的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因此職業聲望將在個人職業選擇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職業發展主要指所從事職業的晉升機會。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會考慮該職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即晉升的渠道和空間,只有那些未來發展空間較為廣闊,求職者認為通過個人努力可以得到社會認可的職業才能等到他們的青睞。

 四、結語

 總之,影響個人職業選擇的因素有多種,主要為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職業價值觀三方面。而由於市場經濟活動的千變萬化,新的情況不斷出現,因此各種不同因素對於職業選擇的影響也會有所變化。

 要想作出有效的職業選擇即達到職業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要科學的考慮各種影響因素,並作出符合個人情況的分析和評價,以期達到成功選擇職業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