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常見的就業信息陷阱有哪些?

常見的就業信息陷阱有哪些?

1、借招聘騙取個人信息

販賣個人信息的招聘公司會在網絡上發布虛假的招聘信息,從而在求職者投遞的簡歷中獲得個人信息。畢業生在看到招聘信息時,壹定要查詢該公司相關信息,判斷公司的真實性。同時,簡歷上的部分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通訊地址等,不用寫得過於具體,重點放在工作經歷上。

2、招聘收取各類費用

虛假招工者以體檢費、培訓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向應聘者收取錢款,待錢財積累到壹定數量便人去樓空。大家遇到此類情況,應保持警惕,查證企業的資質和真實性。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如果企業要求員工在上崗前提交保證金,或者培訓費用,員工應該予以堅決拒絕。

3、扣留個人重要證件

壹些企業以單位需要審核等理由要求應聘者提交重要證件原件,並聲稱暫時由單位保管。不管是身份證,還是學位證、畢業證,單位都是沒有任何權利扣留的。不管以什麽樣的理由,證件原件都不要給任何企業保管。證件只是作為招聘企業核實求職者身份和成績的標準,正規企業是沒有必要保留求職者原件的。

4、只簽就業協議不簽勞動合同

壹些就業單位只與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就業後的勞動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壹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5、只試用不聘用

有的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低成本的應屆畢業生,等試用期結束後,便以各種理由、借口解聘。這樣的做法不少見,入職前可查詢該企業是否有前車之鑒。此外,應聘者壹定要認真閱讀勞動合同,並合理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口頭承諾簽約卻不兌現

招聘信息與實際不符,導致壹些被“騙”進公司的應屆畢業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去不喜歡甚至是不熟悉的崗位,工作積極性被打擊,工作效率也可能較低。招聘企業違反錄用承諾,會耽誤應聘學生的計劃,導致壹些應屆畢業生放棄了其他好機會,也失去了作為校招生求職的機會,只能去參加社招。

擴展資料:

避開“求職陷阱”,防止被騙上當,盡量選擇與正規的專業網站進行合作。求職者無論是應聘還是發布求職信息,都應當將運作時間長、經營規模大、信譽度好的正規專業網站作為首選目標。要仔細甄別網上招聘信息,特別是壹些來歷不明、情況復雜的信息,不要盲目輕信。實地應聘過程中要善於分析、隨機應變。比如,對於壹些自稱招聘者的人員,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證明,正常招聘壹般不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壹旦出現異常或者發現是騙局,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參考資料:

人民網-就業進行時 警惕!避開這些“求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