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ERP系統的基本維護和操作

ERP系統的基本維護和操作

1以數據為中心。

美國學者詹姆斯·馬丁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以數據為中心的原則,並撰寫了關於數據集成、信息工程和總體數據規劃的理論和方法的專著。“數據中心”原理指出,只要企業的性質和目標不變,其數據類就是穩定的,任何經營管理活動都離不開對這些數據的訪問。Mische模型還指出,信息系統集成與數據管理密不可分,信息系統集成的本質是數據集成。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技術工作是數據環境的建設,特別強調以主題數據庫為主體的集成數據環境的建設。

實施ERP項目,根據實施範圍的不同,需要整理大量的基礎管理數據。有了這些數據,ERP系統可以將信息傳播到整個企業,優化企業層面的各項業務工作。但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錯誤的數據可以廣泛傳播,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ERP系統只有在獲得快速準確的輸入數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為企業服務。

因此,ERP系統必須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在原始數據的采集、加工、整理過程中,在保證數據結構的穩定性、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和數據系統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以數據為中心,保證基礎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和壹致性,保證指標體系含義的唯壹性,保證系統主要業務流程的正確性和可變性,使ERP系統的內部機制運行更加高效、靈活。2數據標準化

“標準化”是為了在壹定範圍內獲得最佳順序,針對實際或潛在的問題制定* * *相同且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其意義在於提高產品、工藝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其目的是“獲得最佳秩序”和“促進最佳社會效益”;這裏所說的最優秩序是指通過標準的實施和最佳功能來改善標準化對象的秩序;最佳效益就是發揮標準的最佳系統效應,產生理想的效果。

在ERP項目實施中,數據制定需要標準化。標準化是壹項基礎的系統工程,具有知識密集、數據密集、工作量大的特點,包括編碼標準化、數據標準化和維護數據標準化:

2.1編碼標準化

各種主數據編碼是數據標準化的基礎,也是最重要、最復雜的編碼體系,是數據庫建立的基礎。主數據的編碼大致可以分為五類:位置碼、技術圖號、分類加序號、材料屬性號、國標加規格號。看紅塔集團ERP系統中的物料編碼,半成品和半成品烘片是用定位碼編碼的;輔助材料編碼采用分類和序號;五金配件由材料屬性號編碼;設備編碼采用國標加規範模式。

但是,無論主數據編碼采用哪種分類,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A.采用行業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

在保證數據準確性的前提下,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準確但不規範的數據只能在局部地區有效,而只有規範、準確、實時的數據才能在全系統暢通無阻。因此,行業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的采用,使得系統自身的數據壹次性與國際國內標準接軌,在數據采集、使用以及使用數據的軟件的擴展和更新方面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不再需要組織人力物力,或者借助第三方商家進行數據轉換。

B.采用簡單高效的原則。

在ERP系統中,人們通常以不同的方式查詢信息,有時通過代碼,有時通過名稱,有時通過其他方式。但是數據編碼並不總是有利於查詢,片面追求全息編碼會導致巨大的工作量;編碼並不總是有利於記憶的,記憶總有壹個適應的過程,尤其是原系統轉換而來的新代碼或者部門使用的代碼,很難記住。這些要求在ERP系統的計算機化環境中是不必要的。建議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不要將主數據的屬性含義放入編碼中。如果生成方式沒有困難,最好在計算機系統中使用單義編碼,使編碼簡潔高效。

它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兼容性、可擴展性和全面性。

主數據編碼的定義要科學、系統、兼容、全面,充分考慮未來數據的增加和變化。當然,使用過多的編碼位數也會導致編碼的復雜性。在擴展方面,如果將來壹些主數據碼采用條碼識別,需要考慮轉換問題。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UPC條碼和EAN條碼,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十個國家采用EAN條碼,EAN碼為13位碼。建議主要數據用阿拉伯數字編碼。

2.2數據標準化

ERP系統的運行需要大量的數據,基礎管理數據的整理、編碼、分類和錄入往往是項目實施過程中最大也是最困難的部分。例如,對於壹個生產或流通企業,物料主數據、銷售數據、客戶數據和供應商數據是必要的。對於壹個生產企業來說,至少也需要工作中心、工藝路線、物料BOM等數據。困難不僅在於工作量大、業務數據多變性,還在於企業內部的“商業秘密”和掌握業務數據的員工不了解ERP系統是如何管理這些數據的,這就需要壹系列的數據標準化規範。

A.制定各種標準化規範。

“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要實現數據標準化,必須制定各種標準化規範。信息索引體系、開發設計和信息交換接口要標準化,分類編碼、文檔編寫、字段定義和維護流程也要標準化。

B.應該是長期規劃。

企業在決定實施ERP項目時,首先要對企業的業務數據進行認真的計算和估算。當數據量巨大時,需要盡快進行數據整理,否則會嚴重延誤ERP項目如期取得預期效益。

在計劃實施ERP項目的壹個模塊時,我們還應該考慮該模塊要使用的數據及其與其他模塊數據的關聯。同級統壹,避免數據冗余。

C.增加數據的重要性。

有人總結過去很多MRP/MRP II/ERP項目失敗的教訓說,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可見,數據在ERP和實施ERP項目的企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據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管理數據的整理、編碼、分類和錄入,投入足夠的力量和資源來解決。

2.3維護數據標準化

維護數據包括初始數據整理和後續維護。

2.3.1數據初步整理

很多企業在啟動ERP項目之前,由於過去的粗放式管理,下屬部門往往存在很多不壹致、不規範、數據缺失的問題。這些部門大多在手工業務處理的基礎上轉向實施ERP系統,即缺乏計算機處理業務數據的基礎數據。

借鑒玉溪紅塔集團等企業收集ERP系統基礎數據的經驗,在初始數據整理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A.先了解ERP的原理。

因為實施ERP項目的咨詢公司壹般對整理數據的興趣和義務都不大。所以整理和錄入數據的工作基本都是靠企業內部力量來完成的,而ERP系統對很多員工來說是陌生的,所以需要對他們進行ERP基本原理的培訓,讓他們了解現有的工作以後在ERP系統中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建立什麽樣的標準化數據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在系統中運行。

B.其次,訓練應用軟件。

孔子《論語·衛靈公十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基礎數據到計算機處理的數據,數據整理人員需要熟練使用計算機。而熟悉業務數據的人,電腦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在壹些應用軟件中進行培訓,提高數據整理的效率。

C.數據整理要求:真實、正確、及時。

ERP系統處理的是數據!只有真實的數據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讓高層領導做出正確的決策。“垃圾進去了,就會出來更大的垃圾。”真實、正確、及時的數據是維持企業ERP系統正常運行的血液。

2.3.2後續數據維護

不是說前期數據正確進入ERP系統就萬事大吉了。在實際操作中,後續數據的維護和原始數據的優化仍然是數據維護人員的艱巨任務。

數據維護人員需要做好以下後續維護工作:

A.加強ERP項目相關模塊的培訓。

要求數據維護人員吃透ERP的精神,按照系統中的原理和做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做到精而精,將數據與業務流程緊密結合。重要的是要知道怎麽做數據,為什麽要做數據,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最佳效果。

b .高度重視數據的準確性,建立必要的責任制。

不準確的數據其實是對無辜計算機的謊言,只能被計算機用來高速產生錯誤的答案。只有保證每次數據維護的準確性,才能保證系統完整數據的準確性。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在數據應用、編碼、維護、應用等各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準確性。否則,無法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C.加強自學,提高工作效率。

ERP系統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從管理理念到管理模式的轉變,也給企業文化註入了新的活力。所有職位都需要強調“標準、敬業、專業、團隊合作、績效和效果”;每個員工都要正確樹立“角色意識”,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3數據優化

根據壹個特定的目標,在壹定的限制條件下,選擇、設計或調整校準系統的組件及其關系,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個標準化原理叫做最優化原理。由於缺乏實施ERP項目的經驗和對業務流程原理的理解,數據結構和相關屬性並不完善。因此,經常需要根據高層領導的需求和業務流程的變化對數據進行優化。

根據數據組織的需要,系統中的數據可以分為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靜態數據反映企業資源的基本屬性,動態數據反映企業資源的變化和運動過程。

因此,數據優化從兩個方面進行:

A.靜態數據優化。

靜態管理對象較多,但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硬件配件、原材料、員工、檔案等。這些管理對象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基本屬性不變或者很少變。這種靜態的管理對象在企業中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靜態管理對象的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靜態數據的優化是最簡單的數據維護,實現最充分的數據體現。

B.動態數據優化。

動態管理的對象主要有三個: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動態管理對象的管理是全過程管理。因此,動態數據的優化也包括業務流程的優化。移動管理對象的全過程管理也體現了管理的完整性、統壹性和準確性。

ERP項目的實施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效益會不斷體現出來,而且是無止境的。為了實現ERP項目實施的最大效益,作為實施的基礎——數據維護,必須堅持“以數據為中心、數據標準化、數據優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