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單琦的主要作品

單琦的主要作品

畫冊《憶江南》——王·《古運河之戀》。

李慧珍的《美人石》;

魏曉桐的《無錫城》;

《蕭樓巷的新娘》由青蛙樂隊演唱;

《月光西樓》由回聲樂團演唱;

《覺醒靈山》吳/孫;

在回家的路上,顧莉雅唱了等。單琦:要培養大國心態——《北京晨報》

山崎《對韓對話》出版時,恰逢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2009年,他的《與美國的對話》出版時,恰逢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2007年,他的《七日會談》出版,恰逢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

三本書都這麽巧,朋友開玩笑說:下次哪個領導要訪華,就鼓勵單琦再寫壹篇采訪。

著名電視節目策劃人單琦突然轉向寫作,連續出版了四本書,讓人好奇:轉向背後的故事是什麽?他在書裏寫了什麽?

夢想為音樂北漂

我是1995來北京的。我在南方當過語文老師,在壹家企業當過團委書記。

我從小學音樂就拿過全國比賽的獎,心中有壹個音樂夢,但是家鄉沒有相應的土壤,玩不起來,所以下定決心去北京旅遊。

“北漂”壓力大的時候,衣食住行都是問題。壹開始找不到工作,就自己面試音樂人。1995是中國流行樂壇崛起的壹年。那時候“娛樂故事”很少,所有報紙都需要采訪藝人的第壹手稿件。這是我最早的“自媒體”。

我很幸運面試從來沒有被拒絕過。那時候的藝人比較單純。另外很多采訪資源都是歌手推薦的。

在中國,寫作很難生存,媒體的稿費低,而且發的晚,有的還壹拖再拖。來北京的時候兜裏帶了3000塊錢,回去的時候留著車票。我不得不小心使用剩下的每壹分錢。那時候可以坐地鐵,從來不打車。我可以坐公共汽車,從來不坐地鐵。

進出電視線路

北漂的辛酸主要來自精神壓力,我們對未來充滿恐懼。還好那時候房租還便宜。我租了個小平房,房東的孩子要中考。他們天天打孩子,對我說,北京這麽難混。我們回去吧。

1995,頻道【V】開辦《非常中國》欄目招聘員工,朋友推薦了我。由於之前半年面試的鋪墊,我很快就走上了工作崗位,從此成為了壹名電視人。

10年後,先後轉戰鳳凰衛視、MTV,執導策劃了第壹屆至第六屆CCTV-MTV音樂節。2001年,我成為中國青年雜誌封面人物。我在擔任團委書記的時候,負責訂閱和發行這本雜誌,很榮幸得到我熟悉的壹本雜誌的推薦。

在電視行業10年後,2004年決定退出。這壹行工作壓力太大,沒有個人時間,做的都是重復性的工作,每周趕節目,每年年底發獎。感覺沒有提升的空間了。在這種狀態下,人特別容易感到疲勞。

2004年底,我放棄了很多人羨慕的工作,去了北大讀書。

加藤嘉壹讓我開始壹段對話。

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因為我從不從結果中推斷行動的價值,總是享受人生的每壹個階段。

在北大,我壹邊讀書壹邊寫自傳,偶爾被朋友邀請開個大聚會。2006年,我認識了在北京大學學習的日本學生加藤嘉壹。他是壹個很有上進心,很有思想的年輕人,在同齡人中很少見,溝通沒有障礙。我想了幾天,決定和他寫壹本對話錄。

我做電視,就是在搭建連接東西方流行音樂的橋梁,寫書也是實現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就這樣,《七日談》出版了,並獲得了當年的壹個出版獎。

後來寫了《與美國對話》,今年出版了《與韓國對話》。相比之下,後兩本書更多的是與專業學者的深度對話。

我們對韓國有許多誤解。

中國和韓國相互熟悉,但民間存在壹些誤解。希望我的書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比如很多網友擔心韓國的“端午節”。其實韓國的端午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韓國民眾可以自由表達意見,也確實有右傾的聲音,但不是主流,只是我們總把少數觀點當成普世觀點。或許,沒必要這麽敏感,好事不能說。

韓國的傳統保護比較好,民眾非常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相比之下,韓國人更保守,中國人更開放,沒有禁忌。在韓國的大街上,情侶之間不能擁抱親吻。其實西化程度還不錯。

中國人對韓國的了解很大壹部分來自韓劇,但那些大多是給老年人看的,像男尊女卑,生活中不是這樣的。但是韓國人很有禮貌,等級觀念很強,所以年輕人見到前輩壹定要鞠躬。

歷史上中國人壹直比較寬容,現在有點苛刻,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缺乏大國胸懷。其實妳也應該聽聽別人的批評。只有當人們尊重妳,希望妳過得好,他們才會發表評論。我認為,只有我們的心態不那麽脆弱,才能真正強大。(北京晨報2065 438+2003年7月7日)單琦的勵誌自傳《行走在娛樂的邊緣》2006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山崎和加藤嘉壹的《七日談》於2007年8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與美國對話》是單琦和歐亞倫之間的壹部中美民間對話,由外文出版社於2009年6月出版。

單琦、權吉勇《與朝鮮對話》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