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河北省推動小礦有序發展的經驗

河北省推動小礦有序發展的經驗

近幾年,河北省堅持不懈地開展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工作,全省各地積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並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這些經驗,引導和推動了全省小礦的有序發展。

6.4.2.1 整頓與規範同步———邯鄲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模式

(1)堅持 “有效預防和嚴厲打擊”相結合,實行小礦有證開采制度。

邯鄲礦業開采歷史悠久,礦山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特別是近年來,壹些人受暴利的驅使鋌而走險,致使無證采礦出現反彈。面對嚴峻形勢,邯鄲市把取締和打擊無證采礦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高壓態勢進行打擊和取締,使小礦開發利用走上合法之路。其具體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強化小礦許可證領導人的責任,使各級責任人從根本上認識到小礦安全、有序發展的重要性。進壹步完善和落實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及安全生產責任網絡,市政府與涉礦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縣政府與縣直有關部門及鄉鎮政府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各部門監管責任,做到壹級抓壹級,層層抓落實,並嚴格責任追究,對造成礦業秩序混亂和發生礦山安全事故的責任人員嚴肅查處。

二是與監管部門聯合,促進小礦合法有序發展。在市政府的統壹領導下,國土資源、發改委、煤監、安監、公安、電力、勞動等各部門建立了協調聯動機制,在清理整治中,各部門通力合作,大力提倡有證開采,對無證采礦實行齊抓***管,從電力、火工品、礦產品流通、勞動用工等方面,掐斷違法采礦的源頭,真正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協調、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另外,各縣 (市、區)國土資源部門按照行政區劃、礦區分布情況,劃分了巡查責任區,明確巡查責任人員和檢查督導人員,嚴格堅持 “周查、旬檢、月調度”制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和及時處理,以防患於未然。

三是建立群眾舉報制度,構建群防群治體系,形成群眾監督的良好局面,以促進小礦有序發展。在 《邯鄲日報》和市政府網站上公開舉報電話,充分發揮了群眾的監督作用,對群眾舉報的案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四是劃分重點整頓礦區,加強小礦合法發展的治理力度。根據邯鄲市礦業秩序的現狀,確定了三個重點區域:即相鄰縣交界區域、國有大礦及周邊區域、埋藏淺易反彈區域。對重點區域內無證礦進行重點打擊,實施專項整治。在國有重點大礦成立了聯合執法隊,形成聯查攻防機制。如西石門大礦建立了80多人組成的護礦隊,實行晝夜巡查,發現無證偷采,及時告知國土資源部門進行聯合查處。

五是加大廢棄礦井充填力度,消除隱患,使小礦在安全的環境下發展。針對壹些人利用廢棄井筒進行偷采現象,各縣 (市)國土資源部門對轄區內遺留的廢棄礦井及關閉礦井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未充填或充填不實的礦井,進行了再充填,全市***充填廢棄井筒1100多眼,防止了伺機偷采現象的發生,減少了安全隱患。

六是取締無證小礦,加強小礦開采的許可證制度。對無證非法采礦活動,發現壹個,取締壹個,實行嚴厲的 “三不留、壹充填”措施,即 “不留壹間房屋,不留壹臺設備,不留壹個工作人員,充填其井口”。

在打擊無證開采活動中,各縣 (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創建了各具特色的整治辦法。如武安市采取 “有證礦看管無證礦”的辦法,即規定有證礦對其範圍內的無證開采負有發現和制止的責任。如果範圍內存在無證礦而未發現,視為擅自允許開采所屬範圍內資源,依據 《邯鄲市礦產資源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對持證礦山予以處罰。磁縣研究制定了《磁縣治理無證礦井 (山)實施意見》,創建了 “四位壹體”監控體系,即包村鎮幹部、村支部書記、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煤炭公司工作人員***同對關閉礦井非法開采進行監管,實行壹個礦井、四人監管、出現問題***同承擔責任的管理體系。涉縣針對持證礦周邊違法開采難以根治的局面,大膽創新,建立公安局保安公司介入整頓機制,持證礦與保安公司簽訂協議,由持證礦山支付保安費用,設立防護區,防止違法行為發生。據統計,2005年全市就取締各類無證反彈礦1200余礦次,推倒建築物1000余間,沒收采礦設備200余臺 (件),水泥澆註井口40余眼,有力地打擊了無證反彈的氣焰。2006年上半年全市***取締各類無證反彈礦300余礦次,較去年相比大幅下降, “剎風制亂”取得較好成效,礦業秩序明顯好轉。

(2)堅持 “事先防範與事後查處”相結合,維護礦業管理秩序。

隨著礦業整頓工作不斷深化,在打擊無證礦反彈的同時,依法嚴厲查處越層越界違法開采行為,維護正常的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已成為當前礦政管理的重要內容。越層越界違法開采具有隱蔽性、難以發現、情況復雜的特點,比取締無證礦更難監管。目前,由於技術手段、執法手段都相對落後,依然存在發現難、取證難、執法難的困難。越層越界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往往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邯鄲市近年來發生的壹些安全生產事故,大部分也與越層越界有關。因此,如何根治越層越界,從源頭上解決發現難、查處難,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嚴峻現實問題。邯鄲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創建了“七個壹”管理模式,即壹套辦法,就是制定壹套行之有效的儲量動態檢測辦法;壹支隊伍,就是建立壹支儲量動態核查檢測隊伍;壹圖,每月繪制壹張儲量計算圖 (采掘工程平面圖);壹牌,就是設立了礦山開采公示監督牌;壹墻,就是越界封堵墻;壹保證,就是要求轄區內所有小礦,要向當地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寫出不發生越界開采保證書;壹公告,就是將越界開采的小礦名單每季在 《邯鄲日報》上予以公示、公告。實踐證明,這壹舉措在遏制和查處越層越界開采行為上是行之有效的,成效也確實很明顯。

(3)堅持 “礦業整頓與安全整治”相結合,減少小煤礦安全事故。

在嚴厲打擊無證非法開采和越層越界開采行為的同時,邯鄲市加大了對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小煤礦的關井力度。這減少了大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對現存的小煤礦及其他小礦也起到了警示作用,要求小礦在提出企業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生產的安全性。2004年8月,市政府制定了 《邯鄲市關閉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小煤礦實施方案》,提出用3年時間實現全市關閉小煤礦2/3的目標,關閉總量為165個左右。在關井工作中明確要求 “數量上只能多不能少,質量上只能高不能低,時間上只能提前不能落後”。為確保完成關井任務,市政府把關井任務分解到各有關縣 (市、區)並采取分季度下達關井指標的辦法,對完不成關井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並將關井工作列入市政府對有關縣(市、區)整體工作考核的內容,實行壹票否決。通過各有關部門的***同努力,邯鄲市小煤礦關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4年8月實施關井工作以來,全市***關閉小煤礦175處,其中2004年關閉51處,2005年***關閉100處,2006年上半年已關閉24處。2006年初,市政府決定將關井任務由原來關閉2/3調整為3/4,即將關閉小煤礦165個指標增加到220個以上,2006年關閉指標增加到77個,到2006年年底,全市保留小煤礦將不超過80個。

(4)堅持 “治散與治本”相結合,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整合。

針對邯鄲市礦業點多、面廣、規模小,存在布局不合理等的問題,按照國務院國發[2005]28號文件要求,在大力開展 “治亂”的同時,全力推進 “治散”工作。

壹是確定了資源整合的指導思想。在對鄉鎮礦山和個體采礦布局進行資源整合中,突出圍繞礦權設置這個中心,切實處理好 “大與小、高與低、疏與密、多與少”之間的關系。大與小,是指要維護大礦的主體地位,解決大礦範圍內小礦山礦區範圍交叉重疊的問題,鼓勵大礦兼並小礦,小礦聯合辦礦,實現規模辦礦,集約利用資源。高與低,是指設定礦山企業的準入條件和標準,限定礦山生產規模,使礦山企業資源占用量、生產能力與礦山服務年限匹配合理,生產裝備水平、安全生產水平、科學辦礦水平進壹步提高。疏與密,是指解決礦點布置過密問題,原則上壹個礦體只設壹個礦權,避免壹礦多開,大礦小開。通過對同壹礦體多點開采的小礦山整合,既減少了礦井礦柱、邊界礦柱等資源損失,提高了資源回收率,又有效地避免了礦界糾紛。多與少,是指資源整合後的礦山數量明顯減少,因布局不合理導致的安全隱患顯著降低。通過科學設置礦權、合理確定礦區範圍、生產規模和開采方式,雖然大幅度降低了礦山數量,但通過技術改造、裝備升級等途徑,穩定了生產規模,達到了減礦提效的目的。

二是明確了資源整合的目標。通過資源整合,到2006年底,全市小煤礦由原來的285個減少到80個以內,小鐵礦由328個下降為180個。礦山布局趨於合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減礦不減產,既可保障地方經濟持續發展,又可建立規範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三是資源整合工作整體推進。按照市政府統壹安排,邯鄲市國土資源局經過深入調研,制定了 《邯鄲市整合煤炭資源調整礦山布局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調整整合煤炭資源的目標、範圍、原則、時間和具體措施,初步制定了小煤礦整合方案。武安、涉縣小鐵礦整合方案已編制完成,其中武安市小鐵礦資源整合方案已通過邯鄲市組織的專家審查,以市政府名義上報省廳審查批準,涉縣小鐵礦整合方案正在完善中。

四是以煤炭整合為著力點,實施重點突破。邯鄲市委、市政府把煤炭資源整合提高到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重要高度來認識,審時度勢,抓住國有大礦自身做大做強的強烈願望,以及國家產業政策和導向不利於小煤礦生產經營的有利時機,強力推進國有大礦與小煤礦實施聯合重組。如磁縣、峰峰礦區政府與峰峰集團就轄區內小煤礦實施聯合重組,根據協議,峰峰集團將依照規範運作,依法保護投資人利益,互利互惠,長期合作,安全責任落實和屬地交納稅費的原則,采取買斷、控股、參股、托管等多種方式與峰峰、磁縣小煤礦實施聯合重組。

6.4.2.2 政府與企業同力———興隆鐵礦采選壹體化整合模式

興隆縣鐵礦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小鐵選廠遍地開花,最多時達到178家。這些小鐵選廠工藝落後、汙染破壞環境,而且互相爭搶資源,直接導致礦業秩序的混亂。為有效解決小鐵選廠亂建、亂堆、亂排問題,從2006年11月以來,興隆縣將治理小鐵選廠作為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壹項重要內容,提出年產1~3噸鐵精粉的小鐵選廠必須全部關閉,同時要求地處河床邊、公路邊、村莊邊的鐵選廠必須全部搬遷上山。新建和保留的選廠要達到年產5萬噸以上鐵精粉生產能力,要有標準的尾礦庫、標準的廠房和設備。經過治理整頓,全縣***關閉小鐵選廠90多家。對需要搬遷的選廠,由國土、環保、林業等有關部門***同選址,尾礦庫全部選擇在兩山夾壹溝之間,委托有關專業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同時要求選礦企業對尾礦庫進行梯級使用,逐層逐年進行綠化復墾。為有效解決采選分離引發的爭搶資源問題,興隆縣在礦山企業組織開展了采礦企業與選礦企業結對子活動,從而實現了采選壹體化。

歷經半年多的治理整頓,河北省興隆縣原來眾多的小鐵選廠目前已被全部取締,全縣保留下來的選礦企業走上了規模化生產、規範化管理的軌道,穩定了礦產開發秩序。

6.4.2.3 禁新與恢復同步———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模式

為了嚴格限制新的礦山環境問題出現,采取各種措施恢復治理遺留廢棄礦山,加快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步伐。邯鄲市率先實施 “千礦萬畝”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已投資2億多元,對被1000多個小礦破壞的地表、植被進行了恢復,治理恢復土地2萬畝,其中,耕地8000多畝,林地8000多畝,恢復建設、養殖用地4000多畝。同時,制定了全面治理規劃,確定了全市52個重點治理礦區,涉及整治復墾土地面積5.6萬畝,計劃再用2年時間,使全市被關閉礦山的礦區自然生態環境全部得到治理。實踐證明, “千礦萬畝”綜合治理工程不僅讓萬畝荒蕪的土地再現生機,實現了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人與自然***存的和諧發展,而且為解決建設用地占補平衡提供了有效嘗試。目前已經在全省範圍進行推廣。具體做法如下:

第壹,制定了建設 “綠色礦山”的七條標準。換句話說,只有符合這七條標準,才算得上 “綠色礦山”。七條標準分別為:壹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礦產資源規劃和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礦山開采不在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及其附近地區,礦山開采不對主要交通幹線和旅遊公路兩側直觀可視範圍內的地貌景觀造成破壞。二是礦山建設項目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礦山地質環境 (地質災害)評估。制定礦山開發利用和地質環境保護方案,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三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須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要選擇有利於生態保護的工期、區域和方式;礦區廢棄水須得到綜合利用;露天采場作業要按照有關技術規範自上而下、分水平臺階開采。四是礦山產生的廢土、廢石、廢渣和尾礦的堆放要符合設計要求;廢水、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排放量及噪音汙染程度等均達到國家和省的有關標準要求。五是閉坑礦山須實行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並達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的要求,不能給當地農業和附近居民造成新的危害,要確保糾紛得到妥善解決。對礦山采空塌陷區及廢棄井,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回填治理、土地復墾或其他用途改造;礦山廢石堆和尾礦庫及地質災害治理率要達到100%並符合有關規範要求;閉坑礦區占用土地的70%復墾為耕地或林地,植被恢復效果必須明顯,荒地面積要小於礦區占地總面積的30%。六是礦山采取邊開采、邊恢復的治理措施,每年用於礦山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要達到礦山銷售收入的5%以上。七是礦山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健全、礦區整潔,綠化覆蓋率不少於50%。河北省明確提出,新建礦山壹律按七條標準審批和建設,力爭用3~5年時間,讓全省50%的已建礦山、閉坑或接近閉坑的礦區達到 “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到2010年,全省礦山或礦區全部達到 “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第二,制定了 “千礦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各方參與。堅持對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保護並重,加大對廢棄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整治力度。堅持誰治理誰受益的方針,本著宜農則農、宜耕則耕、宜牧則牧綜合治理,以填實礦區內的廢礦井、清理礦渣、平整地面、復墾土地為治理標準,先易後難、分期分批由國土資源部門或所在地鄉、村組織實施。治理工程的費用以治理受益單位自籌資金為主,並實行復墾治理資金補貼的激勵機制,有效激勵和調動包括地方政府、村鎮、集體、個體農民在內的多方投資治理積極性。為給建設 “綠色礦山”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河北省從2002年起,依法對新建礦山實施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制度;2006年12月, 《河北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從而在治理恢復生態環境方面真正告別了 “企業采礦,政府買單”的現象。

第三,多種渠道,形式多樣的投資形式。綜合治理礦山環境,資金是個大問題。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方針,邯鄲市建立了以治理受益單位自籌資金為主,其他投資為補充的多渠道投資機制。①市國土資源局補貼投資形式。邯鄲市政府從1997年開始,實施了資源儲量占用金制度。規定非金屬礦、煤礦、鐵礦,每噸繳納0.1元、0.3元、0.5元,作為地表恢復的專用基金,至今已收取逾2000萬元。按照 “取之於礦山,用之於治理”的原則,經市政府同意,邯鄲市國土資源局利用已收取的資源儲量占用金,作為 “千礦萬畝”工程的啟動資金。規定每治理復墾1畝土地,可補貼1000元。以起到 “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調動各方參與 “千礦萬畝”工程的積極性。②以村集體投資為主的形式。多年來礦業開發,使邯鄲市的不少礦業村集體有了壹定的資金積累。在這些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在綜合治理過程中,主要以村集體投資為主,農民出義務工。如西石門村,近年來村集體累計投入治理資金已達6000多萬元。③以個人投資為主的形式。在峰峰礦區河泉村,有壹處利用礦山廢棄地建起的九山生態園,這處占地180畝的生態園,由經濟林、用材林和壹個大型養豬場組成,這個總投資達2000多萬元的礦山生態恢復工程,就是由3位當地農民合夥個人投資完成的。④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形式。峰峰礦區新坡鎮東崗壹帶過去有6個小煤礦,還有70~80個小瓷土礦、小粘土礦,20世紀末這些小礦被依法關閉後,留下壹片廢墟。近年來,由峰峰礦區政府直接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恢復治理,已在這裏建起了壹個美麗的鳳凰山公園。⑤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直接投資形式。對壹些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差的礦業村,由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直接投資進行恢復治理,然後將耕地無償交給當地農民耕種。如2006年由邯鄲縣國土資源局自籌資金200多萬元,為東高河村恢復治理礦山廢棄地500畝,目前這些耕地已交由當地農民種植。

第四,因礦制宜,多樣式治理。主要有五種形式:①西石門鐵礦區的 “植樹封渣、尾砂造田”治理模式。該礦區多方投資10145萬元,利用尾砂造田1050畝,並植樹50.2萬株,綠化荒山3800畝;築壩改河4400米。現已呈現出良田千疇、麥浪翻滾、壹派生機的景象。②小汪礦區的塌陷區治理模式。通過填埋廢石、廢渣,從塌陷礦區廢棄地取土覆蓋的方式,開發出新增土地,同時也使原塌陷廢棄地得到整理,形成了 “壹塊面烙成兩塊餅”的模式,整個工程整理優質可耕地2000畝。③ 車王口礦區 “宜林則林”模式。礦區原有70多個小煤窯,這些小煤窯被關閉後,整個礦區內廢棄井筒遍地,礦渣到處堆積,通過充填井筒,清渣平整,植樹造林2000多畝,改善了生態環境。④峰峰礦區的 “地下轉地上”治理模式。該區原來有400個小煤礦,經過關井壓產現降為70余個,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向非礦山企業轉移,利用原廢棄的廠址和礦山廢棄地,建成了壹批焦化廠、種豬廠、煉鐵廠等企業和果園、林地,將地下聚寶盆轉化為地上搖錢樹。目前全區7個鄉鎮329個已關閉小煤礦的4600畝廢棄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新建各類企業200家,年產值6億元,已成為當地壹個新的經濟增長點。⑤涉縣采沙區的治理模式。涉縣赤岸村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指揮中心。為治理因采礦造成的環境破壞先後籌集投入資金900多萬元,築壩修渠、填溝整地,開發整理耕地近千畝,使昔日的亂河灘,成為今日的米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