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求職招聘 - 中國最完整最古老的農書。

中國最完整最古老的農書。

[編輯本段]標題介紹

標題中的“齊敏”指的是普通人。“技”指的是謀生之道。《齊·姚敏書》成書於北魏末年(533 -534)。《齊·姚敏書》系統地總結了公元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糧食的加工與儲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對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編輯此段]賈思勰簡介

賈思勰賈思勰(音)出生在宜都(今山東)。出生於世代務農的書香門第,祖上非常喜歡讀書學習,尤其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對賈思勰的壹生影響很大。雖然他的家庭並不十分富裕,但他擁有大量的書籍,這使他從小就有機會廣泛閱讀,從各方面學習,為他後來編纂《齊姚敏書》奠定了基礎。成年後,他開始走上仕途。曾任萊文縣(今山東臨淄)知府等職,並因此到過山東、河北、河南等多地。所到之處,他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認真調查研究當地農業生產技術,向壹些有經驗的老農民請教,獲得了很多農業生產知識。中年後回到家鄉,開始經營農牧業,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和放牧活動,對農業生產有親身體驗,掌握了多種農業生產技術。在北魏雍熙二年(533)至東魏武定二年(554)期間,他對許多古籍中積累的農業技術資料、向老農民請教獲得的豐富經驗以及自己的親身實踐進行了分析、整理和總結,寫成了壹部農業科技巨著《齊·姚敏書》。

[編輯此段]背景

《齊·姚敏書》寫於公元六世紀三四十年代。它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基於壹定的背景和客觀條件。北魏以前,中國北方處於長期割據狀態。壹百多年後,鮮卑族拓跋族建立了北魏政權,逐漸統壹了北方地區,社會秩序逐漸穩定,社會經濟也從屢遭破壞的蕭條景象中逐漸恢復和發展。北魏孝文帝實施的壹系列社會經濟改革刺激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步。盡管如此,當時的農業生產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還需要進壹步發展。賈思勰認為農業科技水平關系到國家的富裕與否,於是萌生了寫農書的想法。

統治者的努力和農業生產的繁榮也為賈思勰撰寫農書提供了便利條件。賈思勰在仕途中到過魯冀豫等地。每到壹個地方,他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他曾經親自從事農業生產實踐,進行各種實驗,飼養牲畜,種植糧食。賈思勰不僅註重個人實踐,而且善於向有經驗的老農民學習,吸收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齊·姚敏書》是賈思勰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從經驗豐富的老農民那裏獲得的生產知識和自己從事農業生產的親身實踐和體會,經過認真分析、系統整理和總結而寫成的壹部偉大著作。

[編輯本段]評價

《齊·姚敏書》由前言、雜記和正文三部分組成。正文92篇,分為10冊。110000字;其中正文約7萬字,註釋約4萬字。此外,書前還有序言和雜言,其中序言廣泛引用了先賢、聖賢、有識之士等重視農業的事例,以及重視農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壹般認為,雜說是後人加上去的。

書中的內容相當豐富,涉及面很廣,包括各種農作物的栽培,各種經濟樹木的生產,各種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同時,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各種禽、畜、魚、蠶的飼養和疾病預防,包括農副產品加工(如釀酒)、食品加工、文具及日用品生產等。因此,《齊·姚敏疏》對中國農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此段]妙語

1.“寧可暴力,不可不勞而獲”。

天氣晴朗,晚上會有霜凍。

有閏年,節氣近了,再晚壹點去外地合適。

耕作和鋤地不依靠幹旱或洪水。

與其濕耕鋤,不如回家。

與其耕而不耕,不如暴。

2月、3月種植者會種草,4月、5月種植者會種水草。

壹年的計劃就像種下壹粒谷物,十年的計劃就像壹棵樹。

2.蓬蓬中,不忍直走。

3.九月和十月中旬,在墻南面的太陽底下挖壹個坑,四五尺深。把雜菜拿過來,種的不壹樣。如果熬過冬天,就必須馬上服用,和夏萊不壹樣。

[編輯此段落]

首先,耕作技術

人類從刀耕火種發展到今天,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文明,顯然離不開工具的發明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齊·姚敏書》在談到農耕技術時,壹開始並沒有直接介紹農耕技術,而是首先提到了耕、耙、犁等重要的農具,可見農具對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氣候和土壤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自然因素。在《齊·姚敏書》中,作者總結了中國黃河中下遊的地理氣候特點:地處內陸;冬季冷夏炎熱,四季分明。春季或夏季降雨稀少,下雨時多為暴雨。針對這種獨特的氣候,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對抗旱保墑作了詳細的論述。

農業和紡織地圖集之壹

《耕織圖冊》之壹的賈思勰分析了黃河上遊高原土壤的特點,指出其具有優良的天然土質,只要後天合理利用和養護,就能保證農作物的豐收。合理適當的保養土地其實是很有學問的。需要註意和考慮的問題很多,包括土壤的改造和固化、保持水分、提高土壤肥力、作物輪作、種植綠肥、田間井組布局和冬季灌溉等。在《齊姚敏書》中,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闡述。

氣候和土壤條件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可以通過人們後天的努力來挽救和補償。針對北方幹旱少雨的情況,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就如何打井灌溉土地、積雪、冬灌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特別是總結了耕、耙、耕、鋤、壓等壹整套技術。系統總結了這些環節的巧妙配合、靈活操作和運用。《齊·姚敏書》列舉了各種耕作方法,包括深耕、淺耕、初耕、翻耕、縱耕、橫耕、順耕、逆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還詳細講解了每種養殖方式適合什麽情況,如何操作。在作物的田間管理上,他強調作物要鋤得深壹點,鋤得少壹點,鋤得早壹點,中耕的深度要壹壹調整。此外,作者還介紹了耕地的補救和改良措施。

書中還特別提到了如何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魏晉以前,我國農民主要依靠輪作休耕的方法來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這種方法雖然能在壹定程度上改良耕地,但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並沒有太大優勢。相反,這種休閑方式實際上阻礙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浪費了土地的有效資源。那麽,有沒有辦法恢復土地的肥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呢?換壹種說法更直觀:土壤是否可以在沒有閑暇的情況下持續生長,不間斷的工作過程就是土壤肥力不斷恢復和提高的過程。這個想法似乎是矛盾的,也是不可行的。但是,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總能總結經驗,找出生產中的訣竅,創造出更有效的方法。自漢代以來,多年來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種植作物是很普遍的。到了賈思勰生活的北魏時期,人們開始普及輪作制度,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間作套種。在《齊書·姚敏》中,提出了壹套完整而復雜的農田輪作方法,即“輪作”法。

輪作有什麽好處?與北魏以前的輪休法相比,其優勢在哪裏?《齊·姚敏書》對輪作的好處有詳細的解釋。作者不僅肯定了輪作在防止土地肥力下降方面的明顯效果,而且分析了輪作在消除雜草、減少病蟲害、防止作物生長不均勻方面的作用。雖然農作物的種類非常復雜,但在《齊·姚敏書》中卻有系統的總結。明確告訴人們哪些作物可以先種,哪些作物應該後種,哪些作物應該留到最後播種。讓讀者明白,不同的作物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即使是同壹種作物組合,因為種植順序不同,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齊·姚敏書》記載了綠肥的使用方法:“凡良田之法,以綠豆為佳,小豆、胡麻次之;據知是五六月中旬種的,七八月用犁覆蓋。為春谷田,每畝收十石,其美如蠶糞。”賈思勰非常重視綠肥作物的種植和輪作套種,並提到為土壤提供適當肥力的前茬作物。對於豆類,作者還比較鑒定了幾種主要豆類作物的肥效以及不同輪作方式對糧食產量的影響。輪作,包括大豆、紅小豆、綠豆等豆科作物,大大取代了休閑地的作用。現代科學知識告訴我們,土地中的養分豐富多樣,每種作物所需的養分都不壹樣。在同壹塊土地上輪作種植不同營養需求的作物,可以合理利用土地中的各種養分。

好的耕作方法為豐收高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能完全代替施肥在農業中的作用。施肥也是農業生產的壹個重要部分。比如,書中介紹了踩肥的方法。

中國古代石頭杵臼2。在作物栽培和種植方面,

在種植植物方面,《齊·姚敏書》側重於農田中的主要谷類作物。

播種是種植的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需要註意的問題很多,既有作物本身的因素,也有“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廣義地說,播種是壹系列的工作。其實包括從選種、育苗、播種到後期預防的步驟。如果沒有好的種子,再肥沃的土地也結不出豐碩的果實。不合理的播種密度只能浪費土地資源和肥力,或者導致作物之間對肥料的競爭,降低整體生產質量。所以選種是首要的也是關鍵的工作。在選擇和保留農作物良種方面,《齊書》記載了97個谷類品種,其中谷子12,高粱4,水稻6,小麥8,水稻36(其中糯米11)。在這97種谷物中,除11為前人所記載外,其余86種均為賈思勰親自搜集和補充。賈思勰十分重視對這些種子的品種和特性的研究,並在《齊姚敏書》中對它們的成熟度、株高、產量、品質、抗逆性等特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

書中還描述了選種、單收、單貯、單種和單種管理的方法。賈思勰認為,選種的成功將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為了保證種子埋藏後能保持完整,並順利發育,長出健康的芽,《齊姚敏書》專門講解了播種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書中還介紹了多種種子處理方法,如選水、翻滾、曬幹等,並提到了水稻在育秧這壹步驟中的催芽技術。

選種之後是播種。齊書介紹了具體情況下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播種比例。比如談到大麻的播種,指出大麻是壹種對土壤肥力要求很高的作物,需要種在好的地裏。如果土壤肥力不夠,就要通過施肥來提高土壤肥力。良田每畝播三石麻籽,薄地每畝兩石。又比如說種紅小豆,書中記載,夏季至日後十天是種紅小豆的最佳季節,壹畝用豆八升。第壹次倒伏結束,種植稍微差壹點,壹畝用壹桶豆種。

選好了種子,確定了科學的播種比例,應該有合適的播種時間。這個“時機”問題不可小覷。在《齊·姚敏書》中引用了中國古代流傳的壹句農業諺語:“因時制宜也”,說明中國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視時機對作物的影響,這種影響從作物播種的時候就開始發揮作用了。《齊書·姚敏》認為播種時應考慮季節、氣候和土壤濕度等幾個因素。季節性氣候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土壤水分。《齊·姚敏書》將播種期分為上、中、下三類。作者指出,如果能適應和遵循自然季節和節氣的變化,預測土壤的肥力,就能節省人力,獲得更大的收獲。

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也要選擇合適的土地育苗,但沒有哪塊土地是無懈可擊的,但不管是貧瘠還是肥沃,都要物盡其用。能否獲得理想的收益,取決於種什麽,怎麽種。賈思勰認為陸地的地形條件有高有低,這是不同的。山區適合種植莖稈粗壯的苗木,地勢低窪的濕地可以種植莖稈較弱的苗木。土壤肥力不同,肥沃地宜晚種,瘠薄地宜早種。《齊·姚敏書》還提出了“區域種植法”,通過集中投資、加強管理、合理密植,保證作物生長所必需的肥水條件的充分供應,發揮作物的最大潛力,使單位面積產量最大化,將耕地擴大到丘陵坡地。

三、在種植蔬菜、水果和樹木。

《齊·姚敏書》還包括蔬菜、果樹和樹木(包括用於養蠶的桑樹)的種植,還有壹節是關於養蠶的。

書中詳細介紹了蔬菜種植、果樹樹木扡插、壓條嫁接等育苗方法和幼樹撫育技術。對水和土壤的要求,營養條件,采摘和收獲方法,儲存方法等。介紹了向日葵、蕪菁、大蒜、洋蔥、韭菜、生姜和苜蓿。介紹了棗、桃、李、栗、木瓜、辣椒等果樹的栽培養護技術。介紹了桑樹、榆樹、池塘、構樹、國槐、竹子、紫草等經濟樹種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對於樹木、水果、蔬菜的栽培和管理,書中提到了許多準確、科學的方法和經驗。比如說到棗樹的管理,書中介紹了“嫁棗”和“疏花”兩種重要的方法。今天,真相與科學解釋是壹致的。比如在講種植國槐的時候,我們用了“不用扶就能直立起來”的經驗,提到要把麻和國槐混在壹起,讓國槐幼苗獨立生長。此外,還記載了西漢至北魏時期種植桑樹和養蠶的豐富經驗。

在植物預防和保護方面,《齊·姚敏書》也提到了許多方法。比如,吸煙防凍害;再如將構樹種子與大麻混合,秋冬留麻,對構樹幼苗有防寒保暖的作用。這種保護植物的方法簡單而有效。

第四,在動物育種方面。

《齊姚敏書》中有六篇文章分別描寫了牛、馬、騾、羊、豬、雞、鵝、鴨、魚的飼養。詳細敘述了家畜飼養的經驗,特別是少數民族的經驗,記載了家畜品種的鑒定、飼養管理、後代的繁育和家畜疾病的防治。對於家畜的鑒定,該書從眼、口、眼骨、耳、鼻、背、腹、前腿、膝、骨形等方面制定了標準。關於家畜的飼養,書中提到了家畜的生活環境,準備過冬的食物,飼養幼仔,群養和分養,防止野生動物入侵等。對於繁殖幼畜,書中介紹了良種的選擇、家畜的雌雄比例、繁殖數量、動物雜交、無性繁殖等,對優化物種、提高生產力有很大的幫助,為我國的生物學發展和研究做出了壹定的貢獻;在防治家畜疾病方面,《齊·姚敏書》還收集記載了48個獸醫處方,涉及外科、內科、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早期發現、預防性隔離、註意衛生、積極治療患病動物的思想。其中有些方劑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是我國古代畜牧科學的寶貴遺產。例如,書中介紹的直腸切除和疥瘡治療在1400多年後的今天仍在獸醫領域廣泛使用。

五、在農產品的貯藏、加工和釀造中

齊姚敏樹,壹個分叉的農民,提到了許多方法儲存新鮮蔬菜在冬季。比如書上說,“九月十月中旬,在墻南的太陽下挖了壹個坑,四五尺深。把雜菜拿過來種,壹行菜壹行土。當妳走到山脊上壹英尺的時候,妳可以停下來。如果給他們蓋上厚衣服,入冬後必須馬上拿,這和渡邊夏菜不壹樣。”詳細描述了冬季新鮮蔬菜的具體時間、地點選擇、儲存步驟和實際效果。

《齊姚敏書》詳細介紹了制作神曲(酒曲)、制作藥膳飯、制作醬料、制作醋、制作豆豉、制作臘肉、制作湯料、制作糕點、制作臘味、制作素菜、制作糖、熬膠等制作過程。制作技術包括蒸、炸、烤和煮。

《齊姚敏書》介紹了食物的加工和釀造過程,重點介紹了醬、醋、酒的釀造過程。其中醬料種類繁多,有肉醬、即食肉醬、魚醬、蝦醬、豆醬、麥醬、榆樹籽醬等。介紹了大醋、糯米醋、大麥醋、神醋、渣醋等30多種醋。其中有記載的酒有小麥苦酒、水苦酒、烏梅苦酒、蜂蜜苦酒等40余種。

第六,商業意識

《齊·姚敏書》作為壹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並不局限於農業,還涉及到與農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範疇。例如,在書中,楚威王問著名商人陶朱公如何致富:“我聽說妳可以通過捕魚和銷售壹段時間輕松賺到幾千萬美元。有什麽辦法藏上億的錢?”陶朱公回答說:“賺錢和謀生的方法有很多。養殖是湖區五道之壹。”王巍在後院挖池塘養魚,那壹年他賺了30多萬元。再比如,在介紹蔬菜的種植時,作者建議農民如果離城市近,壹定要多種瓜、菜、茄子等。,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把多余的拿到城裏去賣,獲取利潤。可見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增加國家的財政稅收。因此,不僅介紹了穩產高產的科學方法,還提到了壹些致富的經驗。